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092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海上作业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



背景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端装备的一个细分领域,面对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勘探海洋矿产资源的船舶由于出海时间长,因此需要配备有能足够应对恶劣环境的作业灯,当遭遇恶劣气候时,作业灯尤其容易损坏,此时需要及时更换以免照明不足发生事故,而现有的作业灯都是依靠人工拆装,恶劣天气增加了替换作业灯的难度,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包括由传导部和固定在所述传导部右侧底部侧面上的锁紧部组成的锁紧柱,所述传导部左侧底部侧面内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内设有第一螺型杆,所述第一螺型杆右侧端与第一马达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下方设有锁紧头,所述锁紧头右侧相对的所述锁紧部左侧侧面内设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右侧的所述锁紧部内设有第三移动槽,所述第三移动槽后侧的所述锁紧部内设有第一传导腔,所述第一传导腔与所述第三移动槽之间设有板件,所述第一移动槽右侧的所述传导部内设有第二传导腔,所述第二传导腔左侧内侧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槽右侧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通连孔,所述第二传导腔内底面与所述第一传导腔内顶面之间设有第二通连孔,所述第二传导腔内设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移动配合连接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二通连孔内设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顶端伸至所述第二传导腔内且尾端处固定设有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一轴杆底部伸至所述第一传导腔内且尾端处设有第三锥状轮,所述第三锥状轮前侧下方契合连接有第四锥状轮,所述第三移动槽内运转配合连接有转板,所述板件内设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轴杆,所述锁紧头左下侧固定设置有强光灯,所述强光灯外侧套有灯罩,所述灯罩内设置有高亮聚光膜,所述传导部左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臂槽,所述锁紧部左侧底部设置有第二臂槽,所述第一臂槽和第二臂槽内设置有防护装置。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锁紧头右侧侧面设有连电部,所述连电部右侧侧面上设有电针,所述锁紧头与所述第一移动块之间固定设有连块。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型杆右侧伸至所述第一通连孔内且尾端处于所述花键轴左侧伸长尾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移动槽左侧与所述锁紧槽右侧端相通连设置。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轴杆前侧伸长段通连所述转板且与所述第三移动槽前侧内侧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杆后侧伸长尾端与所述第四锥状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导腔左侧内顶面上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移动槽内设有第二螺型杆,所述第二螺型杆左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所述第二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底部设有伸至所述第二传导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锥状轮两侧移动卡合配合连接的卡合部。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转板右侧设有与所述锁紧槽同样高的竖面,所述竖面内侧的所述转板内设有出电处,所述竖面后侧的所述转板上设有第一触感元件,所述第三移动槽右侧内侧面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触感元件配合连接的第二触感元件。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触感元件为外传触感元件,所述第二触感元件为内收触感元件,所述第二触感元件与所述第二马达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通连孔上下两侧内均与所述第一轴杆外侧面运转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左端与所述第一臂槽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左右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右端与所述第二臂槽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右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可伸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移动槽内设第一螺型杆,第一螺型杆右侧端与第一马达连接,第一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下方设锁紧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紧工作,方便及时更换作业灯,减少人员操作,提高效率,保障安全。

2.通过第二传导腔内底面与第一传导腔内顶面之间设第二通连孔,花键轴上移动配合连接第一锥状轮,第二通连孔内设第一轴杆,第一轴杆顶端伸至第二传导腔内且尾端处固定设第二锥状轮,第一轴杆底部伸至第一传导腔内且尾端处设第三锥状轮,第三锥状轮前侧下方契合连接第四锥状轮,第三移动槽内运转配合连接转板,板件内设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轴杆,从而实现第一马达与转板的传导连接配合,自动控制转板的调节工作,在锁紧时实现自动控制出电处外露,在锁紧完成时实现自动控制出电处隐藏,提高安全性。

