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功能的模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747发布日期:2019-03-19 21:0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功能的模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功能的模块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移动电源是固定容量,在不同的使用情形中,会出现移动电源容量过大或不足的情况,移动电源容量过大,意味着使用者要携带多余的体积和重量,移动电源容量不足,意味着移动设备会缺乏电量,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目前有一种母模块和若干子模块组成的容量可变的移动电源,母模块和子模块内各有一块电池,通过增减母模块上的子模块实现容量可变;由于子模块必须连接到母模块上才能使用,当母模块没电时,使用者不得不携带母模块内没电的电池,降低了便携性;同时这种移动电源不具有手电筒、台灯功能,使用者需要另外购买手电筒、台灯,增加了成本。

目前有一种充电头模块和电池模块组成的移动电源,电池模块连接到充电头模块上组成移动电源,电池模块可以拆卸,在不同的使用情形中,使用者通过携带合适数量的电池模块解决了移动电源容量不足、过大的问题;由于充电头模块一次只能连接一块电池模块,单块电池模块的电池容量不够给大容量移动设备充电,中途会产生更换电池模块的麻烦;同时由于充电头模块一次只能给一个电池模块充电,当多个电池模块需要充电时,中途会产生更换电池模块的麻烦,目前的解决方法是设置多个电池模块充电的充电座,但这增加了成本;另外这种移动电源不具有手电筒、台灯功能,使用者需要另外购买手电筒、台灯,这增加了成本。

目前有一种手电筒和移动电源的结合体,由于该结合体内仅用于手电筒功能的零件不能拆卸,使用者只使用移动电源时不得不携带仅用于手电筒功能的零件,这降低了便携性。

目前有一类USB手电筒灯头,USB手电筒灯头连接到移动电源的USB输出接口上组成手电筒,USB手电筒灯头可以拆卸,使用者只需要移动电源时不用携带USB手电筒灯头;但大部分USB手电筒灯头没有调光功能,这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在USB手电筒灯头上设置按键和调光电路,这增加了成本;由于USB手电筒灯头会占用一个USB输出接口,具有单个USB输出接口的移动电源连接USB手电筒灯头后不能同时给移动设备充电,这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由于USB手电筒灯头和移动电源是分开设计、随机组合的,移动电源和USB手电筒灯头的外形、重量不确定,导致手电筒的外形、重量可能不适合使用者手持,同时手电筒的外形可能不美观;USB手电筒灯头仅通过USB输出接口固定在移动电源上,当使用者手持手电筒奔跑时,USB手电筒灯头容易从移动电源上脱落,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目前有一种台灯和移动电源的结合体,由于该结合体内仅用于台灯功能的零件不能拆卸,使用者只使用移动电源时不得不携带仅用于台灯功能的零件,这降低了便携性。

目前有一种USB台灯灯头,连接到移动电源的USB输出接口上组成台灯,移动电源作为底座,USB台灯灯头可以拆卸,使用者只需要移动电源时不用携带USB台灯灯头;但大部分USB台灯灯头没有调光功能,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在USB台灯灯头上设置按键和调光电路,这增加了成本,其按键位置不方便使用者按下,整体也不美观;由于USB台灯灯头会占用一个USB输出接口,具有单个USB输出接口的移动电源连接USB台灯灯头后不能同时给移动设备充电,这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由于USB台灯灯头和移动电源是分开设计、随机组合的,移动电源的的形状和重量不确定,导致台灯底座的稳定性可能很差,台灯容易翻倒。

目前的便携式台灯采用折叠式、软管式台灯杆,折叠式台灯折叠后体积仍较大,不便于携带;软管式台灯弯曲后,其外形为不规则形体,不便于放置于包中,即便携性差。

目前有一种台灯采用伸缩式台灯杆,该伸缩式台灯杆由两根平行的金属伸缩杆构成,两根金属伸缩杆一起伸缩,两根金属伸缩杆还作为导线使灯头与底座电连接,当伸缩式台灯杆在伸长状态下,两根金属伸缩杆同时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同时接触到金属物品,从而造成短路,损坏台灯的内部电路。

