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60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包含灯罩、灯壳、散热体、驱动电路、发光二极管模块及灯帽。灯壳连接灯罩,且包含杯状壳体部及导热部。导热部设在杯状壳体部中。散热体设置在灯罩中,且包含散热壳及散热锥台。散热壳罩设在导热部的外侧面上。散热锥台具有顶面、底面及四个侧面。顶面与底面为矩形,且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侧面为倒梯形。散热锥台具有垂直于底面的轴向,每一侧面与轴向的夹角小于90度。发光二极管模块设于散热锥台的顶面及侧面。灯帽固定在杯状壳体部的底端。驱动电路设置在导热部中,且电性连结发光二极管模块及灯帽。
【专利说明】发光二极管灯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灯泡,且特别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

【背景技术】
[0002]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 LED)本身具有体积小、驱动电压低、使用寿命长及符合环保等优点。故发光二极管灯泡逐渐取代钨丝灯泡而广泛使用。为了排放发光二极管发光时所产生的热,目前常见的散热方式是在发光二极管灯泡中装设散热器。透过散热器表面与外界空气接触的方式,将热散发到周围空气中。而且,为了提升散热的功能,许多散热器会设置散热鳍片来增加散热器表面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
[0003]然而,这样的散热器通常在制造及组装上较不容易。而且,一般散热器虽然可以达到散热效果,但不具绝缘隔热的功能,使用者拿取时经常会发生触电或烫手的问题。再者,一般的散热器本身体积较大,不但增加整体灯泡的体积,更影响美观。此外,一般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光输出范围较小,虽然具有照明的功能,但在使用上仍受限制。
[0004]故,需要一种具有较大的光输出范围及良好散热功能的发光二极管灯泡,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除可提升光输出的范围外,另外具有高散热性及绝缘的功能。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可简化灯泡的组装及成型方式,不仅可降低制作成本,更可达到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效果。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包含灯罩、灯壳、散热体、驱动电路、多个发光二极管模块及灯帽。灯壳连接灯罩。灯壳包含杯状壳体部以及导热部。导热部设置在杯状壳体部中。其中,导热部为一中空柱体,且具有容置空间。散热体设置在灯罩中。散热体包含散热壳及散热锥台。散热壳罩设在导热部的外侧面上。散热锥台连接散热壳,且具有顶面、底面及四个侧面。其中顶面与底面为矩形,且顶面的面积大于底面的面积。侧面为倒梯形。其中,散热锥台具有垂直于底面的一轴向,每一侧面与轴向的夹角小于90度。驱动电路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发光二极管模块分别贴设于散热锥台的顶面及四个侧面上,并与驱动电路电性连结。灯帽固定在杯状壳体部的底端,且与驱动电路电性连结。
[0008]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侧面与轴向的夹角从O度至45度。
[0009]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还包含导热胶填充于容置空间中。
[0010]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发光二极管模块为共阳极模块或共阴极模块。
[0011]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散热锥台透过螺合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散热壳上。
[0012]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散热壳与散热锥台为相互嵌合形成一体的结构。
[0013]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散热体的材料为金属。
[0014]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灯壳的材料为导热塑胶。
[0015]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灯罩的底缘具有凸缘,杯状壳体部的上缘具环凹缘,环凹缘与凸缘对应卡合。
[0016]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散热壳的底缘环设有卡掣槽,当环凹缘与凸缘相互卡合时,卡掣槽是抵住并卡掣凸缘。
[0017]由上述可知,本发明通过在呈梯形锥体状的散热锥台上设置发光二极管模块,可使整体的发光二极管灯泡达到全周光输出(Om1-Direct1n)的功效。再者,本发明透过散热体与灯壳的结合,可直接将发光二极管模块所产生的热由散热体传导至灯壳,进而传出外界,因此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灯壳具有高散热性及绝缘的功能,可避免使用者拿取时触电或烫伤的问题发生。此外,本发明是利用导热塑胶来作为灯壳,其成形方式较传统的散热鳍片容易且成本较低,而且灯壳本身与灯罩可直接透过卡合的方式来组装,因而可达到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0019]图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结构分解图;
[0020]图2是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
[0021]图3是绘示沿着图2的A-A剖面线剖切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照图1及图2,其是分别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结构分解图及立体图。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灯泡100包含灯罩110、灯壳120、散热体130、驱动电路140 (如图3所示)、多个发光二极管模块150及灯帽160。灯罩110、灯壳120及灯帽160结合形成一般灯泡的外形。
[0023]发光二极管模块150设置在散热体130表面。散热体130及驱动电路140分别设置在灯罩I1及灯壳120内。其中,灯帽160固定在灯壳120上,主要是用来旋入灯座之中,以将电力导通至驱动电路140,进而使发光二极管模块150发亮。当发光二极管模块150发亮时,其所产生的热将传导至散热体130中,再由灯壳120将热排出外界。
