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照明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4331发布日期:2018-11-07 07:4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照明LED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家用照明led灯。

背景技术

落地灯一般布置在客厅和休息区域里,与沙发、茶几配合使用,以满足房间局部照明和点缀装饰家庭环境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居家空间的重视,需要占用较大面积且实用性并不高的落地灯也逐步被其他的灯具所取代,进而使得落地灯的销量持续下滑,不利于生产企业的发展。

所以,为了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企业就需要不停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设计出能够更好的被消费者所接收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家用照明led灯,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落地灯的实用性与灵活性,降低了落地灯与其他产品的空间冲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好的接收本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家用照明led灯,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滑轨,通过滑动结构设置在滑轨中的底柱,一端固定在底柱上端、另一端设置有灯座的鹅颈管,设置在鹅颈管上侧的灯罩,设置在底柱外表面的调高齿纹,以及通过旋转扣设置在调高齿纹上的支撑板;在底座中还设置有照明电源驱动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呈条形且贯穿底座的上表面,在该滑轨的下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结构由对称设置在底柱侧壁下端两侧的滚轮,以及设置在滚轮上侧的摩擦片组成;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滑轨的上侧,底柱上设置有深度为0.5-1cm且用于放置摩擦片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长度比摩擦片的厚度大1-2cm;所述滚轮的设置位置与滑轨下侧面的凹槽相匹配,且底柱自然放置时滚轮的上端与滑轨顶部的间距为1-2cm。

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由支撑板主体,水平设置在支撑板主体左侧且与旋转扣相连接的水平伸缩杆,设置在支撑板主体下侧面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下端端部的脚垫,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主体前侧或后侧的挡台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扣由均匀环绕在调高齿纹上的至少两个旋转轮,设置在旋转轮之间的成弧形的连接片,以及设置在连接片上且与任意一个旋转轮相连接的微型电机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轮由呈圆柱状的调高旋转轮,设置在调高旋转轮的圆弧面且将该圆弧面均分的三个横向滑轮,以及设置在任意两个横向滑轮之间的三个纵向卡齿;横向滑轮与调高齿纹的凸起面相匹配,纵向卡齿与调高齿纹的凹面相匹配。

另外,照明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由芯片u1,以及串接在芯片u1的ck管脚与vdd管脚之间的电阻r3组成的芯片判断电路;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tt6061;还包括分别与芯片判断电路相连接的驱动输入电路和输入触发电路,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与输入触发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照明电路,以及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输入缓冲电路;所述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由三极管vt101,n极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负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n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6后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7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一端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8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01,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发光二极管vt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n极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5,n极顺次经继电器k101和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6,以及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继电器k101的常开触点k101-2后接地的电阻r109组成;其中,电容c10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d10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106的p极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105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输入电路由mos管q1,正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ci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n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后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正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fi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以及正极与芯片u1的fi管脚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其中,二极管d1的n极与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负极组成该驱动输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与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触发电路由三极管vt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芯片u1的a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6,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7后与芯片u1的ti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n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9组成;其中,二极管d4的n极作为该输入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作为优选,所述触发照明电路由双向晶闸管vs1,照明灯h,负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正极与电阻r6和电阻r8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4,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10组成;其中,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一电极经照明灯h后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二电极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1,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6,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5组成;其中,电容c6的负极接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作为该输入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vt4的基极作为该输入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2的基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有滑轨,可以根据周边家具的布置需要而更好的调整底柱在底座上的位置,大大提高了产品对空间的占用面积,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进而更好的被消费者所接受,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本发明设置有滑动结构,可以提高产品在正常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使得产品在调整底柱位置时更加方便与快捷,进而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3)本发明设置有支撑板和旋转扣,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功能性,使得人们可以直接利用产品本身来放置书籍、电脑或者杂物,更加贴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好的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4)本发明设置了调高齿纹以及与其配合的旋转扣,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支撑板的所处高度,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适应能力,使得产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5)本发明设置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可以连接两个不同源的电源,并可以根据第一电源的供电情况自动切换到第二电源,从而确保了系统的正常与稳定运行,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则可以用于判断第二电源上连接的蓄电池是否能够正常供电,若发光二极管熄灭,则需要及时的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更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效果。

