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820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了发光元件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吸顶灯等照明器具中,在器具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发光模块及覆盖该发光模块的光源罩,而且用灯罩覆盖器具主体的下表面。

发光模块具有基板及安装于该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而且,通过沿不同直径的各个圆周排列设置多个发光元件,从而沿径向设置有多列发光元件列。

光源罩覆盖整个发光模块,并且为了提高灯罩的照度均匀度,光源罩具备与各个发光元件列对置且控制光的配光的多列透镜部。

然而,通过使光源罩具备与各个发光元件列对置的多列透镜部,虽然能够提高灯罩的照度均匀度,但是,由于透镜部会产生透光损失,因此光输出到器具外的效率,即光输出效率会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00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灯罩的照度均匀度且能够提高光输出效率的照明器具。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器具主体、发光模块、光源罩及灯罩。发光模块具有配设在器具主体上的基板及安装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在发光模块设置有多列发光元件列,该多列发光元件列通过使多个发光元件沿不同直径的各个圆周排列设置而成。光源罩一体地形成有环状的透镜部及环状的透光部,环状的透镜部与发光元件列对置且控制配光,环状的透光部与不同于透镜部所对置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列对置且透光效率高于透镜部的透光效率。灯罩覆盖发光模块及光源罩,并且安装于器具主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期待确保灯罩的照度均匀度的同时提高光输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剖视图,其中,该照明器具设置有三列发光元件列且设置有两列(光源罩的内径侧及外径侧)透光部。

图2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剖视图,其中,该照明器具设置有三列发光元件列且在光源罩的中央设置有一列透光部。

图3是表示标准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标准的照明器具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剖视图,其中,该照明器具设置有两列发光元件列且在光源罩的内径侧设置有透光部。

图6是表示一种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剖视图,其中,该照明器具设置有两列发光元件列且在光源罩的外径侧设置有透光部。

图7是设置有两列发光元件列且光源罩的内径侧及外径侧均为透镜部时的灯罩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

图8是设置有两列发光元件列且没有光源罩时的灯罩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

图9是设置有两列发光元件列且在光源罩的外径侧设置有透光部时的灯罩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

图10是设置有两列发光元件列且在光源罩的内径侧设置有透光部时的灯罩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

图中:10-照明器具、11-器具主体、12-发光模块、13-光源罩、14-灯罩、22-基板、23-发光元件、24-发光元件列、28-透镜部、29-透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3及图4中示出了标准的照明器具10的结构。

照明器具10为经由连接器安装于设置在天花板的天花板接线盒上的吸顶灯。

照明器具10具备器具主体11。在该器具主体11的下表面侧配设有发光模块12、光源罩13及灯罩14等,在该器具主体11的上表面侧配设有电源电路15及电源罩16等。

而且,器具主体11由金属制成且形成为圆盘状。在器具主体11的中央安装有筒状的连接器引导件19,该连接器引导件19安装于连接器。在器具主体11的周边部安装有用于安装灯罩14的多个灯罩安装配件20。

并且,发光模块12具有基板22及安装于该基板22的前表面的多个发光元件23。

基板22形成为彼此分割的两个半环状基板,通过将这两个半环状基板配置在器具主体11上,该两个半环状基板组装成环状,并且这两个半环状基板通过未图示的连接线彼此电连接。在基板22的前表面形成有配线图案,多个发光元件23安装于该配线图案上。

发光元件23例如使用表面安装型的LED。

在发光模块12中,在基板22上沿直径不同的各个圆周排列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23,因而沿径向设置有多列发光元件列24。在图3及图4中示出了从内径侧到外径侧沿径向设置有A、B、C三列发光元件列24的例子,但是,发光元件列24也可以是两列(在图5及图6中示出设置有A、B两列发光元件列24的例子),还可以是四列以上。

并且,光源罩13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作为透明的树脂材料,例如使用聚碳酸酯。

如图1及图2所示,光源罩13具备罩部27、设置在该罩部27上的环状的透镜部28及环状的透光部29。

罩部27以覆盖发光模块12的整个基板22的方式沿周向形成为环状。在罩部27的背面侧(上表面侧)突出设置有多个卡爪30,通过使光源罩13转动,该多个卡爪30可装卸地卡止于器具主体11。通过将罩部27安装于器具主体11,将发光模块12的基板22保持在罩部27与器具主体11之间。

透镜部28以与发光模块12的多列发光元件列24中的任意一个列对置的方式设置成环状。从与透镜部28对置的发光元件列24的发光元件23射出的光入射于透镜部28,透镜部28主要控制射出光中的径向上的配光。透镜部28从罩部27的前表面沿着周向突出,在透镜部28的背面侧沿周向形成有容纳发光元件23的凹部31。该凹部31的内表面形成截面呈凹面状的入射面32,透镜部28的前表面形成截面呈凸面状的射出面33。

透光部29以与多列发光元件列24中的任意一个列对置的方式沿周向设置成环状。从与透光部29对置的发光元件列24的发光元件23射出的光透过透光部29,透光部29的透光效率高于透镜部28的透光效率,透光部29的透光损失较少。透光部29从罩部27的前表面沿着周向突出,在透光部29的背面侧沿周向设置有容纳发光元件23的凹部34。

