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移动的水下灯诱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579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遥控移动的水下灯诱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诱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遥控移动的水下灯诱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大功率水下灯(通常大于1000W)来诱鱼是一种常见的诱鱼捕捞方式。通过水下集鱼灯将趋光性鱼群集中起来,再进行捕捞,可大幅度提高捕捞效率,因此水下灯诱鱼方式得到越来越多渔捞从业者的认可和推广。但是现有的水下灯都是不带动力装置的,船舶或者岸边的操作者只能将水下灯固定放在某一个位置,或者通过人工提拉的方式将水下灯挪动位置。

众所周知,光在水里的衰减系数非常高,水下灯在水里的照射距离有限,因此如果水下灯不能移动,则水下灯所能诱集鱼群的范围就受到限制。以灯光围网渔船为例,在船舷两边布置普通大功率水下灯之后,水下灯的照射范围一般不超过距离船舷50米。受此限制,灯光渔业从业者很难再进一步提高水下灯的诱鱼效率,很难再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渔业船舶所使用的水下灯功率基本大于1000W,有的甚至高达5000W、10000W,按现有的电池水平,使用电池供电需要庞大的电池体积和重量,无法在实际生产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设计提供一种不受所用灯功率限制、不受使用时间限制的可通过遥控随意方向在水下移动的、具有抗风浪能力、成本低廉的可遥控移动的水下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水下灯、水下灯电缆、装置电缆、浮箱、控制器、左支架、右支架、左推进电机、右推进电机、左推进螺旋桨、右推进螺旋桨、遥控盒、供电装置;

所述浮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供电装置通过装置电缆连接到浮箱内部,并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控制器的开关电源,另一路连接到水下灯电缆,水下灯电缆与浮箱下方的水下灯电连接,所述水下灯电缆与浮箱外下方的水下灯电连接,所述浮箱的外围对称设置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浮箱的外围左侧,另一端设置有左推进电机,所述左推进电机的尾部尾轴轴连接有左推进螺旋桨,所述右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浮箱的外围右侧,另一端设置有右推进电机,所述右推进电机的尾部尾轴轴连接有右推进螺旋桨,所述左推进电机和右推进电机分别位于浮箱的吃水线以下;

所述左推进电机的供电输入端、右推进电机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器的开关电源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水下灯的供电输入端、控制器的开关电源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供电装置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遥控盒的数据端口分别与控制器的数据端口、供电装置的数据端口电连接,所述左推进电机的数据端口、右推进电机的数据端口分别与控制器的数据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的数据端口与水下灯的数据端口电连接。

所述遥控盒与供电装置、摇控盒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为双向连接,也就是遥控盒既可以向供电装置或者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也可以接受供电装置或者控制器的反馈信号。

所述浮箱内的控制器从遥控盒接收指令,并为两推进电机提供电力以及控制信号,从而控制两推进电机的推进力度大小;推进电机通过尾部尾轴轴接的螺旋桨产生推力,从而带动整个浮箱进行移动。操作者通过遥控盒控制供电装置对水下灯进行开关和调光操作。

两推进电机的后方还可以包括控制行进方向的舵机,舵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舵和控制舵转动的舵马达。但是,舵机不是必须的,例如,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分别调节两个推进电机的供电电压进而控制螺旋桨的转速差,来控制浮箱的航行方向。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水下灯是大功率LED集鱼灯或金卤集鱼灯。其中水下灯也可以是其他的水下作业设备。

所述装置电缆采用抗拉电缆,操作者可以通过拖曳装置电缆拉动浮箱箱体,并将浮箱及其连接设备提出水面进行回收,所以装置电缆需采用抗拉电缆。所述装置电缆和水下灯电缆在浮箱的箱体内部与箱体相接处均采用电缆打结方式,通过电缆打结确保在拉拽装置电缆回收浮箱时,或者浮箱移动过程中水下灯拉拽水下灯电缆时,电缆不会被从浮箱内部拉出,并能和浮箱内部保持良好的电连接。

所述装置电缆和水下灯电缆分别通过防水接头连接于浮箱的箱体上,同时所述浮箱的箱体也采用防水设计,保证外部的水不会进入浮箱内部。

所述水下灯和水下灯电缆具有当浮箱倾覆时能够将浮箱扶正的重量。水下灯的重力大于水下灯本身的浮力,因此水下灯在水中会通过水下灯电缆对浮箱的下方中部位置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可以大幅提高浮箱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水下灯电缆与浮箱的连接处设置在浮箱的底部的中央部。如果该连接处偏离浮箱的中央部,那么可能导致浮箱向一侧倾覆时,自动恢复起来容易,但当浮箱向另一侧倾覆时,自动恢复略难。可以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确定该中央部,只要在水下灯、水下灯电缆的重力作用下能够对浮箱提供足够的倾覆恢复力即可。

