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灯的亮度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34384发布日期:2018-06-19 20:10阅读:1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灯的亮度调整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台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高效的发光源,具有环保、省电、寿命长等诸多特点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领域。LED固态光源由于能产生更高的亮度,可以实现室内外照明,也将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等现有光源,获得更加广泛的运用。

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台灯通常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为了达到足够的出光强度,这些发光二极管元件通常呈阵列密集排布。然而,由于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出的光线通常有很强的指向性,发光二极管台灯对其工作平面照射产生的亮度较强,通常发光二极管台灯会加设一手动调整亮度旋钮用以调整照明亮度。这样,一方面需要依赖使用者手工操作,不方便且因使用者不同而异;另一方面,手工调整后当周围环境的亮度发生变化时,如周围环境变亮或变暗,需调整照明亮度,只能再次调整发光二极管台灯,操作麻烦且不容易获得较佳照明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整照明亮度的发光二极管台灯。

一种发光二极管台灯,包括中空灯壳、容置于灯壳内的发光二极管模组、罩置该发光二极管模组上的透镜模组及用以支撑所述灯壳的灯座,所述发光二极管台灯还包括用以调整发光二极管模组出光亮度的自动控制模组,所述自动控制模组包括用以感应光线强度的感光组件、接收感光组件所传递信号的控制组件及接收控制组件的指令的调整亮度组件,所述感光组件获得亮度值数据后将其转化为信号传递至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比较该亮度值数据与预设的亮度值数据向调整亮度组件发出指令,所述调整亮度组件通过调整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的电流大小,以增大或减小发光二极管模组发出的光线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台灯包括用以调整发光二极管模组出光亮度的自动控制模组,能够根据预设的亮度值数据而自动调整台灯的照明亮度。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台灯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发光二极管台灯沿图1中II-II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发光二极管台灯中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透镜沿图3中IV-IV线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台灯100,其包括一中空灯壳10、容置于灯壳10内的一发光二极管模组20、罩置该发光二极管模组20上的一透镜模组30、用以支撑所述灯壳10的一灯座40、及用以调整发光二极管模组20出光亮度的自动控制模组50。

上述灯壳10可以由玻璃、树脂、塑料、金属等材料一体制成。该灯壳10大体上呈椭圆形轮廓,在其底部具有一开口(未标示)以供发光二极管模组20发出的光线射出。

上述发光二极管模组20包括一纵长条形电路板22及若干均匀、间隔贴置于该电路板22上的发光二极管24。所述电路板22设置于所述灯壳10中。所述发光二极管24面向灯壳10的开口设置。所述发光二极管24的数量可根据发光二极管台灯100的具体功率而不同。

上述透镜模组30对应盖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20上以提高该发光二极管模组20的出光效果,其包括若干与所述发光二极管24一一对应配合的透镜32及将这些透镜32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2上的一压板34。所述透镜32由光学性能良好的透明材料一体成型,如PMMA或PC塑料。每一透镜32对应盖置于一发光二极管24上。所述压板34为一长条形平板,该压板34上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圆形装配孔(未标示),以供所述透镜32对应穿置其中。所述装配孔在尺寸上对应于所述透镜32,从而使得透镜32的导光部分能够穿过装配孔,而该透镜32的外周缘被装配孔的周缘所卡制。所述压板34通过若干固定件(图未示)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2之上,并将所述透镜32水平压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20的电路板22上。

请同时参照图3和图4,所述透镜32包括第一曲面321、第二曲面322和连接该第一曲面321和第二曲面322的连接面323。所述第二曲面322设于第一曲面321上方,两者的底部周缘位于同一平面上并由连接面323连接。所述第一曲面321直接罩设在发光二极管24上。该第一曲面321包括自连接面323向透镜32内部凹陷形成一曲面内壁3211和一尖部3212,该曲面内壁3211和尖部3212平滑连接。该曲面内壁3211的轮廓大致为一椭球面,该尖部3212为自曲面内壁3211的顶部进一步向透镜32的实体内部凹陷形成。该曲面内壁3211沿透镜32的光轴向上的截面的斜率由连接面323逐渐减小,而该尖部3212沿透镜32的光轴向上的截面的斜率由曲面内壁3211逐渐增大。该第一曲面321顶点即为尖部3212的顶点,其位于透镜32的光轴上。该第一曲面321的底部周缘位于连接面323上,即曲面内壁3211的底端位于连接面323上。发光二极管24发出的光线射向该第一曲面321时,正向光线经过尖部3212的折射作用后向透镜32侧部偏转,从而将正向出光光线向透镜32侧向分散,有利于使出射光线均匀化。

