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70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可携式地震警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震警报器如中国台湾证书号第M414589号专利,包含一处理单元、一感测单元、一警报单元及一收发单元。该感测单元电连接于该处理单元,能侦测地震并将感测信号传输至该处理单元。该警报单元电连接并受控于该处理单元而发出警示声响或警示灯光。该收发单元能将该地震的感测信号通过无线固定地址向外传输,以监控地震的强度状况。但是这种现有的地震警报器通常功能较为单纯且设置在固定位置,因此只能在地震发生时提醒周围的居民提高警戒。若地震规模较大导致建筑倒塌时,无法协助后续的搜救行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具有多种工作组态且能主动发出警示、求救信号的警报装置。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包含一中空壳体、一电路单元、一蓄电池及一照明灯源。该电路单元包括一控制电路、一震动感测模组、无线模组、一加热模组及一切换开关。该控制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震动感测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用于侦测地震强度并产生一感测信号而传送至该控制电路。该无线模组设置于该壳体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能发出及接收无线信号。该加热模组设置于该壳体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受控于该控制电路而升温。该切换开关设置于该壳体且显露于外,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切换该无线模组及该加热模 组的启动或关闭。该蓄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该照明灯源装设于该壳体且显露于该壳体外,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提供光源。较佳地,该电路单兀还包括一传输端口,该传输端口装设于该壳体且部分显露于该壳体外,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供一外部装置插接。进一步来说,该警报装置还包含一扬声器,该扬声器设置于该壳体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并受控于该控制电路而发出声响。较佳地,该电路单元还包括一按键开关,该按键开关装设于该壳体且显露于外,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控制该照明灯源、该无线模组、该加热模组及该扬声器的启动或关闭。较佳地,该震动感测模组具有三轴重力传感器与陀螺仪中的至少一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能借由该切换开关与该按键开关而切换各种工作组态,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6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7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及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1、图2与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警报装置100包含一中空壳体1、一电路单元2、一照明灯源3、一蓄电池4、一扬声器5、一指示灯组6及一插头7。壳体I概为圆筒状但不以此形状为限,尺寸适合供使用者持握且具有一灯罩11以汇聚照明灯源3发出的光线。电路单元2包括一控制电路21、一震动感测模组22、一无线模组23、一加热模组24、一切换开关25及一按键开关26。控制电路21设置于壳体I内,使用如单芯片SN8F27E65的控制芯片(图中未绘制)进行信号处理及控制,但不以此种单芯片为限。震动感测模组22设置于壳体I内且电连接于控制电路21,能侦测地震强度而产生一感测信号并传送至控制电路21,让控制电路21借以执行对应的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于后续段落配合流程图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震动感测模组22使用三轴重力传感器(3-axisgravity sensor)侦测警报装置100于三维方向的加速度变化,并配合软件计算、设定以判断摇晃程度是否达到地震程度。此外,震动感测模组22还能配合陀螺仪(gyroscope)以侦测警报装置100的惯性变化以辅助判断摇晃程度,此为具有弹性的设置方式,所以不以此处揭露的内容为限。再者,通过对震动感测模组22或控制电路21的设定,能弹性设定多种判别地震摇晃程度的判断条件,以避免误判(例如将车辆行经产生的振动或较小程度的晃动判断为地震)的发生。无线模组23装设于壳体I内且电连接于控制电路21,能发出及接收无线射频(RF)信号、无线射频辨识(RFID)信号及无线网络信号等无线信号,以提供电脑或搜救装置等远程设备(图中未绘制)相关的地震讯息或搜救讯息。