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偏转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65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媒体偏转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应高频率的多媒体彩色显像管用的多媒体偏转线圈。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偏转线圈是彩色显像管上一个很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它与彩色显像管相配套,从而产生锯齿波电流。电子束从电子枪经过加速射向显示屏,其扫描要靠偏转线圈的控制才能显示出图像。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的兴起,彩色显像管被广泛地用作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或网络电视的显示终端。然而与显像管相对应的多媒体偏转线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多媒体偏转线圈的颈部调整会对线圈的X、V红上、兰上失会聚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现有的偏转线圈由于颈部磁场的作用,线圈的失会聚常常造成X、V红上、兰上失会聚,经常会造成大量的线圈报废。另外,一个成品的多媒体偏转线圈,在出厂前必须要进行调试,在调试过程中每一个多媒体偏转线圈都必须将辫子线与线圈的端子板上的几个端子相连,通常采用夹线夹子与端子板上的端子相连,每次都要逐个夹上,调完后还要逐个取下,操作工序繁杂,并且在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松动、脱落,不但会对调试线圈的显像特性和几何失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也降低了调试的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多媒体偏转线圈,以期改善线圈的失会聚和显像特性,并提高偏转线圈的调试效率。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多媒体偏转线圈包括主体骨架、置于主体骨架上的水平线圈、垂直线圈、偏转线圈颈部盖板以及与主体骨架相连接的端子板,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偏转线圈颈部盖板上设有一个软磁片,在所述的端子板上设有一插排,该插排上的四个插头分别与所述端子板上的水平输入、输出端子和垂直输入、输出端子,即H+、H-、V+、V-端子相连接。在偏转线圈的颈部盖板上增加一软磁片,可调整偏转线圈颈部的磁场,从而可使偏转线圈的X、V红上、兰上失会聚现象得以有效的改善。在端子板上设置插排,它可与辫子线或机芯板上的插座相配合,连接方便、可靠,从而可提高偏转线圈的调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但可有效地校正X、V红上、兰上失会聚,提高偏转线圈的良品率,而且采用插排结构,使线圈在调试过程中操作简单、连接可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端子板上的插排也可以直接插在整机的机芯板上,用来调整显像特性,提高了画面的几何失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A向局部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多媒体偏转线圈为双鞍型,主要包括主体骨架7、装在主体骨架内的水平线圈、垂直线圈6、偏转线圈颈部5、颈部盖板3以及与主体骨架相连接的端子板1。在偏转线圈颈部盖板3上设有一个软磁片4,它位于偏转线圈颈部5的一侧(参见图2),软磁片4的材料为铁氧体,其尺寸为10mm×10mm×1.4mm。在端子板1上设有一插排8,插排上的四个插头2为中空圆柱形,它们分别与端子板1上的H+、H-、V+、V-端子相连接。当然,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合,前述调试用的辫子线的一端应改为相对应的插座。本实用新型端子板上的插排也可以直接插在整机的机芯板上,用来调整显像特性。
权利要求1.一种多媒体偏转线圈,包括主体骨架(7)、置于主体骨架上的水平线圈、垂直线圈(6)、偏转线圈颈部盖板(3)以及与主体骨架相连接的端子板(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偏转线圈颈部盖板(3)上设有一个软磁片(4),在所述的端子板(1)上设有一插排(8),该插排上的四个插头(2)分别与所述端子板上的水平输入、输出端子和垂直输入、输出端子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偏转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的软磁片(4)采用铁氧体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媒体偏转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的软磁片(4)的尺寸为10mm×10mm×1.4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应高频率的多媒体彩色显像管用的多媒体偏转线圈。它包括主体骨架、置于主体骨架上的水平线圈、垂直线圈、偏转线圈颈部盖板以及与主体骨架相连接的端子板,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是在偏转线圈颈部盖板上设有一个软磁片,在所述的端子板上设有一插排,该插排上的四个插头分别与所述端子板上的H+、 H-、 V+、 V-端子相连接,从而解决线圈的失会聚、改善显像特性和提高偏转线圈的调试效率。
文档编号H01J29/76GK2789927SQ20052007877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3日
发明者杨占芳, 何漪, 常鹏飞, 郭昱, 杨浩, 胡锋利 申请人:杨占芳, 何漪, 常鹏飞, 郭昱, 杨浩, 胡锋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