目前单独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当其中一个零件坏掉时,整体可能被丢弃,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户外爱好者一般需要同时携带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而单独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体积叠加起来大,携带性差;单独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各自的电量不能直接互相转换,当其中一个没电后就不能继续使用了,这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大部分单独的台灯、手电筒没有电量显示功能,这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单独的移动电源包括充电电路、电池、按键,单独的手电筒包括充电电路、电池、按键、调光电路,单独的台灯包括充电电路、电池、按键、调光电路,使用者同时购买单独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相当于多购买了两块电池、两个充电电路、两个按键、一个调光电路,增加了成本。

目前有一种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的结合体,该结合体体积小、方便携带、成本低;由于仅用手电筒、台灯功能的零件不可拆卸,当使用者只使用移动电源时不得不携带这部分零件,降低了便携性;同时该结合体的移动电源是固定容量,在不同的使用情形,存在容量过大、不足的问题;该结合体为了便携性,没有采用台灯杆和高亮LED及聚光装置,导致该结合体的手电筒、台灯照明效果差,不具有强光手电筒和阅读台灯的照明效果。

目前有一部分手电筒、移动电源,使用者右手手持时,其按键位置便于右手按下,方便右手单手手持,但当使用者左手手持时,其按键位置不便于左手按下,不便于左手单手手持,这给习惯使用左手的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功能的模块化装置,该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模块化装置包括主电路模块、电源模块、手电筒模块、台灯模块。主电路模块连接一块电源模块组成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主电路模块连接两块电源模块组成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主电路模块连接手电筒模块和一块电源模块组成单倍容量手电筒;主电路模块连接手电筒模块和两块电源模块组成双倍容量手电筒;主电路模块连接一块电源模块和一块台灯模块组成台灯。

主电路模块中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都能连接电源模块、台灯模块,主电路模块中设置有放电电路,电源模块中设置有电池,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与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包括第一PMOS、第二PMOS,第一PMOS和第二PMOS反向串联,第一开关控制第一连接座与放电电路之间的导通与截止,第二开关包括第三PMOS、第四PMOS,第三PMOS和第四PMOS反向串联,第二开关控制第二连接座与放电电路之间的导通与截止。

主电路模块中设置有充电电路、充电接口,充电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给充电电路供电,充电接口也用于连接手电筒模块,电源模块通过充电接口给手电筒模块供电。

主电路模块中设置有MCU、按键、电量显示LED,MCU、按键、电量显示LED用于显示单倍容量移动电源、双倍容量移动电源的剩余电量;MCU、按键也用于单倍容量手电筒、双倍容量手电筒、台灯的开关和调光;MCU也用于检测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是否连接有电源模块、台灯模块;MCU也用于检测充电接口是否连接有外部电源、手电筒模块;MCU也用于控制第一PMOS、第二PMOS、第三PMOS、第四PMOS的导通与截止。

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分别设置在主电路模块的正面、背面,主电路模块的正面和背面外形相同,主电路模块的侧面外形为圆角矩形,电源模块的侧面外形包括半个圆角矩形,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的侧面外形都为圆角矩形。

台灯模块包括照明组件、第一铰链、伸缩式台灯杆、第二铰链、驱动组件,照明组件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到伸缩式台灯杆的顶端,驱动组件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到伸缩式台灯杆的底端,照明组件、驱动组件相向或反向旋转可以与伸缩式台灯杆平行;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设置在主电路模块两端的中间处,在台灯中,驱动组件垂直于主电路模块和电源模块,驱动组件、主电路模块、电源模块的底面在同一平面构成台灯的底座,底座为T形。

伸缩式台灯杆包括外伸缩杆、内伸缩杆,内伸缩杆设置在外伸缩杆内,外伸缩杆带动内伸缩杆一起伸缩,外伸缩杆与内伸缩杆彼此绝缘,外伸缩杆和内伸缩杆各作为一条导线,内伸缩杆可以用弹簧线代替,外伸缩杆带动弹簧线一起伸缩,弹簧线内至少设置有一条导线。

