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729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第一驱动线圈(30a),其使透镜支架沿着与透镜(100)的光轴垂直的X轴,相对于基座部(10)相对移动;第二驱动线圈(30b),其使透镜支架沿着与光轴垂直且与X轴交叉的Y轴,相对于基座部(10)相对移动。基座部(10)上形成有透镜(100)的一部分沿着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12)。位于X轴及Y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开口部(12)的斜内径(Dxy1、Dxy2)比开口部(12)的第一内径(Dx)大,并且比开口部(12)的Y轴方向的第二内径(Dy)大。基座部(10)上筒状凸部(14)沿着开口部(12)的开口边缘形成。
【专利说明】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例如手机的照相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适合用于手机的照相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开发有下述装置:使包含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的模糊修正用可动部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而进行模糊修正(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为了使模糊修正用可动部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而进行模糊修正,在基座部设置有具备第一驱动轴的第一驱动部的一部分和具备第二驱动轴的第二驱动部的一部分。
[0003]在基座部形成有插入保持于透镜支架的透镜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在现有的装置中,基座部的开口部按照透镜的外径而形成为圆形。另外,为了将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相对于基座部移动,开口部的内径比插入到开口部的透镜的外径大。
[0004]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优选基座部的外形尽可能小。因此,若过度增大形成于基座部的开口部的内径,则基座部的外形和开口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用于在基座部之上配置驱动部的间隙消失。因此,开口部的内径优选匹配于透镜的外径而形成为所需要最小限度的大小。
[0005]因此,考虑将基座部的开口部的内径设计为确保透镜的第一驱动轴方向的最大移动量或透镜的第二驱动轴方向的最大移动量。只要这样设计,则透镜只在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不会有透镜与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碰撞的担忧。
[0006]然而,透镜并非只在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移动,例如,还在位于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移动。在斜方向上,透镜以与沿着第一驱动轴的移动向量和沿着第二驱动轴的移动向量之和对应的移动向量移动。
[0007]因此,向斜方向的透镜的移动量与沿着第一驱动轴或第二驱动轴的移动量比较,移动量以最大入2倍(约1.44倍)程度增长,最差的情况下,会有透镜与基座部的开口边缘碰撞的担忧。透镜与基座部的开口边缘碰撞时,透镜会损伤,并且因碰撞时的冲击,有可能会产生模糊修正的品质降低等的不良状况。
[0008]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在基座部上形成相对于透镜的直径为所需要以上的大小的内径的开口部。因此,难以使基座部的外形小型化,作为其结果,不得不牺牲装置的小型化。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5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鉴于这类实际状况而开发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透镜与基座部的开口边缘碰撞的担忧少的透镜驱动装置。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可防止颗粒流入基座的开口部内的透镜驱动装置。
[0011]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第一驱动部,使包含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的第一驱动轴,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第二驱动部,使所述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驱动轴交叉的第二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所述透镜的一部分沿着包含所述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及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所述开口部的斜内径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的第一内径大,并且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的第二内径大。
[0012]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位于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开口部的斜内径比开口部的第一驱动轴方向的第一内径大,并且比开口部的第二驱动轴方向的第二内径大。通过这样构成,不仅透镜在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而且在它们的中间的斜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透镜也不会与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碰撞。
