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聚光的光导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67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聚光的光导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聚光的光导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紧张,使用和发展新能源来取代不可再生能源已经逐步被各国政府所采纳,而太阳能的利用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成果之一。相比太阳能热、光伏的应用,太阳能导光管采光系统的应用则是近二十年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行业。

太阳能导光管采光系统,其基本结构都是在屋顶有一采光罩,通过导光管连接采光罩到室内,室内导光管末端设置一漫射器。其工作原理是,光线由屋顶透光装置进入管道,在导光管道内经数次反射后通过天花板上的通光孔照射到漫射器上,然后进入室内提供照明。

例如,中国公开专利:CN201310079542,该专利文献提供的管道式日光照明装置通过增设电力照明装置以及为所述电力照明装置供能的光伏装置,可以收集光照强烈时的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储藏,当夜晚或者光照不足时,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助照明,节能环保,避免了安装额外的电力照明系统的需要,降低成本。例如,中国公开专利:CN201320858940,该专利文献提供的可以伸缩的导光管道装置,运输过程中可以收缩起来,安装时才伸展出来,使用起来都十分方便,大大缩短安装时间。上述两个专利文献的光导照明装置的出射光线均为四周均匀散射,并不适用于仓库、生产线等有长条形照明要求的场所,尤其是具有高脚货架的仓库,容易导致部分光线照射在高脚货架顶部或大部分光线被货架侧壁吸收,从而使过道亮度降低,不利于导光管采光系统在仓库等场合的应用,而如果通过单纯加长导光管长度来使光线照射到过道上以提高过道亮度,则会影响工人对高层货物的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光导照明系统如果运用在仓库、生产线等有长条形照明要求的场所,尤其是具有高脚货架的仓库中,则容易导致部分光线照射在高脚货架顶部或大部分光线被货架侧壁吸收,从而使过道亮度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现聚光的光导照明装置,包括导光管、设置在室内的漫射器和设置在室外的采光罩,导光管一端与采光罩连接,另一端与漫射器连接,漫射器与导光管之间具有一安装间隙,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漫射器上的聚光件,该聚光件包括:具有一进光通孔的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上的聚光挡板和固定部,该聚光件通过固定部将其固定在该安装间隙,该支撑板的进光通孔对应于漫射器的出光面,该聚光挡板形成一定夹角的反射面,将漫射器的光线进行聚光后出射。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件的固定部为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卡钩,该卡钩作用于安装间隙,以将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漫射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出光面的形状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边为短边的两倍,聚光挡板的数量为两块,分别连接设置在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块聚光挡板与支撑板的夹角均为105度-117度。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挡板反射面上贴附有高反射率材料或直接抛光具有高反射率的铝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对从导光管中出射的光线起到单轴聚拢作用,可聚拢宽度方向(垂直过道方向)上的光线,使长度方向(平行于过道方向)上的亮度增加30%,更高效的利用自然光。

2.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主视放大图(省略采光罩)。

图2为本实施例侧视放大图(省略采光罩)。

图3为本实施例侧视放大图(省略采光罩、光导管和漫射器)。

图4为本实施例仓库内部主视图(未设置聚光挡板)。

图5为本实施例仓库内部主视图(设置有聚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4和图5所示,一般情况下,仓库内会布置有高脚货架,货架之间保留较窄的过道以供员工通行和货物存放,导光管1一般安装设置在过道上方。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聚光的光导照明装置,包括导光管1、设置在室内的漫射器2和设置在室外的采光罩(图中未示意),导光管1一端与采光罩连接,另一端与漫射器2连接,漫射器2与导光管1之间具有一安装间隙,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漫射器2上的聚光件,该聚光件包括:具有一进光通孔的支撑板3、固定连接(通过焊接或其它常规的机械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于支撑板3上的聚光挡板和固定部,该聚光件通过固定部将其固定在该安装间隙,该支撑板3的进光通孔对应于漫射器2的出光面,该聚光挡板形成一定夹角的反射面,将漫射器2的光线进行聚光后出射。

如图1-图3所示,所述聚光件的固定部为固定设置在支撑板3上的卡钩31(本实施例中,卡钩的数量为6个,对称分布在导光管1侧面上,但不局限于此,在此不再赘述),该卡钩31作用于安装间隙(导光管1为圆柱体结构,漫射器2为类杯状结构,导光管1放置在该杯中,导光管1底面与杯底固定连接,导光管1侧面与杯状结构的侧面具有空隙,该空隙即为安装间隙,卡钩挂在该杯状结构的侧面上),以将支撑板3固定设置在漫射器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3的出光面的形状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边为短边的两倍,聚光挡板的数量为两块(包括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分别连接设置在该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上。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与支撑板3的夹角均为10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的反射面上均贴附有高反射率材料或直接抛光具有高反射率的铝膜。

如图4所示,传统光导照明装置未增加聚光挡板情况下,漫射器2端的出射光线较为分散,光斑以导光管1为圆心圆形分散,部分光线照射于货架顶端并被吸收,但该位置并非必要的照明区域,导致了光线的浪费。改进之后,如图5所示,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之后,在过道方向上聚拢了导光管1的出射光线,使光斑呈长条形,更多的光线可以到达过道上,减少了货架顶部的光线,下面为电脑模拟数据,用于比较说明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对出射光线的影响(以光通量来说明,流明为单位)。

没有设置聚光挡板:采集光通量(7700);过道光通量(2549);货架顶部光通量(785);货架侧壁光通量(4173)。

设置有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采集光通量(7700);过道光通量(3296);货架顶部光通量(323);货架侧壁光通量(3865)

从上述数据可得:增加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后,过道上能接收到的光通量增加了30%左右,货架顶部接收到的光通量相应的减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与支撑板3的夹角均为11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与支撑板3的夹角均为117°。

经本发明人多次实验得出:第一聚光挡板41和第二聚光挡板42与支撑板3形成的夹角为105度-117度时,可达到最好的光线聚拢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对从导光管中出射的光线起到单轴聚拢作用,可聚拢宽度方向(垂直过道方向)上的光线,使长度方向(平行于过道方向)上的亮度增加30%,更高效的利用自然光,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