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全角度转向的地面泛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695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全角度转向的地面泛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全角度转向的地面泛光灯。



背景技术:

泛光灯作为电光源的换代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停车场、游乐园、桥梁和隧道等。

申请号为“201320037244.8”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泛光灯,包括泛光灯主体,所述泛光灯主体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泛光灯主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旋转支架,所述泛光灯主体与旋转支架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

该种结构虽然能够提供照明,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若要改变泛光灯主体的照明方向,只能通过调节锁紧螺栓,使得泛光灯主体绕着底座侧壁夹持的方向单向转动。由于支架与转盘之间的转向是受限制的,因此不能实现全角度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全角度转向的地面泛光灯,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泛光灯主体在各个方向上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全角度转向的地面泛光灯,包括灯壳和透视窗,所述灯壳和透视窗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发光体,所述灯壳靠近透视窗的一侧设置有主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的一端与灯壳之间球铰接,所述主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底座,所述灯壳远离透视窗的一端沿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辅助支撑杆,每一所述辅助支撑杆与灯壳之间铰接,每一所述辅助支撑杆的长度可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支撑杆与灯壳之间球铰接,因此可以将灯壳绕着主支撑杆360度任意旋转;辅助支撑杆与灯壳之间铰接,因此可以单方向调节辅助支撑杆与灯壳之间的夹角。当把灯壳绕着主支撑杆旋转到指定角度后,调节辅助支撑杆的长度或者角度,使灯壳保持平衡,从而使得发光体的照明方向符合人们需求。该种结构的地面泛光灯,能够实现在各个方向上的转动,克服现有技术中,泛光灯主体只能绕着底座侧壁夹持的方向单向转动的弊端,有效增加了地面泛光灯照明方向调节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辅助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灯壳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外侧套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转动配合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靠近或者远离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辅助支撑杆的长度时,转动外套管,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会发生靠近或者远离的相对移动;当反向转动外套管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进行与上面相反的移动过程;通过转动外套管,实现辅助支撑杆长度的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表面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行凸缘的设置用于增加手指与外套管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手指对外套管的转动,对辅助支撑杆长度的调节起到辅助优异效果。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尖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实用新型的泛光灯应用在草地或者带有土壤的地面时,尖刺部的设置能够插入土壤内,使得辅助支撑杆与地面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对于灯壳的平衡起到辅助优异效果;当本实用新型的泛光灯应用在广场等水泥地面上时,尖刺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几乎不会受地面凹凸状况的影响,同样能够与地面良好的接触,稳定的支撑壳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尖刺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杆内部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滑移连接有尖刺体,所述滑移槽侧壁设置有用于贯穿滑移槽侧壁厚度的卡嵌槽,所述尖刺体沿径向设置有从卡嵌槽中伸出的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辅助支撑杆的位置时,推动定位块,使定位块沿着卡嵌槽移动,尖刺体沿着滑移槽移动,从而使得尖刺体伸出或者缩回滑移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卡嵌槽呈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卡嵌槽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到第二支撑杆底端的距离大于尖刺体的长度,所述第二定位槽到第二支撑杆底端的距离小于尖刺体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尖刺体时,推动定位块并使定位块卡嵌在第一定位槽内,由于第一定位槽到第二支撑杆底端的距离大于尖刺体的长度,因此尖刺体会缩回滑移槽内。当需要使用尖刺体时,推动定位块并使定位块卡嵌在第二定位槽内,由于第二定位槽到第二支撑杆底端的距离小于尖刺体的长度,因此尖刺体会伸出滑移槽。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杆和设置在定位杆顶端的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呈扇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本实用新型的泛光灯应用在草地或者其他带有土壤的场所时,土壤难免具有一定的松散度,单纯的尖刺体可能会在灯壳等结构的压力作用下出现在土壤中自然下沉的现象,扇形按压板的设置用于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强,提高支撑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朝向卡嵌槽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磁体,所述定位杆朝向第一定位槽或者第二定位槽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体相互吸引的第二磁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块卡嵌在第一定位槽或者第二定位槽内时,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或者第二定位槽贴合的一侧采用磁体相吸的方式,能够增加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度,保证整体结构的支撑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尖刺体采用不锈钢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材质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耐腐蚀,稳定性好;尖刺体采用不锈钢材质,结构稳定,不容易断裂,使得辅助支撑杆的使用寿命有保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主支撑杆与灯壳之间球铰接,因此可以将灯壳360度任意旋转;辅助支撑杆与灯壳之间铰接,因此可以单方向调节辅助支撑杆与灯壳之间的夹角;