[0013]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形成于基座部的开口部不是正圆,形成为位于第一驱动轴方向及第二驱动轴方向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内径比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大的异形形状。因此,与考虑了向斜方向的最大移动量的正圆的开口部比较,可以减小基座部的外形,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
[0014]或者,在将基座部的外形假定为相同的情况下,与考虑了向斜方向的最大移动量的正圆的开口部比较,本发明中,可以增大沿着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基座部的宽度。因此,可以增加构成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线圈的匝数,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尚。
[0015]优选所述第一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驱动线圈,一对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
[0016]通过这样构成,沿着第一驱动轴方向的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高。
[0017]优选所述第二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二驱动线圈,一对所述第二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
[0018]通过这样构成,沿着第二驱动轴方向的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高。
[0019]优选所述透镜部在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于框架,
[0020]使用多个悬线,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驱动平面移动自如地保持。[0021 ]通过这样构成,可以使透镜部沿着驱动平面相对于基座部自由地移动。
[0022]优选所述框架具有作为整体的方环形状,被配置于固定于所述基座的方筒形状的壳体的内部,
[0023]所述斜方向与所述方环形状的对角线方向大致一致。
[0024]通过这样构成,在除了开口部的基座部之上可有效地配置第一驱动部的一部分及第二驱动部的一部分,可减小基座部的外形,易于装置的小型化。
[0025]优选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筒状凸部,
[0026]所述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筒状凸部的周围。
[0027]通过这样构成,可以有效地防止透镜与配置于筒状凸部的周围的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驱动线圈)碰撞。另外,通过存在筒状凸部,存在于基座部的表面的尘埃等难以进入开口部的内部。透镜在开口部的内部通过,在离开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配置有摄像元件等。尘埃等附着于摄像元件时,应摄像的图像的品质有可能会降低,优选尘埃等不进入开口部内部。
[0028]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可动部,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和用于沿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透镜的驱动用磁铁;固定部,其具有以与所述驱动用磁铁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用于沿所述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透镜的驱动用线圈、和形成有使入射到所述透镜的光通过的基座开口部并设置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基座部;支承部,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可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可动部,使所述可动部支承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基座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可动部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突出的筒状凸部,所述筒状凸部的凸部前端在所述基座部上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位于设置有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圈设置面的前方,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圈前端沿着所述光轴方向位于所述凸部前端的前方。
[0029]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由于沿着基座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形成有筒状凸部,因而在透镜驱动装置内即使万一产生颗粒的情况下,颗粒由筒状凸部阻隔。因此,可以防止颗粒从基座开口部向处于后方(沿着光轴和前方相反)的图像传感器侧的流入。另外,沿着光轴,所谓前方是指沿着光轴接近可动部的一侧,和光通过时的入口侧(被摄体侧)一致,所谓后方是指沿着光轴远离可动部的一侧,与光的出口侧一致。
