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装置及键盘乐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4736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键盘装置及键盘乐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键盘装置及键盘乐器
[0001]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发明以在2014年9月8日提出申请的第2014 — 182530号以及在2015年3月6日提出申请的第2015 — 044949号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并且这些原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在钢琴等键盘乐器中使用的键盘装置及具有该键盘装置的键盘乐器。
【背景技术】
[0004]例如,在钢琴等的键盘装置中公知有如日本特开2002 - 258835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该键盘装置具有按照键的按键操作而旋转的联动器(wippen)、按照该联动器的旋转动作而被驱动的顶杆(jack)、由该顶杆进行驱动而击打弦的弦槌部件,这些部件对应多个键中的各个键而设置。
[0005]这种键盘装置构成为具有制动部件,该制动部件在弦槌部件通过顶杆而驱动并击打弦后对弦槌部件的动作进行制动,该顶杆按照基于键的按键操作的联动器的旋转动作而被驱动,通过该制动部件在弦槌部件击打弦后使弦槌部件的动作暂且停止,由此防止由于击打了弦的弦槌部件的反弹而再次击打弦。
[0006]但是,在这种键盘装置中,在弦槌部件击打弦后,通过制动部件使弦槌部件的动作暂且停止,因而对制动部件的动作定时及制动部件的动作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该键盘装置中,制动部件的构造变复杂,不仅其制作及装配作业烦杂,而且也需要制动部件的设置空间,因而存在乐器整体变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及具有该键盘装置的键盘乐器,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小型化,而且抑制弦槌部件的不必要的动作。
[0008]本发明的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该键盘装置具有多个键和对应所述多个键中的各个键而设置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具有:传递部件,按照对应的所述键的按键操作而位移;弦槌部件,通过按照所述传递部件的位移进行旋转动作,对被按键操作的所述键赋予联动载荷;以及联动控制部,具有在所述传递部件和所述弦槌部件的任意一方设置的联动突起部、和在另一方设置的引导所述联动突起部的引导部,通过所述引导部和所述联动突起部的相对动作,控制随着与被按键操作的所述键对应的所述传递部件的位移而引起的所述弦槌部件的旋转动作。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一实施方式的键盘装置的俯视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的键盘装置的沿A-A线的放大剖面图。
[0011]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中,在键的上方配置的传递部件和弦槌部件通过联动控制部可联动地连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12]图4表示图3所示的传递部件及传递保持部件各自的一部分,图4A是其放大俯视图,图4B是沿其B-B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13]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传递部件及传递保持部件的放大图。
[0014]图6表不图3所不的弦槌部件及弦槌保持部件各自的一部分,图6A是其放大俯视图,图6B是沿其C-C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0015]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弦槌部件及弦槌保持部件的放大图。
[0016]图8表示图3所示的联动控制部,图8A是沿其D-D线的放大剖面图,图8B是表示其联动突起部的放大侧视图,图8C是将其联动突起部分解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0017]图9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中键被按键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照图1?图9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一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及图2所示,该电子键盘乐器具有键盘装置1。该键盘装置1是被装配在乐器外壳(未图示)内的装置。该键盘装置1具有并列排列的多个键2、和按照这些多个键2的按键操作对各个键2分别赋予联动载荷的联动机构3。
[0020]如图1及图2所示,多个键2具有白键2a和黑键2b,这些白键2a和黑键2b并列排列了例如88个。这些多个键2的前后方向(在图2中指左右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分别由平衡销4a、4b支撑着能够沿上下方向旋转,并以该状态并列排列在基座板5上。
