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87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灯具结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侧向式出光的灯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科技的进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元件可发出高亮度的光线,并且具有省电、体积小、低电压驱动等优点,因此发光二极管元件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照明设备中。一般而言,当发光二极管发出高亮度的光线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倘若热能无法逸散而不断地堆积在发光二极管内,发光二极管的温度会持续地上升。如此一来,发光二极管可能会因为过热而导致亮度衰减及使用寿命缩短,严重者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损坏。因此, 现今采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设备都会配置散热块(heat sink)以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然而,在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中,发光二极管是配置于电路板上,而载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再配置于散热块上。藉由强迫导入的气流对散热块进行散热,便能够将发光二极管的热能带走。然而,发光二极管通常以一体化的杯形灯罩覆盖,即使有散热块将其热能带走,但外界的对流空气仍无法有效地进入到一体化的杯形灯罩内,进而导致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散热效率难以有效提升。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良杯形灯罩的散热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连接灯具内部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与外部电源的多条导线仅以焊接的方式通过焊点与发光二极管连接,组装工序较繁复且不易牢固,因此当导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容易因为焊点的接合力不足,而使导线从焊点处脱落,导致发光二极管灯具无法正常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结构,可增加散热效率及简化组装工序。本发明提出一种灯具结构,包括一灯壳座、一绝缘底座、一第一电极片、一第二电极片以及多个发光单元。绝缘底座具有一环状凹槽以及位于环状凹槽内的一放射状凹槽, 其中放射状凹槽远离绝缘底座的中心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而环状凹槽邻近于各第一通孔处对应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电极片配置于放射状凹槽内,且第一电极片设有通过各第一通孔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二电极片配置于环状凹槽内,且第二电极片设有通过各第二通孔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发光单元环绕于绝缘底座的中心配置并由绝缘底座的侧向发光。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发光单元具有多个环绕于绝缘底座的中心配置的散热块,且这些散热块固定于绝缘底座的不同方位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底座的中心设有多个散热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发光单元具有多个固定在各散热块上的灯板,且这些灯板上分别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以使这些发光单元朝向绝缘底座的侧向发光。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灯板具有多个连接垫,这些连接垫分别与相对应的方位上穿过绝缘底座的各第一端子及相邻的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发光单元具有多个固定在各散热块上且覆盖各灯板的灯罩。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灯板具有多个连接垫,且这些连接垫分别与相对应的方位上穿过绝缘底座的各第一端子及相邻的各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覆盖各灯板的这些灯罩分别具有一限位部,各限位部抵接于电性连接这些连接垫的各第一端子及相邻的各第二端子的上方。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灯罩之间形成有多个散热间隙,并显露这些散热块于这些散热间隙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片设有一第一引脚,而第二电极片于邻近第一引脚处设有一第二引脚,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位于灯壳座中,并突出于绝缘底座之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灯壳座的底端具有一导电体,而灯具结构还包括一驱动件以及一导线,其配置于灯壳座的内部,驱动件藉由导线与导电体电性连接,且驱动件配置于于绝缘底座上,并对应插置于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上。