3.通过第二传导腔左侧内顶面上设第二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内设第二螺型杆,第二螺型杆左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第二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第二移动块,第二移动块底部设伸至第二传导腔内且与第一锥状轮两侧移动卡合配合连接的卡合部,从而实现控制第一锥状轮与第二锥状轮的契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实现锁紧工作提高整体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三移动槽和第一传导腔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触感元件和第二触感元件相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锥状轮最大程度脱离第二锥状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锁紧连接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锁紧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海上作业辅助灯,包括由传导部7和固定在所述传导部7右侧底部侧面上的锁紧部6组成的锁紧柱5,所述传导部7左侧底部侧面内设有第一移动槽71,所述第一移动槽71内设有第一螺型杆72,所述第一螺型杆72右侧端与第一马达75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72上螺型纹配合连接有第一移动块73,所述第一移动块73下方设有锁紧头74,所述锁紧头74右侧相对的所述锁紧部6左侧侧面内设有锁紧槽621,所述锁紧槽621右侧的所述锁紧部6内设有第三移动槽62,所述第三移动槽62后侧的所述锁紧部6内设有第一传导腔63,所述第一传导腔63与所述第三移动槽62之间设有板件65,所述第一移动槽71右侧的所述传导部7内设有第二传导腔61,所述第二传导腔61左侧内侧面与所述第一移动槽71右侧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通连孔611,所述第二传导腔61内底面与所述第一传导腔63内顶面之间设有第二通连孔64,所述第二传导腔61内设有花键轴613,所述花键轴613上移动配合连接有第一锥状轮614,所述第二通连孔64内设有第一轴杆641,所述第一轴杆641顶端伸至所述第二传导腔61内且尾端处固定设有第二锥状轮642,所述第一轴杆641底部伸至所述第一传导腔63内且尾端处设有第三锥状轮643,所述第三锥状轮643前侧下方契合连接有第四锥状轮652,所述第三移动槽62内运转配合连接有转板622,所述板件65内设有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轴杆651,所述锁紧头74左下侧固定设置有强光灯744,所述强光灯744外侧套有灯罩743,所述灯罩743内设置有高亮聚光膜745,所述传导部7左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臂槽76,所述锁紧部6左侧底部设置有第二臂槽77,所述第一臂槽76和第二臂槽77内设置有防护装置。

其中,所述锁紧头74右侧侧面设有连电部742,所述连电部742右侧侧面上设有电针7421,所述锁紧头74与所述第一移动块73之间固定设有连块741。

其中,所述第一螺型杆72右侧伸至所述第一通连孔611内且尾端处于所述花键轴613左侧伸长尾端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花键轴613的运转以及带动第一锥状轮614的运转。

其中,所述第三移动槽62左侧与所述锁紧槽621右侧端相通连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轴杆651前侧伸长段通连所述转板622且与所述第三移动槽62前侧内侧面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轴杆651后侧伸长尾端与所述第四锥状轮65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由第四锥状轮652带动第二轴杆651以及转板622的运转。

其中,所述第二传导腔61左侧内顶面上设有第二移动槽612,所述第二移动槽612内设有第二螺型杆6122,所述第二螺型杆6122左侧端与第二马达6123连接,所述第二螺型杆6122上螺型纹配合连接第二移动块6121,所述第二移动块6121底部设有伸至所述第二传导腔61内且与所述第一锥状轮614两侧移动卡合配合连接的卡合部6124,从而实现控制第一锥状轮614与第二锥状轮642的契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

其中,所述转板622右侧设有与所述锁紧槽621同样高的竖面6221,所述竖面6221内侧的所述转板622内设有出电处6222,所述竖面6221后侧的所述转板622上设有第一触感元件6223,所述第三移动槽62右侧内侧面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触感元件6223配合连接的第二触感元件62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二马达6123带动第二移动块6121左右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触感元件6223为外传触感元件,所述第二触感元件623为内收触感元件,所述第二触感元件623与所述第二马达6123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通连孔64上下两侧内均与所述第一轴杆641外侧面运转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板件761和第二板件771,所述第一板件761左端与所述第一臂槽76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件761左右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7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771右端与所述第二臂槽77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件771右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7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件761和第二板件771可伸缩。

初始状态时,第一移动块73位于第一移动槽71的最左侧位置,使锁紧头74上的连电部742最大程度远离锁紧槽621,此时,第二移动块6121位于第二移动槽612的最右侧位置,使卡合部6124带动第一锥状轮614右侧底部与第二锥状轮642左侧顶端契合连接,同时,转板622上的竖面6221位于右侧的第三移动槽62内,此时,竖面6221为竖直状态,同时,竖面6221后侧的转板622外接圆伸至锁紧槽621内。

