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灯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9623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移动灯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尤其涉及和一种可靠性高的移动灯塔。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移动灯塔,其车厢内设置有发电机组,车厢上设置有排气管,以将发电机组工作时产生的废气排出。现有技术中,由于发电机组内发动机的结构限制,排气管常纵向设置,排气管在工作时直接裸露于环境中,外部的雨水、杂物等很容易进入排气管而导致故障。特别是在户外下雨等条件下,发电机组将无法正常工作,移动灯塔也就无法实现应急照明功能,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产品可靠性也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移动灯塔,其可防止雨水杂物进入移动灯塔的排气管,保证移动灯塔可以可靠地工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灯塔,包括车体和照明部件,所述照明部件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包括车厢和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车厢内,所述车厢上设置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车厢上且所述排气管的管口朝上,所述排气管的管口处设置有可在排气气流作用下从管口处升起的活动盖,所述活动盖通过转动支臂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排气管上或所述车厢上。具体地,所述转动支臂组件包括固定支臂和活动支臂,所述固定支臂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气管的侧壁或车厢上,所述活动支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盖。具体地,所述活动盖包括盖板和可套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套筒,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上。具体地,所述固定支臂包括可卡夹于所述排气管外周侧的卡箍臂和凸设于所述卡箍臂的斜向支臂,所述卡箍臂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卡箍臂对称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两侧,所述卡箍臂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气管外侧壁相匹配的卡槽,所述两个卡箍臂之间通过锁紧件相向锁紧,所述卡箍臂横向设置,所述斜向支臂相对所述卡箍臂朝上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车厢上还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百叶窗组件,所述车厢上设置有散热窗口,所述百叶窗组件包括可翻转的扇叶和可驱动所述扇叶翻转的连杆构件,所述扇叶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各扇叶平行排列设置,所述扇叶转动连接于所述散热窗口处,所述连杆构件相对所述扇叶垂直设置,且所述连杆构件与所述扇叶之间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扇叶包括外侧叶片和内侧叶片,所述外侧叶片与所述内侧叶片一体成型呈相对弯折设置,所述内侧叶片的宽度小于所述外侧叶片的宽度,所述扇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散热窗口的侧壁;相邻所述扇叶上转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外侧叶片的宽度。具体地,所述车厢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散热罩壳,所述散热罩壳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窗口开设于所述散热罩壳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盖与所述连杆构件之间设置有于所述活动盖升起时使扇叶张开的传动结构。或者,所述连杆构件的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构件的按钮。具体地,所述车体还包括车轮和底盘,所述底盘包括轴承和车轴,所述底盘还包括摆臂、通管和扭转弹性件,所述轴承固定设置于所述通管内,所述车轴转动套设于所述轴承,所述扭转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车轴上,所述扭转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承或通管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轴或摆臂上;所述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轴,所述摆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灯塔,排气管的管口处设置有可在排气气流作用下从管口处升起的活动盖,当发电机组中的发动机工作时,高温气体向上排放时将推动活动盖向上运动,活动盖可悬浮于排气管的管口上方,高温废气可从排气管的管口排出。