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30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



背景技术:

头灯、尾灯等车辆用灯具有由透镜及壳体形成的灯空间。在灯空间配置有LED灯泡等光源。车辆用灯中的1个问题是在灯空间产生结露而透镜模糊。为了防止结露的发生,形成完全密闭的灯空间是有效的。然而,构成透镜及壳体的塑料具有吸湿性,因此形成完全密闭的灯空间在本质上不可能。而且,当形成完全密闭的灯空间时,无法使已经侵入到该灯空间的湿气向外部逃散。因此,在以往的车辆用灯上安装用于防止透镜的模糊的通气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及2)。通气构件阻止雨水、尘埃等异物向灯空间的侵入,容许水蒸气等气体在灯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移动。通气构件也具有防止伴随着温度变化而灯空间的压力上升的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47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242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的车辆用灯的构造如组合灯所代表那样非常复杂。当车辆用灯的构造变得复杂时,有时无法充分得到基于通气构件的模糊防止效果。而且,即使车辆用灯的构造简单,有时也无法充分得到基于通气构件的模糊防止效果。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车辆用灯的透镜的模糊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者们详细地研究了在车辆用灯的哪个部位难以防止模糊、另外难以去除产生的模糊。其结果是查明了难以防止或去除透镜与壳体之间的间隙狭窄的部位(狭窄区域)的模糊。

即,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备:

光源;

透镜,配置在所述光源的前方;

壳体,与所述透镜组合而形成配置所述光源的灯空间;及

通气部,为了所述灯空间的通气而设置于所述壳体,

所述灯空间包含所述透镜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为10mm以下的狭窄区域,

所述通气部在面对所述狭窄区域的位置处设置于所述壳体。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车辆用灯,在面对狭窄区域的位置处在壳体设置通气部。因此,通气部的模糊防止效果直接波及到狭窄区域。因此,在狭窄区域能够防止在透镜产生模糊,并且在狭窄区域能够快速去除在透镜产生的模糊。结果是,能够整体且有效地防止透镜的模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3是图1及图2所示的车辆用灯的沿着III-III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车辆用灯的通气部的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100具备多个光源10、透镜20及壳体30。透镜20配置在光源10的前方。透镜10及壳体30相互组合而形成灯空间50。在灯空间50配置有光源10。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灯100是尾灯,详细而言,是包含尾灯、停车灯及转向信号灯的组合灯。

光源10的例子是LED灯泡。光源10根据车辆用灯100的用途而适当选择。透镜20是通过具有使可视光透过的性质的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制作的构件。壳体30是通过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丙烯酸-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PC/ABS合金等热塑性树脂制作的构件。在使光反射的目的及提高美观性的目的下,对壳体30的表面实施例如溅射镀敷。透镜20及壳体30分别通过注塑成形来制作。也可以在灯空间50配置反射器等其他的构件。

如图2所示,在壳体30设有多个通气部40及42。详细而言,在壳体30设有多个第一通气部40和多个第二通气部42。其中,第一通气部40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可以在壳体30仅设置1个第一通气部40。

第一通气部40例如是包含树脂多孔膜的通气膜。作为树脂多孔膜的材料,可列举氟树脂多孔体、聚烯烃多孔体等。作为氟树脂,可列举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作为构成聚烯烃的单体,可列举乙烯、丙烯、4-甲基戊烯-1,1丁烯等。这些单体可以使用通过以单体进行聚合或共聚而得到的聚烯烃。通气膜可以除了树脂多孔膜之外,还可以具有层叠于该树脂多孔膜的加强层。加强层的例子是通过聚乙烯等的树脂制作的无纺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通气部40的通气膜以将形成于壳体30的通气孔30h堵塞的方式安装于壳体30。具体而言,通气膜通过热熔敷、超声波熔敷等熔敷方法而熔敷于壳体30。通气膜可以使用粘结剂或双面胶带而粘贴于壳体30。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一通气部40从壳体30的背面突出的突出量小,由第一通气部40占有的空间的体积少。