当需要锁紧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马达75控制第一螺型杆72运转,由第一螺型杆72带动花键轴613以及花键轴613上的第一锥状轮614运转,并由第一锥状轮614带动第二锥状轮642运转,由第二锥状轮642带动第一轴杆641以及第一轴杆641底部的第三锥状轮643运转,并由第三锥状轮643带动第四锥状轮652以及第四锥状轮652上的第二轴杆65运转,最后由第二轴杆651带动转板622运转,同时,第一螺型杆72带动第一移动块73逐渐沿第一移动槽71右侧方向移动,直至如图3所示转板622转180°,此时,转板622上的竖面6221位于第三移动槽62内的左侧位置且为竖直状态,同时,竖面6221后侧的第一触感元件6223与第二触感元件623相接,此时,第二触感元件623发送信号并控制第二马达6123带动第二螺型杆6122运转,使第二螺型杆6122带动第二移动块6121沿第二移动槽612左侧方向移动,由第二移动块6121带动卡合部6124和第一锥状轮614逐渐朝左侧移动,使第一锥状轮614逐渐脱离第二锥状轮642,直至如图4所示第二移动块6121移动到第二移动槽612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控制第二马达6123停止运转,同时,第一锥状轮614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锥状轮642,此时继续通过第一马达75控制第一螺型杆72运转,由第一螺型杆72带动第一移动块73继续沿第一移动槽71右侧方向移动,直至如图5所示第一移动块73移动到第一移动槽71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锁紧头74上的连电部742完全插入锁紧槽621且连电部742右侧侧面与竖面6221相抵接,同时,使连电部742上的电针7421经过入锁紧槽621后完全插入出电处6222完成锁紧连接;当锁紧完成需要拔出锁紧头74时,首先通过第一马达75控制第一螺型杆72反转,使第一螺型杆72带动第一移动块73逐渐朝左侧移动,同时,第一移动块73带动锁紧头74逐渐朝左侧移动,直至锁紧头74上的连电部742完全脱离锁紧槽621,同时,使电针7421完全脱离出电处6222时,此时,通过第二马达6123控制第二螺型杆6122反转,使第二螺型杆6122带动第二移动块6121沿第二移动槽612逐渐朝右侧移动,同时,由第二移动块6121带动卡合部6124以及第一锥状轮614逐渐朝右侧移动,直至第二移动块6121移动到第二移动槽612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第一锥状轮614与第二锥状轮642契合连接,然后继续控制第一马达75带动第一螺型杆72反转,使第一螺型杆72继续带动第一移动块73逐渐朝左侧移动,同时,第一锥状轮614带动第二锥状轮642反转,使第二锥状轮642带动第一轴杆641以及第一轴杆641底部的第三锥状轮643反转,由第三锥状轮643带动第四锥状轮652以及第四锥状轮652上的第二轴杆651反转,最后由第二轴杆651带动转板622反转,直至第一移动块73移动到第一移动槽71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连电部742最大程度远离锁紧槽621,同时,转板622反转转180°,使转板622上的竖面6221位于右侧的第三移动槽62内且为竖直状态,同时,第一触感元件6223最大程度远离第二触感元件6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移动槽内设第一螺型杆,第一螺型杆右侧端与第一马达连接,第一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下方设锁紧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锁紧工作,方便及时更换作业灯,减少人员操作,提高效率,保障安全。

2.通过第二传导腔内底面与第一传导腔内顶面之间设第二通连孔,花键轴上移动配合连接第一锥状轮,第二通连孔内设第一轴杆,第一轴杆顶端伸至第二传导腔内且尾端处固定设第二锥状轮,第一轴杆底部伸至第一传导腔内且尾端处设第三锥状轮,第三锥状轮前侧下方契合连接第四锥状轮,第三移动槽内运转配合连接转板,板件内设前后伸长设置的第二轴杆,从而实现第一马达与转板的传导连接配合,自动控制转板的调节工作,在锁紧时实现自动控制出电处外露,在锁紧完成时实现自动控制出电处隐藏,提高安全性。

3.通过第二传导腔左侧内顶面上设第二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内设第二螺型杆,第二螺型杆左侧端与第二马达连接,第二螺型杆上螺型纹配合连接第二移动块,第二移动块底部设伸至第二传导腔内且与第一锥状轮两侧移动卡合配合连接的卡合部,从而实现控制第一锥状轮与第二锥状轮的契合连接以及脱离工作。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实现锁紧工作提高整体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