(6)本发明的照明电源驱动电路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相较于现有的照明装置的反应速率能够提升20~43%,使得系统对门禁进行照明的效果更加及时,且该系统的触发信号能够直接导入电路中,进一步提高了触发的反应速度;设置的输入缓冲电路还能避免瞬时电流冲击元器件,更好的保护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滑动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调高旋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照明电源驱动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输入缓冲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底柱;3、鹅颈管;4、灯罩;5、滑轨;6、滑动座;7、旋转扣;8、支撑板;9、调高齿纹;61、摩擦片;62、滚轮;71、调高旋转轮;72、纵向卡齿;73、横向滑轮;81支撑板主体;82、挡台;83、水平伸缩杆;84、支撑杆;85、脚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家用照明led灯,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滑轨5,通过滑动结构设置在滑轨5中的底柱2,一端固定在底柱2上端、另一端设置有灯座的鹅颈管3,设置在鹅颈管3上侧的灯罩4,设置在底柱2外表面的调高齿纹9,以及通过旋转扣7设置在调高齿纹9上的支撑板8;在底座1中还设置有照明电源驱动电路。

灯座上设置有拉线,通过拉线可以控制灯座的通电与断电,进而达到了控制灯泡亮与灭的效果。灯座的连接线通过鹅颈管和底柱从底柱最下端伸出,连接上电源后便可完成对灯座的供电。鹅颈管的作用是可以更好的调整灯泡的角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灵活性与使用效果。上述内容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如图2所示,所述滑轨5呈条形且贯穿底座1的上表面,在该滑轨5的下侧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凹槽。

所述滑动结构由对称设置在底柱2侧壁下端两侧的滚轮62,以及设置在滚轮62上侧的摩擦片61组成;所述摩擦片61设置在滑轨5的上侧,底柱2上设置有深度为0.5-1cm且用于放置摩擦片61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的长度比摩擦片61的厚度大1-2cm;所述滚轮62的设置位置与滑轨5下侧面的凹槽相匹配,且底柱2自然放置时滚轮62的上端与滑轨5顶部的间距为1-2cm。

摩擦片可以在底柱自然放置时为底柱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不仅可以避免底柱倾斜,还可以很好的避免底柱在使用时因外界触碰而沿滑轨改变位置,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稳定性。而滚轮则可以在人们向上提起底柱时降低底柱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底柱可以更加轻松的在滑轨上进行移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便捷性。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8由支撑板主体81,水平设置在支撑板主体81左侧且与旋转扣7相连接的水平伸缩杆83,设置在支撑板主体81下侧面的支撑杆84,设置在支撑杆84下端端部的脚垫85,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主体81前侧或后侧的挡台82组成。

由于旋转扣可以沿其固定位置绕底柱进行旋转,进而可以使得支撑板能够转动到更多的位置,更加贴合人们的使用,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支撑板主体通过水平伸缩杆固定在旋转扣上,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伸缩,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支撑板主体还可以以该水平伸缩杆为圆心进行旋转。支撑杆可以沿端部位置在竖直平面中进行翻转,进而在使用时可以降低水平伸缩杆的受力,更好的保护产品的正常使用,而脚垫在使用时可以翻转开,以取得更大的接触面积,降低对支撑平面的压力,更好的保护了支撑平面。在支撑板主体的下侧面设置一个与支撑杆以及脚垫相匹配的收纳槽,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支撑杆和脚垫向上推入该收纳槽中,可以更好的避免在不使用时支撑杆和脚垫对其他产品进行磕挂,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而挡台则可以在人们倾斜使用支撑板主体时避免放置的物品滑落。

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扣7由均匀环绕在调高齿纹9上的至少两个旋转轮,设置在旋转轮之间的成弧形的连接片,以及设置在连接片上且与任意一个旋转轮相连接的微型电机组成。