[0030]另外,筒状凸部的凸部前端位于线圈设置面的前方向,位于驱动用线圈的线圈前端的后方(前方向的相反)。由此,即使因来自外部的碰撞等可动部和固定部接触的情况下,线圈比筒状凸部更配置于可动部的附近,因而可以防止筒状凸部直接与可动部接触。因此,即使万一可动部和固定部碰撞,其碰撞位置比筒状凸部更靠外周侧,所以可以防止因碰撞而产生的颗粒经由基座开口部流入到图像传感器侧的问题。
[0031]另外,例如,在所述筒状凸部的外周侧面、和所述驱动用线圈之间也可以形成规定的间隙。
[0032]这样的间隙即使是驱动用线圈的前面的颗粒朝向基座开口部移动的情况下,该颗粒也会集中在间隙,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颗粒经由基座开口部流入到图像传感器侧的问题。
[0033]另外,例如,与所述驱动用线圈连接的配线也可以配置于所述间隙。
[0034]通过在间隙配置与驱动用线圈连接的配线,可以缩短驱动用线圈的配线距离,并且可以扩大用于基座部上的其他部件的配置空间。
[0035]另外,例如,所述筒状凸部的外周侧面也可以具有与包含所述光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分即凸部平面部分,
[0036]所述凸部平面部分也可以相对于作为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并且与包含所述光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分即线圈平面部分,夹着所述间隙而相互面对面。
[0037]通过这样构成,颗粒易集中在形成于筒状凸部的外周侧面和驱动用线圈的侧面之间的间隙。另外,在间隙配置配线的情况下,可以防止配线从间隙离开。
【附图说明】
[0038]图1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0039]图1B是表示除去图1A所示的壳体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内部的整体立体图。
[0040]图1C是除去图1B所示的壳体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整体立体图。
[0041]图1D是表示填充于图1C所示的框架的后面和缓冲台之间的缓冲材料的部分放大概略图。
[0042]图2是除去图1A所示的壳体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43]图3A是图2所示的透镜支架的立体图。
[0044]图3B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图3A所示的透镜支架的立体图。
[0045]图4A是图2所示的框架的立体图。
[0046 ]图4B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图4A所示的框架的立体图。
[0047]图4C是组合图2所示的框架和透镜支架的立体图。
[0048]图4D是局部放大图4C所示的框架及透镜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图。
[0049]图4E是局部放大仅图4C所示的框架的主要部分的图。
[0050]图4F是局部放大仅图4C所示的透镜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图。
[0051 ]图5A是在图2所示的基座部之上配置了电路基板及驱动线圈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第一驱动线圈的平面图,图5C是图5A所示的第二驱动线圈的平面图。
[0052]图6A是在图5A所示的基座部之上配置了电路基板及驱动线圈的部分装配图的立体图。
[0053]图6B是图5A的放大平面图,表示透镜和开口部的关系。
[0054]图7是沿着图6B所示的VI1-VII线的截面图,是在图6B所示的部分装配图的Z轴方向的上部再组合框架和透镜支架的截面图。
[0055]图8是放大图7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0056]符号的说明
[0057]2…透镜驱动装置
[0058]3…可动部
[0059]4…固定部
[0060]10…基座部
[0061]11…壳体
[0062]12…基座开口部
[0063]14...筒状凸部
[0064]16...悬线
[0065]18a、18b…位置传感器
[0066]20…电路基板
[0067]22…基板开口部
[0068]23...连接器部
[0069]24…缓冲台
[0070]30…模糊修正用线圈
[0071]30a…第一驱动用线圈
[0072]30b…第二驱动用线圈
[0073]30c…线圈前端
[0074]30cl...线圈平面部分
[0075]40…透镜支架
[0076]41…传感器部件
[0077]42...前面
[0078]43a?43d...安装用凸部
[0079]44a、44b…板簧安装部
[0080]45…后面
[0081 ]46…聚焦用线圈
[0082]47…外周面
[0083]48…内周面
[0084]49…台阶部
[0085]50...后方弹簧
[0086]50a、50b…分割板黃
[0087]52a、52b…框架安装部
[0088]54a、54b…支架安装部
[0089]55a、55b …蜿蜒部
[0090]60...框架
[0091]61…磁性体板
[0092]62...切口部
[0093]64...前面
[0094]65…安装用凸部
[0095]66…磁铁安装凹部
[0096]68...角部后面
[0097]69…后面凸部
[0098]70a…第一缓冲材料
[0099]70b…第二缓冲材料
[0100]72...内方凸部
[0101]73…前面
[0102]74…缓冲用凹部
[0103]80…两用磁铁
[0104]80a…第一驱动用磁铁
[0105]80b…第二驱动用磁铁
[0106]90…前方弹簧
[0107]90a?90d...分割板黃
[0108]92a?92d...线安装部
[0109]93a?93d...支架安装部
[0110]94a?94d...框架安装部
[0111]95a ?95d...蜿蜒部
[0112]10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113]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
[0114]第一实施方式