[0021]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基座板5上沿着键2的排列方向设有缓冲部件6a、6b,这些缓冲部件分别以能够接触或离开的方式与多个键2各自的前端部(在图2中指右端部)的各个下表面抵接。并且,在该基座板5上沿着键2的排列方向设有缓冲部件7,该缓冲部件以能够接触或离开的方式与多个键2各自的后端部(在图2中指左端部)的各个下表面抵接。另外,在该基座板5上分别立起设有用于防止多个键2沿其排列方向横向摆动的引导销8a、8b。
[0022]如图1?图3所示,联动机构3具有:多个传递部件10,按照多个键2的按键操作分别沿上下方向旋转;多个弦槌部件11,按照这些多个传递部件10各自的旋转动作分别沿上下方向旋转,并对多个键2分别赋予联动载荷。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键2构成为根据多个传递部件10各自的重量和多个弦槌部件11各自的重量,以平衡销4a、4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将各个键2分别推起到初始位置,并对各个键2赋予初始载荷。
[0023]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该联动机构3具有:多个传递保持部件12,分别保持多个传递部件10旋转自如;多个弦槌保持部件13,分别保持多个弦槌部件11旋转自如。多个传递保持部件12安装在沿着键2的排列方向配置的传递支撑导轨14上。并且,多个弦槌保持部件13安装在沿着键2的排列方向配置的弦槌支撑导轨15上。这些传递支撑导轨14和弦槌支撑导轨15由多个支撑部件16支撑着配置在多个键2的上方。
[0024]如图1?图3所示,多个支撑部件16以分别位于键2的排列方向的总长中预先设定的多个部位的状态立起安装在基座板5上。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键2整体上排列了例如88个。与此对应,多个支撑部件16配置在多个键2的排列方向的两端部、与位于例如每间隔20个键2的3个位置的各个键2之间的部位。即,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16配置在键2的排列方向的总长中的5处。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该支撑部件16由ABS树脂等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具有被安装在基座板5上的支撑部件安装部16a、和在该支撑部件安装部16a上一体形成的桥接部16b。由此,支撑部件16构成为通过将支撑部件安装部16a安装在基座板5上,以桥接部16b在键2的上方突出的状态被配置在多个键2的后部之间。
[0026]在这种情况下,在桥接部16b的后端下部即支撑部件安装部16a的后侧上部(在图2中指左侧上部),如图2和图3所示设有支撑传递支撑导轨14的后侧导轨支撑部16c。并且,在桥接部16b的前侧上部(在图2中指右侧上部)设有支撑弦槌支撑导轨15的前侧导轨支撑部16d。另外,在桥接部16b的后侧上部(在图2中指左侧上部)设有挡块导轨支撑部16e,在桥接部16b的上部设有基板导轨支撑部16f。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传递支撑导轨14形成为截面呈矩形状的方筒状,并且形成为沿着多个键2的排列方向的总长的长度。该传递支撑导轨14构成为其在键2的排列方向上的规定部位被安装在多个支撑部件16的各个后侧导轨支撑部16c上。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在该传递支撑导轨14上沿着键2的排列方向安装有多个传递保持部件12和多个挡块支撑部17。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挡块支撑部17由金属板构成,以在多个传递保持部件12的上方突出的状态安装在与多个支撑部件16对应的传递支撑导轨14上的5处。
[0029]传递保持部件12由ABS树脂等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4A和图4B所示,多个轴支撑部18以对应例如约10个的各个键2的状态沿着键2的排列方向一体地形成在主体板12a上。该轴支撑部18构成为能够安装旋转自如的传递部件10,以防止传递部件10的横向摆动。
[0030]即,如图4A和图4B所示,轴支撑部18具有一对的引导壁20、和在这一对的引导壁20之间形成的传递保持轴21。一对的引导壁20在传递保持部件12的主体板12a上的后端部(在图4A中指左端部)与多个传递部件10分别对应而形成。
[0031]这一对的引导壁20如图4A所示构成引导部,该引导部以从两侧能够滑动地夹持传递部件10的后述的传递嵌合部23的状态、引导传递部件10的传递嵌合部23能够旋转。传递保持轴21如图4和图5所示大致呈圆棒状,通过将其外周面的两侧切掉,使截面形状形成为非圆形状。
[0032]另外,如图2?图4所示,该传递保持部件12具有限制部19,用于在包装运输时限制传递部件10的横向摆动。该限制部19是在传递保持部件12的主体板12a的前部(在图4A中指右侧部)上对应各个传递部件10而形成的一对的限制壁。该限制部19构成为以夹持传递部件10的后侧下部的状态引导传递部件10能够旋转,此外在包装运输时限制传递部件10的横向摆动。
[0033]传递部件10由ABS树脂等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如图2?图5所示具有:传递主体部22,按照键2的按键操作沿上下方向旋转,并使弦槌部件11沿上下方向旋转;传递嵌合部23,与该传递主体部22形成为一体,且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传递保持部件12的传递保持轴21上。
[0034]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传递主体部22形成为华夫饼形状。S卩,该传递主体部22如图5所示具有厚度较薄的纵板部22a、和在该纵板部22a的外周部及两侧面形成为网格状的多个肋部22b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