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及发光鼠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064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光源模块及发光鼠标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模块及鼠标垫,且特别是有关于发光鼠标垫及其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鼠标垫的使用是为协助使用者于操作鼠标时,得以确实位移并精准地感测位移量。另外,现今的鼠标多为光学式鼠标,因此配合光学式鼠标所使用的鼠标垫,其功用不只是单纯辅助鼠标移动,也是帮助光学感应器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的反射接口;对此,一个合适的鼠垫,对于工作顺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者,现今市面上的鼠标垫除了一般软、硬式的鼠标垫外,也常见到一些以酷炫为诉求的发光型鼠标垫,其主要是透过内嵌发光二极管(LED)或是冷极阴管(CCFL)的方式提供光源,藉以增加使用者的视觉感受;然而,前述发光型鼠标垫在视觉上所呈现的装饰效果仍不理想,尤其在光源设置处会出现明显亮点(hot spot)。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含复数点光源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部、一入光部及一反光部,反光部连接出光部及入光部并具有一反光面;点光源设于入光部,由入光部进入导光板的光线系经由反光面反射后经出光部之一出光面出光。

优选地,上述反光面与上述入光部之一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5°

优选地,上述入光部具有复数入光面,上述各点光源设于各入光部,各入光面大致垂直于上述出光面。

优选地,上述入光面上形成有复数微结构。

优选地,上述入光部设有复数穿孔部,上述各点光源设于各穿孔部中,各穿孔部之一侧壁为入光面。

优选地,上述各穿孔部呈环状排列于上述入光部的中心处。

优选地,上述入光部设有复数凹槽,各凹槽形成于相邻二穿孔部之间。

优选地,上述各凹槽的长度随着上述入光面与上述出光部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优选地,上述出光面及上述反光面中之其中至少一者上形成有一咬花结构。

优选地,上述反光部更包含一折光面,面对上述出光面,上述反光面面对上述入光面,由该入光部进入上述导光板的光线经由该反光面反射传递至该折光面,再经该出光面出光。

优选地,上述折光面上形成有一咬花结构。

一种发光鼠标垫,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容纳部;

一光源模块,安装于该容纳部;以及

一垫体,覆盖该光源模块,上述导光板之出光面暴露于该垫体之外。

优选地,上述垫体之一上表面与上述导光板之出光面位于相同水平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发光鼠标垫之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发光鼠标垫之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发光鼠标垫之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导光板之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导光板之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导光板之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之导光板之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之导光板之局部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之光源模块之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之光源模块之剖视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0发光鼠标垫

100基座

102底面

104延伸部

106容纳区

108凹槽

110固定孔

300垫体

302上表面

500光源模块

510发光单元

512出光面

514点光源

516软性电路板

518驱动电路

520导光板

530出光部

532出光面

550入光部

552开口

554穿孔部

556光学网点

558沟槽

560卡接部

566入光面

570反光部

572反光面

574折光面

703第一固定片

704第二固定片

706锁附件

A导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发光鼠标垫之立体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在图1及图2中,发光鼠标垫10包含一基座100、一垫体300及一光源模块500。

在图1中,基座100具有一底面102,底面102可呈矩形,且底面102之四周边缘形成有导角A。基座100更包含由底面102垂直延伸的延伸部104。垫体300及光源模块500收容于底面102及延伸部104配合界定之一容纳区(receiving part)106中。基座100可由塑料、硅胶或橡胶等材料以压缩模塑(compression molding)制作而成。

垫体300的形状与基座100相似,并可由塑料、硅胶、橡胶或海绵等材料制作而成。光源模块500安装在基座100及垫体300之间,并部份暴露于垫体300之外(如图3所示),藉以发光鼠标垫10接收一外部电源时发出一环状光源(详见后述)。

光源模块500包含一发光单元510及一导光板520。发光单元510包含一基板512及复数点光源514。基板512可为印刷电路板或金属基印刷电路板(Metal Core PCB;简称MCPCB);其中,金属基电路板是将原有的印刷电路板附贴在另外一种热传导效果更好的铝、铜或铁金属基板上,以增进印刷电路板的散热效能。在图2中,基板512为圆形基板;然在实际实施时,基板512亦可为多边形。

点光源514例如为发光二极管,并成圆形环状地排列于基板512上。更具体言之,相邻的两个点光源514彼此之间具有适当夹角;如此一来,当点光源514发出的光线投射至导光板520时,藉由光线的扩散作用,可以使相邻点光源514所投射的光线能涵盖整个导光板520的面积。

光源模块500可透过一软性电路板516施加电力至一驱动电路518,并由驱动电路518驱动点光源514;其中,每个点光源514可单独地驱动。软性电路板516可收容于形成于基座底面102之一凹槽108中。