第一通气部40可以是盖密封类型的通气构件(参照日本特开2001-143524号公报),也可以是卡扣类型的通气构件(参照日本特开2007-141629号公报),还可以是螺纹类型的通气构件(参照日本特开2004-47425号公报)。即,作为第一通气部40能够使用的通气构件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不过,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能够克服占有空间的问题。

如图2及图3所示,灯空间50包括透镜20与壳体30之间的距离为10mm以下(0.1~10mm)的狭窄区域50a。狭窄区域50a是灯空间50中在图1及图2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通气部40在面对狭窄区域50a的位置处设置于壳体30。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通气部40的模糊防止效果直接波及到狭窄区域50a。因此,在狭窄区域50a能够防止透镜20产生模糊,并且在狭窄区域50a能够尽早去除在透镜20产生的模糊。结果是能够整体且有效地防止透镜20的模糊。

如图3所示,透镜20及壳体30分别具有位于光源10的侧方的侧面部20a及30a。透镜20的侧面部20a及壳体30的侧面部30a分别是在光源10的侧方向前后延伸的部分。“前后”是指对于光源10而言的前方及后方。这样的侧面部20a及30a例如为了使车辆用灯100适合于车辆的拐角部的形状而设置。在灯空间50中的由透镜20的侧面部20a及壳体30的侧面部30a形成的部分包含狭窄区域50a。当这样的狭窄区域50a一旦产生模糊时,仅通过第二通气部42难以去除模糊。因此,通过在这样的狭窄区域50a设置第一通气部40,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由第一通气部40产生的利益。

如图2及图3所示,壳体30的侧面部30a具有曲面形状。第一通气部40具有追随于壳体30的侧面部30a的曲面形状。即,第一通气部40的通气面(与通气相关的面)为曲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第一通气部40的从壳体30的侧面部30a突出的突出高度抑制为最小限度。当然,壳体30的侧面部30a也可以具有平面形状,这种情况下,第一通气部40也希望具有平面形状。

如图2所示,第二通气部42是所谓盖密封类型的通气构件。盖密封类型的通气构件例如日本特开2001-143524号公报记载那样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广为知晓。与第一通气部40同样,第二通气部42也以将形成于壳体30的通气孔堵塞的方式安装于壳体30。但是,多个第二通气部42都在面对灯空间50中的狭窄区域50a以外的区域的位置处设置于壳体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通气部42的通气构件由罩、筒状体及通气膜构成。罩是具有底部的筒状的构件。筒状体由弹性体制作。通气膜以堵塞筒状体的一方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筒状体。将筒状体向罩嵌入,以使通气膜由罩保护。在罩的内周面与筒状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通气路径,在罩的底面与通气膜的表面之间形成通气路径。这样的通气构件安装在壳体30的管嘴状的部分。管嘴状的部分是具有通气孔的部分。但是,作为第二通气部42能够使用的通气构件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

第二通气部42并非必须,也可以仅将第一通气部40设置于壳体30。但是,在除了第一通气部40之外还将第二通气部42设置于壳体30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或去除透镜20的模糊。第二通气部42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可以在壳体30仅设置1个第二通气部42。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200具备第一通气部140及多个第二通气部42。除了第一通气部140之外,车辆用灯20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100的构造相同。因此,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100和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200中的共用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有时省略它们的说明。即,关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只要在技术上不矛盾,就能相互适用。此外,只要在技术上不矛盾,各实施方式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壳体30可以是由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制作的构件。第一通气部140由热塑性树脂的多孔体形成,作为形成狭窄区域50a的部分而一体化于壳体30。换言之,由第一通气部140形成壳体30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气部140由具有适度的刚性的多孔体形成。作为这样的多孔体,可列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体。所希望的形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体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粉末的烧结体进行切削来得到。即,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体赋予所希望的形状(三维形状)或者赋予充分的厚度的情况比较容易。因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体是适合于第一通气部140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指例如平均分子量50万以上(或100万以上)的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平均分子量典型的情况是处于200~1000万的范围。平均分子量可以通过例如ASTMD4020(粘度法)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另外,第一通气部140可以是经由以下说明的颗粒化工序、注塑成形工序及提取工序而得到的多孔体。颗粒化工序是将季戊四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以及包含从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多官能醇、聚乙二醇及聚丙二醇中选择的1种的混合物以200~235℃进行熔融混合并挤压而颗粒化的工序。注塑成形工序是使用通过颗粒化工序得到的颗粒并利用注塑成形法得到成形品的工序。提取工序是将通过注塑成形工序得到的成形品浸渍在水或热水中而提取水溶性成分的工序。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多孔体具有适度的刚性,也可以作为构造材料使用。而且,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多孔体是通过注塑成形得到的结构,因此形状的自由度非常高。