加热模组24设置于壳体I内且电连接于控制电路21,于地震发生时加热升温,供搜救人员借由红外线生命探 测器等设备侦测热源,以协助搜救的进行。[0029]切换开关25与按键开关26设置于壳体I且显露于壳体I外,电连接于控制电路21以切换警报装置100的工作组态,而控制照明灯源3、无线模组23及加热模组24的启动或关闭。警报装置100的各种工作组态将于后续段落说明。照明灯源3装设于壳体I邻近灯罩11的一端且部分显露于壳体I外,并受控于切换开关25以提供光源。本实施例中,照明灯源3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但不以此为限。可充电式的蓄电池4装设于壳体I内并电连接于控制电路21以提供电力。扬声器5设置于该壳体I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21,并受控于该控制电路21而发出声响。指示灯组6电连接且受控于控制电路21,其中包括间隔排列的一第一指示灯61、一第二指示灯62与一第三指示灯63,以及一充电指示灯64。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5可被切换于第一工作组态、第二工作组态与第三工作组态中的任一者。第一指示灯61、第二指示灯62与第三指示灯63于使用者利用切换开关25切换警报装置100的工作组态时对应分别发亮以提醒使用者当下的工作组态。充电指示灯64于蓄电池4充电时发亮,蓄电池4的电力尚未完全充满时充电指示灯64显示红光,电力完全充满后则显示绿光。插头7电连接于蓄电池4及控制电路21,用于接收外部电力以对蓄电池4充电。参阅图4的流程图并同 时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警报装置100的控制电路21的控制流程说明如下:步骤S1:侦测按键开关26是否被启动。使用者若启动(如按下)按键开关26会使警报装置100处于紧急求救工作组态,则执行步骤S2:启动照明灯源3、扬声器5、加热模组24及无线模组23,照明灯源3会持续闪烁,扬声器5会发出警报音,加热模组24会升温以提供热源,无线模组23会发出RFID (被动式、半主动式或主动式)信号。若未启动按键开关26,则执行步骤S3。步骤S3:侦测切换开关25是否切换至第一工作组态。使用者若将切换开关25切换至第一工作组态,则警报装置100会进入照明模式,控制电路21执行步骤S4:控制第一指示灯61亮起并启动照明灯源3。此时,警报装置100能当作手电筒使用。此外,无线模组23还会发出射频信号,且加热模组24也同时启动。照明灯源3开启一段时间(例如I小时)后,控制电路21会自动关闭照明灯源3以节省蓄电池4的电力;无线模组23的射频信号也会连续发射一段时间(例如三天),以主动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若切换开关25未切换至第一工作组态,则执行步骤S5。步骤S5:侦测切换开关25是否切换至第二工作组态。使用者若将切换开关25切换至第二工作组态,则警报装置100会进入警报模式,控制电路21执行步骤S6 ;否则,执行步骤S13。此处先说明步骤S6的技术内容。步骤S6:侦测是否经过第一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将切换开关25切换至第二工作组态后,控制电路21会经过一第一时间(例如I分钟),才控制第二指示灯62亮起,并且执行步骤S7。步骤S7:侦测是否停电。控制电路21利用插头7是否有接收外部电力而判断外在环境是否停电,若确实停电,则执行步骤S8:启动照明灯源3 ;若未停电,则执行步骤S9。步骤S9:是否发生地震且持续超过一第二时间。控制电路21借由震动感测模组22传送的感测信号以得知警报装置100的摇晃程度进而判断是否发生地震。若判断为地震发生且持续超过第二时间(例如3秒钟),则执行步骤SlO。步骤SlO:启动照明灯源3、扬声器5、加热模组24及无线模组23。控制电路21判断地震持续超过3秒钟后,自动启动照明灯源3供紧急照明,且控制扬声器5发出高音量(例如80分贝)的警示音,并启动无线模组23发出射频信号且令加热模组24持续加温。其中,无线模组23、加热模组24、照明灯源3与扬声器5 ;其中任一个以上模组会持续运作至少三天,以供搜救人员进行救援行动。此外,若控制电路21判断地震已停止,则执行步骤SI I。步骤Sll:地震是否停止且超过一第三时间。若地震停止超过第三时间(例如3秒钟),则执行步骤S12。步骤S12:关闭扬声器5、照明灯源3、无线模组23及加热模组24。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21的控制方式是在地震停止3秒钟后,关闭扬声器5 ;再经过3分钟后,关闭照明灯源3与加热模组24 ;续经过3天后,关闭无线模组23。上述各装置的关闭时间能根据需要而弹性调整,不以此处揭露的内容为限。据此,使用者能借由切换开关25及按键开关26选用警报装置100的紧急求救工作组态、第一工作组态及第二工作组态。此外,在步骤S5中,若切换开关25并未切换至第二工作组态,控制电路21会执行步骤S13。
