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物证搜索发现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283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物证搜索发现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刑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持式物证搜索发现仪。



背景技术:

物证搜索发现仪是一种以LED作为激发光源,利用LED的亮度高和单色性好等特性诱导痕迹或物证发光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公、检、法、司等部门现场搜索、发现物证痕迹等,特别适用于公安现场各种物证搜寻和指纹的无损检验;主要可以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即:1、无损检验各种生物痕迹,如案发现场的精斑、阴道分泌物、唾液、血迹、尿迹、骨骼牙齿碎片等生物检材的搜索发现;2、无损直接显现部分客体上的手印指纹,如案发现场的墙体、包装盒等半渗透性客体表面指纹、掌印痕迹的无损搜索及显现;3、无损检验经茚二酮、茚三酮或502胶等显现或熏显处理过的汗液手印等显现,荧光粉末刷显指纹显现;4、检验人体受伤后的淤血、咬痕;检验对枪击或爆炸物残留物检验,现场可疑纤维等物质的搜索发现等。

目前,现有的物证搜索发现仪由于受结构及功能设计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普遍存在如下缺陷:1、发现痕迹物证时,由于光照强度不够导致清晰度不高,且出光纯度不高、杂光较多,不便于拍照;2、物证搜索发现仪因为LED本身发热量高,长时间作业所产生的高温会影响到仪器本身的稳定性;所以,在设计时考虑到散热功能的重要性,一般采用大空间的机身外壳结构来增加散热性,这样设计出来的发现仪器的体积及重量均比较大,不方便携带,不便于现场使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物证搜索发现仪提出改进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实际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手持式物证搜索发现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物证搜索发现仪,它包括:

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的顶面上开设有一嵌位套孔,所述嵌位套孔内装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供电电源的顶面上且位于嵌位套孔的圆周轮廓的外围对称地装设有至少一对弹性卡扣;

照明灯头,所述照明灯头包括灯壳、嵌装于灯壳的出光口内的聚光透镜、装设于灯壳内并位于聚光透镜的相对侧的散热器、套装于散热器的前端部且轮廓边缘与灯壳的内壁相抵的挡光套板、贴附于散热器的前端面上且前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LED灯珠的铝基灯板、装设于铝基灯板上且由若干个与LED灯珠一一套接为一体的反光杯构成的反光杯组以及覆盖于反光杯组的出光面上的滤色盖片,所述滤色盖片通过一固定板套与聚光透镜套装为一体,所述滤色盖片和聚光透镜均为经过真空沉淀镀膜工艺处理的石英玻璃;

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柄壳、套装于柄壳的尾端口内并第一连接器对位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装设于柄壳内并通过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驱动板以及嵌装于柄壳的侧壁上并与驱动板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第二连接器对位嵌合于嵌位套孔内并通过弹性卡扣锁固于供电电源上,所述柄壳的头端套装于灯壳上,且所述散热器和铝基灯板分别通过控制开关与驱动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相对分布的散热端板和散热风扇以及夹持于散热端板与散热风扇之间的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散热导针;所述灯壳的侧壁上且位于散热风扇的出风侧以及位于散热翅片所在的区域内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铝基灯板贴附于散热端板的前表面上,所述挡光套板套装于散热端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通过第一压圈固定于嵌位套孔内并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第一接触板,所述第一接触板上开设有电插孔,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通过第二压圈固定于柄壳的尾端口内并与驱动板电连接的第二接触板,所述第二接触板上形成有对位插装于电插孔内的电插头。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源包括底壳、套装于底壳的顶端口内的卡舌固定板、通过卡舌固定板封装于底壳内的储能电池以及套装于底壳的顶端口内并与卡舌固定板呈并行间隔分布的盖板,所述嵌位套孔贯穿于盖板和卡舌固定板分布,所述底壳的侧壁上还嵌装有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与储能电池电连接;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卡舌、弹簧和卡扣,所述卡舌夹持于卡舌固定板与盖板之间并位于嵌位套孔的圆周轮廓的外围,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卡舌上、另一端与与底壳的侧壁相抵,所述盖板上且位于嵌位套孔的圆周轮廓的外围开设有沿径向分布的导向滑孔,所述卡扣穿过导向滑孔后与卡舌相连。

优选地,所述接口组件包括嵌装于底壳的侧壁上的DC充电接口以及若干个USB充电接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保证出光效率和聚光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出光亮度和出光的均匀度,在发现痕迹物证时,能够提供清晰无视觉干扰的匀光光效,可满足痕迹勘察、目标搜索、摄影取证等实际需求;同时,照明灯头通过操作手柄与供电电源连接为一体,利用弹性卡扣不但可以实现操作手柄与供电电源之间的快速拼装以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保证照明灯头的正常供电需求),而且能够保证操作手柄与供电电源之间的结构牢固性;另外,当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手柄时,可通过控制开关实现对整个发现仪操控的便捷性;其结构简单紧凑、携带及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电电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手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物证搜索发现仪,它包括:

供电电源a,在供电电源a的顶面上开设有一嵌位套孔10,在嵌位套孔10内装设有第一连接器20,同时在供电电源a的顶面上且位于嵌位套孔10的圆周轮廓的外围对称地装设有至少一对弹性卡扣30;