充电接口为USB-Type-C母头,USB-Type-C母头设置在主电路模块的侧面中心处,电源模块的两端设置有铁片,手电筒模块内设置有磁铁片,在单倍或双倍容量手电筒中,磁铁片吸引电源模块一端的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固定容量移动电源存在的问题,主电路模块连接一块电源模块组成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主电路模块连接两块电源模块组成双倍容量移动电源,电源模块可以拆卸,在不同的使用情形中,使用者携带合适数量的电源模块,不会出现移动电源容量不足、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母模块和若干子模块组成的移动电源的问题,主电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组成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主电路模块内没有设置电池,使用者外出时只需携带主电路模块和有电的电源模块,不用携带没电的电池,提高了便携性;主电路模块连接台灯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台灯,主电路模块连接手电筒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手电筒,使用者不用另外购买单独的手电筒或台灯,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充电头模块和电池模块组成的移动电源的问题,主电路模块连接两块电源模块组成双倍容量移动电源,双倍容量移动电源足够给ipad等大容量设备充满电,使用者中途不必更换电源模块;在多块电源模块需要充电时,主电路模块能同时连接两块电源模块,一次可以给两块电源模块充电,降低了中途更换电源模块的次数,不用设置同时给多个电池模块充电的充电座,降低了成本;主电路模块连接台灯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台灯,主电路模块连接手电筒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手电筒,使用者不用另外购买单独的手电筒或台灯,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手电筒和移动电源结合体的问题,手电筒模块连接到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手电筒,手电筒模块可以拆卸,使用者只需要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时,不用携带手电筒模块,提高了便携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USB手电筒灯头的问题,手电筒模块连接到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手电筒,主电路模块内的按键、MCU用于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的电量显示,也用于手电筒的开关和调光,不用在手电筒模块上设置单独的按键和调光电路,降低了成本;主电路模块的充电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和手电筒模块,不用另外设置连接手电筒模块的接口,更美观,也不会占用主电路模块上的USB输出接口,使用者可以同时使用手电筒功能和移动电源功能;由于手电筒模块、单倍容量移动电源是一起设计的,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作为手电筒的手持部分,其侧面外形为圆角矩形,手电筒的重量在200g以内,手电筒的外形和重量适合手持,同时更美观;由于电源模块的两端设置有铁片,手电筒模块内设置有磁铁片,当手电筒模块连接到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上时,手电筒模块中的磁铁片吸引电源模块一端的铁片,使手电筒模块不容易掉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台灯和移动电源结合体的问题,台灯模块连接到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台灯,台灯模块可以拆卸,使用者只使用单倍容量移动电源时,不用携带台灯模块,提高了便携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USB台灯灯头的问题,台灯模块连接到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台灯,主电路模块上的按键和MCU用于显示电源模块的剩余电量,也用于台灯的开关和调光,不用在台灯模块上设置单独的按键和调光电路,降低了成本,主电路模块上的按键位置便于使用者按下,同时更美观;台灯模块通过第一或第二连接座连接到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不占用单倍容量移动电源的USB输出接口,使用者可以同时使用台灯功能和移动电源功能;台灯模块包括照明组件、第一铰链、伸缩式台灯杆、第二铰链、驱动组件,台灯模块连接到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驱动组件、主电路模块、电源模块的底面在同一平面,驱动组件、主电路模块和电源模块构成了台灯的底座,第一、第二连接座分别设置在主电路模块的正、背面且在两端的中间处,即驱动组件在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两端的中间处,台灯底座的形状为“T”形,这使台灯不容易翻倒。