[0115]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固定部4、和相对于固定部4可移动的可动部3。固定部4具有从前方(Z轴正方向侧)覆盖可动部3的壳体11、和从后方(Z轴负方向侧)覆盖可动部3的基座部10。可动部3配置于壳体11的内部,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40及在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透镜支架40的框架60等。在透镜支架40的内周面48安装有图1A中未图示的透镜。
[0116]透镜驱动装置2例如和未图示的固体摄像元件那样的图像传感器组合使用。图像传感器配置于透镜支架40的后方(Z轴负方向侧),将从透镜驱动装置2保持的透镜射出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图像传感器的配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与透镜驱动装置2的基座部10直接固定,也可经由其它部件与透镜驱动装置2连接。
[0117]基座部10和壳体11在壳体11的Z轴方向的后部开放端接合。在壳体11的内部,如图1B及图2所示,朝向基座部10的Z轴方向的前方,配置有由FPC等构成的电路基板20、作为驱动用线圈的模糊修正用线圈30、透镜支架40、作为驱动用磁铁的两用磁铁80及框架60等。透镜支架40及框架60构成相对于固定部4的可动部。
[0118]电路基板20及模糊修正用线圈30是固定部4的一部分,两用磁铁80及框架60是可动部3的一部分。可动部3除透镜支架40、两用磁铁80及框架60外,还包含前方弹簧90、磁性体板61、聚焦用线圈46及后方弹簧50等。
[0119]在电路基板20,在其中央部形成有贯通表背面的基板开口部22。在基板开口部22插入有形成于基座部10的基座板主体1a的中央的筒状凸部14。筒状凸部沿着基座开口部12的开口边缘形成,向与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即从固定部4朝向可动部3的方向的前方突出。模糊修正用线圈30沿着基板开口部22的周围安装于电路基板20的表面(前面)。另外,电路基板20与基座部10—体化。
[0120]模糊修正用线圈30具有构成下述的第一驱动轴的一对第一驱动线圈30a、和构成以大致直角与第一驱动轴交叉的第二驱动轴的一对第二驱动线圈30b。这些驱动线圈30a、30b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电路基板20的表面。
[0121]包含于固定部4的电路基板20作为整体为矩形板形状,在矩形的外形的一边形成有用于进行与外部电路的连接的连接器部23。连接器部23如图1A所示,配置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侧面。另外,在全部的附图中,将与固定于透镜支架40的内周面的透镜100(参照图7)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作为Z轴,将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进行说明。
[0122]另外,X轴、Y轴、Z轴相互垂直。本实施方式中,X轴与第一驱动轴一致,Y轴与第二驱动轴一致。另外,沿着Z轴的前面或前方在图2及图7中是指上方向,相对于透镜是指被摄体侦U。另外,沿着Z轴的后面或后方在图2及图7中是指下方向,相对于透镜是指摄像元件侧。
[0123]如图2所示,基座部10由具有线圈设置面1aa的基座板主体10a、和分别安装于该基座板主体1a的四角的线后端安装片1b构成。在线圈设置面1aa的前方经由电路基板20设置有模糊修正用线圈30。在各线后端安装片1b安装有单一的悬线16的后端。悬线16分别从基座部10的四角部分贯通电路基板20的四角部分并朝向Z轴方向的前方(图2的上方)延伸。
[0124]在图2所示的透镜支架40的前面42安装固定有前方弹簧90的支架安装部93a?93d。在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47的周向一部分安装有传感器部件41。传感器部件41例如由检测和霍尔元件(霍尔磁铁)的相对移动,并检测透镜支架40相对于框架60的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的霍尔IC部件等构成。在与传感器部件41对应的框架60的内面安装有省略图示的霍尔磁铁。
[0125]前方弹簧90如图1B及图2所示,由相互分离进行绝缘的4个板状的分割板簧90a?90d构成。各分割板簧90a?90d具有安装有悬线16的前端的角部状的线安装部92a?92d。悬线16及分割板簧90a?90d分别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它们可分别进行电导通。
[0126]作为支承部的悬线16连结可动部3的前方弹簧90与固定部4的基座部10。悬线16可分别沿着包含X轴及Y轴的驱动平面自由地挠曲弹性变形。由此,悬线16将可动部3相对于固定部4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使可动部3支承在固定部4。
[0127]另外,在施加过大的力的情况下,悬线16在Z轴方向上也可弹性变形,在通常的透镜驱动动作时,悬线16沿着分别包含X轴及Y轴的驱动平面自由地挠曲弹性变形。如图4A所示,在框架60的4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切口部62,以使悬线16的前端易与各分割板簧90a?90d的各线安装部92a?92d连接。
[0128]各分割板簧90a?90d与角部状的线安装部92a?92d连续,具有框架安装部94a?94d。各框架安装部94a?94d例如安装固定于位于图4A所示的方环形状的框架60的前面64的4个角部。框架60自身由塑料等绝缘材料构成。
[0129]在位于框架60的角部的前面64,优选形成多个安装用凸部65。各安装用凸部65与形成于图1B及图2所示的分割板簧90a?90d的框架安装部94a?94d的嵌合孔嵌合,在框架60上定位固定分割板簧90a?90d。
[0130]在各分割板簧90a?90d的框架安装部94a?94d,经由蜿蜒部95a?95d分别形成支架安装部93a?93d。在支架安装部93a?93d上分别形成嵌合孔。嵌合孔与沿着周向大致均等地形成于图3A所示的透镜支架40的前面42的安装用凸部43a?43d嵌合。分割板簧90a?90d在使透镜支架40的安装用凸部43a?43d插通于该嵌合孔的状态下,通过粘接等固定在透镜支架40的前面42。
[0131 ]即,通过蜿蜓部95a?95d弹性变形,前方弹簧90通过形成于其内周端的支架安装部93a?93d,将透镜支架40相对于框架60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光轴方向即Z轴方向。
