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直形音品改进为弯形音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571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吉他直形音品改进为弯形音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统吉他及类似的带有音品的弦乐的调音,这种吉他或弦乐器在乐器的颈部,即指板的面上装有固定的标准的直角(或直形)的音品,这些音品作为乐器奏鸣的基础。
本发明通过音品结构的适度弯曲而改善乐器调音的准确性。主要在指板的“主要的”或“第一位置”弹奏区(图2中1-1把这个区域示出在乐器头部靠近固定琴马的前三个音品所包括的指板区域)。
现有技术的吉他及类似的弦乐器在乐器的下部,琴身4设有琴桥(或活动琴马)3,多根弦从固定点5开始张紧绕过琴3,及跨过指板的全长,再越过类似于小桥的固定琴马7,最后固定在位于乐器头部9的调音旋纽8上。
如相关的专利中指出在带有音品的弦乐器上弹奏的音调的频率是由第一个所述的音品和琴桥(弦的永久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实质上,当弹拨琴弦时,弦的音高是由它的松紧、粗细及长度所支配的。
传统的指板10设有多个直形的音品10,它们互相平行,并与指板长度直角,并且设置成从这类乐器的琴头到琴身,音品间距逐渐减小。由于在传统乐器的指板上音品是直形的且是平行设置,弦垂直越过传统的指板,在各音品间距中弦长相等的。以这种方式构成的传统乐器的调音称为“等律调音”(equaltemperament tuning),直接归因于相等的音品间距,在传统乐器的指板上,所有的弦都跨过这些相等的音品间距。
大批生产的各种式样和质量的吉他现时无例外地体现在指板上的传统的音品的结构,用“等律”来对乐器调音。
这里公开的对传统的音品结构进行一定的弯曲的本发明是由于观察到在现有技术的琴中设置的平行的直线形音品中的固有的调音缺点,当同时弹出两个或多个“音品”音调(称为和弦)时,基本上在上述第一弹奏位置在各种式样和质量的经正确的调音的乐器中很明显地有独特的音质的“偏高”。
由于该第一弹奏位置是指板上弹奏频率最高的区城,为了弹出和弦,对各种水平的吉他手言,传统音品结构产生的音质偏高影响了调音的准确性,也影响到乐器弹奏的总的效果。
应该注意带音品的弦乐器的调音不准确长久以来一直是弹奏这类乐器的一个问题。弹奏家在几个世纪之前就明白在弹奏前调整绕在乐器的颈部及固紧在位的乐器的弦音品对乐器进行“细调”。
在1829年,英国人T.perronet Thompson将军发明了第一音品可调吉他,出了30页的小册子(或说明书)。该乐器要求重调弹奏员选择弹的各音调的音品,这是很费时及复杂的工作对各音调改变不同的音品,把这些音品插进指板上预钻的孔中。由于弹奏员不能倾斜乐器这样会使音品易于掉出它们的位置,因而要小心地放乐器而使为全音阶的十二个音调的各个而改变音品的不实际的任务又更复杂了。
本世纪,1920年由墨西哥的Julian Carillo和在1930年由捷克斯洛伐克的Alois Haba设计出了使用不通常的音品的第一吉他。他们得到在各音阶的吉他的音调间隔,但是都没有脱开用直形的及平行的音品结构来达到这些音调间距。
在1940年美国人Harry Partch提供了Thompson在一世纪前就寻求的达到调音准确性的第一个吉他。Partch的乐器设计成产生称为“正调”,也就是在吉他上弹出全音阶的完美的间距,但是在Partch的吉他的板设计上仍是直的和平行的音品结构,改变的只是音品在指板上的长度和设置。
美国人Tom Stone后来从Partch的认识上又发现等音律的调音出错的问题仅来自指板,在1970年得到包括12个金属音品“块”的可互换的音品板,这些音品块安装在一个磁性的吉他颈部上,因此取消替换12把吉他(一个吉他用于一个调)而只要替换12块音品板。各音品块仍是基于直形的及平行的音品结构,改变的只是根据在乐器弹奏时用的具体的音调改变音品的长度及放置。
在Stone发明的同时,德国弹奏家Walter Vogt设计出可细调的精确的指板,作为他的等音律的“走调”的解决方案。这种乐器的作用,是直接在各弦下有相应的槽切入指板中,各音品/弦相交点包括一个“T”形的单块音品放在所述的弦下的槽中,音品被O形圈固定在位,及可重新定位,以达到如弹奏员要求的全音阶的12个音调的各个正确的调音。虽然不要用对全音阶各音调单独预调的12把类似的乐器,但在弹奏时仍要进行严格的及费时调节工作。