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折叠式、软管式台灯不便携的问题,本发明的台灯模块采用伸缩式台灯杆,伸缩式台灯杆采用外伸缩杆内设置内伸缩杆或弹簧线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外伸缩杆内的空间,在伸长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伸缩式台灯杆收缩后的体积更小,更便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两根平行的金属伸缩杆组成的台灯杆的问题,本发明的伸缩式台灯杆采用外伸缩杆内设置内伸缩杆或弹簧线的设计,外伸缩杆带动内伸缩杆、弹簧线一起伸缩,外伸缩杆、内伸缩杆、弹簧线具有导线的作用,不管伸缩式台灯杆处在伸长还是收缩状态,只有外伸缩杆暴露在外部环境下,不会因接触外部金属物品而短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单独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存在的问题,主电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组成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主电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和手电筒模块组成单倍或双倍容量手电筒,主电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和台灯模块组成台灯,当某一模块坏掉时,只需拆卸更换,不用整体丢弃,节约了资源;由于主电路模块、手电筒模块、台灯模块都由电源模块供电,只要电源模块有电,该装置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功能都能使用;由于主电路模块、手电筒模块、台灯模块都由电源模块供电,移动电源显示的剩余电量就是手电筒、台灯的剩余电量,解决了大部分单独的台灯、手电筒没有电量显示的问题;单独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总共包括三块电池、三个充电电路、两个调光电路、三个按键,而主电路模块、电源模块、手电筒模块、台灯模块总共包括一块电池、一个充电电路、一个调光电路、一个按键,本发明在实现三种功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体积更小,更便携。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手电筒、台灯和移动电源的结合体的问题,主电路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主电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和手电筒模块组成单倍或双倍容量手电筒,主电路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和台灯模块组成台灯,手电筒模块、台灯模块可以拆卸,使用者只使用移动电源时,使用者不用携带手电筒模块和台灯模块,提高了便携性;在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中,电源模块可以拆卸,使用者根据不同使用场景携带合适数量的电源模块,不会出现移动电源容量过大、不足的问题;台灯模块采用伸缩式台灯杆的设计,体积小,方便携带;手电筒模块采用聚光装置和高亮LED实现强光照明,由于手电筒模块可拆卸,不会降低单倍或双倍容量移动电源的便携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部分手电筒、台灯、移动电源其按键位置不便于左手手持按下的问题,由于第一、二连接座分别设置在主电路模块的正面和背面,且第一、二连接座设置在主电路模块两端的中间处,主电路模块的正面和背面相同,主电路模块的侧面外形采用圆角矩形、左右对称的设计,电源模块的侧面外形采用半个圆角矩形的设计,USB-Type-C充电接口设置在主电路模块侧面的中心处,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各有两种组合方式,同时满足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使用习惯。