透光部29构成为其从罩部27突出的突出高度低于从罩部27突出的透镜部28的突出高度,因而不会遮挡从透镜部28射出的配光控制后的光。

为了提高透光效率,透光部29的厚度形成为比透镜部28的厚度薄且厚度均匀。

透光部29的形状呈由曲面构成的圆顶状且不具有成为产生亮线的原因的角部的形状。

并且,灯罩14由具有透光性及扩散性的乳白色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灯罩14形成为上表面侧开口且下表面侧圆顶状鼓起的形状。灯罩14的上表面侧的开口缘部与器具主体11的周边部嵌合,并且通过对灯罩的转动操作可装卸地安装在多个灯罩安装配件20。而且,灯罩14覆盖包括发光模块12及光源罩13在内的器具主体11的下表面侧。

并且,电源电路15将经由天花板接线盒及连接器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成预定的直流电源并将其供给发光模块12,从而使多个发光元件23点亮。

并且,电源罩16安装在器具主体11的上表面,在电源罩16的内侧容纳有电源电路15。

而且,图1及图2中示出了沿径向设置有A、B、C三列发光元件列24的情况。

图1中示出了在光源罩13上以与内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及外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这两列发光元件列24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透光部29,并且在光源罩13上以与内径侧和外径侧之间的中间的发光元件列24(一列发光元件列24)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透镜部28的情况。

图2中示出了在光源罩13上以与内径侧和外径侧之间的中间的发光元件列24(一列发光元件列24)对置侧方式设置有透光部29,在光源罩13上以与内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及外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这两列发光元件列24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透镜部28的情况。另外,在图3及图4所示的标准照明器具10的结构中的光源罩就是该光源罩13。

并且,图5及图6中示出了沿径向设置有A、B两列发光元件列24的情况。

图5中示出了在光源罩13上以与内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透光部29,在光源罩13上以与外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透镜部28的情况。

图6中示出了在光源罩13上以与外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透光部29,在光源罩13上以与内径侧的发光元件列24对置的方式设置有透镜部28的情况。

而且,图7至图10中示出了在沿径向设置有A、B两列发光元件列24的情况下点亮发光模块12时的灯罩14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

图7是光源罩13的内径侧及外径侧均为透镜部28时的亮度分布图。此时,灯罩14的亮度不均较少且照度均匀度较高,但是,由于两列均为透镜部28,因此透光损失较大,光输出到器具外的效率,即光输出效率较低。

图8是没有光源罩13时的灯罩14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此时,光输出效率较高,但是灯罩14上产生亮度不均,照度均匀度较低。

图9是如图6所示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设置有透镜部28而在外径侧设置有透光部29时的灯罩14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此时,与图8相比,亮度不均减少,确保了照度均匀度,并且与图7相比,由于具备透光部29因而光输出效率得到提高。

图10是如图5所示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设置有透光部29而在外径侧设置有透镜部28时的灯罩14的主视时的亮度分布图。此时,与图8及图9相比,亮度不均减少,照度均匀度得到提高,并且与图7相比,由于具备透光部29因而光输出效率得到提高。

因此,在沿径向设置有A、B两列发光元件列24的情况下,若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及外径侧的任意一方设置透镜部28并且在另一方设置透光部29,则能够确保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并且能够提高光输出效率。

而且,若沿径向设置有A、B两列发光元件列24且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设置有透光部29而在外径侧设置有透镜部28,则与相反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

并且,在如图1及图2所示沿径向设置有A、B、C三列发光元件列24的情况下,通过在光源罩13上设置至少一列透光部29,也同样能够确保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并且能够提高光输出效率。

此时,如图1所示,可以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及外径侧设置两列透光部29,并且在内径侧与外径侧之间设置一列透镜部28,而且,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及外径侧设置两列透镜部28,并且在内径侧与外径侧之间设置一列透光部29。

如图1所示,通过在光源罩13设置一列透镜部28及两列透光部29,能够确保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并且能够提高光输出效率。

如图2所示,通过在光源罩13设置两列透镜部28及一列透光部29,能够确保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并且能够提高光输出效率。

而且,从确保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的观点出发,光源罩13的透镜部28与透光部29之间的关系优选为,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设置透光部29,在光源罩13的外径侧设置透镜部28。

而且,优选将透镜部28及透光部29设为,不管发光元件列24的列数多少,使透镜部28与透光部29在径向上彼此相邻。例如,在沿径向设置有A、B、C三列发光元件列24的情况下,若两列透光部29相邻或两列透镜部28相邻,则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容易下降。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通过在光源罩13上以与发光模块12的多列发光元件列24相对应地设置环状的透镜部28及环状的透光部29,能够确保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并且能够提高光输出效率。

并且,通过在光源罩13的内径侧设置透光部29,能够提高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

而且,通过将透镜部28及透光部29设置成在径向上彼此相邻,能够提高灯罩14的照度均匀度。

并且,由于光源罩13上的透镜部28及透光部29设置成环状,因此,即使发光元件列24的发光元件23的数量或位置不同,也能够通用光源罩1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