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筝穿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2383发布日期:2018-09-08 00:10阅读:15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筝穿弦结构,具体为古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古筝是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其由面板、雁柱、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其中古筝的穿弦方式,将琴弦从琴体背板的出音口至面板穿入并加以固定。演奏时,通过弹拨琴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现有的古筝穿弦结构为古筝底板出音口处穿入弦线至古筝面板,但由于底板到古筝内部的防变形条及面板间存在一定的悬空距离,穿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影响古筝的制作工艺和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筝穿弦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古筝穿弦较为困难,影响古筝的制作工艺和周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筝穿弦结构,包括针柄,所述针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台,所述圆台的顶端焊接有把手,所述针柄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铰接件,两组所述铰接件的底端均焊接有夹持件,两组所述夹持件的相视壁相接触,两组所述夹持件的内腔均粘结有磁铁,两组所述磁铁的相视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圆台的最大直径大于弦孔的直径。

优选的,两组所述夹持件的前后壁相视边均设置有锥齿。

优选的,左部所述夹持件的左壁和右部所述夹持件的右壁均开有减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将针柄插入弦孔,通过夹持件和磁铁双重固定琴弦进行安装或更换,提高古筝制作效率,减少古筝制作周期,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穿弦稳定,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件左视图。

图中:1针柄、2圆台、3把手、4铰接件、5夹持件、6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古筝穿弦结构,包括针柄1,所述针柄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台2,所述圆台2的顶端焊接有把手3,所述针柄1的外壁左右两侧均焊接有铰接件4,两组所述铰接件4的底端均焊接有夹持件5,两组所述夹持件5的相视壁相接触,两组所述夹持件5的内腔均粘结有磁铁6,两组所述磁铁6的相视壁相接触。

其中,圆台2的最大直径大于弦孔的直径,使得圆台2与弦孔卡接,方便腾出双手将本装置与琴弦夹持,两组夹持件5的前后壁相视边均设置有锥齿,通过锥齿与琴弦外壁的尼龙套接触,提高夹持稳定性,左部夹持件5的左壁和右部所述夹持件5的右壁均开有减重孔,降低夹持件5的重量,降低铰接件4的负重。

工作原理:将针柄1从古筝的表面穿弦孔向下穿过朝向地面的背面发声孔,此时两组夹持件5位于最底端,圆台2与弦孔卡接,将两组夹持件5通过铰接件4分离,将琴弦放入两组夹持件5间,再将夹持件5合拢,两组磁铁6受力吸合,使得琴弦被夹持紧固后,通过把手3将本装置提出弦孔,琴弦即被拉出弦孔。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