使第一通气部140与壳体30一体化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嵌入成形、模内成形、二色成形等成形方法,使作为第一通气部140的多孔体与形成壳体30的树脂一体化。作为第一通气部140的多孔体如上所述通过切削法、注塑成形法等成形方法而得到。而且,如第一实施方式说明那样,作为第一通气部140的多孔体可以熔敷于壳体30,也可以使用粘结剂或双面胶带而粘贴于壳体30。

如参照图3说明那样,壳体30具有位于光源10的侧方的侧面部30a。壳体30的侧面部30a具有曲面形状。因此,第一通气部140也具有追随壳体30的侧面部30a的曲面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第一通气部140的从壳体30的侧面部30a突出的突出高度抑制为最小限度。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将壳体30的至少1个主面(表面及/或背面)与第一通气部140的至少1个主面(表面及/或背面)平顺地连结。第一通气部140可以具有与壳体30的侧面部30a相同的厚度。

第二通气部42的构造及位置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二通气部42并非必须。

实施例

(实施例)

在图5所示的位置A,在壳体形成了开口部(开口面积300mm2)。以堵塞该开口部的方式,利用双面胶带(日东电工公司制,No.5000NS)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体(日东电工公司制,Sunmap(注册商标),厚度2.0mm)固定于壳体。位置A的开口部以外的开口部由胶带堵塞。将该壳体与透镜组合,得到了实施例的车辆用灯。

(比较例1)

在图5所示的3个位置B,向壳体安装了橡胶管(长度30mm)。即,将位置B处的盖密封类型的通气构件置换为橡胶管。橡胶管的开口面积的合计为58.9mm2。位置B的开口部以外的开口部由胶带堵塞。将该壳体与透镜组合,得到了比较例1的车辆用灯。

(比较例2)

在图5所示的3个位置B及3个位置C,向壳体安装了橡胶管(长度30mm)。即,将位置B及位置C处的盖密封类型的通气构件置换为橡胶管。橡胶管的开口面积的合计为117.8mm2。位置B及位置C的开口部以外的开口部由胶带堵塞。将该壳体与透镜组合,得到了比较例2的车辆用灯。

(比较例3)

分别在图5所示的2个位置D,在壳体形成了开口部(合计的开口面积300mm2)。以堵塞这些开口部的方式,通过双面胶带(日东电工公司制,No.5000NS)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体(日东电工公司制,Sunmap(注册商标),厚度2.0mm)固定于壳体。位置D的开口部以外的开口部由胶带堵塞。将该壳体与透镜组合,得到了比较例3的车辆用灯。

[模糊去除试验]

通过以下的方法实施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车辆用灯的模糊去除试验。首先,在将阀等部件全部拆卸的状态下,将车辆用灯放入到40℃、90%RH的气氛的恒温槽中2小时。将灯从恒温槽取出,快速安装阀等部件而将灯空间密闭。接下来,将全部的灯点亮10分钟之后,将全部的灯熄灭。接下来,将5℃的水向透镜的外表面喷淋30秒钟。然后,将全部的灯点亮。在灯的再点亮之后,计测了直至透镜的内表面产生的模糊完全消失为止的时间。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的车辆用灯中,模糊消失为止的时间最短。相对于此,比较例1~3的车辆用灯的模糊消失为止需要较长的时间。从比较例1~3的结果可知,开口面积与模糊消失为止的时间之间存在相关。然而,从比较例3的结果可知,即便确保了大开口面积,只要不在面对狭窄区域的位置设置通气部,模糊消失为止就需要较长的时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头灯、雾灯、转弯灯、尾灯、停车灯、倒车灯、转向信号灯、白天运行灯等车辆用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