1989年美国发明人Ralph Novak的US4852450接触了与传统音品结构不同的领域,但是其基本设计仍是直形的虽然不是平行的音品结构,Novak的吉他的目的是提供不同比例长度。
日本专利1-197792再提出对传统技术的改变,通过沿着指板长度减小直形及平行的音品的长度,虽然这有效地使一半弦没有任何音品,但与传统音品结构区别还在于长度。
US5133239提出了一种吉他的设计,提供了以固定琴马开始朝琴身纵向延伸的斜的音品安排。虽然有别于传统的音品结构,其实质和目的是通过斜音品安排达到音色及颤音效果,使得弹奏不装音品的弦乐器(如小提琴)时用的颤音技术可用在装音品的弦乐器(如吉他上)。在Rudolf Thomas 1992年的专利中没有考虑改善吉他调音的音品结构。
这里公开的弯曲的音品直接解决现有技术中音调偏高的问题。这通过在指板弹奏区的第一位置内使音调变坏的弦/音品相交处直形音品的弯曲而达到,在音调变坏的弦/音品相交处直形音品的弯曲使这些相交处的音调变平(变低)。
通过改变直形音品的形状,而使弦与音品的相交点从琴体向吉他的琴头偏移,从而使弦从琴桥到新的弦与音品的相交点的距离增大,导致在改变的弦和音器的相交点处使音高直接“拉平”(或变低)。
经过重新设计的音品直接地提高所述的调音效果可从图2所示的位置看到1、手指按在第三弦11上弹出的G调偏高可被调至全音阶本位的G调。指压加到固定琴马和新的第一音品与弦的相交点13之间的区域12的弦上。
2、手指按在第二弦14上弹出的C调偏离,可被调到本位的B调。指压加到传统的音品与弦的相交点18和新的第二音品与弦的相交点16之间的区域15的弦上。
下面是对附图的说明

图1是显示表示现有技术的装有传统的音品结构的吉他的正面的示意图;图2是与图1相对比的图,示出图1中2-2范围内的放大图,示出具体体现在第一弹奏位置1-1内的本发明的音品的弯曲。
下面讨论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D.在本发明公开专门提到的,使音调变坏的弦/音品相交处的理想的使音调变低的效果在如图2中点13,16处的相交处来提供。
本发明的所述的新的音品在音品与弦的相交点的弯曲量,提供了在上述相交点13,16对音高的调整,等于全音阶的十二分之一。
本发明在新的相交点音品的弯曲使原来的弦与音品相交点与各自的前面的固定点或下一个更低的音调(如点17和18)之间的距离,缩短一个系数为该距离的百分之8.333,也就是传统乐器的音品之间距离的十二分之一。
新音品以普通的方式装在指板面上开出的与两个新的音品形状相应的在这些音品间距的凹槽中并用粘结剂固定位。
把新的音品结构加到吉他的指板的主要的或第一弹奏区只要对现技术的制造及装配工序作很小的改变,因为本发明只对两个新音品重新成形并结合在指板的相应的安装新音品的槽中。
把这两个新音品用到各种吉他已经表明本发明是乐器成本最经济而明显地提高了调音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吉他或类似的弦乐器的指板,具有固定的标准的直形音品结构设在所述的乐器的颈部或琴面,弦在琴体和所述的乐器的头部之间跨过颈部或琴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弦和音品弯曲的点的使所述的弦间离产生预定的变化的装置。
2.具有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定的弯曲的装置的音品,用于固定到所述的吉他或类似的乐器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品结构的预定变化,用于固定到类似的乐器上。
全文摘要
在吉他及类似的弦乐器的指板上设有固定的标准的直角音品设在乐器颈部的表面上。本发明的改进是在专门的音品与弦的相交处音品弯曲,目的在于改善音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10D3/06GK1130951SQ94193348
公开日1996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9日
发明者尼克·沃德, 伊恩·戈尔曼 申请人:尼克·沃德, 伊恩·戈尔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