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00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野外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野外照明灯具,包括主灯体、多个第一支杆及泛光罩;所述主灯体包括灯壳及光源;所述灯壳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通过所述灯壳的开口射出;所述多个第一支杆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灯壳上;所述泛光罩由柔性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多个第一支杆远离所述灯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泛光罩的边缘,使所述泛光罩相对所述主灯体固定,并正对于所述灯壳的开口,所述泛光罩向远离所述主灯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弧面形。当需要移动该野外照明灯具时,可将第一支杆从灯壳上拆卸下来,分成各个小部分分别进行转移,提高了野外照明灯具的机动性,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携带。
【专利说明】野外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野外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0002]野外照明系统需要具有机动性好、照明范围大、需要防眩光、需防风、防雨水等特点,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对灯具的要求比较高。目前野外照明主要以立杆式安装直接照射的泛光灯为主。
[0003]由于野外照明处于野外恶劣的环境下,且根据人们的需求,其工作地点需要不停的进行变动。在传统的野外照明灯具中,由于要考虑其需具有泛光、大照射等性能,往往结构十分复杂,不利于人们对其进行移动,无法满足人们对野外照明机动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携带便捷的野外照明灯具。
[0005]一种野外照明灯具,包括:
[0006]主灯体,所述主灯体包括:
[0007]灯壳,为一端开口的壳体;
[0008]光源,收容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通过所述灯壳的开口射出;
[0009]多个第一支杆,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灯壳上;及
[0010]泛光罩,由柔性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多个第一支杆远离所述灯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泛光罩的边缘,使所述泛光罩相对所述主灯体固定,并正对于所述灯壳的开口,所述泛光罩向远离所述主灯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弧面形。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杆,为长条状,所述第二支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杆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中部,使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支杆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泛光罩支撑于外部支撑面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杆为伸缩杆。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杆的自由端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所述外部支撑面相抵持。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第二支杆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泛光罩由薄布或塑料薄膜制成。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泛光罩靠近所述主灯体的一侧面上涂覆有散光粉层。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灯体还包括透明件,所述透明件设置于所述灯壳开口处,并覆盖所述灯壳的开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壳包括:
[0019]主体,为碗状结构;
[0020]前盖,为环状结构,所述前盖螺合于所述主体的碗口处,形成所述灯壳的开口,所述透明件固定于所述前盖上,所述主体、前盖及透明件共同形成光源腔,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光源腔中;
[0021]后盖,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后盖的开口端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与所述后盖共同形成用于收容驱动元件的电气腔。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支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前盖上,所述多个第一支杆与所述前盖的连接点在所述前盖上均匀分布。
[0023]上述野外照明灯具工作时,可将主灯体开口朝上放置于野外环境的外部支撑面上,第一支杆将泛光罩支撑于正对主灯体的开口处,主灯体发出的光通过泛光罩散射并扩大了光的照射面积。当需要移动野外照明灯具时,可将第一支杆从灯壳上拆卸下来,分成各个小部分分别进行转移,方便用户携带,提高了野外照明灯具的机动性。同时,由于泛光罩由柔性材料制成,其可以从第一支杆的一端拆卸下来,并进行折叠,进一步方便用户对其进行转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实施例的野外照明灯具的结构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野外照明灯具另一个角度的具体流程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主灯体的结构图;
[0027]图4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野外照明灯具100包括主灯体110、多个第一支杆130、泛光罩150及多个第二支杆170。
[0032]主灯体110为该野外照明灯具100的核心发光组件,其包括灯壳111及光源113。请一并参阅图2,灯壳111为一端开口的壳体,具有开口 115。光源113收容于灯壳111内,光源113发射出的光通过开口 115射出。光源113可为白炽灯、LED、场发射光源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3为LED模组,LED为冷光源,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符合野外恶劣条件下照明的要求。[0033]请一并参阅图3,主灯体还包括透明件117,透明件117设置于开口 115处,并覆盖开口 115,以防止雨水等落入灯壳111内部,造成光源113等元件的损坏。
[0034]灯壳111包括主体111a、前盖Illb及后盖111c。主体Illa为碗状结构,光源113设置于主体Illa的碗底。
[0035]前盖Illb为环状结构,前盖Illb螺合于主体Illa的碗口处,以形成灯壳111的开口 115。透明件117可固定于前盖Illb上。前盖Illb与主体Illa之间密封。主体111a、前盖Illb及透明件共同形成密闭光源腔(图未标),光源113收容于光源腔中,得到灯壳111良好的保护。