所述第二曲面322设在第一曲面321上方。该第二曲面322的中心点位于透镜32的光轴上。该第二曲面322包括位于顶部中央的凹面3221、凹面3221外围的弧面3222和环绕透镜32侧部的侧面3223。该凹面3221位于透镜32的中央,并正对第一曲面321的顶点。该凹面3221可以为内凹的圆弧面等,以用于发散到达凹面3221的正向光线。该弧面3222为凸出的曲面,该弧面3222的曲率大于凹面3221的曲率。该第二曲面322的底部周缘与第一曲面321的底部周缘共同位于连接面323上,两者由连接面323连接。

所述连接面323靠近发光二极管24,其上朝向远离第二曲面322的方向凸设若干交错的凸条,所述连接面323包括若干第一凸条3231和若干第二凸条3232。若干第一凸条3231相互平行间隔,若干第二凸条3232相互平行间隔。每一第一凸条3231的形状与每一第二凸条3232的形状相同,均为半圆柱形。这些第二凸条3232相互平行,并与这些第一凸条3231垂直交错。这些第一凸条3231和第二凸条3232相互交错大致呈“井”字形。发光二极管24发出的光线射向透镜32时,一部分光线在透镜32内部射向连接面323时经过第一凸条3231和第二凸条3232的反射作用后向各个角度出射、增大出射光线的出光角度,并使出射光线更加均匀。

上述灯座40包括一圆盘状底座42、竖直设置于该底座42上的一支撑部44及由该支撑部44向上延伸而出、连接所述灯壳10的连接杆46。所述底座42与支撑部44可以由塑料、金属等材料一体制成。所述连接杆46与支撑部44之间为可活动方式连接,如枢转连接、连杆连接等方式。该连接杆46也可以为一弹性软杆。这样,通过调整连接杆46与底座42及支撑部44的相对位置,可以灵活调整灯壳10内的发光二极管模组20的出光方向或出光位置,以满足使用者实际需要。

上述自动控制模组50包括感光组件52、控制组件54及调整亮度组件56。所述感光组件52装置于所述灯壳10上,且位于发光二极管模组20照射范围之外,用以接收发光二极管模组20发出的光线经发光二极管台灯100所在工作平面(如桌面)反射后返回的光线。所述感光组件52设置的高度大致与使用者眼睛所在的高度对应一致,以获得所需要的亮度值数据。所述感光组件52获得亮度值数据后将其转化为信号传递至控制组件54,所述控制组件54通过比较该亮度值数据与预设的亮度值数据向调整亮度组件56发出指令,所述调整亮度组件56根据控制组件54的指令调整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20的电流大小,以增大或减小发光二极管模组20发出的光线的强度。当所述感光组件52获得的亮度值数据与预设的亮度值数据相符后,控制组件54停止向调整亮度组件56发出指令,则发光二极管模组20平稳工作。当使用中发生情况变化时,如有其他光源加入照明等周围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所述自动控制模组50重复上述调整过程。另外,所述发光二极管台灯100还可以包括手/自动控制选择元件60及手动控制亮度旋钮70。使用者可以灵活选择手动控制方式通过手动控制亮度旋钮70来调整发光二极管模组20的出光亮度。

可以理解地,所述自动控制模组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20的数量对应为多个,其中每个自动控制模组50对应一发光二极管模组20,每个自动控制模组50中的感光组件52对应获得一个区域的亮度值数据,而调整亮度组件56根据控制组件54的指令对应调整发光二极管模组20的出光强度,这样,通过多个自动控制模组50可以实现对发光二极管台灯100的整个照射范围内的亮度值作出细化调整,进而得到最佳化的照明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