[0132]另外,前方弹簧90的各分割板簧90a?90d分别与各自的悬线16连接,并且与形成于透镜支架40的前面的配线图形连接。因此,通过悬线16及前方弹簧90,向保持于透镜支架40的聚焦用线圈46供给驱动电流,并且可将由传感器部件41检测出的检测信号传递到电路基板20。各悬线16可与电路基板20的配线图形电连接。
[0133]如图3B所示,在透镜支架40的后面45形成圆弧状的板簧安装部44a、44b。另外,在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47的后侧形成台阶部49。在台阶部49固定有图2所示的方环形状的聚焦用线圈46。
[ΟΙ34]如图2所不,后方弹簧50由一对分割板簧50a、50b构成。在各分割板簧50a、50b,在各个的内周部形成圆弧状的支架安装部54a、54b。各支架安装部54a、54b固定于图3B所示的板簧安装部44a、44b。作为用于将后方弹簧50固定于板簧安装部44a、44b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示有通过嵌合的固定或通过粘接剂等的固定等。
[0135]如图2所示,在后方弹簧50的各分割板簧50a、50b,与支架安装部54a、54b的两端部连续而形成蜿蜒部55a、55b,在蜿蜒部55a、55b的外周侧连续地形成框架安装部52a、52b。各框架安装部52a、52b与框架60的角部后面68嵌合固定。
[0136]S卩,后方弹簧50与前方弹簧90相同,通过蜿蜒部55a?55d弹性变形,利用形成于内周端的支架安装部54a?54d,将透镜支架40相对于框架60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光轴方向即Z轴方向。但是,后方弹簧50与前方弹簧90不同,不需要具有电导通路径的功能。
[0137]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方环形状的框架60的Z轴方向的后侧,磁铁安装凹部66沿着四方形的4边形成。在磁铁安装凹部66,如图2及图7所示,经由磁性体板61而固定有两用磁铁80。
[0138]如图7所示,以在两用磁铁80的后面和模糊修正用线圈30的前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将框架60通过悬线16保持于基座部10。框架60沿着包含X轴及Y轴的驱动平面相对于基座部1移动自如地保持。
[0139]在框架60,经由图2所示的前方弹簧90及后方弹簧50,沿Z轴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有透镜支架40,因此,与框架60—起,透镜支架40也沿着包含X轴及Y轴的驱动平面相对于基座部1移动。
[0? 4O]通过向模糊修正用线圈30流过驱动电流,利用线圈30和两用磁铁80的协同作用(VCM作用),在两用磁铁80上作用和光轴垂直方向的力。因此,可以使框架60与透镜支架40一起沿着包含X轴及Y轴的驱动平面相对于基座部10移动。通过使透镜100与透镜支架40—起沿着驱动平面移动,可以进行模糊修正动作。
[0141]另外,以在两用磁铁80的内周面和聚焦用线圈46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将透镜支架40经由弹簧90及50(参照图2)保持在框架60。通过向聚焦用线圈46流过驱动电流,利用线圈46和两用磁铁80的协同作用(VCM作用),在线圈46上作用光轴方向的力。因此,可以使透镜支架40与透镜100—起在光轴方向的前后相对于框架60移动。通过使透镜100与透镜支架40—起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框架60移动,可以进行自动聚焦(AF)动作。
[0142]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两用磁铁80兼作AF控制用磁铁和模糊修正控制用磁铁,因而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AF控制和模糊修正控制。并且,也能够有助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小型化。
[0143]另外,透镜100也可以由多个透镜组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单进行说明,作为由一个透镜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
[0144]如图6A及图6B所示,模糊修正用线圈30由沿着X轴方向夹着开口部12而面对面的一对第一驱动线圈30a、30a、沿着Y轴方向夹着开口部12而面对面的一对第二驱动线圈30b、30b构成。这些驱动线圈30a、30b作为整体在方板形状的电路基板20的前面以包围筒状凸部14的方式沿着电路基板20的各边平行地配置。
[0145]沿着X轴相互面对面的第一驱动线圈30a、30a的Y轴方向的配置位置稍微错位,沿着Y轴相互面对面的第二驱动线圈30b、30b的X轴方向的配置位置也稍微错位。这样,使驱动线圈30a、30b沿着周向在相同的方向错位是因为在电路基板20的四角部易安装位置传感器18a、18b及缓冲台24等,并且易形成悬线16的贯通孔等。
[0146]位置传感器18a例如由霍尔传感器构成,与一方的第一驱动线圈30a—起以规定间隔与图2所示的两用磁铁80的一方的第一驱动磁铁80a的后面面对面,可检测第一驱动磁铁80a的X轴方向的移动位置。另外,位置传感器18b例如由霍尔传感器构成,与一方的第二驱动线圈30b—起,以规定间隔与图2所示的两用磁铁80的一方的第二驱动磁铁80b的后面面对面,可检测第二驱动磁铁80b的Y轴方向的移动位置。这些传感器18a、18b与电路基板20的配线图形电连接。
[014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线圈30a和第一驱动磁铁80a以规定间隔沿着Z轴方向配置,构成用于模糊修正的第一驱动部(第一VCM),第二驱动线圈30b和第二驱动磁铁80b以规定间隔沿着Z轴方向配置,构成用于模糊修正的第二驱动部(第二VCM)。第一驱动部的第一驱动轴是X轴,第二驱动部的第二驱动轴是Y轴。
[0148]图6A及图6B所示的缓冲台24分别利用粘接剂或回流等方法固定于电路基板20的四角部。如图1C及图1D所示,在缓冲台24的前面、和框架60的角部后面68或后面凸部69之间形成间隙宽度Wl的间隙,凝胶状的第一缓冲材料70a以与两者紧贴的方式介设于该间隙。间隙宽度Wl比两用磁铁80和模糊修正用线圈30之间的间隙宽度WO大,具体而言,优选为0.1?
