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9536阅读:28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尤其涉及一种贝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贝斯一般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琴头、琴颈和琴鼓。三者相对平直地连接,整个贝斯可以垂直稳定地挂在墙壁上。但是由于其平直的设计,演奏的时候必须依靠肩带挂在人体肩膀上。这样对演奏的姿势带来限制,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群都有足够的力气长时间背负贝斯演奏。当演奏者的体力出现下下降时,为了维持贝斯的姿态自然影响到对贝斯演奏的控制,相应地演奏效果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演奏更加舒服的贝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贝斯,包括依次连接的琴头、琴颈和琴鼓,其特征在于,在琴鼓背面上部设置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为L型结构,一边紧贴琴鼓背面并通过固定件与琴鼓背面连接,另外一边向外延伸连接支架脚中部;所述的支架脚为细长件并采用软性材料,支架脚中部向支撑杆连接处弯曲突出,支架脚两端用于支撑贝斯;所述的固定件为可调节螺栓,用于调整支撑杆位置;所述的琴颈上端面与琴头下端面连接,上端面向后延伸形成凸块,用于增加与琴头下端面的连接面积;所述的琴头上端部向贝斯正面弯曲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悬挂外设横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贝斯,其优点在于,设置用于支撑的软性支架脚,可以使演奏时将贝斯放置于平台或地面等需要的地方。不再必须依靠肩带承重,降低演奏者在承载贝斯重量上的体能损耗,从而可以更自然更舒适地使用各种演奏姿态,有助于提高演奏质量。考虑到支撑杆的长度对原有的贝斯存放造成影响,例如会抵住墙壁导致贝斯不能像以往一样平直悬挂而使琴体弯曲等缺陷。将琴头的上端部设置为弯曲且形成凹槽,这样整个贝斯可以直接通过凹槽悬挂与外设的横杆上,贝斯依然可以保持自然下垂状态,不会受内部应力影响而弯曲。增大了琴头与琴颈的接触面,避免悬挂时使两者的连接处分离断裂。

所述的琴头中部两侧分别各设有两个弦栓,左右一共四个弦栓互相相对错开设置。错开设计可以使各弦栓之间更加紧凑,减少琴头的体积,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贝斯重量从而使演奏更加舒服。

所述的琴鼓底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使演奏者有更多的高度姿势可以选择,演奏过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贝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00-琴头、110-弦栓、120-上端部;200-琴颈;300-琴鼓、310高度调节机构;410-支架脚、420-支撑杆、43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贝斯,包括琴头100、琴颈200和琴鼓300。所述的琴颈200上端面向后延伸形成凸块,上端面与琴头100下端面固定连接,下部的背面与琴鼓300上部的正面连接。

所述琴头100上端部120向贝斯正面延伸弯曲,弯曲处的下方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悬挂整个贝斯。琴头100中部设有空腔用于容纳四个弦栓110,所述的弦栓110在琴头100中部两侧各设置两个,两侧的弦栓110分别相对错开位置。例如第二个弦栓110插入第一和第三个弦栓110之间的空隙。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琴头100的材料使用量,降低重量。

为了更好放置演奏中的贝斯,琴鼓300背面的上部设置固定件430用于固定支撑杆420的位置。固定件430为可调节螺栓,用于适当调整支撑杆420与琴鼓300的相对位置。支撑杆420为L型结构,一边通过固定件430固定于琴鼓300上部,另外一边向外延伸连接支架脚410的中部。支架脚410为细长件,中部弧形突出,突出部分连接支撑杆420,两端用于支撑地面或其他支撑平台。所述的支架脚410采用橡胶或硅胶能软性材料,可以减低震动影响而且不会因碰撞而造成噪音。所述的琴鼓300底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310,高度调节机构310可以用可调螺栓实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