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将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二电极片分别形成具有环状图案以及放射状图案的电极片,且平面化配置于绝缘底座上,可避免短路发生及简化组装的工序。此外,多个发光单元可通过不同方位上相对应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电性连接而侧向发光,且发光单元上的灯罩可独立安装及拆装,不需一体化的杯形灯罩,进而改善光均勻度及提高散热块的散热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的发光单元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绝缘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一电极片、绝缘底座以及发光单元的纵向剖面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中灯壳座与绝缘底座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的发光单元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发明的灯具结构10为侧向式出光的灯具结构,其中多个发光单元100固定于绝缘底座110上。如图2所示,发光单元100的数量例如为6个或 6个以上,每个发光单元100可独立地卡扣于绝缘底座110的不同方位上,并且朝向不同的方位发光。也由于这些发光单元100是环绕于绝缘底座110的中心配置,而且相邻的发光单元100之间形成有多个散热间隙S,因此对流气体可沿着箭头A的方向进入到绝缘底座 110的中心,以吸收热能,再通过发光单元100之间的散热间隙S将热能沿着箭头B的方向带走。另外,如图2所示,绝缘底座110的中心还设有多个散热孔116,同样可让对流气体通过,以降低发光单元100的工作温度。详细而言,这些发光单元100具有多个环绕于绝缘底座110的中心的散热块102, 例如为高散热性铝质或铜质的片状结构,主要是用以吸收灯板104及灯板104上的发光二极管元件106的热能。这些散热块102例如以螺丝或无须螺丝锁附的卡榫(未绘示)固定于绝缘底座110的不同方位上,以方便安装或拆装为原则。灯板104例如以螺丝固定在散热块102上,而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06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灯板104上,并与灯板104电性连接。也由于灯板104上的这些发光二极管元件106垂直竖立在绝缘底座110上,因此由绝缘底座110的侧向所发出的光强度基本上将大于由绝缘底座110的正向所发出的光强度,可作为以侧向出光为主的立灯或庭院灯的灯具结构10。为了增加出光的均勻度,每个发光单元100还具有一固定在散热块102上且覆盖灯板104的灯罩108,灯罩108的外形可为长条状的盖体,可通过雾面处理或散光处理,使灯罩108的出光面的亮度及强度不会过度集中在某些区域而造成刺眼或无法正视。灯罩108 在组装上可配合散热块102下方的卡榫10 以及散热块102上方的卡槽102b定位而固定在散热块102上。也由于灯罩108是各自独立安装,冷却气流可通过灯罩108之间,并显露出散热块102于散热间隙S之间,因此散热效能可有效提升,相对于现有的一体化杯形灯罩因覆盖所有的发光单元而使散热效能难以提升。以下针对上述的灯具结构10的电极结构进行说明。独立的六个发光单元100在电性连接上必须使用六组接线,若使用一般的电线连接,共需焊接12条电线,不仅焊接的工序较繁复且不易牢固,因此特别将六组接线改为一个外部环状电极片以及一内部放射状电极片,如图4所示。请参考图1及图4,图4为图1中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绝缘底座的分解示意图。绝缘底座Iio的周缘配置于灯壳座140的环状部142上,且绝缘底座110具有一环状凹槽114以及位于环状凹槽114内的一放射状凹槽112。第一电极片120配置于放射状凹槽112内,例如具有六个向外延伸的放射段,分别与放射状凹槽112的图案相吻合,其末端的端子122可作为直流电源的负极输出端。第二电极片130配置于环状凹槽114内,其末端的端子132可作为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多个第一通孔11 设置于放射状凹槽112 远离绝缘底座110的中心的一端,例如有六个,主要是让第一电极片120的端子122(例如六个)可通过各别的第一通孔11 穿过绝缘底座110,并使其端子122与灯板104上的连接垫10 电性连接。此外,环状凹槽114邻近于各个第一通孔11 处对应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14a,例如有六个,主要是让第二电极片130的端子132(例如六个)可通过各别的第二通孔IHa穿过绝缘底座110,并使其端子132与灯板104上的连接垫10 电性连接。请参考图1及图5,图5为图1中第一电极片、绝缘底座以及发光单元的纵向剖面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当发光单元100固定在绝缘底座110时,覆盖于灯板104上的灯罩 108外缘可与绝缘底座110的外侧相扣合,且灯罩108的内缘朝向灯板104的一侧形成有一限位部108a,例如位于连接垫10 的上方并相隔一间距。此限位部108a可抵接于第一电极片120的端子122的上方以及相邻的第二电极片130的端子132的上方,进而使灯板104