0.4mm左右。
[0149]第一缓冲材料70a例如由软凝胶材料或软粘接剂等振动吸收材料等构成。第一缓冲材料70a作为框架60沿着包含X轴及Y轴的驱动平面相对于基座10及电路基板20移动时的缓冲件而发挥功能,可以期待抑制振动的效果。
[0150]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缓冲材料70a不介设于磁铁80和线圈30之间,而是介设于缓冲台24和框架60的角部后面68之间或缓冲台24和框架60的后面凸部69之间。并且,间隙宽度Wl比WO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施加包含透镜驱动装置2的移动设备等落下等的冲击,也因磁铁80和线圈30碰撞而发挥止动作用的功能。因此,第一缓冲材料70a可以维持在缓冲台24和框架60的角部后面68之间、或缓冲台24和框架60的后面凸部69之间保持第一缓冲材料70a的状态,在冲击后,也可以良好地维持缓冲特性。
[0151]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图4E所示,在框架60的4个角部的各自的内侧形成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72。如图4D所示,内方凸部72和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47之间的间隙的宽度W2优选为0.1?0.3mm。第二缓冲材料70b填充在该宽度W2的间隙部分,第二缓冲材料70b在该间隙内与内方凸部72和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47紧贴。第二缓冲材料70b由与第一缓冲材料70a—样的材质构成,但不一定需要完全相同。
[0152]如图4E所示,在内方凸部72的前面73形成缓冲用凹部74。在该缓冲用凹部74,与间隙连续地也填充有第二缓冲材料70b。通过在缓冲用凹部74与间隙连续地也填充有第二缓冲材料70b,缓冲用凹部74成为凝胶积存处,即使对透镜驱动装置2施加冲击,第二缓冲材料70b从间隙脱落的担忧也较小。
[0153]第二缓冲材料70b作为透镜支架40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相对于框架60被聚焦驱动时的缓冲件而发挥功能,可以期待抑制振动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缓冲材料70b设置在方形状的框架60的4个角部附近,可将4部位的缓冲材料70b配置于距透镜的中心轴最远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缓冲件的功能。另外,如图4C所示,4部位的缓冲材料70b内的一个也可以设置于安装于透镜支架4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传感器部件41、和框架6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
[0154]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在基座部10形成有透镜100的一部分沿着包含第一驱动轴(X轴)及第二驱动轴(Y轴)的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12。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驱动轴(X轴)及第二驱动轴(Y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开口部12的斜内径Dxy I及Dxy 2比开口部12的X轴方向的第一内径Dx大,并且比开口部12的Y轴方向的第二内径Dy大。
[015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径Dx和第二内径Dy大致相等。另外,斜内径Dxyl及Dxy2相互大致相等。斜内径Dxyl及Dxy2在沿着第一内径Dx的直线和沿着第二内径Dy的直线的交叉角的二等分线附近为最大的长度,优选随着接近沿着第一内径Dx或第二内径Dy的直线,接近于第一内径Dx或第二内径Dy。但是,斜内径Dxyl及Dxy2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在第一驱动轴(X轴)及第二驱动轴(Y轴)的中间的任一位置上只要比第一内径Dx及第二内径Dy大即可。
[0156]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2例如是η边形的多边形状,斜内径Dxyl及Dxy2的最大值相对于X轴及Y轴处于45度(X轴和Y轴的交叉角的1/2) ±(360/n)度的范围内。另外,开口部12的内周面形状不限定于多边形,也可以是曲面形状。该情况下,斜内径Dxyl及Dxy2的最大值相对于X轴及Y轴处于45度(X轴和Y轴的交叉角的1/2)±15度的范围内。
[0157]开口部12的内径从成为斜内径Dxyl及Dxy2的最大值的位置朝向第一内径Dx或第二内径Dy阶梯或连续地变化。但是,可以从斜内径Dxy I及Dxy2的最大值向第一内径Dx或第二内径Dy单调减少地变化,也可以反复增加或减少而接近于第一内径Dx或第二内径Dy。斜内径Dxyl及Dxy2的最大值优选为第一内径Dx或第二内径Dy的1.02?1.05倍。
[0158]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中,如图6B所示,位于X轴及Y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开口部12的斜内径Dxyl、Dxy2比开口部12的X轴方向的第一内径Dx大,并且比开口部12的Y轴方向的第二内径Dy大。通过这样构成,不仅在透镜100沿X轴方向或Y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而且在沿它们的中间的斜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透镜100与构成开口部12的开口边缘的筒状凸部14的内周面碰撞的担忧。
[0159]S卩,有关斜方向的透镜100的最大移动量为关于第一及第二驱动轴方向的最大移动量除以在其驱动轴和斜方向之间所成的夹角(O?90°)的余弦后的值中任一小的一方,比第一或第二驱动轴方向的最大移动量大。但是,通过使斜内径Dxyl、Dxy2比第一内径Dx、第二内径Dy大,圆形的透镜100和开口边缘的间隔在斜方向大,因而可以防止透镜100向基座开口部12的开口边缘的碰撞。
[0160]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中,形成于基座部10的开口部12不是正圆,形成为位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内径Dxyl、Dxy2比X轴方向或Y轴方向大的异形形状。因此,与考虑了向斜方向的最大移动量的正圆的开口部比较,可以减小基座部10的外形,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特别是如图6B所示,在与X轴及Y轴交叉的斜方向,空间上有余量,即使在该方向增大开口部12的内径,也不需要增大基座部10及电路基板20的外形。
[0161]另外,在假定基座部10及电路基板20的外形为相同的情况下,与考虑了向斜方向的最大移动量的正圆的开口部比较,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增加除了沿着X轴及Y轴的开口部12的基座部10的宽度。因此,可以增加第一驱动线圈30a及第二驱动线圈30b的匝数,驱动力提尚,t旲糊修正的精度提尚。
[016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包含沿着X轴方向夹着开口部12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驱动线圈30a,一对第一驱动线圈30a沿着基座部10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通过这样构成,沿着X轴方向的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高。
