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鸣单管吹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1523发布日期:2020-08-05 01:1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鸣单管吹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边棱音气鸣类发声装置,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速度、吹口角度和单管管长可控的具特定音频性质的稳定发音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笛、箫、或是西洋的大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频特性与其形制、规格有关。然“竹声不可以度调”,箫笛吹奏时,管内的气柱被口风激发而产生振动,此时管内的气柱长度并不严格等同于实际物理管长,需要进行管口校正。箫笛的构造虽然简单,可影响音律的因素众多,因此,管口校正量的计算也就十分复杂。科学的管口校正需要通过系统的实验对管乐的发声激励及音高控制参量进行分析研究,以正确指导管乐吹奏和制作的实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音频发音的气鸣吹奏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气鸣类乐器管口校正量的研究,同时也可用于研究吹气位置、气流流速、管体长度等物理参量对气鸣音音频特性的影响。

气流产生装置包括流速可控的气泵、导气管、可调鸭嘴。气泵产生的气体经导气管至可调鸭嘴输出。

气流角度控制装置包括气管支架、可调鸭嘴固定螺丝。

可控单管装置包括柱型管体、推杆电机和活塞。管体上下开口,上端接可控气源,下部安装推杆电机,推杆与活塞连接,活塞是单向阻尼活塞。

本发明实现多个影响发声效果的物理因素的独立和联动控制装置,具有音效稳定、结构科学、操作简单、一管多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流角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调鸭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控单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制于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气泵1产生气体经导气管2至可调鸭嘴3。可调鸭嘴3固定在支架4上。可调鸭嘴固定螺丝5可以控制可调鸭嘴3的高度和角度,调节推杆电机7可以控制活塞8的位置,以准确控制单管6的管长。启动气泵1,其产生可控流速的气体,经可调鸭嘴3流出,激励单管6,发出频率稳定的气鸣声音。

气泵1的流量为18-96m3/h。

导气管2是长度为2m的波纹软塑管。

调节螺丝5可以同时设置可调鸭嘴3在支架4的高度和与单管6接触的角度。

单管6是长度为1m、外径70mm,内径64mm、管壁材质为亚克力的上下开口圆柱形管,固定在支架9上。

推杆电机7的推力为250n,推杆长度为350mm,竖直安装在单管6的下方,推杆在单管6中竖直运动。推杆上部与活塞8相连。推杆电机7下部有底座。

活塞8是多重结构的单向阻尼活塞。

制作完成后,将各部分固定,调节可调鸭嘴3的高度和角度,启动气泵1,单管6发出频率稳定的气鸣声音。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气鸣单管吹控装置,包括:气流产生装置、气流角度控制装置和可控单管装置;气流产生装置具有流速可控的气泵(1)、导气管(2)、可调鸭嘴(3),气泵(1)产生一定流速的气体经导气管(2)至可调鸭嘴(3)输出;气流角度控制装置具有气管支架(4)、可调鸭嘴固定螺丝(5),支架(4)与气流产生装置中的可调鸭嘴(3)连接;可控单管装置具有柱型管体(6)、推杆电机(7)和活塞(8);管体(6)上下开口,其上端接收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其下部安装推杆电机(7);推杆与活塞(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鸣单管吹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鸭嘴固定螺丝(5)用于将可调鸭嘴(3)固定在支架(4)上,可调鸭嘴固定螺丝(5)可以控制可调鸭嘴(3)的高度和吹气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鸣单管吹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鸭嘴(3)出气口处有调节阀门,可以控制鸭嘴出气口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鸣单管吹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8)是单向阻尼活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鸣单管吹控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气鸣类乐器管口校正量的研究,同时也可用于研究吹气位置、气流流速、管体长度等物理参量对气鸣音音频特性的影响。其由气泵、可调鸭嘴、可控管长单管等部分组成。气泵产生可控流速的气体,经可调鸭嘴吹口流出,激励单管,发出气鸣声音;单管长度由推杆电机控制阻尼活塞位置精准设定,以产生特定声音信号。本实用新型具有音效稳定、结构科学、操作简单、一管多用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虹;张子豪;刘岱轩;李子晋;张婷玉;李星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虹;张子豪;刘岱轩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