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筒聚反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20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筒聚反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筒,特别是电筒的聚反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筒都是利用反光内罩将灯光反射进行照明,并利用透光外罩进行防护。但是仅利用反光内罩的内凹罩杯聚反光的效果较差,光束分散,照明距离不够长,亮度也不高。对于多灯泡的电筒,多个光束更容易散乱,影响照明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光效果好的电筒聚反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相配合的反光内罩和透光外罩,反光内罩的反光面内凹成罩杯状,小灯泡则置于内凹罩杯中,反光内罩的内凹罩杯有多个,透光外罩的相应位置处则设有多个凸透镜配合构成多光束聚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内凹罩杯先将光线反射,然后通过透光外罩的凸透镜聚光,光束集中不发散,直线性好,照射距离远,照明亮度高,特别对于多灯泡的电筒,聚光作用更明显,照明效果大大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主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透光外罩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反光内罩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主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透光外罩的俯视图;图6是图4中反光内罩的俯视图。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相配合的反光内罩1和透光外罩2安装在电筒头部,反光内罩1的反光面内凹成罩杯状,小灯泡5则置于内凹罩杯3中。反光内罩1的内凹罩杯3有多个,透光外罩2的相应位置处则设有多个凸透镜4配合构成多光束聚光结构。本实施例的内凹罩杯3有三个,排列为“一”字型,凸透镜4也为三个,对应排列为“一”字型。在每个内凹罩杯3中均置有一个小灯泡5,一般小灯泡5可采用高亮发光二极管。各凸透镜4和透光外罩2为一体式成型结构,这样生产装配更加方便,聚光效果更强。
实施例二如图4至图6所示,基本的结构同实施例一,内凹罩杯3有三个,排列为“品”字型,凸透镜4也为三个,对应排列为“品”字型,这样光束不分散,照明效果强。
权利要求1.一种电筒聚反光装置,包括相配合的反光内罩和透光外罩,反光内罩的反光面内凹成罩杯状,小灯泡则置于内凹罩杯中,其特征为反光内罩(1)的内凹罩杯(3)有多个,透光外罩(2)的相应位置处则设有多个凸透镜(4)配合构成多光束聚光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筒聚反光装置,其特征为内凹罩杯(3)有三个,排列为“一”字型或“品”字型,凸透镜(4)也为三个,对应排列为“一”字或“品”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筒聚反光装置,其特征为各凸透镜(4)和透光外罩(2)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电筒聚反光装置,包括相配合的反光内罩和透光外罩,反光内罩的反光面内凹成罩杯状,小灯泡则置于内凹罩杯中,反光内罩的内凹罩杯有多个,透光外罩的相应位置处则设有多个凸透镜配合构成多光束聚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内凹罩杯先将光线反射,然后通过透光外罩的凸透镜聚光,光束集中不发散,直线性好,照射距离远,照明亮度高,特别对于多灯泡的电筒,聚光作用更明显,照明效果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F21V5/04GK2804594SQ20052001316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
发明者吴建军 申请人:吴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