[0163]另外,第二驱动部包含沿着Y轴方向夹着开口部12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二驱动线圈30b,一对第二驱动线圈30b沿着基座部10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通过这样构成,沿着Y轴方向的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高。
[0164]另外,如图4A所示,框架60作为整体具有方环形状,如图1所示,配置在固定于基座10的方筒形状的壳体11的内部,斜方向与方环形状的对角线方向大致一致。通过这样构成,如图6B所示,在除了开口部12的基座部10之上可有效地配置第一驱动线圈30a及第二驱动线圈30b,可减小基座部10的外形,装置2的小型化变得容易。
[0165]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在基座部10上沿着开口部6的开口边缘,形成有筒状凸部14,在筒状凸部14的周围配置第一驱动线圈30a及第二驱动线圈30b。通过这样构成,可以有效地防止透镜100与配置于筒状凸部14的周围的第一驱动线圈30a及第二驱动线圈30b碰撞。
[0166]另外,由于具有筒状凸部14,从而存在于基座部10及电路基板20的表面的尘埃等难以进入到开口部12的内部。透镜100在开口部12的内部通过,在透镜100的光轴方向的后方位置配置摄像元件等。摄像元件上附着尘埃等时,应摄像的图像的品质有可能降低,优选开口部12内部不进入尘埃等。
[0167]另外,如图5A?图5C所示,由于具有筒状凸部14,从而将连接一对第一驱动线圈30a的线配线32a、与连接一对第二驱动线圈30b的线配线32b沿着筒状凸部14的外周面配置变得容易。另外,有效地利用筒状凸部14和各驱动线圈30a、30b之间的角部空间,易将各驱动线圈30a、30b的引线配线34a、34b与电路基板20的电路图形连接。
[0168]第二实施方式
[0169]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以下所示以外,具有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2同样的结构,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以下,还有重复的部分,但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0170]本实施方式中,图6B所示的开口部12也可以是一般的开口部,斜内径Dxyl及Dxy2不需要比开口部12的X轴方向的第一内径Dx大,并且也不需要比开口部12的Y轴方向的第二内径Dy大。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透镜100的一部分也可以不进入到开口部12之中。
[0171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样,在基座部10上沿着基座开口部12的开口边缘形成有筒状凸部14。如图7的放大图即图8所示,在筒状凸部14的外周侧设有设置模糊修正用线圈30的面即线圈配置面10aa。线圈设置面1aa在基座部10上形成为朝向前方的面,在线圈配置面10aa,经由电路基板20设置有第一驱动线圈30a及第二驱动线圈30b ο
[0172]筒状凸部14从线圈设置面1aa向前方突出,筒状凸部14的前方的端部即凸部前端14a位于基座部10的线圈设置面1aa的前方。另外,配置于线圈设置面1aa的模糊修正用线圈30(图8中第一驱动线圈30a)的前方的端部即线圈前端30c位于筒状凸部14的凸部前端14a的前方。
[0173]具有这样的筒状凸部14的透镜驱动装置2即使在透镜驱动装置2内万一产生颗粒的情况下,颗粒也由筒状凸部14阻挡。因此,透镜驱动装置2可以防止在透镜驱动装置2产生的颗粒经由基座开口部12流入到处于后方的图像传感器侧。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附着颗粒等时,由图像传感器生成的图像的品质会降低,另外,颗粒是导电物质的情况下,还会有图像传感器的损伤的担忧,通过筒状凸部14可以防止这类问题。
[0174]另外,筒状凸部14的凸部前端14a位于模糊修正用线圈30的线圈前端30c的后方,由此,即使是因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可动部3和固定部4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因线圈前端30c与两用磁铁80接触而承接冲击,从而筒状凸部14直接与可动部3接触。因此,透镜驱动装置2即使因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可动部3和固定部4碰撞,其碰撞位置为比筒状凸部14更靠外周侧,因而可以防止因碰撞而产生的颗粒经由基座开口部12而流入到图像传感器侧的问题。
[0175]再有,透镜驱动装置2中,如图8所示,在筒状凸部14的外周侧面14b、和模糊修正用线圈30之间形成有规定的宽度的间隙15。通过设置这样的间隙15,即使颗粒朝向基座开口部12沿着模糊修正用线圈30的线圈前端30c移动的情况下,该颗粒也会集中在间隙15。因此,形成了这种间隙15的透镜驱动装置2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颗粒流入到基座开口部12。另夕卜,如图7所示,使透镜100大径化时,基座开口部12的开口面积也增大,因而具有易产生颗粒流入到图像传感器侧的倾向,可以防止这样的颗粒的流入的透镜驱动装置2作为保持大径的透镜100的透镜驱动装置而特别合适。
[0176]如图6B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2中,将4个模糊修正用线圈30合在一起的线圈前端30c的合计面积在需要确保用于模糊修正的驱动力的方面,比凸部前端14a的面积大。透镜驱动装置2是由面积比凸部前端14a大的线圈前端30c承接可动部3和固定部4的碰撞的冲击的构造,因而可以防止大的外力作用在窄的范围而产生颗粒的问题。另外,图1C所示的缓冲材料70a还作为缓和可动部3和固定部4碰撞时产生的冲击的缓冲材料起作用,抑制在透镜驱动装置2内的颗粒的产生。
[0177]再有,如图5A?图5C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2中,将与一对第一驱动线圈30a连接的作为配线部的线配线32a、及与一对第二驱动线圈30b连接的作为配线部的线配线32b配置于在筒状凸部14的外周侧面和模糊修正用线圈30之间形成的间隙15。通过将与模糊修正用线圈30连接的线配线32a、32b配置在间隙15,可以缩短模糊修正用线圈30的配线距离,同时可以扩大基座部10上的其它部件的配置空间。另外,有效地利用筒状凸部14和各驱动线圈30a、30b之间的角部空间,易将各驱动线圈30a、30b的引线配线34a、34b与电路基板20的电路图形连接。另外,在除了图5A?图5C的其它附图中,线配线32a、32b省略图示。
[0178]如图5A所示,筒状凸部14的外周形状与基座开口部12同样地是多边形状,筒状凸部14的外周侧面14b具有与包含光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分即凸部平面部分14ba。与包含光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凸部平面部分14ba形成于筒状凸部14的外周侧面14b的4处。各凸部平面部分14ba相对于模糊修正用线圈30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即作为与包含光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分的线圈平面部分30d,夹着间隙15而相互面对面。
[0179]由于形成有这种凸部平面部分14ba,所以透镜驱动装置2容易将线配线32a、32b沿着筒状凸部14的外周侧面14b配置,另外,可以防止因冲击等而线配线32a、32b从间隙15脱开。另外,通过在筒状凸部14的周围形成沿着X轴及Y轴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的一定的宽度的间隙15,颗粒易集中在间隙15,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向基座开口部12的颗粒的流入。
