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柱及其LED导光柱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151阅读:1426来源:国知局
导光柱及其LED导光柱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照明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柱及其LED导光柱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LED灯一般都包括灯丝,且该LED灯在具体工作时,用灯丝的通体发光来实现LED灯的发光作业。

可以理解,现有的LED照明灯上的灯丝一般是由金属基底和荧光粉制备而成,其整体的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该灯丝在通电发光时,其只能实现发光和调光的作用,并不能具备变色的功能。为了达到变色的功能,人们由选用单个导光柱来对LED灯上具可进行变色的LED芯片来实现变色的功能,但是由于导光柱自身的结构特点的限制,使得导光柱在导光时其光线一般由出光端进行发出的,这样就会从而造成导光柱在邻近出光端的一侧较亮,而另一端部够亮,亦即实现不了通体发光的效果,另外由导光柱导光的进行向外发光其整体的发光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光线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导光柱及其LED导光柱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光柱,包括具有一定锥度的导光柱本体,所述导光柱本体的外周面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棱边以折、反射光线,且所述棱边相对于导光柱本体向外凸起设置;所述导光柱本体在其出光端上设置有聚光顶,以将该导光柱本体出光端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棱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本体的外周面设置为雾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本体的外周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棱边,且每个棱边的棱形角为0°~120°。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本体的锥度为1°~5°。

本实用新型还请求保护一种应用上述导光柱的LED导光柱灯。

具体地,包括尾插,与尾插电性连接的发光组件,设于尾插上的泡壳固定座,以及安装在泡壳固定座上的泡壳;所述发光组件包括PCB板,设于PCB板上的RGB芯片,以及用于将RGB芯片工作所产生的光线导出的多根导光柱,其中每根导光柱均为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柱。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在面向导光柱的一侧端面上布满有反射棱边。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设置在泡壳固定座内,且所述导光柱通过导光柱座装配在泡壳固定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柱座上以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有5根导光柱,且所述的5根导光柱在远离导光柱座的一侧朝导光柱座的中心线靠拢。

进一步地,所述泡壳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接口,且所述尾插上套接有一螺母,并通过螺母与螺纹接口的螺纹连接将尾插与泡壳固定座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尾插与PCB板之间通过母铜管和母插内套进行电性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光柱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由该导光柱导出的光线首先会在导光柱上聚光顶的反射作用下,将部分光线发射至导光柱外周面上的棱边,并用棱边自身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来最终实现该导光柱通体发亮,这样将上述的导光柱应用到LED导光柱灯中使用,其实现了将RGB芯片工作时所产生的光线颜色变化由导光柱通体发亮的方式向外发出,进而实现了该LED导光柱灯工作时,其导光柱既能够在高发光效率下进行通体发光,又具有变色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用导光柱来替代现有的灯丝发光,其不仅制备工艺简单,而且制备成本较低,进一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LED导光柱灯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LED导光柱灯100,包括尾插10、与尾插10电性连接的发光组件,设于尾插10上的泡壳固定座30,以及安装在泡壳固定座30上的泡壳40。

可以理解,所述尾插10包括用于形成电流回路的的火线和零线,其应用在LED导光柱灯100中,具体是用于给发光组件进行供电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尾插10上设置有母铜管11和母插内套12,其中所述母插内套12是固定在发光组件上并与PCB板21进行电性连接的,这样本实施例具体是通过母插内套12与母铜管11之间的插接配合来实现该尾插10与发光组件上PCB板21之间的电性连接,进而实现该尾插10对发光组件的供电。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泡壳固定座30具体是固定在尾插10上的。具体地,所述泡壳固定座30在背离泡壳40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接口31,相应地,所述尾插10上套接有一螺母32,并具体通过螺母32与螺纹接口31之间的螺纹连接来实现泡壳固定座30与尾插10之间的装配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尾插10与设于泡壳固定座30内发光组件之间电性连接的密封性能,本实施例在螺纹32与螺纹接口31之间还设置有一防水密封圈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PCB板21,设于PCB板21上的RGB芯片22,以及用于将RGB芯片22工作所产生的光线进行向外导出的多根导光柱23。其中,所述RGB芯片22是集成了三色原光芯片及白光芯片的集成芯片,其在工作时,可以通过PCB板21上的信号控制来实现其上三色原光芯片及白光芯片的工作状态,并利用光色的集合来达到变色发光的功能,亦即本实施例的RGB芯片22其自身具备了变色的功能。

