带靠背的箱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2797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带靠背的箱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击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靠背的箱鼓。



背景技术:

箱鼓一般包括六块木板,由六块木板连接形成一个长方体的具有共振室的箱体。其中,箱体的一个侧面是主打击面,其余面是辅打击面。在共振室内靠近主打击面内侧设有响线或响弦,背板有音孔。演奏时,演奏者坐于箱鼓的顶板上,由手或任何其它物体击打箱体不同部位以产生的各种声音。由于现有的箱鼓都是长方体的外形,不方便搬运。而且,箱鼓的内部是空心的,在演奏时如果动作过大,容易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导致箱鼓倾斜。此外,对于儿童来说,坐在顶板上容易滑动,一方面不安全,另一方面演奏的位置不准确,进而导致打击的音准不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靠背的箱鼓,通过在靠背提高箱鼓的重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带靠背的箱鼓,包括具有共振室的箱体,所述箱体的背面设置靠背。靠背可以通过箱体的背板向上延伸形成,也可以在箱体的背板上固定板块形成。靠背增加了箱鼓的重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在演奏时即使动作过大,也不容易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同时靠背可以作为演奏者坐靠位置的定位点,使初学者以及儿童能够靠在靠背上,演奏位置固定,保证打击的位置固定,提高演奏的音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上开设通孔,使靠背的顶部与通孔形成把手。把手方便提运箱鼓,在舞台演奏时,方便单手搬离箱鼓的位置,以适应快速舞台变化布局,实现多功能演奏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靠背的正面固定加厚板,所述加厚板的形状与所述靠背的形状一样,所述加厚板的底部与箱体的顶板连接。加厚板进一步增加整个箱鼓的重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顶板、侧板以及底板连接形成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前端内壁设置肋条,箱体的前板与所述肋条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底板、顶板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肋条的后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前板背部固定多根响弦,相邻的响弦之间按非平行方式固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弦之间的前板上设置连接件一,通过连接件二与连接件一连接,使响弦的中间部分贴紧箱体的前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肋条的上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板,所述响弦的下端缠绕在所述螺钉的外部,通过调节螺钉调节响弦的音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一为粘扣带,所述连接件二为粘扣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箱体的背板向上延伸形成靠背,增加了箱鼓的重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在演奏时即使动作过大,也不容易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同时靠背可以作为演奏者坐靠位置的定位点,使初学者以及儿童能够靠在靠背上,演奏位置固定, 保证打击的位置固定,提高演奏的音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筒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为箱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箱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4为箱鼓的前板背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带靠背的箱鼓,包括箱体1,箱体1由六块木板拼接形成。背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底板14以及顶板15采用厚度为13-19mm的木板。前板16采用厚度为2-3mm的木板。左侧板12、右侧板13、底板14以及顶板15通过粘合剂连接,形成筒体10。在筒体10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前板16、背板11组成箱体1。在背板11上开设音孔110,使箱体1形成共振室。在背板11的高度高于箱体1的高度,使背板11向上延伸形成靠背111。靠背也可以采用其他木板通过粘贴、卯榫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箱鼓的背板上方。靠背111增加了箱鼓的重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箱鼓不容易发生重心不稳的 现象。同时,靠背111可以作为定位点,使初学者以及儿童能够靠在靠背上,演奏位置固定,保证打击的位置固定,提高演奏的音准。优选地,在靠背111的正面固定加厚板113。加厚板113的形状与靠背111的形状一样,同样也开设通孔。加厚板113的底部与顶板15粘接,进一步增加整个箱鼓的重量。在底板14下方的四个边角处螺钉固定四个支脚17,避免底板14的磨损。

为了方便箱鼓的运输,特别在舞台表演时,实现搬挪位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靠背111上开设通孔112,使靠背111的顶部与通孔112之间形成把手。演奏者以及搬运者通过单手提运箱鼓,便捷快速,以适应快速舞台变化布局,实现多功能演奏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筒体10的前端内壁通过钉子固定一圈肋条2,前板16通过螺钉固定在肋条2上,使前板16与筒体10连接,提供前板16与筒体10连接的紧固性。为了保证箱体1的承重,在箱体1的内部设置支撑柱3。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4、顶板15相接。支撑柱3的两端通过钉子与底板14、顶板15上的肋条2连接,以提高箱体1对演奏者的承重能力。

为了提高演奏的音色效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前板16的背部固定四根响弦4。相邻的响弦4之间按非平行方式排列,即相邻的响弦4的延长线能够相交。在底板14上肋条2的上方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板5。螺钉6的顶部旋入连接板5,底部旋入底板14上肋条2,使连接板5与肋条2之间形成空隙。响弦4的上端缠绕在前板16与顶板15连接的钉子上,响弦4的下端缠绕在空隙间的螺钉6外部,通过调节螺钉6旋入肋条2的深度,来调节响弦4的松紧,以实现调节音调。在拍击前板16时,响弦4和前板16之间由于震动可能会产生空隙,影响音质。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前板16上粘贴剪成块状的粘扣带7,使块状的粘扣带7固定在两个响弦4之间。将带状的粘扣带8粘贴在粘扣带7上,使粘扣 带8将响弦4贴紧在前板16的背部,以避免响弦4和前板16之间产生空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