由于活动盖位于管口的上方,即使是雨雪等条件下,雨雪也不会落入排气管,发电机组可以持续正常地工作,使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灯塔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下,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佳,以可靠地对抢险救灾现场进行应急照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装配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中车轮和底盘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中底盘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中车轮和底盘的平面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装配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装配立体图;图9是图7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侧视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中散热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中散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中升降组件处于升起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中升降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灯塔,可用于户外应急照明等领域,以向抢险求灾现场提供应急照明,以保证抢险救灾有序进行。上述移动灯塔包括车体100和照明部件200,照明部件200设置于车体100上,照明部件200可包括灯头210,车体100上设置有升降组件300,灯头210连接于升降组件300上,以将灯头210升举至合适的高度,灯头210或升降组件300可周向旋转,以便于调节照明角度。车体100包括车厢130和发电机组140,发电机组140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可为柴油机或汽油机等,以在野外等情况进行应急发电。当然,车厢130中也可以增设蓄电池组,以延长照明时间。发电机组140固定设置于车厢130内。如图7~图9所示,车厢130上设置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用于将发电机组140工作时产生的废气排出。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410,排气管410固定设置于车厢130上且排气管410的管口朝上,高温废气直接从排气管410排出并向上排放至外部环境中。与将排气管410设置于车厢130底部的方案相比,将排气管410设置于车厢130上端并朝上设置,可使高温废气直接排至外部环境,而如果将排气管410设置于车厢130下端,高温废气会流经发电机组140,从而导致发电机组140温度过高而无法正常工作。具体地,如图7~图9所示,排气管410的管口处设置有可在排气气流作用下从管口处升起的活动盖420,活动盖420通过转动支臂组件430活动连接于排气管410上或车厢130上。当发电机组140中的发动机工作时,高温气体向上排放时将推动活动盖420向上运动,活动盖420可悬浮于排气管410的管口上方,高温废气可从排气管410的管口排出。由于活动盖420位于管口的上方,即使是雨雪等条件下,雨雪也不会落入排气管410,发电机组140可以持续正常地工作,使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灯塔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下,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佳,以可靠地对抢险救灾现场进行应急照明。当发电机组140中的发动机停止工作时,例如运输、存储过程中,排气管410中不再有废气排出,活动盖420在重力的作用下盖设于排气管410的管口上,排气管410的管口可完全被封闭,防止雨水杂物等落入排气管410内,避免发电机组140发生故障,产品可靠高。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手动开启排气管410的活动盖420,其只需启动发动机,活动盖420即可在发动机废气作用下自动升起,一旦关闭发动机,活动盖420即可在其重力作用下将排气管410的管口封闭,无需繁杂的操作过程,特别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抢险救灾。具体地,转动支臂组件430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活动盖420翻转角度大于90度的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以避免活动盖420不能复位的情况。具体地,如图7~图9所示,转动支臂组件430包括固定支臂431和活动支臂432,固定支臂431固定连接于排气管410的侧壁或车厢130上,活动支臂4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支臂43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盖420。活动盖420与活动支臂432可相对固定支臂431旋转而从排气管410上管口上移开。优选地,活动盖420和活动支臂432可采用轻质耐高温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等。具体地,如图7~图9所示,活动盖420包括盖板421和可套设于排气管410外周壁的套筒422,套筒422固定连接于盖板421上,套筒422与盖板421可一体成型,当发动机不工作时,活动盖420可以可靠地套设于排气管410的管口上,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活动盖420与排气管410的管口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图中未示出),弹性缓冲件可位于活动盖420内侧,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活动盖420直接撞击于排气管410的管口处而产生噪音,设计十分人性化。