照明灯头b,照明灯头b包括灯壳40、嵌装于灯壳40的出光口内的聚光透镜41、装设于灯壳40内并位于聚光透镜41的相对侧的散热器42、套装于散热器42的前端部且轮廓边缘与灯壳40的内壁相抵的挡光套板43、贴附于散热器42的前端面上且前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LED灯珠(图中未示出)的铝基灯板44、装设于铝基灯板44上且由若干个与LED灯珠一一套接为一体的反光杯45构成的反光杯组以及覆盖于反光杯组的出光面上的滤色盖片46,滤色盖片46通过一固定板套47与聚光透镜41套装为一体,且滤色盖片46和聚光透镜41均采用经过真空沉淀镀膜工艺处理的石英玻璃;

和操作手柄c,操作手柄c包括柄壳50、套装于柄壳50的尾端口内并第一连接器20对位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60、装设于柄壳50内并通过第二连接器60与第一连接器20电连接的驱动板(图中未示出)以及嵌装于柄壳50的侧壁上并与驱动板电连接的控制开关51,第二连接器60对位嵌合于嵌位套孔10内并通过弹性卡扣30锁固于供电电源a上,而柄壳50的头端套装于灯壳40上,且散热器42和铝基灯板44分别通过控制开关51与驱动板电连接。

以此,通过铝基灯板44与反光杯组之间的配合可使整个灯头形成LED阵列光源,利用反光杯45的作用可对光源进行聚光以保证整个光线的透光率以及出光亮度,利用挡光套板43保证出光的方向性,通过采用经过真空沉淀镀膜工艺处理的滤色盖片46和聚光透镜41可使光的纯度更高(经过测试可达到±5nm),而聚光透镜41则与反光杯组又形成分离式点对点的聚光效果;由此,不但可以保证出光效率和聚光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出光亮度和出光的均匀度,在发现痕迹物证时,能够提供清晰无视觉干扰的匀光光效,可满足痕迹勘察、目标搜索、摄影取证等实际需求;同时,照明灯头b通过操作手柄c与供电电源a连接为一体,利用弹性卡扣30不但可以实现操作手柄c与供电电源a之间的快速拼装以实现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60的电连接(保证照明灯头b的正常供电需求),而且能够保证操作手柄c与供电电源a之间的结构牢固性;另外,当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手柄c时,可通过控制开关51实现对整个发现仪操控的便捷性。

为保证整个发现仪的散热效果,减小其体积及重量,本实施例的散热器42包括相对分布的散热端板421和散热风扇422以及夹持于散热端板421与散热风扇422之间的若干个呈阵列分布的散热导针423;在灯壳40的侧壁上且位于散热风扇422的出风侧以及位于散热翅片423所在的区域内均开设有散热孔401,铝基灯板44贴附于散热端板421的前表面上,挡光套板43套装于散热端板421上。以此,利用散热风扇422可实现对整个照明灯头b的强制性散热,利用散热翅片423的结构关系,可使得整个散热器具有类似于高密度深齿针式的散热片的结构形式,通过与散热风扇422的配合,可有效加大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为在最小空间内实现最大的散热效率提供了条件,进而为减小发现仪的体积和重量提供了条件。

为保证操作手柄c与供电电源a之间能够进行快速的电连接,从而为照明灯头b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20包括通过第一压圈21固定于嵌位套孔10内并与供电电源a电连接的第一接触板22,在第一接触板22上开设有电插孔23,相应地,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60包括通过第二压圈61固定于柄壳50的尾端口内并与驱动板电连接的第二接触板62,在第二接触板62上形成有对位插装于电插孔23内的电插头63。如此,当将操作手柄c对位插套于嵌位套孔10内且利用弹性卡扣30锁固,电插头63恰好插套于电插孔23内,从而实现操作手柄c、照明灯头b以及供电电源a之间的快速且便捷的电连接。

为最大限度地简化整个发现仪的结构,降低其结构复杂性,本实施例的供电电源a包括底壳70、套装于底壳70的顶端口内的卡舌固定板71、通过卡舌固定板71封装于底壳70内的储能电池72以及套装于底壳70的顶端口内并与卡舌固定板71呈并行间隔分布的盖板73,嵌位套孔10贯穿于盖板73和卡舌固定板71分布,在底壳70的侧壁上还嵌装有接口组件(其可根据具体情况由诸如充电接口、开关控制键、电量指示灯等等构成),接口组件与储能电池72电连接;弹性卡扣30包括卡舌31、弹簧32和卡扣33,其中,卡舌31夹持于卡舌固定板71与盖板73之间并位于嵌位套孔10的圆周轮廓的外围,弹簧32的一端固定于卡舌31上、另一端与与底壳70的侧壁相抵,在盖板73上且位于嵌位套孔10的圆周轮廓的外围开设有沿径向(即嵌位套孔10的径向方向)分布的导向滑孔731,卡扣33穿过导向滑孔731后与卡舌31相连。如此,利用底壳70可为储能电池72提供放置空间,利用盖板73和卡舌固定板71在底壳70内所形成的夹层,可为弹性卡扣30的设置提供足够的空间,在正常状态下,由于弹簧32处于释放状态,此时,卡舌31和卡扣33在弹簧32的作用下,会由嵌位套孔10的圆周外围伸入到嵌位套孔10内,当将操作手柄c的尾端部插入于嵌位套孔10内后,卡舌31和卡扣33会与柄壳50的圆周侧壁发生抵接关系,从而将操作手柄c牢固地卡滞在嵌位套孔10内。

为丰富整个发现仪的实用功能,本实施例的接口组件包括嵌装于底壳70的侧壁上的DC充电接口74、若干个USB充电接口75、若干个电量指示灯76以及电源开关77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