·[0056]步骤S13:是否处于第三工作组态。使用者若将切换开关25切换至第三工作组态,则警报装置100会进入全关闭模式,此时控制电路21执行步骤S14。步骤S14:控制第三指示灯63亮起,关闭照明灯源3、扬声器5、加热模组24及无线模组23。当警报装置100处于第三工作组态,控制电路21会关闭照明灯源3、扬声器5、加热模组24及无线模组23,也就是把警报装置100的照明、警报及求生功能全部关闭,以方便运送或储存。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了图4的流程图的实施态样,警报装置100也能设定为只要按下按键开关26,无论处于第一工作组态、第二工作组态或第三工作组态的任一执行步骤,均会优先执行步骤S2 ;而后再按一次按键开关26,就会关闭照明灯源3、扬声器5、加热模组24及无线模组23。此为可弹性调整的设定方式,所以不限于前述的说明内容。如上所述,警报装置100便于携带,处于紧急求救工作组态能发出声、光、热与无线信号来供使用者于任何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紧急求救;处于第一工作组态时能作为随身手电筒照明;处于第二工作组态、紧急求救工作组态时,能在停电的情况下提供紧急照明功能,地震发生时具有警示功能(照明灯源3发出光亮且扬声器5发出高分贝警示音),地震发生后无线模组23发出无线射频信号且加热模组24提供热源,而有助于建筑物倒塌时搜救人员根据警报装置100发出的主动式求救信号以找寻受困者的救援行动。参照图5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在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路单兀2还包括一传输端口 27。传输端口27设置于壳体I且部分显露于壳体I外,并电连接于控制电路21以供电卷门、自动开门器、瓦斯开关、工厂机台电源等外部装置(图中未绘制)插接连动。另无线模组23也能同时发出信号连动上述外部装置,据此,地震发生时,警报装置100能主动关闭或启动上述外部装置以避免灾情扩大。此外,于步骤SlO中,若地震发生持续超过一第二时间(例如3秒钟),则控制电路21启动照明灯源3、扬声器5、加热模组24、无线模组23与传输端口 27,以启动警示、求救模式。综上所述,使用者借由切换开关25及按键开关26能自由选择警报装置100的各种工作组态,且警报装置100具有一般照明、紧急照明、地震警示、地震后主动发出求救信号与连动外部装置启闭等多种功能,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 型专利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包含 一中空壳体; 一电路单元,包括 一控制电路,设置于该壳体内, 一震动感测模组,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该震动感测模组侦测地震强度而产生一感测信号且传送至该控制电路, 一无线模组,设置于该壳体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能发出及接收无线信号, 一加热模组,设置于该壳体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该加热模组受控于该控制电路而升温, 一切换开关,设置于该壳体且显露于外,该切换开关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切换该无线模组及该加热模组的启动或关闭, 一蓄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 '及 一照明灯源,装设于该壳体且显露于该壳体外,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提供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单元还包括一传输端口,该传输端口装设于该壳体且部分显露于该壳体外,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供一外部装置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还包含一扬声器,该扬声器设置于该壳体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并受控于该控制电路而发出声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单元还包括一按键开关,该按键开关装设于该壳体且显露于外,并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控制该照明灯源、该无线模组、该加热模组及该扬声器的启动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震动感测模组具有三轴重力传感器与陀螺仪中的至少一者。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可携式警报装置,包含一中空壳体、一电路单元、一蓄电池及一照明灯源。该电路单元包括一控制电路、一震动感测模组、一无线模组、一加热模组及一切换开关。该震动感测模组侦测地震强度而产生一感测信号并传送至该控制电路。该无线模组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并能发出无线信号。该加热模组受控于该控制电路而升温。该切换开关切换该无线模组及该加热模组的启动或关闭。该蓄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且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该照明灯源电连接于该控制电路以提供光源。该警报装置便于携带且能通过该切换开关而切换各种工作组态。
文档编号F21V23/04GK203134079SQ2013201406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刘哲维, 萧兴台, 刘昭语 申请人:刘哲维, 刘哲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