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桅杆升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26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矩形桅杆升降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桅杆升降组件,由第一节桅杆、第二节桅杆、第三节桅杆、……、第N节桅杆由里到外依次套接构成,N≧3,所述两相邻桅杆之间滑动套接,所述第一节桅杆上设置有“L”型尼龙块,该“L”型尼龙块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第一节桅杆的对角上,该“L”型尼龙块的内直角与第一节桅杆的外角相配合,所述第一节桅杆的横截面的四条边的长度均为d1,“L”型尼龙块的两条内直角边的长度均为d2,且d2?>?0.6×(d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阻止顶部桅杆相对转动的矩形桅杆升降组件。
【专利说明】矩形桅杆升降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矩形桅杆升降组件,属于灯塔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桅杆口设计也是采用尼龙块对角分布限制自由度的,但在桅杆顶部几节时,往往由于使用的矩形型材的R角的原因(R与dl的比例较大),会产生转动的相对运动,很不安全,即使四个角都安装了尼龙块都达不到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阻止顶部桅杆相对转动的矩形桅杆升降组件。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桅杆升降组件,由第
一节桅杆、第二节桅杆、第三节桅杆、......、第N节桅杆由里到外依次套接构成,N≥ 3,所述
两相邻桅杆之间滑动套接,所述第一节桅杆上设置有“L”型尼龙块,该“L”型尼龙块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第一节桅杆的对角上,该“L”型尼龙块的内直角与第一节桅杆的外角相配合,所述第一节桅杆的横截面的四条边的长度均为d1,“L”型尼龙块的两条内直角边的长度均为 d2,且 d2 > 0.6X (d1/2)。
[0005]所述第二节桅杆上部安装有位置分别与上述两“L”型尼龙块相对应的两支撑架,所述两“L”型尼龙块分别固定在该两支撑架上。
[000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增长了 L”型尼龙块的两条内直角边的长度dl,这样使用两个尼龙块就能有效阻止顶部桅杆相对转动,使用更安全,达到了更好的效果,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易于应用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2所示的一种矩形桅杆升降组件,由第一节桅杆1、第二节桅杆2、第三节桅杆、……、第N节桅杆由里到外依次套接构成,N≥ 3,所述两相邻桅杆之间滑动套接。所述第一节桅杆1上设置有“L”型尼龙块3,该“L”型尼龙块3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第一节桅杆1的对角上,该“L”型尼龙块3的内直角与第一节桅杆I的外角相配合。所述第二节桅杆2上部安装有位置分别与两“L”型尼龙块3相对应的两支撑架4,两“L”型尼龙块3分别固定在该两支撑架4上。所述第一节桅杆I的横截面的四条边的长度均为dl,“L”型尼龙块3的两条内直角边的长度均为d2,且d2 >0.6X (dl/2)。[0011]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矩形桅杆升降组件,由第一节桅杆(I)、第二节桅杆(2)、第三节桅杆、……、第N节桅杆由里到外依次套接构成,N 3 3,所述两相邻桅杆之间滑动套接,所述第一节桅杆(I)上设置有“L”型尼龙块(3),该“L”型尼龙块(3)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第一节桅杆(I)的对角上,该“L”型尼龙块(3)的内直角与第一节桅杆(I)的外角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桅杆(I)的横截面的四条边的长度均为dl,“L”型尼龙块(3)的两条内直角边的长度均为 d2,且 d2 > 0.6X (d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桅杆升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桅杆(2)上部安装有位置分别与上述两“L”型尼龙块(3)相对应的两支撑架(4),所述两“L”型尼龙块(3)分别固定在该两支撑架(4)上。`
【文档编号】F21V21/36GK203384920SQ201320400516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俞姜锋 申请人:伊蒙妮莎(常州)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