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磁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87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冷式磁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冷式磁控管,属于水冷式磁控管的改造技术。
2、背景技术现有普通风冷式磁控管控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真空管1外装有散热片7,主要通过对流、热传导进行散热。其存在的缺点是散热效果欠佳,以至不仅直接影响磁控管工作的稳定性,磁控管工作过程的功率跌落明显,而且也直接影响了磁控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水冷方式替代常规的强迫风冷散热,解决磁控管的散热问题,减小磁控管功率跌落,提高磁控管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水冷式磁控管。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真空管(1)、磁铁(2)、安装底板(3)、支架(4)、滤波组件(5)、屏蔽盒(6),其中真空管(1)装设在支架(4)内,磁铁(2)套装在真空管(1)的两端,安装底板(3)装设在支架(4)的一端,滤波组件(5)及屏蔽盒(6)装设在支架(4)的另一端,其中真空管(1)的阳极筒(17)外侧套装有冷却水套(8),冷却水套(8)包括有水套外壁(9)、水套内壁(11),水套内壁(11)套装在阳极筒(17)的外侧,水套外壁(9)与水套内壁(11)之间设有冷却液经过的水槽(20),水槽(20)通过设置在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与冷却水循环管道相通。
上述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为过盈配合,水套(8)轴向压入阳极筒(17)上。
上述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为间隙配合,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涂上导热硅脂。
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外壁(9)侧面的管接头(12)(13),管接头(12)(13)之间设有分开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隔板(14)。
上述管接头(12)(13)的分布为上下或左右错开,管接头(12)与管接头(13)之间的轴向高度差为H,管接头(12)与管接头(13)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
上述水槽(20)的敞开端设有盖板(21),水槽座(26)与盖板(21)之间通过螺钉(25)连接。
上述盖板(21)与螺钉(25)之间设有螺钉密封垫圈(22),水槽座(26)与盖板(21)之间设有盖板密封垫圈(23)、盖板密封垫圈(24)。
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8)两端面的管接头(10)(10a),管接头(10)(10a)分别装设在水套(8)两端面的水套盖板(15)和水套底板(16)上。
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外壁(9)侧面的管接头(18)(19),管接头(18)与管接头(19)之间的中心距为L,管接头(18)与管接头(19)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上述管接头(12)、管接头(13)、管接头(10)、管接头(10a)、管接头(18)、管接头(19)可为台阶螺纹式管接头,也可为台阶式管接头,台阶式管接头与软管(29)之间可通过喉箍装置(27)锁紧,台阶螺纹式管接头与软管(29)之间可通过喉箍装置(27)锁紧或可通过螺母(28)锁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水冷方式替代常规的强迫风冷散热的结构,因此,其不仅解决磁控管的散热问题,减小磁控管功率跌落,提高磁控管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而且延长了磁控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水冷式磁控管。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冷却水套(8)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为图4-1的俯视图;图5-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冷却水套(8)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为图5-1的俯视图;图6-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冷却水套(8)的结构示意图;图6-2为图6-1的俯视图;图6-3为图6-1的A-A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8-1、图8-2、图8-3为本实用新型进、出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包括有真空管(1)、磁铁(2)、安装底板(3)、支架(4)、滤波组件(5)、屏蔽盒(6),其中真空管(1)装设在支架(4)内,磁铁(2)套装在真空管(1)的两端,安装底板(3)装设在支架(4)的一端,滤波组件(5)及屏蔽盒(6)装设在支架(4)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真空管(1)的阳极筒(17)外侧套装有冷却水套(8),冷却水套(8)包括有水套外壁(9)、水套内壁(11),水套内壁(11)套装在阳极筒(17)的外侧,水套外壁(9)与水套内壁(11)之间设有冷却液经过的水槽(20),水槽(20)通过设置在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与冷却水循环管道相通。冷却液经过水套外壁(9)和水套内壁(11)之间的通道,带走真空管(1)通过阳极筒(17)传递的热量。
上述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为过盈配合,水套(8)轴向压入阳极筒(17)上。水套与真空管阳极筒之间因为接触面积过大,可加热后压入真空管。或上述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为间隙配合,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涂上导热硅脂,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水套(8)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1、4-2所示,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外壁(9)侧面的管接头(12)(13),管接头(12)(13)之间设有分开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隔板(14)。上述管接头(12)(13)的分布为上下或左右错开,管接头(12)与管接头(13)之间的轴向高度差为H,管接头(12)与管接头(13)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管接头(12)(13)之间用隔板(14)分开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冷却液能够绕着柱型的真空管阳极筒(17)带走热量。管接头的分布为上下、左右错开,保障进、出水在隔板(14)的两侧,并在真空管(1)轴向方向存在水位差,低温的进水通过水位低的水管进入,高温的出水通过水位高的水管流出。本冷却水套安装简单,侧面的进出水管不易与磁控管其他零部件发生位置干涉。夹角A的设置,更有利于减小出入冷却液流动阻力。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却水套(8)的结构不同,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1、5-2所示,上述水槽(20)的敞开端设有盖板(21),水槽座(26)与盖板(21)之间通过螺钉(25)连接。