弹性缓冲件可采用耐高温的橡胶制成。更具体地,如图7~图9所示,固定支臂431包括可卡夹于排气管410外周侧的卡箍臂4312和凸设于卡箍臂4312的斜向支臂4311,卡箍臂4312设置有两个,两个卡箍臂4312对称设置于排气管410的两侧,卡箍臂4312上设置有与排气管410外侧壁相匹配的卡槽,两个卡箍臂4312之间通过螺丝等锁紧件相向锁紧,以夹紧于排气管410。卡箍臂4312横向设置,斜向支臂4311相对卡箍臂4312朝上倾斜设置;当然,斜向支臂4311也可以相对卡箍臂4312垂直设置。更具体地,如图10~图14所示,车厢130上还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百叶窗组件,车厢130上设置有散热窗口501,百叶窗组件包括可翻转的扇叶510和可驱动扇叶510翻转的连杆构件520,扇叶510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各扇叶510平行排列设置,扇叶510转动连接于散热窗口501处,连杆构件520相对扇叶510垂直设置,且连杆构件520与扇叶510之间转动连接。通过连杆构件520,可使各扇叶510同步转动。当车厢130内温度高时,通过驱动连杆构件520,可使各扇叶510同步转动相应的角度,以开启散热窗口501(如图13所示),使散热气流可从散热窗口501排出。当车厢130内温度低时,可通过驱动连杆构件520,以使各扇叶510同步反转,以关闭散热窗口501(如图14所示),避免水分、杂物从散热窗口501进入车厢130内部,设备可靠性高。具体地,如图10~图14所示,扇叶510包括外侧叶片511和内侧叶片512,外侧叶片511与内侧叶片512一体成型呈相对弯折设置,内侧叶片512的宽度小于外侧叶片511的宽度,连杆构件520与内侧叶片512转动连接,这样,连杆构件520在较小的行程内便可驱动外侧叶片511开启或关闭。扇叶5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散热窗口501的侧壁;相邻扇叶510上转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外侧叶片511的宽度,这样,使各相邻的外侧叶片511之间可以搭接,从而使散热窗口501被封闭。更具体地,如图10~图14所示,车厢130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散热罩壳530,以便于维护和装配。散热罩壳530与百叶窗组件可预先装配为整体组件,再安装于车厢130上。散热罩壳530内设置有散热器540,散热窗口501开设于散热罩壳530的侧壁,以提高散热效果。更具体地,如图10~图14所示,活动盖420与连杆构件520之间设置有于活动盖420升起时使扇叶510张开的传动结构(图中未示出)。这样,当活动盖420升起时,扇叶510也张开,这样,发动机一旦工作,活动盖420和扇叶510均可以自动打开,而发动机一旦停止工作,活动盖420和扇叶510均可关闭。传动结构可通过杠杆、绳索实现,例如,将杠杆的一端连接于活动盖420,另一端连接于连杆构件520,当活动盖420被发动机废气冲开时,通过杠杆的传动,各叶片也将张开而使散热窗口501开启。也可以通过绳索连接,当活动盖420被发动机废气冲开时,通过绳索将连杆构件520拉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各叶片张开,当活动盖420落下时,各叶片在重力作用下关闭而使散热窗口501关闭。当然,也可以设置其它合适的传动结构使活动盖420与叶片联动,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或者,作为替代方案,连杆构件520的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连杆构件520的按钮(图中未示出)。操作人员可通过按压按钮使扇叶510打开或关闭,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或者,也可以车厢130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用于驱动连杆构件520运动的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可电连接于驱动组件,当车厢130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驱动组件可以驱动连杆构件520滑动,而使扇叶510翻转打开。驱动组件可采用电机及偏心轮或丝杠等传动结构。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车体100包括车轮110和底盘120,底盘120包括轴承121、车轴122、摆臂123、通管124和扭转弹性件125,轴承121固定设置于通管124内,车厢130固定于连接于通管124的上方,车厢130内固定设置有发电机组140。当然,车厢130中也可以增设蓄电池组,以延长照明时间。车轴122转动套设于轴承121内,扭转弹性件125套设于车轴122上,扭转弹性件1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轴承121或通管124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车轴122或摆臂123上;摆臂1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车轴122,摆臂1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车轮110,车轮110可以自由转动。这样,当地面的振动传来时,摆臂123将摆动,从而使扭转弹性件125弹性扭转变形,以吸收振动的能量,使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快速衰减,达到减振的目的。扭转弹性件125可以为扭转弹簧等,当其受到扭转时,可以缓和冲击或震动,以保护车厢130内的发电机组140等部件。