所述旋转轮由呈圆柱状的调高旋转轮71,设置在调高旋转轮71的圆弧面且将该圆弧面均分的三个横向滑轮73,以及设置在任意两个横向滑轮73之间的三个纵向卡齿72;横向滑轮73与调高齿纹9的凸起面相匹配,纵向卡齿72与调高齿纹9的凹面相匹配。

旋转轮均匀分布并被弧形的连接片固定在调高齿纹上,在微型电机工作时其中一个调高旋转轮转动进而带动纵向卡齿翻转,以使得旋转扣能够沿调高齿纹上下运动,而横向滑轮则可以使得旋转扣沿着调高齿纹进行旋转。

在使用时,若需要调整底柱在底座上的位置,则可以通过向上提起底柱以使得滚轮与凹槽相接触,并将底柱推拉至所需要的位置再放下底柱使其自然放置即可。调整后,可以使得底座能够更好的进行放置,以降低底座对周边家具放置的影响。

如图5所示,照明电源驱动电路包括由芯片u1,以及串接在芯片u1的ck管脚与vdd管脚之间的电阻r3组成的芯片判断电路;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tt6061;还包括分别与芯片判断电路相连接的驱动输入电路和输入触发电路,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与输入触发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照明电路,以及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的输入缓冲电路。

如图3所示,所述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由三极管vt101,继电器k101,滑动变阻器rp101,稳压二极管d101,二极管d102,稳压二极管d103,发光二极管d104,二极管d105,二极管d106,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电阻r101,电阻r102,电阻r103,电阻r104,电阻r105,电阻r106,电阻r107,电阻r108,电阻r109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102的n极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102的负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10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电容c103的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2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101的n极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103的n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06后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电容c104的正极与电容c10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7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01的一端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8后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04后与电容c103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105的正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发光二极管vt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d105的n极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106的n极顺次经继电器k101和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09的一端与电容c10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继电器k101的常开触点k101-2后接地。

其中,电容c10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d10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106的p极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电容c101的正极与负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二电源输入端,电容c105的负极经继电器k101的常闭触点k101-1后与二极管d105的p极组成该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且与驱动输入电路相连接。

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上连接有两个不同源的电源,可以根据第一电源的供电情况自动切换到第二电源,从而确保了系统的正常与稳定运行,其中第一电源主要为市电电源,而第二电源则为备用的蓄电池。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可以用于判断第二电源上连接的蓄电池是否能够正常供电,若发光二极管熄灭,则需要及时的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更换。

驱动输入电路由mos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4,滑动变阻器rp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以及稳压二极管d组成。

连接时,电容c2的正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ci管脚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滑动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nc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1的n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后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fi管脚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芯片u1的fi管脚相连接、负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

其中,二极管d1的n极与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3的负极组成该驱动输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与自提示电源切换电路相连接。

输入触发电路由三极管vt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组成。

连接时,电阻r5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芯片u1的a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7后与芯片u1的ti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4的n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p极与芯片u1的vss管脚相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

其中,二极管d4的n极作为该输入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触发照明电路由双向晶闸管vs1,照明灯h,电阻r10,电容c4,以及电容c5组成。

连接时,电容c4的负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正极与电阻r6和电阻r8的连接点相连接,电容c5的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

其中,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一电极经照明灯h后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二电极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

如图2所示,输入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电容c6,滑动变阻器rp2,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以及电阻r15组成。

连接时,电阻r11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6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13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5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

其中,电容c6的负极接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作为该输入缓冲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vt4的基极作为该输入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vt2的基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

使用时,当信号由信号输入端导入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将控制该双向晶闸管vs导通,从而使得照明灯h的两端均通电进行照明。该系统拥有快速反应的能力,相较于现有的照明装置的反应速率能够提升20~43%,使得系统对门禁进行照明的效果更加及时,且该系统的触发信号能够直接导入电路中,进一步提高了触发的反应速度;通过输入缓冲电路还能避免瞬时电流冲击元器件,更好的保护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