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689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净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配件,特别是一种净水龙头。



背景技术:

现有净水龙头的水路是与净水设备的纯水出口接驳的,由于很多净水设备的主机都是带电工作,为此相应的与之适配的净水龙头也带有电子元件,净水龙头的电子元件与净水设备的主机通过电路相结合工作,为了展现净水设备主机的工作状态,一般会在净水龙头上设置指示灯。但是目前净水龙头上的指示灯的光线直接照射出来,给用户以刺眼的感觉,甚至影响用户视力。另外,指示灯的发光位置有所局限,一般局限于某一个点的位置发出光线,因此,用户在距离净水龙头较远或在不同角度可能看不到指示灯的光线,用户难以判断其工作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净水龙头,通过导光件出光,光线均匀柔和,导光件便于加工、安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净水龙头,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发光源、导光件、出水阀和出水通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导光件固定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出水通道穿过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出水阀连接在出水通道上,导光件位于出水通道外周,导光件轴向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灯板,发光源设于灯板上,导光件设有面对发光源的入光面和供用户观察的出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位于导光件的另一端或出光面位于导光件的外周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上设有将从入光面射入导光件的光线均匀折射至出光面的带锥度的第一折射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轴向的另一端设有与入光面平行的第二折射面,出光面位于入光面与第二折射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为环形结构,导光件设有供出水通道穿过的中心通孔,第一安装槽环绕在中心通孔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向下,灯板通过防水胶封装在第一安装槽内,灯板上设有引出导线,引出导线向下延伸;或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向上,导光件设有引线槽,灯板上设有引出导线,引出导线向上伸出第一安装槽后通过引线槽向下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安装槽,导光件上设置第一安装槽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设于导光件的外周,出光面的上端与第一壳体的外周环面平齐连接,出光面的下端与第二壳体的外周环面平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下端设有上凸檐,导光件上位于出光面的上端设有与上凸檐配合的上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下端设有上凹槽,导光件上位于出光面的上端设有与上凹槽配合的上凸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上端设有下凸檐,导光件上位于出光面的下端设有与下凸檐配合的下凹槽;或者,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上端设有下凹槽,导光件上位于出光面的下端设有与下凹槽配合的下凸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导光件轴向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由于导光件轴向一端的端面无其他结构妨碍,第一安装槽加工起来会更方便,发光源位于第一安装槽内,方便安装,同时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防水处理,从而可以很方便地提高发光源的防水性能,入光面面对发光源,实际就是将入光面设在第一安装槽内,灯板能够可靠地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同时确保光线射入导光件的稳定性,经过导光件的均匀柔化作用,最终光线从出光面均匀射出,方便用户观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光件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光件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光件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龙头,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发光源31、导光件4、出水阀和出水通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导光件4固定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出水通道穿过第二壳体2和第一壳体1,出水阀连接在出水通道上,导光件4位于出水通道外周,导光件4轴向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48,第一安装槽48内设有灯板32,发光源31设于灯板32上,导光件4设有面对发光源的入光面41和供用户观察的出光面42。

首先说明一下,导光件轴向一端是指导光件轴向延伸的末端,导光件轴向一端的端面就是导光件一端的极限位置,本实用新型在导光件轴向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由于导光件轴向一端的端面无其他结构妨碍,第一安装槽加工起来会更方便,发光源位于第一安装槽内,方便安装,同时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防水处理,从而可以很方便地提高发光源的防水性能,入光面面对发光源,实际就是将入光面设在第一安装槽内,灯板能够可靠地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同时确保光线射入导光件的稳定性,经过导光件的均匀柔化作用,最终光线从出光面均匀射出,方便用户观察。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2、图3和图4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48位于导光件4下端的端面上。

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螺纹连接,具体是第一壳体1设有第一套筒11,第二壳体2中心设有第二套筒21,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21螺纹连接,可以将第一套筒11套在第二套筒21外周,也可以将第二套筒21套在第一套筒11的外周,本实施例采用前者。出水阀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出水通道包括进水管61、中间通道62和出水管63,进水管61连接在第二壳体2上并且从下向上与第二壳体2安装连接,中间通道62位于第二壳体2内,第二壳体2相当于出水阀的阀体51,出水阀的阀芯52设在第二壳体2内,出水阀控制中间通道62的通或断,出水管63从上向下插入第二套筒21内,并在出水管63的外周与第二套筒21之间设置密封圈8,出水管63可以相对第二套筒21周向自由旋转。第二壳体2的外侧设置把手7供用户操作将出水阀打开或关闭。出光面42的高度位置高于把手7的高度位置,能够更容易的让用户观察到出光面42的发光情况,不易被遮挡。可以理解的,导光件的固定位置也可以低于把手的高度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位于导光件的外周侧,出光面42的上端高于出光面42的下端,并且为了让用户能够360度观察出光面的发光情况,导光件为环形结构,导光件4设有供出水通道穿过的中心通孔401,第一安装槽48为环绕在中心通孔401外周,相应的,出光面为环绕在导光件外周的环形面,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圆柱面,也可以是圆台面或倒圆台面。同时为了方便出光面容易清洗,也避免导光件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安装间隙之间进水,出光面42的上端与第一壳体1的外周环面平齐连接,出光面42的下端与第二壳体2的外周环面平齐连接。首先,由于出光面42具有一定的高度范围,使得用户可以从净水龙头的侧面观察,不需要走近俯视净水龙头,符合用户使用净水龙头的一般习惯,因此用户在较远距离就能够观察到出光面42的发光情况,也可以在不同的视角范围内观察到出光面42的发光情况;其次,出光面42的上端与第一壳体1的外周环面平齐连接,这里平齐的概念是出光面42与第一壳体1的外周环面可以连接成一个面,仅在外观上形成一条非常窄的细缝,同样的,出光面42的下端与第二壳体2的外周环面平齐连接,出光面42与第二壳体2的外周环面可以连接成一个面,仅在外观上形成一条非常窄的细缝,有一定的密封性,这样在第一壳体1上有积水时,会顺着第一壳体1的外周环面、出光面42和第二壳体2的外周环面流走,不会在出光面42上积存,出光面42上难以积水,积水也难以通过细缝流入净水龙头的内部,防水性能好,而对于灰尘、油垢之类,由于是出光面42是环形的,在清洗过程中容易操作,不存在卫生死角,方便用户清洗干净。

