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311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的路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的路灯。



背景技术:

1843年,中国上海街头出现了第一盏路灯,后来上海租界的路灯又改为煤气灯,是从伦敦移植过来的,亮度比煤油灯提高了数倍。直到1879年,上海十六浦码头亮起了中国第一盏电灯。随着科技的进步,路灯已然成为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

传统路灯的设计都非常高,一旦灯泡损坏,需要使用电力抢修车来更换灯泡,即工人站在云梯上,汽车将云梯升高直到达到路灯的高度;这种更换灯泡的方法适用于路灯少的小城市,如果在繁华的大城市里面路灯一出现故障或者灯泡损坏就需要开车去抢修,不但花费人力还花费物力,维修成本太高。

此外,目前的路灯仅提供照明,功能较单一;本适应新型便从阴雨天和大家平日对健身、阅读报纸的需求考虑,公开了一种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且兼顾照明、遮阳避雨、健身和阅读功能的路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且兼顾照明、遮阳避雨、健身和阅读功能的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的路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灯柱、灯杆与灯头;所述灯头固定在灯杆的一端,灯杆的另一端与行走装置连接,行走装置则与固定在灯柱前壁内侧两端的行走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灯柱的内部设有连接行走装置的动力传输装置,底部则设有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安装在灯柱上的顶蓬与健身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顶蓬为可拆卸伞状顶蓬,连接于灯柱的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健身装置包括扭盘与固定于灯柱左右两侧的扶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扭盘位于灯柱的后下方,活动连接于其下方的扭盘支架,并通过扭盘支架固定连接于灯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灯杆与行走装置之间还设有支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灯柱的侧壁上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安装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灯柱的侧壁上设有一开口向上的安装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安装箱或安装筒为可拆卸安装箱或可安装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一连接动力传输装置的按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1)设置有可以自由上下移动的灯杆,路灯需要维修时,只需将灯杆顺着灯柱放到最低端即可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灯泡,十分方便,节省人力与物力;

(2)设置有伞状顶蓬,提供遮阳避雨的功能;并且,将其设计为可拆卸结构,方便维修与安装;

(3)健身装置的设计可使大家平日经过路灯所在处时,可随时进行锻炼、健身;

(4)安装箱内置简易小型健身器材,安装筒则可内置报纸等阅读类书刊,满足大家对健身和阅读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一种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的路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灯柱,11为顶蓬,12为健身装置,121为扭盘,122为扶手,123为扭盘支架,13为安装筒,14为安装箱,2为灯杆,3为灯头,4为行走装置,5为行走轨道,6为底座,7为按钮,8为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可上下移动灯杆的路灯,包括灯柱1、灯杆2与灯头3;灯头3固定在灯杆2的一端,灯杆2的另一端与行走装置4连接,行走装置4与固定在灯柱1前壁内侧两端的行走轨道5滑动连接;灯柱1的内部设有连接行走装置4的动力传输装置(图中未画出),底部则设有底座6;所述底座6上还设有一连接动力传输装置的按钮7;当路灯需要维修时,按下按钮,启动动力传输装置,带动灯杆顺着灯柱放到最低端即可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灯泡,十分方便。

还包括安装在灯柱1上的顶蓬11、健身装置12、安装箱13与安装筒14;顶蓬11具体为可拆卸伞状顶蓬,连接于灯柱1的顶端,为行走的路人遮阳避雨;健身装置12包括扭盘121与固定于灯柱1左右两侧的扶手122,扭盘121位于灯柱1的后下方,活动连接于其下方的扭盘支架123,并通过扭盘支架123固定连接于灯柱1,使用时,双脚踏上扭盘121,双手紧握扶手122,扭动腰部以活动胯部,为路人提供健身锻炼;安装筒13与安装箱14分别为开口向上的可拆卸安装筒与开口向上的可拆卸安装箱,并且分别位于灯柱1的左右侧壁上,安装箱内置简易小型健身器材(跳绳、握力器、拉力器),安装筒则可内置报纸等阅读类书刊,满足大家对健身和阅读的需求。

此外,灯杆2与行走装置4之间还设有一个对二者起固定支撑作用的支撑杆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