对于上述结构的浮箱,当遇上大风浪而发生浮箱倾覆时,浮箱的底面被颠倒朝上。此时,水下灯电缆与浮箱的连接处将位于浮箱的上方中部位置,因水下灯的自身重力加上水下灯电缆的自身重力再减去克服水下灯受到的浮力和减去克服水下灯电缆受到的浮力之后的合力将向下方拉拽水下灯电缆,这将对浮箱产生一个扶正力矩。如果水下灯的重力和水下灯电缆的重力足够大,那么浮箱将被自动扶正,从而达到了本实用新型装置抗大风浪环境的能力。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水下灯的重力和水下灯电缆的重力也不能无限大,至少应能保证在本实用新型装置正常作业时,浮箱能够承载得动水下灯和水下灯电缆以及两推进电机。

此外,对于上述结构的浮箱,当遇上小风浪而发生浮箱摇摆时,一方面,通过水下灯和水下灯电缆的重力,将浮箱压紧稳定在水面上,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浮箱来回摇摆,另一方面,当浮箱摇摆时,在水下灯的作用下,会给浮箱提供一个与摆动方向相反的力矩,总的来看,相当于对浮箱提供了稳定力。因此,上述结构的浮箱对小风浪而导致的箱体摇摆具有一定的削弱抵抗效果。

所述浮箱外形采用船型或圆形。

所述供电装置放置于岸边或者船舶上,所述供电装置通过船舶或者岸边平台提供电力,所述遥控盒放置于岸边或者船舶上。供电装置可以为很大功率的水下灯提供电力,而且使用时间不受限制。

所述控制器与遥控盒之间、供电装置与遥控盒之间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其中,优选为无线方式连接。操作者通过遥控盒控制供电装置对水下灯进行开关和调光操作,也可以通过遥控盒控制控制器来实现对两个推进电机尾轴所连螺旋桨的转速和转向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水下灯诱鱼装置可通过遥控控制水下灯在装置电缆长度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移动,通过有效扩大诱鱼或引鱼的范围,增加了水下灯的作业效率,又节省了水下灯的用电成本;(2)相比于复杂的水下机器人,本装置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成本低廉,因为本装置使用船舶或者岸上的供电装置而不是蓄电池或者自动发电装置,简化系统设计、降低系统成本,可以为大功率的水下灯提供电力,并不受使用时间的限制;(3)本装置采用浮箱和下部设置水下灯的结构,因水下灯具有较大重力,在浮箱底部中间处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使得浮箱难以倾覆、不受风浪影响,省时省力,具有很好的抗风浪能力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中:1、水下灯 2、水下灯电缆 21、装置电缆 3、浮箱 31、控制器 41、左支架 411、左推进电机 412、左推进螺旋桨 42、右支架 421、右推进电机 422、右推进螺旋桨 5、遥控盒 6、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遥控移动的水下灯诱鱼装置,包括水下灯1、水下灯电缆2、装置电缆21、浮箱3、控制器31、左支架41、右支架42、左推进电机411、右推进电机421、左推进螺旋桨412、右推进螺旋桨422、遥控盒5、供电装置6;

所述浮箱3内部设置有控制器31,所述供电装置6通过装置电缆21连接到浮箱3内部,并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到控制器31的开关电源,另一路连接到水下灯电缆2,所述水下灯电缆2与浮箱3外下方的水下灯1电连接,所述浮箱3的外围对称设置有左支架41和右支架42,所述左支架41的一端固定于浮箱3的外围左侧,另一端设置有左推进电机411,所述左推进电机411的尾部尾轴轴连接有左推进螺旋桨412,所述右支架42的一端固定于浮箱3的外围右侧,另一端设置有右推进电机421,所述右推进电机421的尾部尾轴轴连接有右推进螺旋桨422,所述左推进电机411和右推进电机421分别位于浮箱3的吃水线以下;

所述左推进电机411的供电输入端、右推进电机421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器31的开关电源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水下灯1的供电输入端、控制器31的开关电源的供电输入端分别与供电装置6的供电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遥控盒5的数据端口分别与控制器31的数据端口、供电装置6的数据端口电连接,所述左推进电机411的数据端口、右推进电机421的数据端口分别与控制器31的数据端口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6的数据端口与水下灯1的数据端口电连接。

所述遥控盒5与供电装置6、摇控盒5与控制器31之间的通信连接为双向连接,也就是遥控盒5既可以向供电装置6或者控制器31发出控制指令,也可以接受供电装置6或者控制器31的反馈信号。

