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超声波驱鸟航标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8353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电机组超声波驱鸟航标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供应的渐趋紧张,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风机安装高度较高,按照国家标准,需要安装航标灯,为了在夜间对航空器起到有效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机大多安装运行在偏远地区,不容易及时收到人力的监控,所以风电机受鸟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现在的风力发电机基本没有驱鸟措施,导致鸟类在风机上筑巢,或者鸟类误撞桨叶等现象,鸟类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对风电机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及时有效驱赶鸟类靠近风电机、保证风机安全、同时对航空器起到警示作用、续航能力强的风电机组超声波驱鸟航标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电机组超声波驱鸟航标灯装置,包括风机机舱控制柜、红外线传感器、航标灯体、闪光灯、超声波发生器、太阳能电池板和支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航标灯体、闪光灯、超声波发生器、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支架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闪光灯、超声波发生器分别与风机机舱控制柜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机舱控制柜内还设有单片机和蓄电池,所述单片机和蓄电池分别与风机机舱控制柜连接,单片机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航标灯体、超声波发生器安装在航标灯罩内。

进一步的,所述航标灯罩与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闪光灯安装于航标灯罩上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置于航标灯罩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闪光灯、超声波发生器分别与单片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航标灯体、闪光灯、超声波发生器分别与蓄电池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到鸟类靠近,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和闪光灯对鸟类进行驱赶,应用范围广、驱鸟效果持久,减少了鸟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保证了风机的正常运行;将驱鸟功能与航标灯功能结合在一起,对航空器达到了警示作用,占用空间小,减少了装置故障的发生率,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控制框图。

图中:1.单片机,2. 风机机舱控制柜,3.蓄电池,4. 红外线传感器,5.航标灯体,6.闪光灯,7.超声波发生器,8. 航标灯罩,9. 太阳能电池板,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风电机组超声波驱鸟航标灯装置,包括风机机舱控制柜2、红外线传感器4、航标灯体5、闪光灯6、超声波发生器7、太阳能电池板9和支架10,红外线传感器4、航标灯体5、超声波发生器7安装在航标灯罩8内,航标灯罩8与支架10连接,闪光灯6安装于航标灯罩8上方,太阳能电池板9置于航标灯罩8下方。

红外线传感器4、航标灯体5、闪光灯6、超声波发生器7、太阳能电池板9分别与支架10连接,红外线传感器4、闪光灯6、超声波发生器7分别与风机机舱控制柜2连接。

风机机舱控制柜2内还设有单片机1和蓄电池3,单片机1和蓄电池3分别与风机机舱控制柜2连接,单片机1与蓄电池3连接,太阳能电池板9与蓄电池3连接,蓄电池3通过风机机舱控制柜2和太阳能电池板9进行供电。

红外线传感器4、闪光灯6、超声波发生器7分别与单片机1连接,红外线传感器4、航标灯体5、闪光灯6、超声波发生器7分别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3为单片机1、红外线传感器4、航标灯体5、闪光灯6、超声波发生器7提供电能;红外传感器4用于探知鸟类的靠近;超声波发生器7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驱赶鸟类远离风力发电机的工作范围。

当鸟类靠近时,红外线传感器4探知到,将信号传给单片机1,单片机1接受信号后打开超声波发生器7或者闪光灯6进行处理。白天时,使用超声波发生器7驱赶鸟类,晚上时,使用闪光灯6发出高频光和超声波发生器7驱赶鸟类。当工作人员维修时,可以通过单片机1关闭红外线传感器4,防止误报和减少损耗。

阳光充足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9接受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装置使用,长时间阴雨天气,使用风机机舱控制柜2内电源为蓄电池3充电,以供给装置电能。

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鸟类,驱鸟效果持久。所述航标灯体基于LED工艺,寿命长,低能高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到鸟类靠近,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和闪光灯对鸟类进行驱赶,应用范围广、驱鸟效果持久,减少了鸟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保证了风机的正常运行;将驱鸟功能与航标灯功能结合在一起,对航空器达到了警示作用,占用空间小,减少了装置故障的发生率,维护成本低。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