导光板520呈平板状,可透光,通常由压克力(polymethylmethacrylate ;简称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组成,但亦不排除其它均等物;例如,导光板200可为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环烯烃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简称CO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聚碳酸酯、氟碳聚合物(Fluorocarbon Polymer)或硅胶(Silicone)所构成材料组群中之至少一种材料或其它可代替之材料。

请参阅图4至图6,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之导光板之俯视图、局部放大图及局部剖视图。导光板520包含一出光部530、一入光部550及一反光部570,反光部540设在出光部530及入光部550之间,且出光部530、反光部540及入光部550可为一体成形。于完成组装基座100、垫体300及光源模块500后,垫体300至少覆盖发光单元510及导光板520的入光部530,并让出光部550露出垫体300外;其中,垫体300的上表面302及出光部530的出光面532位于相同水平面,如图3所示。

入光部550的中心处设有一开口552,以供发光单元510容纳于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552贯穿入光部550且形状为圆形;然在实际实施时,开口552的形状可依基板512的形状而为多边形。入光部550更形成有复数穿孔部554,这些穿孔部554排列成环形并围绕开口552,且相邻二穿孔部554彼此之间具有适当夹角,以供点光源514对应地穿设于其中,且入光面为导光板520于穿孔部554内之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光面为平面并大致垂直于出光面532。

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部554贯穿入光部550;穿孔部544的形状同于点光源514的形状,并供点光源514可容置于其中,并用以限制点光源514发出之光线的投射角度。在实际实施时,各穿孔部544也可为一凹陷形成于入光部550的底面(即靠近底面102之表面)的凹槽。

然而,随着光程距离增加使得光能逐渐衰减,必须在入光部5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布设光学网点(pattern)556,且光学网点556的布局形式是,靠近点光源514设置处(近光侧)较疏,而远离点光源514设致处(远光侧)较密;从而使得由导光板520的俯视角度观之,光学网点556的整体分布大致呈蝶形,如图4所示。

请参见图5及图6。反光部570连接出光部530及入光部550,并具有一反光面572。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520的光线得以被引导至位于远光侧的反光部570,并于反光面572发生全内反射后进入出光部530,并经出光面532出射。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反光面572与导光板520之入光部550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系依折射定律设计使得由入光部550进入反光部570并传递至反光面572光线得以经全内反射后向出光部530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光面572与入光部550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5°。

复参见图4,导光板520的入光部550上更形成有复数沟槽558;前述沟槽558形成于二穿孔部554之间,并由入光部550的中心处呈辐射状向出光部530的方向延伸,藉以降低相邻二点光源514发出之光线在近光处即产生交迭的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沟槽558贯穿入光部550,且沟槽558的长度随着导光板520之出光部530与导光板520之中心的距离不同而改变。更具体言之,排列在导光板520之对角线位置的沟槽558的长度大于排列在非对角线位置之沟槽558的长度。

导光板520更包含一卡接部560,凸设于导光板520之一侧面并连接于反光部570及出光部530。当光源模块500安装于基座100上时,导光板520由第一固定片702及第二固定片704以卡掣于基座100的固定孔110,并可由至少一锁附件(例如螺丝)706锁附于基座100。

本实用新型之发光鼠标垫10以具有反光部570之导光板520以避免点光源514发出的光线直接地射出导光板520,可有效地避免使用者于出光面532直接观察到亮点的问题产生。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之发光鼠标垫10中的发光单元510并不局限于仅发出单一颜色的光线;换言之,在本实用新型的发光鼠标垫10中,发光单元510可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线,故其单一点光源514可为具有红光、绿光及蓝光芯片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518可单独地驱动红光、绿光及蓝光芯片发光,或驱动红光、绿光及蓝光芯片中之至少两者发光,藉由混光以提供多样性的光色。为了提高混光效果,导光板520的入光面可经设计而具有微结构,例如可为图7所示的锯齿状微结构。

其次,为了避免提供由出光部530出射之光线的均匀度,出光面532可经加工而具有如图8所示的锯齿状咬花。又,为了避免于出光面出现局部亮点,并增加光线的出光面积,可在不影响反光面572提供全反射效果的前提下,将反光面572进行加工而具有如图9所示的锯齿状咬花。

请参见图10,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之光源模块之剖视图。在图10中,光源模块500包含复数点光源514及一导光板520,导光板520具有一出光部530、一入光部550及一反光部570,反光部570连接出光部530及入光部550,并具有一反光面572及一折光面574,反光面572面对入光面566,折光面574面对出光面532。点光源514设置在入光面566,点光源514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566进入导光板520的入光部550,并经反光面572反射后传递至散射面574,经反光面578反射后进入出光部530,并由出光面532出射。

在图10中,折光面574上可经加工而形呈锯齿状咬花,藉以扩大由出光面532出射之光线的角度,并可避免局部亮点(hot spot)的产生。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