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聚光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0464发布日期:2018-08-10 19:49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涉及一种以平面LED为光源的高效聚光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在的手电筒体积越来越小,亮度越来越高,照射距离越来越远,其重要原因就是在电池和光源两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手电筒聚焦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带透镜的LED外加一个凸透镜聚光模式;另一种是带二次透镜的LED配合反光杯聚焦的模式。

上述传统手电筒的聚焦模式的缺陷在于:

第一种模式中,LED上自带的透镜,由于体积小、聚光效果不好,不能将光收集聚在一个外加透镜上;

第二种模式中,反光杯聚光、光发散,不能将光全部聚在光的中心焦点上,浪费很多光。

上述缺陷最终导致现有的手电筒存在光束效率不足、角度较大、照射距离不够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束效率更高、角度更小、照射距离更远的高效聚光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高效聚光手电筒,包括平面LED、碗型聚光透镜和聚焦凸透镜,设所述平面LED的出光方向为前方,所述碗型聚光透镜安装在所述平面LED的前面,所述聚焦凸透镜安装在所述碗型聚光透镜的前面。

优选地,所述高效聚光手电筒还包括相互丝口连接或卡扣连接的筒头和筒身,所述筒身包括相互一体成型的前筒身和后筒身,所述聚焦凸透镜安装于所述筒头的前部内并能够前后移动和定位,所述碗型聚光透镜通过安装件安装于所述筒头的后部内,所述平面LED通过安装基座安装于所述前筒身内,所述后筒身内安装有电池。

进一步,所述筒头的前端安装有碎玻璃攻击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平面LED的发散光先经过碗型聚光透镜进行第一次聚光,再全部聚集投射到聚焦凸透镜上,透过聚焦凸透镜将光汇聚成一束光,光效比传统方式提升50%以上,同样功率的手电筒,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其照射距离增加一倍以上,所以光束效率更高、角度更小、照射距离更远,更方便在夜晚追踪与搜索;由于光效大幅提高,即可以降低产品功率,又可达到传统产品的照明效果,节约了能量,又减少了电池的充电次数和电池的更换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聚光手电筒组装前的分解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聚光手电筒组装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聚光手电筒包括平面LED 6、碗型聚光透镜5和聚焦凸透镜2,还包括相互丝口连接或卡扣连接的筒头3和筒身,所述筒身包括相互一体成型的前筒身8和后筒身10,设平面LED 6的出光方向为前方(图中为上方),碗型聚光透镜5安装在平面LED 6的前面,聚焦凸透镜2安装在碗型聚光透镜5的前面,聚焦凸透镜2安装于筒头3的前部内并能够前后移动和定位(采用常规现有手电筒技术即可实现),碗型聚光透镜5通过安装件4(安装件4采用现有技术能轻易实现,只要能将碗型聚光透镜5稳定地安装在筒头3内即可)安装于筒头3的后部内,平面LED 6通过安装基座7(安装基座7采用常规现有手电筒技术即可实现)安装于前筒身8内,后筒身10内安装有电池(图中未示),筒头3的前端安装有碎玻璃攻击头1。图中还示出了设于前筒身8上的开关9,为常规部件。

上述碗型聚光透镜5也称为反光碗或曲面反光杯,是一种常规部件,其内壁镀有反光膜,中心位置设有透光通孔,平面LED 6位于碗型聚光透镜5的开口侧并与透光通孔的位置对应,平面LED 6发出的光中,中心的光束直接穿过透光通孔,其它光线射到碗型聚光透镜5的内壁后反射至平面LED 6的表面被再次反射,经过一次或多次这样的反射后,平面LED 6发出的大部分光都会穿过透光通孔,相比不用碗型聚光透镜5的结构会提高50%的光效。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不带二次透镜的平面LED 6,配合碗型聚光透镜5和聚焦凸透镜2组成一个高效的聚焦光路,碗型聚光透镜5主要是通过透镜的碗型造型将平面LED 6发出的光高效的收集、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定角度的光束,再通过筒头3精细调节聚焦凸透镜2与碗型聚光透镜5之间的距离,可以把平面LED 6发出的光完美地聚拢成一个很小的、高效的光束。这样光路结构形成的光束比普通的单个聚焦透镜或反光杯形成的光束效率更高、角度更小、照射距离更远!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