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式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701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片式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营造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如车间等的片式消音器。



背景技术:

传统片式消声器在镀锌钢板风管内插装吸声片,两面有吸声材料,消声效果主要以消声片的厚度来提高消声质量。尤其对中、低频噪声消声效果显著。内、外壁均用镀锌钢板制成。它构造简单,消声量大,气流阻力小,工艺简单,加工和安装较方便。

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整体重量有要求环境下的消声器,消声器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消声效果差,消声器的吸声板表面有很多小孔,用于室外时极易吸尘,在淋雨后,雨水进入小孔,从而浸湿吸声材料,在雨水或粉尘进入消声器堵塞多孔吸声材料后,严重影响吸声板的吸声效能,降低吸声板使用年限。

现有授权公告日为2016.01.03、授权公告号为CN20496604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消声器,包括方形板体,板体内开设有多个S型通道,通道内壁布满通孔,板体内填充有吸声棉层,吸声棉层包覆防水保护膜,防水保护膜的四周包覆有金属网,这种消声器虽然具有一定的防雨的作用,但是其采用保护膜的方式来进行防雨,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保护膜破损问题,此方式的防雨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消声器的防雨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式消音器,其具有较好的防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片式消音器,包括具有两端开口的矩形型腔的壳体与设置于壳体内的吸声板,所述壳体包括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壳体于气流出口处固接有防雨框,所述防雨框包括上板、下板以及两侧板,所述上板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于闭合状态下贴合于所述防雨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雨框的设置具有挡雨的作用,即相对于声波入口,防雨框延长了气流出口与声波入口之间的距离,增长了吸声板与气流出口之间的间隔距离。挡雨板的作用是对壳体的气流出口进行全面防护,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挡雨效果。而转动连接组件的设置用于实现防雨框与挡雨板之间的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上板连接的第一叶片、与挡雨板连接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包括连接部以及设置于连接部两侧的第一片部与第二片部,所述第一片部与第二片部之间的夹角与挡雨板和上板之间的夹角相等,所述第一片部于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钩,所述第二片部于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钩,所述第一弯钩与第二弯钩的弯折方向均朝向于连接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雨板于闭合状态下,弹片处于自然状态,弹片将挡板锁定于闭合状态;挡雨板在打开的过程中,弹片发生挠性弹性变形。当弹片发生挠性弹性变形复位后,弹片将挡板锁定于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弹片位移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的设置均对弹片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一限位槽可防止弹片在第一叶片上向其两侧部发生位移,第二限位槽可防止弹片在第二叶片上向其两侧部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于第一限位槽处设置有与第一弯钩相适配的第一钩槽,所述第二叶片于第二限位槽处设置有与第二弯钩相适配的第二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沟槽与第一弯钩相配合,增强了弹片与第一叶片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沟槽与第二弯钩相配合,增强了弹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倒刺,所述上板开设有与第一叶片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叶片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倒刺,所述挡雨板开设有与第二叶片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倒刺增强了第一叶片与上板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倒刺增强了第二叶片与挡雨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叶片于远离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贴合有防止弹片与第一叶片脱离的第一挡片,第一挡片与第一叶片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叶片于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一侧贴合有防止弹片与第二叶片脱离的第二挡片,第二挡片与第二叶片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挡雨板由闭合状态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弹片可脱离与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的设置对弹片的两端进行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弹片脱离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于上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于挡雨板的内表面上,所述挡雨板上开设有用于在挡雨板于打开状态时对弹片让位的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槽的设置在挡雨板于打开状态时对弹片具有避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雨板包括挡雨框,所述挡雨框内固设有多个挡雨片;所述挡雨板于闭合状态下,所述挡雨片由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挡雨片,类似于“瓦”,具有良好的挡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声板呈S型设置于壳体内部,吸声板采用超轻憎水型三聚氰胺泡棉制成;所述壳体设置有与吸声板相匹配的安装框,相邻所述吸声板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S型设置的吸声板增长了气流通道的长度,提高吸声降噪的效果;采用三聚氰胺泡棉制成的吸声板不仅具有防雨的效果,同时不影响吸声降噪的效果;而且憎水型三聚氰胺泡棉无粉尘,能够避免对人造成吸入式损害。安装框的设置对吸声板起到限位的作用,增强了吸声板的安装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挡雨板于闭合状态下,挡雨板起到挡雨的作用,此时弹片处于自然状态,弹片将挡板锁定于闭合状态;挡雨板在打开的过程中,弹片发生挠性弹性变形。当弹片发生挠性弹性变形复位后,弹片将挡板锁定于打开状态,若为无雨天气时,可将挡雨板保持打开状态。同时采用超轻憎水型三聚氰胺泡棉制成的吸声板不仅具有防雨的效果,同时不影响吸声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挡雨板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挡雨板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C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安装框;2、吸声板;3、气流通道;4、防尘网;5、安装档框;6、防雨框;61、上板;611、第一安装槽;62、下板;63、侧板;7、连接组件;71、第一叶片;711、第一倒刺;712、第一限位槽;713、第一钩槽;72、第二叶片;721、第二倒刺;722、第二限位槽;723、第二钩槽;73、弹片;731、第一弯钩;732、第一片部;733、连接部;734、第二片部;735、第二弯钩;74、转轴;8、挡雨板;81、挡雨框;811、第二安装槽;812、让位槽;82、挡雨片;9、第一挡片;10、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片式消音器,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两端开口的矩形型腔的壳体1,壳体1包括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