扭转弹簧的柔性更好,对于轻载的移动式灯塔,具有很好减振效果,而且扭转弹簧其体积小、重量轻,应用于移动式灯塔上时,可有效降低移动式灯塔的体积和重量,使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式灯塔便于移动、运输,更适用于抢险救灾。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车轴122包括两根半轴1221,每根半轴1221上均套设有扭转弹性件125;轴承121固定设置于通管124中段的内侧处,轴承121可为双向轴承121,以供两根半轴1221插入,两根半轴1221可以独立转动。半轴12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轴承121,另一端伸出于通管124的端部;半轴1221伸出于通管1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套126,轴套126与摆臂123固定连接。这样,每个车轮110的冲击均可由相应半轴1221上的扭转弹性件125所缓冲,地面对一个车轮110的冲击不影响另一个车轮110,车体100行驶更加平稳,移动式灯塔的稳定性更高,不易损坏。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摆臂123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当地面对车轮110形成冲击时,摆臂123更容易摆动以压缩扭转弹性件125。车轴122高于车轮110的轴心,使车体100底盘120的离地间隙增大,车体100的路面通过性能更佳,特别是在野外等崎岖路面,由于车轴122较高,使车体100的越野能力大大增强,进而使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式灯塔的适用范围更广。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通管124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本实施例中,通管124的横截面呈六边形。轴承121的外形与通管124的内侧相匹配,通管124中段的侧壁上开设有装配孔,再设置一穿设于装配孔的螺丝将轴承121固定于通管124内。轴承121的端面开设有定位孔,扭转弹性件125的一端插设于定位孔内,车轴122的外周壁凸设有轴肩,轴肩上开设有定位槽,扭转弹性件125的另一端插设于定位槽内。当摆臂123摆动时,扭转弹性件125将受到扭转变形而减缓振动冲击。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车轮110成对设置,且每对车轮110分别设置于车轴122和通管124的两端,车厢130内或车厢130上设置有升降组件300,灯头210连接于升降组件300的上端。本实施例中,车轮110设置有一对,通管124上连接有拖车杆127,以将移动式灯塔快速拖向抢险救灾现场。具体地,如图15~图18所示,升降组件300包括固定套筒3110和滑动套筒部件3120,滑动套筒部件3120滑动套设于固定套筒3110内,滑动套筒部件3120包括至少二节由外向内依次滑动套接的套管3129,其中一节套管3129上连接有可驱动其升降的升降驱动构件3210,本实施例中,套管3129设置有多节,分别为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节套管3121、滑动套设于第一节套管3121内侧的第二节套管3122、滑动套设于第二节套管3122内侧的第三节套管3123等,升降驱动构件3210连接于最外侧的第一节套管3121;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升降驱动构件3210包括本体3212及可相对本体3212上下滑动的升降臂3211,固定套筒3110固定连接于本体3212上,最外侧的套管3129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升降臂3211前端固定连接的凸起部3128。另外地,升降驱动构件3210也可连接于其它合适位置的套管3129上。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28设置于最外侧的第一节套管3121的外侧,以及时分步驱动依次滑动套设于其内的其他套管3129,升降效率高。如图15~图18所示,套管3129上设置有支架3310,支架3310上滑动穿设有绳索3320,绳索3320的一端连接于该支架3310所在的套管3129内侧的另一套管上,绳索3320的另一端连接于该支架3310所在的套管3129外侧的另一套管或固定套筒3110上。具体应用中,如图1~图4所示,其中一绳索3320穿设于其中第五节套管3125外侧的支架3310上,该绳索33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四节套管3124上,该绳索33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六节套管3126上,其余依此类推,绳索3320连接于相隔的管套3129上,即绕设于第N节套管外侧支架3310上的绳索3320,其一端连接于(N+1)节套管上,另一端连接于(N-1)节套管上。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节套管3121滑动套设于固定套筒3110内侧,通过这样的设计,升降驱动构件3210可驱动套管3129向上或向下滑动,以实现升降的功能,且升降组件300上的滑动套筒部件3120在缩起状态下长度很短,无需放倒便可方便地存储、运输,占用面积小;使用时无需放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杆因需要放倒或立起而导致震动过大的技术问题,产品结构可靠性佳。具体应用中,如图15~图1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滑动套筒部件3120可包括二节或多节由外向内依次滑动套接的套管3129,本实施例中,套管3129设置有六节,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组件300的技术效果。