[0024]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灯罩110设置在灯壳120上且与灯壳12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灯罩110的材料可为一般塑胶或其他可透光材料。灯壳120包含杯状壳体部122及导热部124。导热部124设置在杯状壳体部122中。请一并参照图3,其是绘示沿着图2的A-A剖面线剖切的剖面图。导热部124为中空柱体,且具有容置空间124a。在一实施例中,杯状壳体部122的上缘具环凹缘122a,灯罩110的底缘具有对应环凹缘122a的凸缘110a。藉此,灯壳120与灯罩110可透过环凹缘122a及凸缘IlOa的对应卡合来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灯壳120的材料为导热塑胶。驱动电路140可设置在导热部124的容置空间124a中。灯帽160固定在杯状壳体部122的底端,并与驱动电路140电性连结。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灯泡100还包含导热胶170,导热胶170可填充于容置空间124a中,以增加导热部124的整体导热效果。
[0025]请再次参照图1与图3,散热体130设置在灯罩110中,并且连接灯壳120。散热体130的功用主要是负责将发光二极管模块150所产生的热传递至灯壳120,以使热进一步由灯壳120传至外界。散热体130的材料可例如为金属。散热体130可包含散热壳132及散热锥台134。其中,散热壳132可罩设在导热部124的外侧面上。在一实施例中,散热壳132可呈圆锥台形状。但,散热壳132可配合导热部124的形状,而为具其他形状的锥台,例如多边形角锥台。此外,散热壳132的部分可透过螺锁固设或使用导热胶贴附的方式,而与导热部124连接,藉此可使散热壳132的热传送至导热部124。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散热壳132的底缘可环设有卡掣槽132a。因散热壳132本身为壳体,在灯壳120与灯罩110相互卡合时,散热壳132可受到灯罩110的凸缘IlOa挤压,使卡掣槽132a抵住并卡掣凸缘110a,达到固定的效果。
[0026]散热锥台134连接在散热壳132上。在一实施例中,散热壳132与散热锥台134为相互嵌合形成一体的结构。散热锥台134具有顶面134a、底面134b及四个侧面134c。其中,顶面134a与底面134b为矩形,且顶面134a的面积大于底面134b的面积,使得侧面134c的形状为倒梯形。此外,由图3可看出,散热锥台134具有垂直于底面134b的轴向S,且每一侧面134c与轴向S的夹角Θ小于90度,故每一侧面134c是呈倾斜状态。发光二极管模块150是分别贴设于散热锥台134的顶面134a及四个侧面134c上,且发光二极管模块150是与驱动电路140电性连结。当设置在顶面134a及侧面134c的发光二极管模块150同时发光时,可使整体发光二极管灯泡100达到全周光输出的功效。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侧面134c与轴向S的夹角Θ可从O度至45度。
[0027]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模块150可为共阳极模块或共阴极模块。当发光二极管模块150设置在散热锥台134上时,透过散热锥台134,这些发光二极管模块150可进行阳极或阴极的连接。
[0028]综上所述,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泡100散热流程简述如下。发光二极管模块150所产生的热首先将由散热锥台134传递至散热壳132。由于散热壳132与导热部124相接触,且导热部124的材料为导热塑胶,故传递至散热壳132的热将传入导热部124。而因导热部124本身具有导热的功能,传递至导热部124的热可进一步将热传递至杯状壳体部122,进而排至外界,达到散热效果。
[0029]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通过在呈梯形锥体状的散热锥台上设置发光二极管模块,在发光二极管模块发光时,光线可朝散热锥台的顶面及四个侧面的方向照射,可使整体的发光二极管灯泡达到全周光输出(Om1-Direct1n)的功效。
[0030]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灯壳的材料为导热塑胶,散热体的材料为金属,透过散热体与灯壳的结合,可直接将发光二极管模块所产生的热由散热体传导至灯壳,进而传出外界,因而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再者,透过灯壳同时具有高散热性及绝缘的功能,可避免使用者拿取时发生触电或烫伤的问题。
[0031]由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是利用导热塑胶来作为灯壳,其成形方式较传统具有散热鳍片的散热座容易且成本较低,灯壳本身与灯罩亦可直接透过卡合的方式来组装形成完整灯泡的结构,达到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效果。
[0032]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灯罩; 一灯壳,连接该灯罩,其中该灯壳包含:一杯状壳体部;以及一导热部,设置在该杯状壳体部中,其中该导热部为一中空柱体,且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散热体,设置在该灯罩中,其中该散热体包含:一散热壳,罩设在该导热部的外侧面上;以及一散热锥台,连接该散热壳,且具有一顶面、一底面及四个侧面,其中该顶面与该底面为矩形,且该顶面的面积大于该底面的面积,所述侧面为倒梯形,其中该散热锥台具有垂直于该底面的一轴向,每一所述侧面与该轴向的一夹角小于90度; 一驱动电路,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 多个发光二极管模块,分别贴设于该散热锥台的该顶面及四个侧面上,并与该驱动电路电性连结;以及 一灯帽,固定在该杯状壳体部的底端,且与该驱动电路电性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面与该轴向的该夹角从O度至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导热胶填充于该容置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为一共阳极模块或一共阴极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锥台透过螺合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该散热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壳与该散热锥台为相互嵌合形成一体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的材料为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灯壳的材料为导热塑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灯罩的底缘具有一凸缘,该杯状壳体部的上缘具一环凹缘,该环凹缘与该凸缘对应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壳的底缘环设有一卡掣槽,当该环凹缘与该凸缘相互卡合时,该卡掣槽是抵住并卡掣该凸缘。
【文档编号】F21V17/10GK104235643SQ20141009410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4日
【发明者】邱士庭, 邱建文, 林育德 申请人:丽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