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变换照明区域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508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动变换照明区域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设施领域,特别是一种能自动变换照明区域的路灯。



背景技术:

道路照明是道路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道路照明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中的路灯要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偏向于智能化。

但是现有的路灯一般只能照射固定的区域,且光源的亮度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亮度的调节,不但浪费能源,且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照明路灯的需求;同时,现有的路灯大多采用外接市电的方式直接供电,在断电等紧急情况下不能发挥作用,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约资源、智能控制、能自动变换照明区域的路灯。

一种能自动变换照明区域的路灯,包括路灯本体;所述的路灯本体包括灯杆、端头通过连接柱与灯杆的侧面连接的反光罩、与反光罩连接的光源板、与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灯座。

所述的灯杆的内部设置控制盒;所述的控制盒内设置有主控芯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供电装置,还包括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的红外线探测仪;所述的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的摄像头;所述的连接柱内设置有一端与反光罩的外侧连接的连接杆。

所述的灯杆内的上部设置有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的电机;所述的灯杆内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的电机支架。

所述的光源板上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激光光源圈、LED光源圈;所述的激光光源圈与LED光源圈同心设置;所述的光源板的圆心处设置有大功率LED;所述的激光光源圈、LED光源圈及大功率LED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

所述的反光罩开口处设置有边缘与反光罩连接的玻璃罩。

作为优选,所述的摄像头为360度全景摄像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机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光罩为半球形;所述的玻璃罩与反光罩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

作为优选,所述的供电装置包括蓄电池,还包括通过充放电管理模块与蓄电池连接的外接电源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位于灯杆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支架在垂直方向的切面为“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主控芯片、摄像头与红外线探测仪的配合使用,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的人群分布,同时电机可带动反光罩转动,当摄像头和/或红外线探测仪检测到人群分布情况时,主控芯片控制电机转动,进而带动反光罩转动,使得光源板可以发出的光线随着反光罩的转动而改变照射角度,使得路灯本体的照射范围增大,且使得光线可以根据人们需求进行自动分析和控制,使得整体路灯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实用性更高;

2)光源板上三种光源的设置,使得在摄像头和/或红外线探测仪检测到需要照明的范围后,针对不同距离的照明需求,控制不同的光源发光,从而提高了整体实用性,同时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

3)反光罩呈半球形可以防止安装后被风力改变方向,玻璃罩与橡胶圈的配合使用使得在不影响路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有效防止雨水、灰尘或飞虫进入路灯本体的内部造成电源短路,延长了光源板的使用寿命。

4)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外接电源三种供电方式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各个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其中,蓄电池保证了在断电等紧急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光源板正常工作,使得路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得人们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源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光罩,2-光源板,3-连接杆,4-连接柱,5-摄像头,6-控制盒,7-蜗轮蜗杆机构,8-电机,9-电机支架,10-太阳能电池板,11-灯杆,12-灯座,13-玻璃罩,14-激光光源圈,15-大功率LED,16-LED光源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能自动变换照明区域的路灯,包括路灯本体;路灯本体包括灯杆11、端头通过连接柱4与灯杆的侧面连接的反光罩1、与反光罩连接的光源板2、与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的灯座12;灯杆用于保证光源板的高度,使得照明范围不会过大或过小;灯座与地面固定连接。

灯杆的内部设置控制盒6;控制盒内设置有主控芯片、与主控芯片连接的供电装置,还包括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的红外线探测仪;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的摄像头5;连接柱内设置有一端与反光罩的外侧连接的连接杆3。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STM32系列微处理器;摄像头为360度全景摄像头,由此保证了检测范围,防止检测死角存在影响用户体验度,避免给人们带来不便;供电装置包括蓄电池,还包括通过充放电管理模块与蓄电池连接的外接电源机太阳能电池板10,太阳能电池板位于灯杆的外侧,三种供电方式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各个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其中,蓄电池保证了在断电等紧急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光源板正常工作,使得路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得人们使用更加便捷;摄像头和/或红外线探测仪可以检测到路灯本体附近的人群分布情况,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至主控芯片进行处理。

灯杆内的上部设置有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的电机8,电机可带动反光罩转动,当摄像头和/或红外线探测仪检测到人群分布情况时,主控芯片控制电机转动,进而带动反光罩转动,使得光源板可以发出的光线随着反光罩的转动而改变照射角度,使得路灯本体的照射范围增大,且使得光线可以根据人们需求进行自动分析和控制,使得整体路灯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实用性更高。本实施例中,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7与连接杆3的另一端连接,当电机的输出端顺时针转动时,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转动,从而带动与蜗轮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反光罩转动,进而实现变换照明区域的目的;电机为转动精度准确、机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响应快、速度高、惯量小、转动平滑、力矩稳定的伺服电机。

灯杆内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机的电机支架9,由此可以使得电机转动时不会发生偏移,避免影响反光罩转动。本实施例中,电机支架在垂直方向的切面为“凹”形,由此使得电机的放置更加稳固。

如图2所示,光源板上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激光光源圈14、LED光源圈16;激光光源圈与LED光源圈同心设置;光源板的圆心处设置有大功率LED15;激光光源圈、LED光源圈及大功率LED分别与主控芯片及供电装置连接;三种光源的设置,使得在摄像头和/或红外线探测仪检测到需要照明的范围后,针对不同距离的照明需求,控制不同的光源发光,从而提高了整体实用性,同时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当需要远距离照明时,激光光源圈内的若干个激光灯开启,激光具有颜色鲜艳、亮度高、指向性好、射程远、易控制等优点,适合远距离照明;当需要近距离照明时,主控芯片根据人群分布控制LED光源圈与大功率LED分别工作或同时工作;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满足不同距离的照明需求,使得人们使用更加便捷。

反光罩为半球形;反光罩开口处设置有边缘与反光罩连接的玻璃罩13。本实施例中,玻璃罩与反光罩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反光罩呈半球形可以防止安装后被风力改变方向,玻璃罩与橡胶圈的配合使用使得在不影响路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有效防止雨水、灰尘或飞虫进入路灯本体的内部造成电源短路,延长了光源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用于理解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和效果,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