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48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包括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10),及与所述电源模块(10)耦合的发光模块组件(A),所述发光模块组件(A)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排布的发光模块(20)且发光模块(20)之间通过相互卡合的机械结合部进行组合,其中至少一个发光模块(20)同时与另一发光模块(20)及电源模块(10)同时卡合进行结合;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模块(20)与电源模块(10)并联实现电性连接,由电源模块(10)分别为每一发光模块(20)供电,本实用新型之灯具可较好的提高户外灯具对不同流明输出之需求,且灯具的发光模块增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专利说明】一种灯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延伸拓展,人们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因此对户外照明的需 求也日趋复杂。目前,户外照明之户外灯具的设计都是一体化的,即由一个大的主体支撑结 构件和其它辅助部件组合而成,亦或几个发光模块相互独立的组合在主体支撑结构件上。 但对于户外照明需要不同流明输出之要求,则户外照明灯具的灵活性与可替换性比较差, 难以实现。且这样灵活性与可替换性较好的户外灯具对终端客户的使用和灯具提供商的设 计及制造要求都很高。因此,本实用新型尝试提出一种模块化的灯具,可较好的提高户外灯 具对不同流明输出之需求,且灯具的发光模块增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较好的解 决了目前照明【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灯具,包括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及与所 述电源模块耦合的发光模块组件,所述发光模块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排布的发光模块且 发光模块之间通过相互卡合的机械结合部进行组合,其中至少一个发光模块同时与另一发 光模块及电源模块同时卡合进行结合;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模块与电源模块并联实现电性连 接,由电源模块分别为每一发光模块供电。
[0004] 优选的,上述电源模块与由至少两个发光模块组成的发光模块组件沿坚直方向排 布,其中电源模块位于发光模块下方并与位于最下方的发光模块通过机械结合部卡合连 接。
[0005] 优选的,上述发光模块具有散热体及设置于所述散热体内的光源板,在散热体于 其沿坚直方向的相对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分别设置有反向对称的机械结合部。
[0006] 优选的,上述机械结合部具有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于散热体的上边缘具有 第一扣合部,下边缘设置有第二扣合部,与发光模块接触的电源模块的对应表面设置有第 一扣合部或第二扣合部,其中相邻的两个发光模块或发光模块与电源模块之间通过第一扣 合部及第二扣合部卡扣结合。
[0007] 优选的,上述发光模块还具有透镜组合,所述散热体开设容纳腔,光源板收容于该 容纳腔内,该透镜组合封闭该容纳腔。
[0008] 优选的,上述容纳腔其相对的后表面有向后延伸形成的若干散热片。
[0009] 优选的,上述发光模块组件、电源模块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组装,沿宽度方向尺寸 相当。
[0010] 优选的,上述发光模块组件、电源模块沿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尺寸相当。
[0011] 优选的,上述每一发光模块及电源模块同侧均设置有穿线孔并沿坚直方向彼此连 通,每一发光模块具有导线,其中导线分别自穿线孔走线并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0012] 优选的,上述电源模块包含电源壳体,第一扣合部或第二扣合部设置于该电源壳 体的顶部。
[0013] 优选的,上述电源模块还包括与电源壳体配合连接电源盖,该电源壳体和电源盖 间形成有电源腔,在电源腔中容纳有电源。
[0014] 优选的,上述电源壳体上开设有呼吸器孔及线缆孔,分别用于设置呼吸器和线缆 接头。
[0015] 优选的,上述电源腔内,在电源壳体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连通孔,该电源模块连通 孔用于电源模块之电源腔与发光模块的连接。
[0016] 本实用新型之灯具可较好的提高户外灯具对不同流明输出之需求,且灯具的发光 模块增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较好的解决了目前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 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种灯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之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之电源模块的电源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之发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之发光模块间连接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灯具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种灯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其包 括位于下方的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10及位于上述电源模块10上方并与电源模块10 耦合的发光模块组件A。发光模块组件A包括沿高度方向,即坚直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发光 模块20。发光模块20之间通过相互卡合的机械结合部进行组合,并与电源模块10并联电 连接,由电源模块10分别为每一发光模块20供电。
