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8465发布日期:2019-12-13 17:23阅读:19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尤其是一种锣。



背景技术:

锣是一种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一般用响铜锻打而成,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锤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

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右手拿木锤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其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表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效果。

现有的锣中央部分略凸,称为脐、光或堂,是发音的主要部分,脐的大小、厚薄与锣的面积比例,决定着音调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无脐或突起成半圆的球状,这些都构成了锣的主要特征。锣脐与锣边之间称为锣面、在锣边一侧钻有两个锣孔,以穿系锣绳,便于提携或悬挂锣架。

随着现有使用锣的环境和要求不断变化,一般结构的锣在很多场合下应用时,存在以下不足:

1、声音发散。由于现有的锣中央的锣脐部分一般为凸起或平坦无脐,因此敲击时的声音发散,无法集中。

2、无法发出单一声音音调。由于现有的锣中央的锣脐部分一般为凸起或平坦无脐,因此敲击时的声音发出的声音低沉、洪亮,无法发出单一稳定声音的音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锣,具有声音集中,可发出单一声音音调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锣,包括圆形锣体、锣边,锣边设置在圆形锣体外侧,锣体中央为锣脐,锣脐与锣边之间为锣面,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锣脐为圆形凹槽。

上述圆形凹槽外圆半径与圆形锣体半径之比为1:5或1:4。

上述圆形凹槽的竖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

上述等腰梯形的顶边到底边的的距离为5—20mm。

上述等腰梯形底边与侧边的夹角α为120—160度。

上述等腰梯形的顶边到底边的的距离为10mm。

上述等腰梯形底边与侧边的夹角α为135度。

上述锣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声音集中。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结构锣的中央的锣脐部分的结构由凸起或平坦无脐改为圆形凹槽,定音点就在圆形凹槽内,其特点是同一重量,只是对圆形凹槽用冷锤敲打就会调出音调,而拿木锤敲击锣脐时,发出的声音集中,不会发散,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试验和调试,发现圆形凹槽外圆的面积越小,声音越容易集中,音量也随之降低,因此圆形凹槽外圆半径与圆形锣体半径之比为1:5或1:4时,发音效果为佳。

2、可以发出单一声调。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结构锣的中央的锣脐部分的结构凸起或平坦无脐改为圆形凹槽,拿木锤敲击锣脐时,可以发出单一声调。

3、声调可调。本实用新型的定音点就在圆形凹槽内,其特点是同一重量,只是对圆形凹槽用冷锤敲打就会调出音调,声调可在冷锤敲打下选定所需音调,如:a、b、c、d、e、f、g调,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试验和调试,发现圆形凹槽的竖截面积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时,发音效果最佳,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调整等腰梯形的高度以及等腰梯形底边和侧边的角度可以实现声调的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锣脐,2、圆形锣体,3、锣面,4、圆形凹槽外圆,5、锣边。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圆形锣体2、锣边5,锣边5设置在圆形锣体2外侧,锣体2中央为锣脐1,锣脐1与锣边5之间为锣面3,锣脐1的形状为圆形凹槽,其中圆形凹槽外圆4半径与圆形锣体2半径之比为1:5或1:4时,发音效果为佳。圆形凹槽的竖截面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其顶边到底边的的距离为5—20mm,以10mm为佳,等腰梯形底边与侧边的夹角α为120—160度,以135度为佳。锣面3为弧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