上述盖板(21)与螺钉(25)之间设有螺钉密封垫圈(22),水槽座(26)与盖板(21)之间设有盖板密封垫圈(23)、盖板密封垫圈(24)。配合部位用密封垫圈(22)(23)(24)达到防渗水目的。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却水套(8)的结构不同,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1、6-2、6-3所示,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外壁(9)侧面的管接头(18)(19),管接头(18)与管接头(19)之间的中心距为L,管接头(18)与管接头(19)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无夹角的水管接头布置,有利于减少模具制作费用,形成批量生产。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却水套(8)的结构不同,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8)两端面的管接头(10)(10a),管接头(10)(10a)分别装设在水套(8)两端面的水套盖板(15)和水套底板(16)上。
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8)两端面的管接头(10)(10a),管接头(10)(10a)分别装设在水套(8)两端面的水套盖板(15)和水套底板(16)上。此冷却结构,在真空管(1)轴向方向存在水位差比实施例1更大,低温的进水通过水位低的水管进入,高温的出水通过水位高的水管流出,更利于充分散热。
上述实施例1、2、3、4中,管接头(12)、管接头(13)、管接头(10)、管接头(10a)、管接头(18)、管接头(19)可为台阶螺纹式管接头,也可为台阶式管接头,台阶式管接头与软管(29)之间可通过喉箍装置(27)锁紧,台阶螺纹式管接头与软管(29)之间可通过喉箍装置(27)锁紧或可通过螺母(28)锁紧。台阶螺纹式管接头无论是采用螺母还是采用喉箍装置锁紧软管和接头,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较高的水压下不发生渗漏。
权利要求1.一种水冷式磁控管,包括有真空管(1)、磁铁(2)、安装底板(3)、支架(4)、滤波组件(5)、屏蔽盒(6),其中真空管(1)装设在支架(4)内,磁铁(2)套装在真空管(1)的两端,安装底板(3)装设在支架(4)的一端,滤波组件(5)及屏蔽盒(6)装设在支架(4)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真空管(1)的阳极筒(17)外侧套装有冷却水套(8),冷却水套(8)包括有水套外壁(9)、水套内壁(11),水套内壁(11)套装在阳极筒(17)的外侧,水套外壁(9)与水套内壁(11)之间设有冷却液经过的水槽(20),水槽(20)通过设置在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与冷却水循环管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为过盈配合,水套(8)轴向压入阳极筒(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为间隙配合,水套内壁(11)与阳极筒(17)之间涂上导热硅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外壁(9)侧面的管接头(12)(13),管接头(12)(13)之间设有分开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隔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管接头(12)(13)的分布为上下或左右错开,管接头(12)与管接头(13)之间的轴向高度差为H,管接头(12)与管接头(13)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槽(20)的敞开端设有盖板(21),水槽座(26)与盖板(21)之间通过螺钉(2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板(21)与螺钉(25)之间设有螺钉密封垫圈(22),水槽座(26)与盖板(21)之间设有盖板密封垫圈(23)、盖板密封垫圈(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8)两端面的管接头(10)(10a),管接头(10)(10a)分别装设在水套(8)两端面的水套盖板(15)和水套底板(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为设置在水套外壁(9)侧面的管接头(18)(19),管接头(18)与管接头(19)之间的中心距为L,管接头(18)与管接头(19)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冷式磁控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管接头(12)、管接头(13)、管接头(10)、管接头(10a)、管接头(18)、管接头(19)可为台阶螺纹式管接头,也可为台阶式管接头,台阶式管接头与软管(29)之间可通过喉箍装置(27)锁紧,台阶螺纹式管接头与软管(29)之间可通过喉箍装置(27)锁紧或可通过螺母(28)锁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冷式磁控管。包括有真空管(1)、磁铁(2)、安装底板(3)、支架(4)、滤波组件(5)、屏蔽盒(6),其中真空管(1)装设在支架(4)内,磁铁(2)套装在真空管(1)的两端,安装底板(3)装设在支架(4)的一端,滤波组件(5)及屏蔽盒(6)装设在支架(4)的另一端,真空管(1)的阳极筒(17)外侧套装有冷却水套(8),冷却水套(8)包括有水套外壁(9)、水套内壁(11),水套内壁(11)套装在阳极筒(17)的外侧,水套外壁(9)与水套内壁(11)之间设有冷却液经过的水槽(20),水槽(20)通过设置在水套外壁(9)上的进、出水管接头与冷却水循环管道相通。本实用新型解决磁控管的散热问题,减小磁控管功率跌落,提高磁控管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而且延长了磁控管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J25/00GK2791869SQ20052005499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3日
发明者崔献奎, 郑建聪, 智苏鹏 申请人:佛山市美的日用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