2.该种结构的地面泛光灯,能够实现在各个方向上的转动,克服现有技术中,泛光灯主体只能绕着底座侧壁夹持的方向单向转动的弊端,有效增加了地面泛光灯照明方向调节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正视图,用于体现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侧视图,用于体现主支撑杆、辅助支撑杆、灯壳之间的连接位置关系;

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用于体现辅助支撑杆的结构;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尖刺部的结构;

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定位块的结构。

图中,1、灯壳;2、透视窗;3、发光体;4、主支撑杆;5、底座;6、辅助支撑杆;61、第一支撑杆;62、第二支撑杆;63、外套管;64、凸缘;7、滑移槽;8、尖刺体;9、卡嵌槽;91、第一定位槽;92、第二定位槽;93、第一磁体;94、第二磁体;10、定位块;101、定位杆;102、按压板;11、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可全角度转向的地面泛光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灯壳1,灯壳1内设置有发光体3,发光体3可以采用LED灯珠。灯壳1的开口处设置有透视窗2,透视窗2将发光体3密封在灯壳1内,发光体3发出的光线从透视窗2中照射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灯壳1的背面设置有散热片11,相邻散热片11之间相互平行。灯壳1靠近透视窗2的一侧设置有主支撑杆4,主支撑杆4的一端与灯壳1之间球铰接,主支撑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底座5,因此,灯壳1可以绕着主支撑杆360度旋转。灯壳1远离透视窗2的一端沿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辅助支撑杆6,每一个辅助支撑杆6与灯壳1之间铰接,因此可以单方向调节辅助支撑杆6与灯壳1之间的夹角。

如图3所示,辅助支撑杆6包括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第一支撑杆61与灯壳1铰接,第一支撑杆61和第二支撑杆62外侧套设有外套管63。在第一支撑杆61与第二支撑杆62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在外套管63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互转动配合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61与第二支撑杆62之间靠近或者远离的内螺纹。当需要调节辅助支撑杆6的长度时,转动外套管63,第一支撑杆61与第二支撑杆62之间会发生靠近或者远离的相对移动;当反向转动外套管63时,第一支撑杆61与第二支撑杆62之间进行与上面相反的相对移动过程。为了增加手指与外套管63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手指对外套管63的转动,在外套管63表面设置有凸缘64,相邻凸缘64之间相互平行。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杆62远离第一支撑杆61的一端设置有尖刺部。尖刺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杆62内部的滑移槽7,滑移槽7内滑移连接有尖刺体8,尖刺体8采用不锈钢材质。滑移槽7侧壁设置有用于贯穿滑移槽7侧壁厚度的卡嵌槽9。卡嵌槽9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91,卡嵌槽9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92,第一定位槽91到第二支撑杆62底端的距离大于尖刺体8的长度,第二定位槽92到第二支撑杆62底端的距离小于尖刺体8的长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尖刺体8沿径向设置有能够从卡嵌槽9中伸出的定位块10,定位块10包括定位杆101和设置在定位杆101顶端的按压板102,其中按压板102呈扇形。在第一定位槽91和第二定位槽92朝向卡嵌槽9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磁体93,定位杆101朝向第一定位槽91或者第二定位槽9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体93相互吸引的第二磁体94。当需要使用尖刺体8时,推动定位块10并使定位块10卡嵌在第二定位槽92内,定位块10与第二定位槽92磁性相吸方式固定,尖刺体8伸出滑移槽7并且位置固定。当不需要使用尖刺体8时,推动定位块10并使定位块10卡嵌在第一定位槽91内,定位块10与第一定位槽91贴合的一侧磁性相吸固定,尖刺体8会缩回并固定在滑移槽7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将灯壳1绕着主支撑杆4转动至所需要的角度;转动外套管63,使辅助支撑杆6的长度合适。推动定位块10,使尖刺体8从滑移槽7中伸出并插入土壤中或者接触地面上,然后转动定位块10使之卡嵌在第二定位槽92内,第一磁体93与第二磁体94相吸从而使得定位块10稳定的卡嵌在第二定位槽92内。若灯壳1位置存在偏移,可重新调节外套管63,使灯整体平衡并且发光体3照射角度符合要求。平时不使用时,可将定位块10卡嵌在第一定位槽91内,此时尖刺体8缩回滑移槽7内,能够防止尖刺体8误扎到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