[0025]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电源模块10包含矩形中空 的电源壳体100,其包括主体部101以及与主体部101配合连接的密封圈102及电源盖103。 主体部101厚度小于宽度和高度,其中沿坚直方向(在本方案中,我们定义为安装方向)为 其高度,沿横向方向为其宽度,沿前后方向为其厚度。主体部101具有相对设置且厚度较小 的顶壁和底壁1010、1012、位于顶壁1010和底壁1012之间的相对设置的侧壁1011、1013及 面积较大并并连接上述顶壁、底壁1010、1012及侧壁1011、1013后端缘的背板1015。电源 盖103组装于上述顶壁、底壁1010、1012及侧壁1011、1013的前端缘并通过密封圈102封闭 电源壳体100形成收容腔B。在收容腔B中容纳有电源104、接线端子105、保护器106 (用 于浪涌保护)以及电器板107。其中电源104、接线端子105、保护器106固定于上述电器板 107上,而电器板107则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部101的背板1015临近一对侧壁1011、1013 处的内表面上。具体而言,电器板107通过螺钉与背板1015设置的多个螺钉孔1014的配合 连接来实现的。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电源壳体100的背板1015临近侧壁1011 处,开设有呼吸器孔1016及线缆孔1017,分别用于设置呼吸器108和线缆接头109。进一 步地,在电源腔B内,在电源壳体100上还设置有通孔1018,其贯穿顶壁1010与侧壁1013 的交界处用于电源模块10之电源腔B与发光模块20的连接。
[0026] 发光模块20包含有散热体201、散热片202、光源板203、密封圈204以及透镜组合 205。其中,散热体201呈矩形,并自其前表面向后凹设形成有一容纳腔206,及自其相对的 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的相互平行的若干散热片202用于增强发光模块20的散热。上述光 源板203收容于该容纳腔206内,且该容纳腔206由透镜组合205封闭。密封圈204位于 透镜组合205与散热体201之间用于增强密封效果。透镜组合205具有板体及设置于该板 体的若干透镜2051。板体通过螺钉实现与散热体201的连接。此外,在散热体201的第一 表面(2015)设置有"Z"型的第一扣合部2011及第二表面(2016)设置有"L"型的第二扣 合部2012,多个发光模块20通过"Z"型的第一扣合部2011及"L"型的第二扣合部2012的 依次连接,形成发光模块20间的机械固定连接。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模块20 间机械固定连接无需专门独立的支撑结构件,每个发光模块20借由自身的"Z"型的第一扣 合部2011及"L"型的第二扣合部2012,即可实现发光模块20间的固定连接。此外,为了进 一步加强每个发光模块20间连接的机械固定程度,在发光模块20的散热体201临近底面 的一端缘开设有穿线孔2013,用于容纳电性连接的光源板204的电线,该电线通过发光模 块20的穿线孔2013再经由电源壳体101的电源模块连通孔1018,将电线引导到电源模块 10,进而实现电源模块10对发光模块20的供电。每一发光模块20的电线分别连接到电源 模块10的接线端子105,进而实现与电源104的连接,故电源模块10可实现对每一发光模 块20的单独供电。每一发光模块20间是并联电性连接。需要说明,所有的发光模块20的 电线都穿过穿线孔2013,经由接线端子105实现与电源104的连接。此外,通过相邻发光模 块20之穿线孔2013的依次对接,既可实现电线的容纳,也是借由穿线孔2013间的对接,进 一步加强发光模块20间的机械固定程度。此外,还可通过螺钉2014更进一步加强发光模 块20间的机械固定程度。在本方案中,多个发光模块20可构成互相连接的发光模块组件 L·
[0027] 如图1-5所示,电源模块10与发光模块20的连接为:电源模块10的主体部101 的顶壁1010外部设置有扣合部1019,扣合部1019结构上与第一扣合部2011类似,只要可 以实现电源模块10与发光模块20的第二扣合部2012扣合连接即可。扣合部的结构是分 为前、后侧边分别设置的,如果靠近前端处(即临近电源盖103)处为向上并向后弯折的L 型(或U形或其他形状,都可以)卡扣,形成有收容槽,那么靠近后端(即背板1015)处则 为突伸的条状突起部。那么对应的发光模块20的下端外部则设置有收容于上述L形卡扣 的收容槽内的突起部及具有收容槽收容上述条状突起部的L型卡扣。
[0028]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灯具还包含一装饰端盖30,该 装饰端盖30与位于最顶端的发光模块20卡接连接。
[0029]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本灯具还包含一 U形安装 支架40,安装支架40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基部及自该基部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安 装部401和第二安装部402。在第一安装部401和第二安装部40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调角齿 轮安装孔403和404。调角齿轮405和406通过调角齿轮安装孔403和404与安装支架40 连接,于是,通过调角齿轮405和406 (位于光源模块10的主体部100的侧壁1010、1013), 可以实现包含电源模块10及发光模块20的灯具照射角度的调整。
