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透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2391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新型透镜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透镜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透镜支架大数为左右两个支柱固定位,或为无固定支柱,两个支柱在生产装配不好对进支柱孔位,生产效率不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透镜支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装配中对元器的损伤的新型透镜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透镜支架,包括一圆柱体和设置于所述圆柱体下侧的圆锥体,所述圆柱体和所述圆锥体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圆锥体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圆锥体上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圆柱体的内径,所述圆柱体的下侧等间距的设置有三个立柱,任意两个所述立柱与所述圆柱体的中心所成的夹角为120°,三个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圆锥体的外侧,且竖直设置;

所述圆柱体内设置有两个卡扣部,两个卡扣部位于所述圆柱体内侧的相对两侧,且分别具有一卡位凸起,两个所述卡位凸起正对所述圆柱体的中心设置,用于卡设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圆锥体的底部为一平面部。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高度高于所述圆锥体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圆锥体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立柱与所述圆柱体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圆锥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新型透镜支架采用圆锥体和圆锥体结构,底部做成锥形后可以让装配操作员可视野角度清楚,不会遮挡住支架下的LED元器件,这样扩大视野角度后可以在装配过程中避免损坏LED元器件。同时,所述新型透镜支架通过圆锥体外的三个等间距的立柱支撑固定,可以使所述新型透镜支架在装配过程中大大提高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增加了所述新型透镜支架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透镜支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透镜支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透镜支架的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如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透镜支架,包括一圆柱体1和设置于所述圆柱体1下侧的圆锥体2,所述圆柱体1和所述圆锥体2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圆锥体2的底部为一平面部。所述圆柱体1的高度小于所述圆锥体2的高度。透镜置放于所述圆锥体2内,且由所述圆柱体1的侧面抵持固定。

如图1至图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柱体1与所述圆锥体2一体成型设置,方便整体的制作、加工。

如图1至图3,所述圆锥体2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圆锥体2上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圆柱体1的内径,所述圆柱体1的下侧等间距的设置有三个立柱3,任意两个所述立柱3与所述圆柱体1的中心所成的夹角为120°,三个所述立柱3位于所述圆锥体2的外侧,且竖直设置。三个所述立柱3的结构相同,且成等边三角形设置,所述立柱3底部的外径小于其顶部的外径,用于增强整体的稳定性。所述新型透镜支架通过圆锥体2外的三个等间距的立柱3支撑固定,可以使所述新型透镜支架在装配过程中大大提高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增加了所述新型透镜支架的平稳性。

其中,所述立柱3的高度高于所述圆锥体2的高度。三个所述立柱3与所述圆柱体1一体成型设置,方便整体的制作、加工。

如图1至图3,所述圆柱体1内设置有两个卡扣部11,两个卡扣部11位于所述圆柱体1内侧的相对两侧,且分别具有一卡位凸起111,两个所述卡位凸起111正对所述圆柱体1的中 心设置,用于卡设透镜,透镜安装于所述新型透镜支架上时,两个卡位凸起111用于卡设透镜的上部,使得透镜被牢固的固定住,不会轻易松动。

综上所述,所述新型透镜支架采用圆锥体2和圆锥体2结构,底部做成锥形后可以让装配操作员可视野角度清楚,不会遮挡住支架下的LED元器件,这样扩大视野角度后可以在装配过程中避免损坏LED元器件。同时,所述新型透镜支架通过圆锥体2外的三个等间距的立柱支撑固定,可以使所述新型透镜支架在装配过程中大大提高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增加了所述新型透镜支架的平稳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