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缓冲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4781发布日期:2019-04-23 21:0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缓冲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缓冲路灯。



背景技术:

路灯光源一般功率较大,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路灯光源和路灯电源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同时,现有的路灯散热壳体采用齿状散热肋片散热效果较差,因此质量重且体积大,这样对支撑路灯的灯杆强度要求就变的非常高,灯杆支撑强度较小时,恶劣天气下可能导致灯杆折断或路灯脱落,灯杆支撑强度较大时,灯杆自身制造加工成本则急剧攀升。

同时,路灯由于工作在交通繁忙的路面上,随时都有可能被车辆进行撞击,由于路灯本身成本较高,也较为坚硬,撞击时可能导致驾驶人员的伤亡,也可能导致路灯灯杆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缓冲路灯,主要解决了现有路灯散热结构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差、部件质量体积均较大且加工成本高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路灯被撞击时容易断裂或造成撞击人员伤亡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散热缓冲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所述液冷散热装置包括设置有流道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上设置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储液腔连接,储液腔与液体进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压入散热壳体内的增压泵;所述各散热肋片上位置不同处随机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路灯灯杆处于路面上的下段设置有60~80cm的防撞缓冲装置,所述防撞缓冲装置为圆柱形,其横截面的半径为路灯灯杆横截面半径的3~6倍;所述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外壳、防撞外层和防撞内层,防撞外壳为外侧涂覆有荧光提醒标示的塑性外壳,防撞外层为橡胶层,防撞内层为填充有海绵的弹簧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液冷散热和散热肋片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减小了路灯散热机构的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了路灯灯杆的制造加工成本;本发明增设了防撞缓冲层,这样路灯灯杆在遭受撞击时,有效降低了路灯灯杆弯折、折断或撞击人员伤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明细如下:

1-灯壳;3-散热壳体;4-增压泵;5-储液腔;51-液体进口;52-散热肋片;53-液体出口;2-灯杆;7-防撞缓冲装置;71-防撞外壳;72-防撞外层;

73-防撞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该散热缓冲路灯包括路灯灯壳和路灯灯杆,路灯灯壳远离路灯光源一侧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上设置有散热肋片组,采用液冷散热装置和散热肋片结合的方式,即提高了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效果,又减小了散热机构的体积和重量;就液冷散热装置而言,首先,液体的密度低于现有散热壳体金属的密度,因此散热机构的质量得到了大幅降低,其次,液体热交换速率要明显高于现有散热肋片通过风冷热交换散热的速率,因此可以缩小散热机构的体积;液冷散热装置包括设置有流道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上设置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与储液腔连接,储液腔与液体进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液体压入散热壳体内的增压泵;各散热肋片上位置不同处随机设置有多个凹槽,该凹槽采用随机设置的方式,可以适应各种风向,经仿真软件测试,其散热效果也明显提高。

路灯灯杆处于路面上的底端设置有60~80cm的防撞缓冲装置,高度的设置主要是根据现有撞击事故发生的位置进行确定,防撞缓冲装置为圆柱形,其横截面的半径为路灯灯杆横截面半径的3~6倍,圆柱形确保了无论从任何位置撞击,均能起到保护作用,而半径的设定主要考虑到空间和撞击力度的问题;防撞缓冲装置包括防撞外壳、防撞外层和防撞内层,防撞外壳为外侧涂覆有荧光提醒标示的塑性外壳,防撞外层为橡胶层,防撞内层为填充有海绵的弹簧层;多层设置有效地将撞击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进行缓冲,尽可能的保证了撞击双方的安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缓冲路灯,主要解决了现有路灯散热结构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差、部件质量体积均较大且加工成本高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路灯被撞击时容易断裂或造成撞击人员伤亡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液冷散热和散热肋片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减小了路灯散热机构的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了路灯灯杆的制造加工成本;本发明增设了防撞缓冲层,这样路灯灯杆在遭受撞击时,有效降低了路灯灯杆弯折、折断或撞击人员伤亡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义明
技术研发日:2017.10.16
技术公布日:2019.04.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