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轧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727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轧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式轧琴。



背景技术:

轧琴又名亚筝、轧筝,俗名滚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拉弦乐器之一,轧琴生成于15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奏方法和技艺不同于同时期的任何乐器,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轧琴生成后,在民间广为流传。早期的轧琴,琴体用桐木制成,在弧形琴面上安放9个琴马,张9根丝弦,音序排列为1、2、3、5、2,音区不足两个八度,音域较窄。左手持琴置于胸前,用芦苇杆张马尾擦弦发音,音色柔细,略显暗哑,音量较小。调音由置于琴尾的木质琴轴旋转而完成,但音准的稳定性较差。演奏方法较单一,只适合与其它乐器合奏或演奏较为简单的曲调,已不适合时代艺术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式轧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式轧琴,包括:琴箱,所述琴箱包括琴面、琴底和琴梆,所述琴面向上拱起呈弧形,所述琴箱的左端为琴头,右端为琴尾所述琴头的顶面上设有两道岳山,所述琴尾的顶面上设有一道岳山,所述琴头的左侧面开设有亮窗,所述琴头上的两道岳山之间开设有9个弦孔,所述琴尾上的岳山的右侧设有9个弦轴,从所述弦孔到弦轴之间设有琴弦,所述琴梆包括前后两侧的长琴梆和左右两侧的短琴梆。

较佳地,所述弦孔靠近所述琴头上右侧的岳山设置。

较佳地,所述琴箱的内部设有4根架梁,所述架梁由松木制成,所述架梁的顶面呈弧形,其弧度和琴面弧度相匹配,所述架梁的两端设在所述长琴梆上。

较佳地,所述琴底和琴梆由松木制成,所述琴面由泡桐木制成,厚0.6cm,厚0.8cm。

较佳地,所述琴箱的长度为66.5cm,所述琴头宽13.5cm,高11.5cm,所述琴头处的弧高为1.7cm,所述琴尾宽9.5cm,高6cm,所述琴尾处的弧高为0.9cm。

较佳地,所述亮窗的形状为椭圆形,高度为6.8cm。

较佳地,9个所述弦轴均由榉木制成,9个所述弦轴呈三角形排列,所述弦轴上部呈扁圆形,下部呈细圆柱形。

较佳地,每根琴弦上均设有一个琴马,所述琴马为人字马,由榉木制成。

较佳地,所述琴弦由尼龙或钢丝制成,每两个所述琴弦之间的距离为1.5cm。

较佳地,所述琴底上设有放音孔和两个持琴孔,所述轧琴还包括弓子,所述弓子由竹片与马尾制成,呈月牙型,长59cm,所述弓子尾端有调节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良后的轧琴克服了早期轧琴的缺点,改变了架梁、弦轴、琴弦、琴箱、弓子等部件,提供了一种音色优美、音量较大、调音方便、音准稳定且能和坠胡、古筝、琵琶、大弦、梆子等乐器融为一体的拉弦乐器。演奏方法由单一的拉弦演奏扩展为能弹、能拨,既能手持横置胸前,又能竖抱怀中或放置桌面进行演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轧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琴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轧琴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架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弦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琴马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弓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琴头,2.琴尾,3.琴马,4.琴面,5.岳山,6.琴梆,6-1.长琴梆,6-2.短琴梆,7.弦轴,8.亮窗,9.弦孔,10.琴弦,11.架梁,12.持琴孔,13.放音孔,14.琴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良式轧琴,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琴箱,所述琴箱包括琴面4、琴底14和琴梆6,所述琴面4向上拱起呈弧形,所述琴箱的左端为琴头1,右端为琴尾2,所述琴头1的顶面上设有两道岳山5,所述琴尾2的顶面上设有一道岳山5,所述琴头1的左侧面开设有亮窗8,所述琴头1上的两道岳山5之间开设有9个弦孔9,所述琴尾2上的岳山5的右侧设有9个弦轴7,从所述弦孔9到弦轴7之间设有琴弦10,所述琴梆6包括前后两侧的长琴梆6-1和左右两侧的短琴梆6-2。