六节套管包括滑动套设于固定套筒3110内的第一节套管3121、滑动套设于第一节套管3121内侧的第二节套管3122、滑动套设于第二节套管3122内侧的第三节套管3123、滑动套设于第三节套管3123内侧的第四节套管3124、滑动套设于第四节套管3124内侧的第五节套管3125、滑动套设于第五节套管3125内侧的第六节套管3126,升降驱动构件3210连接于第一节套管3121上,其中每节套管的外侧上段设置有支架3310,支架3310上滑动穿设有绳索3320,第N节套管上穿设的绳索3320,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N-1)节套管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N+1)节套管的下段且位于第N节套管的内侧;例如:第三节套管3123上穿设的绳索3320,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节套管3122上且位于第二节套管3122的外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四节套管3124的下段且位于第三节套管3123的内侧;第一节套管3121外侧的支架为第一节支架,穿设于第一节支架的绳索为第一级绳索;第二节套管3122外侧的支架为第二级支架,穿设于第二级支架的绳索为第二级绳索。依此类推。滑动穿设于最外侧的第一节套管3121上的支架上的绳索,其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套筒3110的外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节套管3122的下段且位于第一套管内。当升降驱动构件3210驱动第一节套管3121上升,第一级支架随之上升,由于滑动穿设于第一级支架的第一级绳索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套筒31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节套管3122的下段,在第一级支架向上运动的作用下,第二节套管3122被第一级绳索驱动向上滑动,与此同时,在第二级支架向上运动的作用下,第三节套管3123被第二级绳索驱动向上滑动,同理,在第三级支架向上运动的作用下,第四节套管3124被第三级绳索驱动向上滑动,在第四级支架向上运动的作用下,第五节套管3125被第四级绳索驱动向上滑动,在第五级支架向上运动的作用下,第六节套管3126被第五级绳索驱动向上滑动,六个套管3129可在升降驱动构件3210的作用下向上滑动,且升降驱动构件3210只需驱动最外侧的套管3129,便可实现所有套管3129均向上滑动的效果,升降驱动构件3210上升的行程为L,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组件300所上升的总行程便可达到6L,选用较短行程的升降驱动构件3210便可满足使用要求,由于大行程的液压油缸价格高昂,通过选用小行程的液压油缸可大大降低使用成本,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套管3129,可使伸缩杆的伸缩行程为升降驱动构件3210的行程的不同倍数,产品环境通用性广。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先用合适数量的套管3129,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优选地,套管3129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状或椭圆形状,以防止相邻的套管3129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结构可靠性佳。进一步地,如图15~图1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升降杆还包括底座3410、旋转构件3420,旋转构件3420转动设置于底座3410上,升降驱动构件3210固定设置于旋转构件3420上,固定套筒3110固定连接于升降驱动构件3210上;旋转构件3420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旋转构件3420旋转的旋转驱动构件3430。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使升降组件300可以整体旋转,使产品不仅中以满足上下调节,而且可满足360°旋转调节的要求。具体地,如图15~图1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旋转构件3420为齿轮,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底座3410上,旋转驱动构件3430为电机,电机转轴上套设有啮合于齿轮上的驱动齿轮3431,传动精确,结构可靠性佳。具体地,如图15~图1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固定套筒3110外侧设置有手动旋转把手3111,以便于操作人员手动调整升降组件300的旋转角度。具体地,如图15~图1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支架3310固定设置于套管3129的外侧,支架3310上设置有中心轴3311,中心轴3311上转动设置有滑轮3312,绳索3320绕设于滑轮3312上,以减小绳索3320的摩擦阻力。具体地,如图15~图18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支架3310上还设置有固定轴3313,以便于固定绳索3320,固定轴3313位于滑轮3312的上方,以便于各级绳索3320的布置,如图1~图4所示,其中一绳索3320绕设于其中第五节套管3125外侧的滑轮3312上,该绳索33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套设于该第五节套管3125外侧的第四节套管3124的固定轴3313上,该绳索33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套设于第五节套管3125内侧的第六节套管3126下段,其余依此类推,绳索3320连接于相隔的管套3129上,即绕设于第N节套管外侧滑轮3320上的绳索,其一端连接于(N+1)节套管上,另一端连接于(N-1)节套管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