5上的连接垫10 与第一电极片120的端子122及第二电极片130的端子132更紧密地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的电源可通过第一电极片120以及第二电极片130提供各个灯板104所需的操作电压及电流。请参考图1及图6,图6为图1中灯壳座与绝缘底座的组装示意图。灯壳座140的环状部142上例如具有多个卡榫146,而绝缘底座110的周缘配置于环状部142上,且绝缘底座110例如通过多个卡槽118与相对应的卡榫146相互扣合而固定于灯壳座140上。在图1中,第一电极片120设有一第一引脚124,可作为直流电源的负极输入端,并将电源传送至放射端上的各个第一端子122,而第二电极片130于邻近第一引脚IM处设有一第二引脚 134,可作为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入端,并将电源传送至外周围上的各个第二端子132。第一引脚IM与第二引脚134位于灯壳座140中,并突出于绝缘底座110之外。第一引脚IM与第二引脚134可通过冲压成形,以使配置于绝缘底座110上的驱动件150可插置于第一引脚124与第二引脚134上,并完成电性导通。此外,灯壳座140的底端具有一导电体144, 用以接收外部电源。驱动件150可通过导线152与导电体144电性连接,以控制发光单元 100所需的电力。综上所述,本发明将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二电极片分别形成具有环状图案以及放射状图案的电极片,且平面化配置于绝缘底座上,可避免短路发生及简化组装的工序。此外, 多个发光单元可通过不同方位上相对应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电性连接而侧向发光,且发光单元上的灯罩可独立安装及拆装,不需一体化的杯形灯罩,进而改善光均勻度及提高散热块的散热效率。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出种种等同的改变或替换, 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具结构,包括一灯壳座,具有一环状部;一绝缘底座,其周缘配置于该环状部上,该绝缘底座具有一环状凹槽以及位于该环状凹槽内的一放射状凹槽,其中该放射状凹槽远离该绝缘底座的中心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而该环状凹槽邻近于各该第一通孔处对应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一第一电极片,配置于该放射状凹槽内,且该第一电极片设有通过各该第一通孔的多个第一端子;一第二电极片,配置于该环状凹槽内,且该第二电极片设有通过各该第二通孔的多个第二端子;以及多个发光单元,环绕于该绝缘底座的中心配置并由该绝缘底座的侧向发光,该些发光单元分别固定于该绝缘底座的不同方位上,并与相对应的方位上穿过该绝缘底座的各该第一端子及相邻之各该第二端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发光单元具有多个环绕于该绝缘底座的中心配置的散热块,且这些散热块固定于该绝缘底座的不同方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底座的中心设有多个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发光单元具有多个固定在各该散热块上的灯板,且这些灯板上分别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以使这些发光单元朝向该绝缘底座的侧向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灯板具有多个连接垫,这些连接垫分别与相对应的方位上穿过该绝缘底座的各该第一端子及相邻的各该第二端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发光单元具有多个固定在各该散热块上且覆盖各该灯板的灯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灯板具有多个连接垫,且这些连接垫分别与相对应的方位上穿过该绝缘底座的各该第一端子及相邻的各该第二端子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覆盖各该灯板的这些灯罩分别具有一限位部,各该限位部抵接于电性连接这些连接垫的各该第一端子及相邻的各该第二端子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灯罩之间形成有多个散热间隙, 并显露这些散热块于这些散热间隙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片设有一第一引脚,而该第二电极片于邻近该第一引脚处设有一第二引脚,该第一引脚与该第二引脚位于该灯壳座中,并突出于该绝缘底座之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灯壳座的底端具有一导电体,而该灯具结构还包括一驱动件以及一导线,其配置于该灯壳座的内部,该驱动件藉由该导线与该导电体电性连接,且该驱动件配置于于绝缘底座上,并对应插置于该第一引脚及该第二引脚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灯具结构,包括一灯壳座、一绝缘底座、一第一电极片、一第二电极片以及多个发光单元。绝缘底座具有一环状凹槽以及位于环状凹槽内的一放射状凹槽,其中放射状凹槽远离绝缘底座的中心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而环状凹槽邻近于各第一通孔处对应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电极片配置于放射状凹槽内,且第一电极片设有通过各个第一通孔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二电极片配置于环状凹槽内,且第二电极片设有通过各个第二通孔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发光单元环绕于绝缘底座的中心配置并由绝缘底座的侧向发光。
文档编号F21V23/00GK102213371SQ20101016195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许丰庭, 陈奕宏 申请人: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