为了导光件4的可靠固定,第一壳体1的外周下端设有上凸檐12,导光件4上位于出光面42的上端设有与上凸檐12配合的上凹槽43,同时通过上凸檐12与上凹槽43配合,可以让出光面42更容易保持与第一壳体1的外周环面平齐连接,同样的道理,第二壳体2的外周上端设有下凸檐22,导光件4上位于出光面42的下端设有与下凸檐22配合的下凹槽44。可以理解的,上凸檐12与上凹槽43可以互换位置,即第一壳体1的外周下端设有上凹槽,导光件4上位于出光面42的上端设有与上凹槽配合的上凸檐,下凸檐22与下凹槽44也可以互换位置,即第二壳体2的外周上端设有下凹槽,导光件4上位于出光面42的下端设有与下凹槽配合的下凸檐。同样为了导光件4的可靠固定,除了将导光件4的外周装配牢固,在导光件4的中心设置第三套筒45,第三套筒45套在第二套筒21的外周,可以增加导光件与第二壳体在轴向上的配合尺寸,从而提高导光件4的固定稳定性。

同样为了提高导光件4固定的可靠性,第二壳体2设有第二安装槽23,导光件4上设置第一安装槽48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3内,因此第二安装槽23可以对第一安装槽48进行二次封闭,提高第一安装槽的防水性。

由于入光面41位于导光件4的一端,相当于是径向面,而出光面42是轴向面,因此要让光线经过导光件后能够尽量多的从出光面射出,因此在导光件4上设有将从入光面41射入导光件4的光线均匀折射至出光面42的带锥度的第一折射面46。由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安装后,内部只有发光源31发出光线,第一折射面46的一侧是构成导光件4的透光材料,另一侧则是空气或者是构成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的不锈钢,同时由于第一折射面46带有锥度,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圆锥面,因此可以引起光线的全反射效果,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第一折射面46均匀射向出光面42。为了提高反射效果,可以在第一折射面46的另一侧设置反光涂层,形成镜面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发光源31位于导光件4的下端,因此第一折射面46的下端直径小于上端直径。

由于出光面42位于导光件4的外周,入光面41位于导光件4的下端,相应的,导光件4还有上端的端面要起相应的折射作用,因此导光件4的上端设有与入光面平行的第二折射面47,在导光件的轴向上,出光面位于入光面与第二折射面之间,使得第一折射面46反射到第二折射面47的光线也会反射至出光面42。

由于第一安装槽48位于导光件4下端的端面上,因此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向下,灯板32通过防水胶9封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即便导光件4的安装空间内进水,也不会在第一安装槽48内积水,因此极大程度提高发光源31的防水效果,灯板上设有引出导线33,如图5所示,引出导线33向下延伸,不需要在导光件4的中心通孔401内设置供引出导线33走线的过线槽,导光件4的结构更加简化,方便加工的同时,降低加工成本,而且引出导线33走线更方便,便于装配。

实施例二:

可以理解的,第一安装槽48可以位于导光件的上端,相应的,第一安装槽48的槽口可以向上,然后可以采用例如防水胶9封装等方式进行防水处理,由于发光源31高于出光面42,所以需要在导光件4设有引线槽,灯板上的引出导线33向上伸出第一安装槽48后通过引线槽向下延伸。

其他未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41位于导光件4的上端,出光面42位于导光件4的下端,但是并非位于导光件4下端的端面,而是在导光4下端的外周设置凸台49,出光面42位于凸台49的上端面上。导光件4安装好之后,出光面42相对第一壳体1凸出来供用户观察,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从导光件4的两端套在导光件4的外周。

其他未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41位于导光件4的下端,出光面42位于导光件4的上端端面。

其他未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

净水龙头一般安装在厨房环境内,有部分是靠墙安装,因此不需要360度出光,因此出光面可以是半圆形或C形或U形等不封闭的结构,相应的,导光件可以采用适配的形状。

其他未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参考上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六:

除了单个出水阀控制单一的出水通道,也可以如图8所示,采用双出水阀的结构,控制两个进水管61与一个出水管63连通,例如一个进水管61用于进热水,另一个进水管61用于进常温水。

其他未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参考上述的实施例。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