结合图2和图3 所示,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五个呈S型设置的吸声板2,吸声板2是采用超轻憎水型三聚氰胺泡棉制成,其具有防雨的效果,同时不影响吸声降噪的效果。壳体1设置有与吸声板2相匹配的安装框11,相邻吸声板2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3。结合图4所示,壳体1于气流出口处设置有抵触于安装框11上的防尘网4,防尘网4于远离安装框11的一侧贴合有安装档框5,防尘网4和安装档框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安装框11上。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壳体1于气流出口端焊接有与壳体1相匹配的防雨框6,防雨框6包括上板61、下板62以及两侧板63,上板61由气流进口至气流出口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下板62与壳体1的底板平行设置。相对于下板62于远离与壳体1连接的端部而言,上板61于远离与壳体1连接的端部远离壳体1设置,即两侧板63于远离与壳体1连接的边部,由上至下向内倾斜设置。

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上板61通过连接组件7转动连接有挡雨板8,挡雨板8于闭合状态下贴合于防雨框6上。挡雨板8包括挡雨框81,挡雨框81内固设有多个挡雨片82,若挡雨板8于闭合状态下,挡雨片82由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如图5所示)。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叶片71、第二叶片72、弹片73与转轴74。第一叶片71和第二叶片72通过转轴74转动连接,第一叶片7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倒刺711,第二叶片7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倒刺721。结合图9所示,弹片73包括连接部733以及设置于连接部733两侧的第一片部732与第二片部734,第一片部732与第二片部734之间的夹角与挡雨板8和上板61之间的夹角相等,第一片部732于远离连接部7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钩731,第二片部734于远离连接部73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钩735,第一弯钩731与第二弯钩735的弯折方向均朝向于连接部733的一侧。第一叶片71与第二叶片72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弹片73位移的第一限位槽712和第二限位槽722,第一叶片71于第一限位槽712处设置有与第一弯钩731相适配的第一钩槽713,第二叶片72于第二限位槽722处设置有与第二弯钩735相适配的第二钩槽723。

第一叶片71安装于上板61的上表面上,上板6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叶片71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611,第一叶片71安装于第一安装槽611中,第一叶片71于远离第一安装槽611的一侧贴合有防止弹片73与第一叶片71脱离的第一挡片9,第一挡片9与第一叶片7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槽611内。第一档片9于远离第一叶片71的一侧开设有隐藏螺栓的第一避让槽。

第二叶片72安装于挡雨框81的内表面上,挡雨框81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叶片72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811,第二叶片72于远离第二安装槽811的一侧贴合有防止弹片73与第二叶片72脱离的第二挡片10,第二挡片10与第二叶片7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槽811内。第二档片10于远离第二叶片72的一侧开设有隐藏螺栓的第二避让槽。

挡雨板8于闭合状态下,弹片73处于自然状态,弹片73将挡板锁定于闭合状态;挡雨板8在打开的过程中,弹片73发生挠性弹性变形。当弹片73发生挠性弹性变形复位后,弹片73将挡板锁定于打开状态。当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挡雨框81上开设有用于在挡雨板8于打开状态时对弹片73让位的让位槽81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