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653阅读:974来源:国知局
鼓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鼓,特别是涉及一种鼓墙。



背景技术:

鼓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历史由来已久。在远古时期,鼓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同时,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各种戏剧、曲艺、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外加鼓的结构简单、品种繁多,从而使其成为人们最为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鼓一般被人们摆放于室内,然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现如今的人们不仅关注居所内的物品装饰,也越来越重视户外环境的和谐统一,特别是在一些风格特定的场所,比如以某一主题所设计的居民休憩地,或者观光地等。

但是,传统的鼓正因其造型和结构的单一,往往仅能用于乐器演奏,不能长期暴露于室外环境,更无法在结合其特色的前提下,被用于装饰以凸显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使其具有实用性。

因此,结合鼓的特点以及现代科技,打造具有观赏性且具有实用性的鼓墙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鼓墙,以提高鼓的观赏价值和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鼓墙,包括墙本体,所述墙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墙体的空洞,所述空洞的开口处设有鼓膜;

还包括钢部件,所述钢部件与所述鼓膜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鼓墙中,所述钢部件包括钢套和夹片,所述钢套嵌于所述空洞的内壁,所述夹片位于所述鼓膜的外侧。

上述的鼓墙中,所述夹片与所述鼓膜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墙体表面。

上述的鼓墙中,所述空洞的数量不小于一。

上述的鼓墙中,所述空洞包括第一空洞、第二空洞、第三空洞和第四空洞,且所述第一空洞大于所述第二空洞,所述第二空洞大于所述第三空洞,所述第三空洞大于所述第四空洞。

上述的鼓墙中,所述墙体由水泥砂浆砖制成,所述夹片由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鼓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鼓墙包括墙本体以及钢部件,墙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墙体的空洞,空洞的开口处设有鼓膜,钢部件与鼓膜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墙体上设置具有鼓膜的空洞,将鼓与墙体有效结合,实现鼓墙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钢部件包括钢套和夹片,通过将钢套嵌于空洞的内壁,将夹片置于鼓膜的外侧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鼓膜震动的金属回响,还可以加强鼓膜敲击的牢固性,从而更好地实现鼓墙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鼓墙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鼓墙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鼓墙的俯视图。

其中,1、墙体;2、空洞;21、第一空洞;22、第二空洞;23、第三空洞;24、第四空洞;3、鼓膜;4、钢部件;41、钢套;42、夹片;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鼓墙,包括墙本体,墙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墙体1的空洞2,空洞2的开口处设有鼓膜3。此外,鼓墙还包括钢部件4,钢部件4与鼓膜3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墙体1上设置具有鼓膜3的空洞2,将鼓与墙体有效结合,景观建筑以新的设计语言组织在一起,设计新颖、意义非凡,实现了鼓墙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钢部件4包括钢套41和夹片42,钢套41嵌于空洞2的内壁,夹片42位于鼓膜3的外侧。具体的,夹片42与鼓膜3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墙体1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优选为螺栓5,参见图2。通过钢套41支点以及夹片4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稳定位于空洞2开口处的鼓膜3,再在夹片42的周边安装螺栓5将夹片42固定于墙体1表面,从而将鼓膜3稳固暴露于空洞2开口处,且紧贴墙体1表面。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鼓墙中,鼓膜3可以双面安装于空洞2开口处,使鼓墙可以双面敲击,亦或单面安装。采用该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鼓膜震动的金属回响,还可以加强鼓膜敲击的牢固性,从而更好地实现鼓墙的实用性。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鼓墙,空洞2的形状统一为圆形,且空洞2的数量不小于一,优选为大于一。在本实施例中,空洞2包括第一空洞21、第二空洞22、第三空洞23和第四空洞24,且第一空洞21的直径大于第二空洞22的直径,第二空洞22的直径大于第三空洞23的直径,第三空洞23的直径大于第四空洞24的直径。根据现实情况,也可以将空洞2设计成其它的形状或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鼓墙中,墙体1由水泥砂浆砖制成,夹片42由不锈钢制成。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水泥砂浆的表面喷涂户外涂料,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鼓墙,还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从而提升鼓墙的价值,增加鼓墙的观赏性。此外,不锈钢作为建筑用金属材料中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从而通过不锈钢夹片使鼓墙的结构部件永久地保持工程设计的完整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