进一步地,所述弦孔9靠近所述琴头1上右侧的岳山5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琴箱的内部设有4根架梁11,所述架梁11由松木制成,所述架梁11的顶面呈弧形,其弧度和琴面4弧度相匹配,所述架梁11的两端设在所述长琴梆6-1上。

进一步地,所述琴底14和琴梆6由松木制成,所述琴面4由泡桐木制成,厚0.6cm,厚0.8cm。

进一步地,所述琴箱的长度为66.5cm,所述琴头1宽13.5cm,高11.5cm,所述琴头1处的弧高为1.7cm,所述琴尾2宽9.5cm,高6cm,所述琴尾2处的弧高为0.9cm。

进一步地,所述亮窗8的形状为椭圆形,高度为6.8cm。

进一步地,9个所述弦轴7均由榉木制成,9个所述弦轴7呈三角形排列,如图5所示,所述弦轴7上部呈扁圆形,下部呈细圆柱形。

进一步地,每根琴弦10上均设有一个琴马3,如图6所示,所述琴马3为人字马,由榉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琴弦10由尼龙或钢丝制成,每两个所述琴弦10之间的距离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琴底14上设有放音孔13和两个持琴孔12,所述轧琴还包括弓子,如图7所示,所述弓子由竹片与马尾制成,呈月牙型,长59cm,所述弓子尾端有调节装置。琴弓由原琴的芦苇杆改为竹片,使其更加耐用,安装的调节装置可随时调节马尾的松紧,方便快捷。

琴面4向上拱起呈弧形,琴头1弧高为1.7cm,琴尾2弧高0.9cm,比原琴增高了0.8cm,从而提高了音箱的共鸣强度,达到音量增大的效果。

琴头1的侧板开有椭圆形亮窗8,琴头1靠近二道岳山5处有9个弦孔9,琴弦10从琴头1箱体内9个穿入至琴尾2的弦轴7上。

琴箱内有架梁11四根,高0.8cm、厚0.6cm,架梁11的弧度与琴面4弧度吻合,两端横跨两个长琴梆6-1,用于支撑琴面4等。原琴架梁既高又厚,琴箱狭窄不通畅,音量小,音色暗沉。改良后的架梁使琴箱宽大通畅,音量增大,音色优美,同时也降低了轧琴的重量。

琴尾2宽9.5cm,高6cm,上有9个弦轴7,呈排列,弦轴7上部呈扁圆形,下部呈细圆柱形,旋动琴轴7固定琴弦,并进行精确调音。改良后的轧琴弦轴排列方法有所改变,由原有的“∨”形改变为形,使调音及弦序排列更为方便与科学;弦轴7由方柱形改为上部扁圆形,下部为圆柱形,弦轴的改变使调音更加省力,音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大大加强。

所述的琴马为人字形琴马3,共九个,从相距第二道岳山5的13cm处向尾部依次排列,可自由移动,右侧为演奏区,左侧为按音区。琴马3还起到支撑琴弦10、和协助调音的作用。

琴弦10采用尼龙弦或钢丝弦,一般借用古筝的13-21弦,一弦一音,以五声音阶排列。改良后的琴弦10耐用且音色明亮优美,音量较大。

本实用新型能够为大调曲子各个曲牌进行伴奏或独奏,并能独奏《茉莉花》、《南泥湾》、《蒙古小夜曲》等现代曲目,使用效果良好。

另外,可选地,改良后轧琴琴体采用人造大漆,通体彩绘的形式加以装饰,花纹采样均来自考古出土的唐代像砖。人造大漆使轧琴的防腐性、耐热性、耐磨性增强,延长了轧琴的寿命。同时人造大漆漆膜光泽明亮,亮度典雅,配以唐代的龙纹、卷草纹和花纹,使轧琴外观古朴大方,具有较强的欣赏价值。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