[0030] 在本方案中,发光模块20的数量可为数个,本实施例只描述了含2个发光模块20 的灯具。
[0031]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0与发光模块20组成的发光模块组件A 是沿坚直方向排布,其实电源模块10与发光模块组件A还可以是并排排布。
[0032] 本实用新型之灯具可较好的提高户外灯具对不同流明输出之需求,且灯具的发光 模块增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较好的解决了目前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 问题。
[0033]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并非想要把本实用新型 穷尽或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可能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化,这些修改和变化可能对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然的,应当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灯具,其包括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10),及与所述电源模块(10)耦合的发 光模块组件(A),所述发光模块组件(A)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排布的发光模块(20)且发光模 块(20)之间通过相互卡合的机械结合部进行组合,其中至少一个发光模块(20)同时与另 一发光模块(20)及电源模块(10)同时卡合进行结合;所述至少两个发光模块(20)与电源 模块(10)并联实现电性连接,由电源模块(10)分别为每一发光模块(20)供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0)与由至少两个发光模 块(20)组成的发光模块组件(A)沿坚直方向排布,其中电源模块(10)位于发光模块(20) 下方并与位于最下方的发光模块(20)通过机械结合部卡合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20)具有散热体(201)及 设置于所述散热体(201)内的光源板(203),在散热体(201)于其沿坚直方向的相对第一表 面(2015)及第二表面(2016)分别设置有反向对称的机械结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结合部具有第一扣合部(2011) 及第二扣合部(2012),于散热体(201)的上边缘具有第一扣合部(2011),下边缘设置有第 二扣合部(2012),与发光模块(20)接触的电源模块(10)的对应表面设置有第一扣合部 (2011)或第二扣合部(2012),其中相邻的两个发光模块(20)或发光模块(20)与电源模块 (10)之间通过第一扣合部(2011)及第二扣合部(2012)卡扣结合。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20)还具有透镜组合 (205),所述散热体(201)开设容纳腔(206),光源板(203)收容于该容纳腔(206)内,该透 镜组合(205)封闭该容纳腔(206)。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206)其相对的后表面有向 后延伸形成的若干散热片(202)。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组件(A)、电源模块(10)沿 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组装,沿宽度方向尺寸相当。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组件(A)、电源模块(10)沿 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尺寸相当。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发光模块(20)及电源模块(10) 同侧均设置有穿线孔(2013)并沿坚直方向彼此连通,每一发光模块(20)具有导线,其中导 线分别自穿线孔(2013)走线并与电源模块(10)电性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0)包含电源壳体 (100),第一扣合部(2011)或第二扣合部(2012)设置于该电源壳体(100)的顶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0)还包括与电源壳体 (100)配合连接电源盖(103),该电源壳体(100)和电源盖(103)间形成有电源腔(B),在 电源腔⑶中容纳有电源(104)。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壳体(100)上开设有呼吸器 孔(1016)及线缆孔(1017),分别用于设置呼吸器(108)和线缆接头(109)。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腔(B)内,在电源壳体 (100)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连通孔(1018),该电源模块连通孔(1018)用于电源模块(10) 之电源腔(B)与发光模块(20)的连接。
【文档编号】F21V19/02GK203893101SQ20142030379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8日
【发明者】张正华, 姜海涛, 何捷 申请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