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提琴腮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6544发布日期:2018-06-16 01:27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提琴腮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乐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提琴腮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精巧的弦乐器,小提琴的腮托可以使得小提琴在演奏时更容易被保持。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国内外的乐器公司和音乐家针对小提琴的腮托,就提出了很多创新。

如克罗地亚的VSP有限公司就曾申请过一篇名为“用于小提琴的腮托”(CN 101529498A)的发明专利,该腮托安装在小提琴共鸣箱的边缘,并被设计成使得安装在小提琴共鸣箱边缘的部分中在内侧形成有沟槽,沟槽的深度和形状使得一个结实边缘可以安置在其中。在腮托的一个位于沟槽上方距离“d”处的部位中形成有孔,孔的形状和尺寸使得用于张紧琴弦的弹性联结件可从中穿过。弹性联结件在其一个部位连接于挂弦板,并且在张紧状态下被牵拉穿过腮托中的孔;弹性联结件另一端连接于固定端销,从而围绕着腮托附着部以将附着部向小提琴侧壁推用。

然而,不同的人群,使用小提琴腮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小提琴腮托的面不能太高,也不能向上扬起,而很多腮托都是很高且向上扬起的,因此,演奏者经常要将腮托向外铲去20度左右,以便让演奏者的腮帮处能尽量贴近琴箱。而匈牙利卡托.哈瓦斯在《小提琴演奏的新途径》一书中却指出,小提琴的尾板是要对准喉咙中间部位,用下巴勾住腮托,小提琴才会更稳当,即使左手不扶琴,琴也不会掉下来,左手就能自在地学习换把与揉弦。

因此,从上述内容可看出,现有技术当中,不同的人群持琴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对于腮托的要求也不一样。而现有的腮托,即使可调,也仅仅是针对其高度方向上的可调,并不适应于多样化的持琴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提琴腮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本小提琴能够适用于多种持琴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小提琴腮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腮托包括能够固定于小提琴本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沿小提琴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托琴区域和勾琴区域,所述托琴区域能够与持琴者的腮部相贴合,所述勾琴区域设置有能够供持琴者的下巴勾住的凸台,所述托琴区域和勾琴区域均可沿小提琴的水平方向移动。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小提琴在使用时,可先将支架固定于小提琴本体上,然后根据持琴者的习惯,如果持琴者习惯将腮部贴靠于腮托上,则将托琴区域调整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如果持琴者习惯用下巴勾琴的方式,则将勾琴区域调整移动至合适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小提琴可适用多种持琴方式,提高其通用性。

在上述的一种小提琴腮托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底座与支撑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弯折并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底座相组合形成用于夹持小提琴本体的夹口;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还连接有顶板,所述托琴区域和勾琴区域均设置于所述顶板上。当需要固定时,可将小提琴本体部分放置于夹口内,使底座与小提琴的底板相贴合,固定座与小提琴的面板相贴合,然后调节支撑杆,使夹口变小即可夹住小提琴本体实现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小提琴腮托中,所述支撑杆包括下杆体,螺纹管以及呈L型的上杆体,所述下杆体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上,所述下杆体的上端与螺纹管的下端转动配合,所述螺纹管的上端套设于所述上杆体的下端处且两者螺纹配合,所述上管体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座及顶板相连接。旋动螺纹管,可带动上杆体与下杆体相对移动,从而调节支撑杆的长度,实现对小提琴本体的夹持和松脱。

在上述的一种小提琴腮托中,所述下杆体靠近上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螺纹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螺纹管的下端具有能够卡于环形凹槽内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与环形凹槽转动配合。设计有环形凸台和环形凹槽后,可实现螺纹管相对下杆体周向转动长度方向相对固定,从而当螺纹管转动时,可带动上杆体相对下杆体移动,实现支撑杆的伸缩。

在上述的一种小提琴腮托中,所述顶板的后端具有朝下凸起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小提琴的水平方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与所述连接板的侧壁相贴靠,且该固定座的侧壁上开设有能够与所述条形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上杆体的上端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及条形孔,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固定座的下端相抵靠。旋动螺纹管,带动上杆体的上端向下移动,从而通过与条形孔的底部相配合,带动连接板向下移动,由于连接板的下端与固定座的下端相抵靠,最后上杆体施加的力依次作用于连接板和固定座上,与底座配合实现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小提琴腮托中,所述底座的下端处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具有与所述弧形凹槽底部相贴靠的连接柱。设计有弧形凹槽后,可对顶板的移动进行限位,此外,还可避免连接板与固定座之间发生蹿动。

在上述的一种小提琴腮托中,所述连接板有两个且间隔设置于顶板的下板面上,每个连接板均沿小提琴的厚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条形孔。设计有多个条形孔后,可根据小提琴的厚度、持琴者的脖子长短,调节顶板相对于固定座的位移,进而使持琴者既能选择多样化的持琴方式,又可选择更合适的位置和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小提琴在使用时,可先将支架固定于小提琴本体上,然后根据持琴者的习惯,如果持琴者习惯将腮部贴靠于腮托上,则将托琴区域调整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如果持琴者习惯用下巴勾琴的方式,则将勾琴区域调整移动至合适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小提琴可适用多种持琴方式,提高其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小提琴腮托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小提琴腮托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支撑杆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1、支架;2、托琴区域;3、勾琴区域;4、凸台;5、底座;6、支撑杆;7、固定座;8、夹口;9、顶板;10、下杆体;11、螺纹管;12、上杆体;13、环形凹槽;14、环形凸台;15、连接板;16、条形孔;17、通孔;18、弧形凹槽;19、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腮托包括能够固定于小提琴本体上的支架1,支架1上端沿小提琴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托琴区域2和勾琴区域3,托琴区域2能够与持琴者的腮部相贴合,勾琴区域3设置有能够供持琴者的下巴勾住的凸台4,托琴区域2和勾琴区域3均可沿小提琴的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来讲,支架1包括底座5和支撑杆6,底座5与支撑杆6的下端相连接,支撑杆6的上端弯折并连接有固定座7,固定座7与底座5相组合形成用于夹持小提琴本体的夹口8;支撑杆6的上端还连接有顶板9,托琴区域2和勾琴区域3均设置于顶板9上。作为优选,支撑杆6包括下杆体10,螺纹管11以及呈L型的上杆体12,下杆体10的下端固定于底座5上,下杆体10的上端与螺纹管11的下端转动配合,螺纹管11的上端套设于上杆体12的下端处且两者螺纹配合,上管体的上端与固定座7及顶板9相连接。下杆体10靠近上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13,螺纹管1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可选用塑料。螺纹管11的下端具有能够卡于环形凹槽13内的环形凸台14,环形凸台14与环形凹槽13转动配合。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顶板9的后端具有朝下凸起的连接板15,连接板15沿小提琴的水平方向开设有条形孔16;固定座7的侧壁与连接板15的侧壁相贴靠,且该固定座7的侧壁上开设有能够与条形孔16相连通的通孔17,上杆体12的上端同时穿过通孔17及条形孔16,连接板15的下端与固定座7的下端相抵靠。底座5的下端处开设有弧形凹槽18,连接板15的下端具有与凹槽底部相贴靠的连接柱19。连接板15有两个且间隔设置于顶板9的下板面上,每个连接板15均沿小提琴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条形孔1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小提琴在使用时,可先将支架固定于小提琴本体上,然后根据持琴者的习惯,如果持琴者习惯将腮部贴靠于腮托上,则将托琴区域调整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如果持琴者习惯用下巴勾琴的方式,则将勾琴区域调整移动至合适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小提琴可适用多种持琴方式,提高其通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