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遮光罩的LED后组合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2425阅读:30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遮光罩的LED后组合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遮光罩的LED后组合灯。



背景技术:

LED因其寿命长、可靠性高、体积小、能耗低以及响应时间短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随着大功率、大光通量、高照度值LED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顺应未来汽车向紧凑、节能、安全、智能等方向发展的趋势,自然而然地成为汽车照明光源的选择,被业内人士称为第四代汽车绿色光源。

现有技术下的位置灯配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灯泡+反射镜。这种类型的车灯的优点在于灯泡成本相对较低,造价低廉,能满足低档车的需要,但其缺点在于,点灯后灯泡外观可见,影响灯具外观效果。

2.LED+反射镜。是目前所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其优点在于使用LED灯,其空间结构紧凑,故适用于各种复杂特征的外观造型。但其缺点在于点灯效果呈现分区均匀,单独反射面之间存在明显的暗区。

3.LED+聚光器。结构更为紧凑,但点灯效果呈现明显的颗粒状,相邻LED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暗区。

随着灯具外观的新颖,对于位置灯的点灯效果也越发重视,而以上几种方式渐渐无法满足连续均匀点灯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位置灯采用现有的配光方式出现位置灯点亮后均匀性不良及俯视看会有亮斑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遮光罩的LED后组合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遮光罩的LED后组合灯,包括灯罩、饰圈、壳体、LED模组和LED,所述灯罩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灯罩与壳体形成一个封闭空腔,所述饰圈、LED模组及LED设置在灯罩与壳体形成的封闭空腔内,所述LED模组及饰圈均安装固定在壳体上,所述LED模组设置在饰圈与壳体之间,所述LED安装在LED模组上,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壳体反射面,所述LED到各个壳体反射面的距离不相等,所述LED模组上设有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下部固定在LED模组上,所述遮光罩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LED的上方,所述开口的一侧边缘设有挡光结构,所述挡光结构使得LED发出的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灯罩上。

所述壳体内表面设有3个以上壳体反射面,所述LED模组上设有3个以上LED。

所述遮光罩开口处的挡光结构与遮光罩的外表面呈一钝角设置。

所述遮光罩为耐热、不透光材料。

所述遮光罩铆接固定在LED模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表面设有多个反射面,通过改变每颗LED到壳体反射面的距离,有效改善了整灯点亮后均匀性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遮光罩,有效地遮挡住了LED发出的直射光,使得俯视看位置灯时不会出现亮斑。

3.本实用新型的遮光罩采用铆接定位安装固定在LED模组上,保证了遮光罩与LED模组准确的安装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发光中心到壳体反射面上不同距离示意图;

图3为遮光罩与LED模组铆接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罩挡光示意图;

图5为遮光罩开口及角度示意图;

图中:1-灯罩,2-饰圈,3-壳体,4-LED模组,5-LED,6-遮光罩,31-壳体反射面,201-黑色不透明饰圈,202-乳白色透明饰圈,203-黑色不透明饰圈,d1、d2、d3为LED光到反射面的距离,d4为遮光罩的开口距离,a1为遮光罩上挡光结构的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带遮光罩的LED后组合灯,包括灯罩1、饰圈2、壳体3、LED模组4和LED5,所述灯罩1固定在壳体3上,所述灯罩1与壳体3形成一个封闭空腔,所述饰圈2、LED模组4及LED5设置在灯罩1与壳体3形成的封闭空腔内,所述LED模组4及饰圈2均安装固定在壳体3上,所述LED模组4设置在饰圈2与壳体3之间,所述LED5安装在LED模组4上,所述饰圈2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饰圈一201、饰圈二202和饰圈三203,所述饰圈一201与饰圈三203均为黑色不透明饰圈,饰圈二202为乳白色透明饰圈,所述饰圈一201与饰圈三203设置为黑色不透明饰圈是为了遮挡住LED5发出的直射光,由于俯视的时候饰圈一201与饰圈三203不能完全遮挡每颗LED5发出的直射光,所以点亮整灯后,俯视看会有亮斑,为了解决亮斑的问题,如图4、5所示,在所述LED模组4上设置遮光罩6,所述遮光罩6为耐热、不透光材料,所述遮光罩6的下部固定在LED模组4上,所述遮光罩6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LED5的上方,所述开口的一侧边缘设有挡光结构,所述挡光结构与遮光罩6的外表面呈一钝角a1设置,所述挡光结构使得LED5发出的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灯罩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遮光罩6在可视角a-b的范围内人眼是无法看到LED5的直射光,由于精度要求比较高,如图3所示,通过3、2、1定位原理,所述遮光罩6使用铆接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安装、固定在LED模组4上。

为了解决位置灯点亮后均匀性不良的问题,如图2所示,在所述壳体3的内表面设有3个以上壳体反射面31,所述LED模组4上设有3个以上LED,所述LED到各个壳体反射面31的距离不相等,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每颗LED5到壳体反射面31的距离,改善了整灯点亮后的均匀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模组+反射镜+遮光罩的方案,它由LED5发光中心将光打到壳体反射面31上,通过全反射到饰圈二202上折射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每个LED5发光中心到壳体反射面31上的距离使得光强发生改变,最后通过饰圈二202折射到人眼时,均匀性更好,另外在LED5发光时部分光线被遮光罩6遮光,不能直接通过饰圈二202进入人眼,这样就能避免人眼看到的LED直射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首先LED模组4与遮光罩6通过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然后将铆接后的组件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到壳体3上,饰圈2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固定,最后灯罩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到壳体3上。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过程中各个零部件都是固定在壳体3,以壳体3一个零部件作为基准,避免了多个基准,造成误差过大,直接影响光线走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