[0036]后盖Illc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后盖Illc的开口端设置于主体Illa的底部,主体Illa与后盖Illc共同形成电气腔(图未标),驱动元件119收容于电气腔中,驱动元件119可用于为光源113提供电能。具体的,后盖Illc可通过螺合的方式固定于主体Illa的底部,以加强电气腔的密闭性。
[0037]请一并参阅图4,多个第一支杆130的一端设置于前盖Illb的周缘上,多个第一支杆130与前盖Illb的连接点在前盖上Illb上均匀分布,使前盖Illb受到的多个第一支杆130的作用力更均匀,加强了野外照明灯具100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0038]请再次参阅图1,第一支杆130为长条状。第一支杆130的一端通过紧固件(图未示)固定于灯壳111上。松开紧固件,可将第一支杆130从灯壳111上拆卸下来。可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杆130与灯壳11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的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也通过其它方式,如灯壳111上可以设置卡口,第一支杆130 —端设有与灯壳111的卡合相适配的卡合部,第一支杆130的一端与灯壳111卡接,最终使第一支杆130可拆卸地设置于灯壳111上即可。
[0039]泛光罩150由柔性透明材料制成。多个第一支杆130远离灯壳111的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泛光罩150的边缘,使泛光罩150相对主灯体110固定,并正对于灯壳111的开口,光源113发出的光直射于泛光罩150上。泛光罩150向远离主灯体110的方向凸出并形成弧面形,光源113发出的光直射于弧面形泛光罩150的侧壁上,并发生漫反射,使光源113发出的光从泛光罩150上均勻的散射出来。泛光罩150起反眩光的作用,同时还能扩大野外照明灯具100的照射面积。制作泛光罩150的柔性透明材料具体可为薄布或塑料薄膜,其内部可设有支撑泛光罩150的支架,将泛光罩150支撑成弧面形,泛光罩150靠近主灯体110的一侧面上涂覆有散光粉层。
[0040]上述野外照明灯具100工作时,可将主灯体110开口朝上放置于野外环境的外部支撑面上,第一支杆130将泛光罩150支撑于正对主灯体110的开口 115处,主灯体110发出的光通过泛光罩150散射并扩大了光的照射面积。当需要移动野外照明灯具100时,可将第一支杆130从灯壳111上拆卸下来,分成各个小部分分别进行转移,方便用户携带,提高了野外照明灯具100的机动性。同时,由于泛光罩150由柔性材料制成,其可以从第一支杆130的一端拆卸下来,并进行折叠,进一步方便用户对其进行转移。
[0041]第二支杆170为长条状,第二支杆170的数量与第一支杆130的数量相对应。第二支杆17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杆130的中部,第二支杆170可绕其与第一支杆130的连接处转动,使第一支杆130与第二支杆170之间形成夹角,第二支杆170用于将第一支杆130及泛光罩支撑于外部支撑面上。在野外环境下,遇上大风天气等,野外照明灯具100会放置不稳。多个第二支杆170分别架设于外部支撑面上,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支撑作用,防止野外照明灯具100被大风吹倒等情况的出现。
[0042]第二支杆170可为多节支杆结构的伸缩杆,其多节支杆之间相互套设连接,并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第二支杆170为可伸缩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第二支杆170的长度及第二支杆170与第一支杆130之间的夹角,以更好的对野外照明灯具100进行固定与支撑。第一支杆130及第二支杆170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轻便耐用,并在野外恶劣的环境下不易生锈。
[0043]第二支杆170的自由端弯折形成弯折部172,弯折部172用于与外部支撑面相抵持。第二支杆170的自由端弯折形成弯折部172,可扩大与外部支撑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野外照明灯具100的稳定性。
[00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灯体,所述主灯体包括: 灯壳,为一端开口的壳体; 光源,收容于所述灯壳内,所述光源发射出的光通过所述灯壳的开口射出; 多个第一支杆,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灯壳上;及 泛光罩,由柔性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多个第一支杆远离所述灯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泛光罩的边缘,使所述泛光罩相对所述主灯体固定,并正对于所述灯壳的开口,所述泛光罩向远离所述主灯体的方向凸出形成弧面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杆,为长条状,所述第二支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支杆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中部,使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支杆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泛光罩支撑于外部支撑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为伸缩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的自由端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所述外部支撑面相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第二支杆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泛光罩由薄布或塑料薄膜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泛光罩靠近所述主灯体的一侧面上涂覆有散光粉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灯体还包括透明件,所述透明件设置于所述灯壳开口处,并覆盖所述灯壳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包括: 主体,为碗状结构; 前盖,为环状结构,所述前盖螺合于所述主体的碗口处,形成所述灯壳的开口,所述透明件固定于所述前盖上,所述主体、前盖及透明件共同形成光源腔,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光源腔中; 后盖,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后盖的开口端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所述主体与所述后盖共同形成用于收容驱动元件的电气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野外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支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前盖上,所述多个第一支杆与所述前盖的连接点在所述前盖上均匀分布。
【文档编号】F21V5/08GK103807608SQ201210461119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周明杰, 王省伟 申请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