所述浮箱内的控制器31从遥控盒5接收指令,并为两推进电机提供电力以及控制信号,从而控制两推进电机的推进力度大小;推进电机通过尾部尾轴轴接的螺旋桨产生推力,从而带动整个浮箱3进行移动。操作者通过遥控盒5控制供电装置6对水下灯1进行开关和调光操作。

所述控制器31可以通过分别调节两个推进电机的供电电压进而控制螺旋桨的转速差,来控制浮箱3的航行方向。

所述水下灯1是大功率LED集鱼灯或金卤集鱼灯。其中水下灯1也可以是其他的水下作业设备。

所述的装置电缆21采用抗拉电缆,操作者可以通过拖曳装置电缆21拉动浮箱3箱体,并将浮箱3及其连接设备提出水面进行回收,所以装置电缆21需采用抗拉电缆。所述装置电缆21和水下灯电缆2在浮箱3的箱体内部与箱体相接处均采用电缆打结方式,通过电缆打结确保在拉拽装置电缆21回收浮箱3时,或者浮箱3移动过程中水下灯1拉拽水下灯电缆2时,电缆不会被从浮箱3内部拉出,并能和浮箱3内部保持良好的电连接。

所述装置电缆21和水下灯电缆2分别通过防水接头连接于浮箱3的箱体上,同时所述浮箱3的箱体也采用防水设计,保证外部的水不会进入浮箱3内部。

所述水下灯1和水下灯电缆2具有当浮箱3倾覆时能够将浮箱3扶正的重量。水下灯1的重力大于水下灯1本身的浮力,因此水下灯1在水中会通过水下灯电缆2对浮箱3的下方中部位置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可以大幅提高浮箱3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水下灯电缆2与浮箱3的连接处设置在浮箱3的底部的中央部。如果该连接处偏离浮箱3的中央部,那么可能导致浮箱3向一侧倾覆时,自动恢复起来容易,但当浮箱3向另一侧倾覆时,自动恢复略难。可以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确定该中央部,只要在水下灯1、水下灯电缆2的重力作用下能够对浮箱3提供足够的倾覆恢复力即可。

对于上述结构的浮箱3,当遇上大风浪而发生浮箱倾覆时,浮箱3的底面被颠倒朝上。此时,水下灯电缆2与浮箱3的连接处将位于浮箱3的上方中部位置,因水下灯1的自身重力加上水下灯电缆2的自身重力再减去克服水下灯1受到的浮力和减去克服水下灯电缆2受到的浮力之后的合力将向下方拉拽水下灯电缆2,这将对浮箱3产生一个扶正力矩。如果水下灯1的重力和水下灯电缆2的重力足够大,那么浮箱3将被自动扶正,从而达到了本实用新型装置抗大风浪环境的能力。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水下灯1的重力和水下灯电缆2的重力也不能无限大,至少应能保证在本实用新型装置正常作业时,浮箱3能够承载得动水下灯1和水下灯电缆2以及两推进电机。

此外,对于上述结构的浮箱3,当遇上小风浪而发生浮箱3摇摆时,一方面,通过水下灯1和水下灯电缆2的重力,将浮箱3压紧稳定在水面上,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浮箱3来回摇摆,另一方面,当浮箱3摇摆时,在水下灯1的作用下,会给浮箱3提供一个与摆动方向相反的力矩,总的来看,相当于对浮箱3提供了稳定力。因此,上述结构的浮箱3对小风浪而导致的箱体摇摆具有一定的削弱抵抗效果。

所述浮箱3外形采用船型或圆形。

所述供电装置6放置于岸边或者船舶上,所述的供电装置6通过船舶或者岸边平台提供电力,所述的遥控盒5放置于岸边或者船舶上。供电装置6可以为很大功率的水下灯1提供电力,而且使用时间不受限制。

所述的控制器31与遥控盒5之间、供电装置6与遥控盒5之间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其中,优选为无线方式连接。操作者通过遥控盒5控制供电装置6对水下灯1进行开关和调光操作,也可以通过遥控盒5控制控制器31来实现对两个推进电机尾轴所连螺旋桨的转速和转向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根据所需诱鱼位置,调整装置电缆21的长度,并将装置放到所需诱鱼位置,通过遥控盒5控制供电装置6打开水下灯1、调节水下灯1的亮度,并通过遥控盒5控制控制器31来调节左推进电机411和右推进电机421的供电电压进而控制与推进电机相连螺旋桨的转速差,实现对浮箱3航行方向的控制,进行大范围的诱鱼工作,最后通过拖拽装置电缆21将浮箱3收回,并将诱到的鱼群进行捕捞。因为水下灯电缆2的进线孔位于浮箱3的底部中央位置,水下灯1和水下灯电缆2的重力较大,即便大风浪使得浮箱3出现倾覆,浮箱3也会很快被水下灯电缆2拉回正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