[0180]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电路基板20的表面固定各驱动线圈30a、30b来增大模糊修正用线圈30的驱动力,但在不需增大驱动力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埋入线圈的电路基板。
[0181]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与方板形状的基座部10及电路基板20的各边平行地配置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位于方板形状的基座部10及电路基板20的对角线上的方式配置第一驱动用线圈30a及第二驱动用线圈30b。
[018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单一的两用磁铁80具有模糊修正用磁铁、和自动聚焦用磁铁的两个功能,但也可以分别准备磁铁来进行安装。
[018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自动聚焦机构和模糊修正机构这两个机构,但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至少具有模糊修正机构即可。
[0184]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的交叉角度为90度,但在本发明中,它们的交叉角度也可以为90度以外。另外,这些驱动轴也可以相对于光轴以垂直以外的交叉角度交叉。
[018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将作为可动部的框架60沿着驱动平面(包含X轴及Y轴),相对于作为固定部的基座部10移动自如地保持的装置,使用4根悬线16,但悬线的根数不限于4根,只要是多根即可。
【主权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驱动部,其使包含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的第一驱动轴,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 第二驱动部,其使所述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驱动轴交叉的第二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 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所述透镜的一部分沿着包含所述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 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及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所述开口部的斜内径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的第一内径大,并且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的第二内径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驱动线圈, 一对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二驱动线圈, 一对所述第二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部在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于框架, 使用多个悬线,从而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驱动平面移动自如地保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作为整体的方环形状,被配置于固定于所述基座的方筒形状的壳体的内部, 所述斜方向与所述方环形状的对角线方向大致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筒状凸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筒状凸部的周围。7.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可动部,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和用于沿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透镜的驱动用磁铁; 固定部,其具有以与所述驱动用磁铁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用于沿所述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透镜的驱动用线圈、和形成有使入射到所述透镜的光通过的基座开口部并设置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基座部; 支承部,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可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可动部,使所述可动部支承于所述固定部, 在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基座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形成有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朝向所述可动部突出的筒状凸部, 所述筒状凸部的凸部前端在所述基座部上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而位于设置有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圈设置面的前方, 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圈前端沿着所述光轴方向而位于所述凸部前端的前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凸部的外周侧面和所述驱动用线圈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驱动用线圈连接的配线配置于所述间隙。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凸部的外周侧面具有作为与包含所述光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分的凸部平面部分, 所述凸部平面部分相对于线圈平面部分,夹着所述间隙而相互面对面,该线圈平面部分为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外周侧面的一部分并且为与包含所述光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分。
【文档编号】G03B5/00GK106066524SQ201610258444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公开号201610258444.4, CN 106066524 A, CN 106066524A, CN 201610258444, CN-A-106066524, CN106066524 A, CN106066524A, CN201610258444, CN201610258444.4
【发明人】一桥秀辅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