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11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变焦投射灯,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



背景技术:

随着光源多样化及照明效率的进步与普及,投射灯在室内照明、特殊照明、救难搜索、舞台或伸展台、摄像照明的应用需求或是汽车照明上都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然而,可以随着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精确又方便地将光束调整为聚光、发散光或是介于聚光与发散光之间的光束的变焦投射灯,却仍然付之阙如。

有鉴于此,一种实用的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通过容易设计及制作的简单光学与机构组件,在小体积、不须昂贵设备、低成本需求的状况下,即能产生出高质量的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使用简单并可以使照射出的光束为聚光、发散光或是介于聚光与发散光之间的光束,便成为变焦投射灯照明产业的一个主要发展及应用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其包括:一灯壳;一驱动环;以及一变焦模块。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可以使用驱动环旋转带动连杆于灯壳的螺旋限位孔滑动,连带移动变焦模块接近或远离灯壳内的光源,使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照射出的光束,可以为聚光、发散光或是介于聚光与发散光之间的光束,不但实施及使用简单,更可以大幅增加变焦投射灯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其包括:一灯壳,其具有一光射出口、至少二螺旋限位孔及一光源固定部,其中光射出口设置于灯壳的一端,这些螺旋限位孔为分别穿透灯壳的条状孔洞,光源固定部固设有至少一光源并与光射出口相对地设置于灯壳内部;一驱动环,包围设置于灯壳外部;以及一变焦模块,与光源固定部相邻设置,其中变焦模块包括一透镜固定部及设置于透镜固定部的一透镜,透镜并受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及穿透,且透镜固定部延伸出至少二连杆分别一对一穿过这些螺旋限位孔后与驱动环相固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至少可以达到下列进步功效:

一、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且成本低廉。

二、实施及使用简单,更可以大幅增加变焦投射灯的应用范围。

三、可以使照射出的光线为聚光、发散光或是介于聚光与发散光之间的光束。

为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因此将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灯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焦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产生聚光效果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产生散光效果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灯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变焦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产生聚光效果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产生散光效果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 L2 距离

灯 200 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

10 灯壳 灯

11 光射出口 210 灯壳

12 螺旋限位孔 211 光射出口

13 光源固定部 212 螺旋限位孔

111 中央轴 213 透镜

20 驱动环 220 驱动环

30 变焦模块 230 变焦模块

31 透镜固定部 231 光源固定部

32 透镜 232 光源

40 连杆 240 连杆

50 光源 300 中央轴

D 口径 d 口径

L1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为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100,其包括:一灯壳10;一驱动环20;以及一变焦模块30。

所述的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100可以是一般变焦投射灯、LED变焦投射灯、LD变焦投射灯、或者是OLED变焦投射灯。而且变焦投射灯的样式、材质或形状,则可以依照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并无特殊的限定。

如图1所示,灯壳10,其具有一光射出口11、至少二螺旋限位孔12及一光源固定部13,其中光射出口11设置于灯壳10的一端,这些螺旋限位孔12则为分别穿透所述灯壳10的侧边的条状孔洞,而光源固定部13则固设有至少一光源50并与光射出口11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灯壳10的内部。

于实际应用时,光源固定部13固设光源50的位置,可以设置于光射出口11的中央轴111上,如此可以使灯壳10对光源50射出的光线的反射较为平均,也可以在应用需要时,使变焦模块30的透镜32对光源50射出的光线产生较佳的聚光与散光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灯壳10上形成条状孔洞的螺旋限位孔12,分布于灯壳10的侧面,其数量可以为二个、三个或更多。

而至于灯壳10本身,则可以是一个反射杯,或是结合反射杯的壳体。所述反射杯,可以将光源照射至反射杯内表面的光线,反射至反射杯的杯口射出,而光射出口11可以为反射杯的杯口。

如图1及图4所示,驱动环20,包围设置于灯壳10的外部,而且,面对光射出口11看着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100时,驱动环20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受使用者或外力转动。

如图1及图3所示,变焦模块30,与光源固定部13相邻设置于灯壳10内部。变焦模块30包括有一透镜固定部31及设置于透镜固定部31的透镜32,光源50发出的光线照射透镜32并受透镜32调变后穿透过透镜32。另一方面,透镜固定部31延伸出至少二连杆40,每一支连杆40穿过相对应的一螺旋限位孔12后固接于驱动环20。

