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702阅读:2230来源:国知局
水流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装置,一种用于降低毛细管或微孔节流后水流喷射噪音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在净水系统中,常使用节流阀,节流阀可调小水流的流量,控制水流的稳定流动,节流阀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节流阀上设有节流孔,水流由进水口流至节流孔,水流的通道减小,水流经过节流孔会进行较远距离的喷射,水流流速过快,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流消声器,可降低水流喷射的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流消声器,包括微孔节流管和消声管体,所述消声管体与微孔节流管固定连接,并形成腔体设置,所述微孔节流管上设有供水流流入腔体的第一通孔,所述消声管体内固定或一体设置有可将水流挡住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若干个供水流流出腔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消声管体与微孔节流管固定连接,并形成腔体设置,水流经第一通孔处进入腔体,并进行喷射,水流被挡板抵挡后,会在腔体内聚集,腔体内水压增大,水流从若干个第二通孔处流出,水流的流速降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错开设置,避免了水流直接从第二通孔处喷出,减小了水流的喷射距离,并且让水流从若干个第二通孔均匀流出,水流的流速降低,降低了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微孔节流管的中部位置,所述挡板靠近第一通孔的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一凸柱,各第一凸柱沿消声管体的周向分布,所述的第二通孔开设于第一凸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通孔设置在微孔节流管的中部位置,挡板靠近第一通孔的端面设有四个第一凸柱,第二通孔开设于第一凸柱,第一凸柱沿消声管体的周向分布,其端面高于挡板的端面,从第义通孔处进入的水流会喷射到挡板的端面上,由于第一凸柱高于挡板的端面,水流不会直接从第二通孔处喷出,水流在腔体内聚集,当腔体内水压增大时,水流可从若干个第二通孔均匀流出,水流流速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微孔节流管在靠近消声管体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延伸壁,所述消声管体套设在环形延伸壁上,所述消声管体在靠近微孔节流管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突起。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微孔节流管上设有环形延伸壁,消声管体紧配的套设在环形延伸壁上,微孔节流管和消声管体连接稳定,不易受水压变化而分离,消声管体在靠近微孔节流管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突起,该环形突起可卡设在第一通道的内壁上,实现消声管体的定位安装,安装结构简单,也起到密封使用,防止水流流过。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微孔节流管向腔体内延伸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凸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微孔节流管向腔体内延伸有第二凸柱,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凸柱上,第二凸柱向腔体内延伸,尽可能靠近挡板,可有效减小水流的喷射距离,降低噪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声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声管体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孔节流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孔节流管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水流消声器,包括微孔节流管1和消声管体2,消声管体2与微孔节流管1固定连接,并形成腔体3设置,微孔节流管1上设有供水流流入腔体3的第一通孔11,消声管体2内固定或一体设置有可将水流挡住的挡板21,挡板21上设有四个供水流流出腔体3的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还可以设置有两个、三个或是四个以上,降低水流流速,实现水流均匀流出即可,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22错开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设置在微孔节流管1的中部位置,挡板21靠近第一通孔11的端面设有四个第一凸柱23,第一凸柱23的端面高于挡板21的端面,各第一凸柱23沿消声管体2的周向分布,第二通孔22开设于第一凸柱23上。第一通孔11还可以设置在偏离微孔节流管1中心线位置,与第二通孔22错开即可。第二通孔22还可以无规则的设置在凹槽23的四周,便于水流均匀流出腔体3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微孔节流管1在靠近消声管体2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延伸壁12,消声管体2套设在环形延伸壁12上,消声管体2在靠近微孔节流管1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突起24。消声管体2与微孔节流管1还可以通过卡钩和卡槽的连接方式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微孔节流管1向腔体3内延伸有第二凸柱13,第一通孔11设置在第二凸柱上,第一通孔11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弧形面111,便于水流聚集进入腔体3。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