可以理解,所述导光柱23是用于将RGB芯片22工作时所产生的光线向外导出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23具体是通过导光柱座24固定装配在泡壳固定座30上并部分伸入至装配至该泡壳固定座30上的泡壳40内的。本实施例具体设置有5根导光柱23,且上述的5根导光柱23在远离导光柱座24的一侧朝导光柱座24的中心线靠拢,亦即本实施例的导光柱23装配至LED导光柱灯100上是向内靠拢设置,这符合LED导光柱灯100整体装配及发光的使用要求。

本实施例LED导光柱灯100为了实现导光柱23在导光的时候能够实现通体发亮,其对导光柱23的具体结构做了创造性的改进。

具体地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导光柱23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导光柱本体231,其锥度优选为1°~5°,所述导光柱本体231的外周面上依次设置有多个棱边232,优选地在导光柱本体231的外周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棱边232,且每个棱边232的棱形角为0°~120°。其中所述棱边232相对于导光柱本体是向外凸起设置,其可对光线进行折射及发射的。另外,本实施例的导光柱本体231在其出光端上还设置有聚光顶233,以将该导光柱本体231出光端发射的光线反射至棱边23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顶233可以通过在导光柱本体231的出光端上开设一锥形凹槽部来实现。

这样用上述的导光柱23对RGB芯片22工作所产生的光线进行向外传导时,受导光柱23自身的结构特性,其光线首先会穿过该导光柱本体231直至导光柱本体231上的聚光顶233,光线在聚光顶233发生反射,并将部分光线反射至导光柱本体231外周面上的棱边232,并借助棱边232自身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作用,就会最终实现该导光柱23通体发亮的功能。

这样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LED导光柱灯100在应用上述的导光柱23进行发光作业时,其RGB芯片22自身的变色发光会由该LED导光柱灯100上的多根导光柱23以通体发光的形式向外发出,使得该的LED导光柱灯100其导光柱既能够在高发光效率下进行通体发光,又具有变色功能。另外一点,用导光柱来替代现有的灯丝发光,其规避了灯丝复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及对应的高制作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导光柱23对光线进行引导时所呈现出来通体发光的特性,本实施例具体将导光柱本体231的外周面设置为雾面,其中雾面具体指表面的粗糙度或者纹路,亦即通过导光柱本体231外周面为雾面的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该导光柱23导光时所呈现的通体发光的发光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施例在PCB板21在面向导光柱23的一侧端面上布满有反射棱边(图未示),以使PCB板21上RGB芯片22工作时所产生的光线尽可能多地由导光柱23向外导出,以进一步提高该LED导光柱灯100工作时的发光效率。

可以理解,所述泡壳40具体是透明材质制备而成,使得该LED导光柱灯100在工作时,其导光柱23的通体发光可透过泡壳40向外进行发散,进而实现该LED导光柱灯100的发光作业。本实施例的泡壳40与灯泡固定座30之间具体是通过泡壳40端部上的弧形凸扣与灯泡固定座30上的弧形槽之间的配合来实现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泡壳40与灯泡固定座30之间也设置有一密封圈41,来对泡壳40与灯泡固定座30之间的装配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LED导光柱灯通过导光柱的合理结构设置,使得该LED导光柱灯其导光柱既能够在高发光效率下进行通体发光,又具有变色功能;而且用导光柱来替代现有的灯丝发光,其不仅制备工艺简单,而且制备成本较低,进一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