如此,当驱动环20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时,便同时带动连杆40于螺旋限位孔12滑动,并进而带动整个变焦模块30,于灯壳10内,接近或远离光源50。

如图5所示,当变焦模块30与光源50的距离L1逐渐趋近于透镜32的焦距时,变焦模块30便对光源50的光线产生逐渐聚光的光形。而在变焦模块30与光源50的距离等于透镜32的焦距时,变焦模块30对光源50的光线产生近似准直的光束。

而如图6所示,变焦模块30与光源50的另一个距离L2与透镜32的焦距的差距越来越大时,变焦模块30则是对光源50的光线产生调变并形成散光的光形。

如图1所示,至于设置透镜32的位置,可以使透镜32与光射出口11为共轴,也即,透镜32的中心轴与光射出口11的中央轴111为同一轴线。

总而言之,由前述各实施例可知,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100可以通过转动驱动环20,改变光源50及透镜30的相对位置,使发出的光束为聚光的光束或是发散的光束,也即,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100可以投射散光模式(发散)的光束(broad beam)、聚光模式的近似准直的光束(collimating beam),甚至是渐进式的介于散光模式与聚光模式之间的光束。

接下来请参考图7,如图7所示,为实施例的另一种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其包括:一灯壳210;一驱动环220;以及一变焦模块230。

所述的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可以是一般变焦投射灯、LED变焦投射灯、LD变焦投射灯、或者是OLED变焦投射灯。而且变焦投射灯的样式、材质或形状,则可以依照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并无特殊的限定。

如图7所示,灯壳210,其具有一光射出口211、至少二螺旋限位孔212及一透镜213,其中光射出口211设置于灯壳210的一端,这些螺旋限位孔212则为分别穿透所述灯壳210的侧边的条状孔洞,而透镜213则固设于光射出口211相邻位置的灯壳210内部。

如图7及图8所示,灯壳210上形成条状孔洞的螺旋限位孔212,分布于灯壳210的侧面,其数量可以为二个、三个或更多。

而至于灯壳210本身,则可以是一个反射杯,或是结合反射杯的壳体。所述反射杯,可以将光源照射至反射杯内表面的光线,反射至反射杯的杯口射出,而光射出口211可以为反射杯的杯口。

如图7及图10所示,驱动环220,包围设置于灯壳210的外部,而且面对光射出口211看着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时,驱动环220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转动。

如图7及图9所示,变焦模块230,则包括有一光源固定部231及设置于光源固定部231的光源232,光源232发出的光线照射透镜213并受透镜213调变后穿透过透镜213。

另一方面,光源固定部231延伸出至少二连杆240,每一支连杆240穿过相对应的一螺旋限位孔212后固接于驱动环220。

如此,当驱动环220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时,便同时带动连杆240于螺旋限位孔212滑动,并进而带动整个变焦模块230,于灯壳210内,接近或远离透镜213。

如图12所示,当变焦模块230逐渐趋近于灯壳210的焦点时,透镜213根据灯壳210的聚光能力将光线行进路线进一步调整,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照射出的光线产生逐渐聚光的光形。而在变焦模块230位置位于灯壳210的焦点时,透镜213根据灯壳210的聚光能力将光线行进路线进一步调整,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照射出的光线则产生近似准直的光束。

而如图11所示,变焦模块230与灯壳210焦点的位置差距越来越大时,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照射出的光线则形成散光的光形。

如图7所示,至于设置光源232的位置,可以使光源232与光射出口211为共轴,也即,光源232的中心轴与光射出口211的中央轴300为同一轴线。

由前述实施例可知,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可以通过转动驱动环220,改变光源232、灯壳210、及透镜213的相对位置,使发出的光束为聚光的光束或是发散的光束,也就是说,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可以投射散光模式(发散)的光束(broad beam)、聚光模式的近似准直的光束(collimating beam),甚至是渐进式的介于散光模式与聚光模式之间的光束。

如此,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100或具有旋转变焦结构的变焦投射灯200,不但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且成本低廉的优势;可以使照射出的光线为聚光、散光或是介于聚光与散光之间的光线;聚光时可达到远距离投射,散光时可达到大范围的均匀光形照射;又因实施及使用简单,更可以大幅增加应用范围。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该技术者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修改,仍应包含在以下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