附图说明

图1是该装置的四个模块:主电路模块1、电源模块2、手电筒模块3、台灯模块4。

图2是电源模块2连接在主电路模块1的正面连接座上组成第一单倍容量移动电源。

图3是电源模块2连接在主电路模块1的背面连接座上组成第二单倍容量移动电源。

图4是主电路模块1的正面、背面连接座都连接有电源模块2组成双倍容量移动电源。

图5是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第一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一手电筒。

图6是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第二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二手电筒。

图7是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三手电筒。

图8是第一单倍容量移动电源的左视图。

图9是第二单倍容量移动电源的左视图。

图10是双倍容量移动电源的左视图。

图11是第一手电筒的左视图。

图12是第二手电筒的左视图。

图13是台灯模块4连接在第一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一台灯。

图14是第一台灯的左视图。

图15是台灯模块4连接在第二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二台灯。

图16是第二台灯的左视图。

图17是主电路模块1的正视图。

图18是主电路模块1的后视图。

图19是主电路模块1的俯视图。

图20是主电路模块1的左视图。

图21是主电路模块1的右视图。

图22是电源模块2的正视图。

图23是电源模块2的左视图。

图24是电源模块2的爆炸图。

图25是台灯模块4展开时的立体图。

图26是伸缩式台灯杆33的爆炸图。

图27是驱动组件34的正视图。

图28是手电筒模块3的爆炸图。

图29是手电筒模块3的左视图。

图30是电源模块2的电路原理图。

图31是台灯模块4的电路原理图。

图32、图33、图34是主电路模块1的电路原理图。

图35是手电筒模块3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主电路模块1、电源模块2、手电筒模块3、台灯模块4、按键5、正面连接座6、正面第一接触件7、正面第二接触件8、正面第三接触件9、正面第四接触件10、正面第五接触件11、背面连接座12、背面第一接触件13、背面第二接触件14、背面第三接触件15、背面第四接触件16、背面第五接触件17、LED18、USB-Type-C母头19、USB接口20、电源连接头21、电源第一接触件22、电源第二接触件23、电源第三接触件24、电源第四接触件25、电源第五接触件26、盖片27、螺丝28、铁质固定片29、电源外壳30、照明组件31、铰链32、伸缩式台灯杆33、驱动组件34、顶端固定结构35、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件37、底端固定结构38、台灯连接头39、台灯第一接触件40、台灯第二接触件41、台灯第三接触件42、台灯第四接触件43、台灯第五接触件44、手电筒盖片45、手电筒螺丝46、手电筒固定片47、圆形磁铁片48、USB-Type-C公头49、手电筒外壳5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移动电源、手电筒、台灯功能的模块化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该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主电路模块1、电源模块2、手电筒模块3、台灯模块4。

如图17所示,主电路模块1的正面设置有正面连接座6,正面连接座6内设置有正面第一接触件7、正面第二接触件8、正面第三接触件9、正面第四接触件10、正面第五接触件11。如图18所示,主电路模块1的背面设置有背面连接座12,背面连接座12内设置有背面第一接触件13、背面第二接触件14、背面第三接触件15、背面第四接触件16、背面第五接触件17。如图22所示,电源模块2中设置有电源连接头21,电源连接头21用于连接正面连接座6或背面连接座12,电源连接头21中设置有电源第一接触件22、电源第二接触件23、电源第三接触件24、电源第四接触件25、电源第五接触件26。如图25所示,台灯模块4包括驱动组件34,驱动组件34中设置有台灯连接头39,如图27所示,台灯连接头39用于连接正面连接座6或背面连接座12,台灯连接头39中设置有台灯第一接触件40、台灯第二接触件41、台灯第三接触件42、台灯第四接触件43、台灯第五接触件44。当电源连接头21连接在正面连接座6上时,电源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分别电连接到正面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当电源连接头21连接在背面连接座12上时,电源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分别电连接到背面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当台灯连接头39连接在正面连接座6上时,台灯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分别电连接到正面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当台灯连接头39连接在背面连接座12上时,台灯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分别电连接到背面第一、二、三、四、五接触件。

如图30所示,电源模块2中设置有电池,电源第一接触件22电连接到电池的正极,电源第二接触件23和电源第五接触件26电连接到电池的负极,电源第三接触件24、电源第四接触件25悬空。

如图31所示,台灯模块4中设置有台灯LED、台灯驱动电路,台灯驱动电路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到台灯LED的正负极,台灯第一接触件40电连接到台灯驱动电路的正极输入端,台灯第四接触件43、台灯第五接触件44电连接到台灯驱动电路的负极输入端,台灯第三接触件42电连接到台灯驱动电路的调光端,台灯第二接触件41悬空。

如图32和图33所示,主电路模块1中设置有MCU和第一、二、三二极管,主电路模块1中设置有充电电路、升压电路,第一、二、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电连接到充电电路的Vin+端、正面第一接触件7、背面第一接触件13,第一、二、三二极管的负极都电连接到MCU的VCC引脚,正面第五接触件11、背面第五接触件17、充电电路的GND端、升压电路的GND端、MCU的GND端都电连接在一起,正面连接座6、背面连接座12连接的电源模块2及外部电源都能给MCU供电。

如图32和图33所示,充电电路的Vout+端与正面第一接触件7之间电连接有第一PMOS、第二PMOS,第一、二PMOS反向串联构成双向开关,第一、二PMOS的G极都电连接到MCU的第一电平输出引脚,MCU通过控制第一电平输出引脚的电平从而控制充电电路与正面第一接触件7的导通与截止;充电电路的Vout+端与背面第一接触件13之间电连接第三PMOS、第四PMOS,第三、四PMOS反向串联构成双向开关,第三、四PMOS的G极都电连接到MCU的第二电平输出引脚,MCU通过控制第二电平输出引脚的电平从而控制充电电路与背面第一接触件13的导通与截止。

如图32和图33所示,主电路模块1中设置有LED18,LED18电连接到MCU,用于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MCU的第一、二电压检测引脚分别电连接到正面第一接触件7和背面第一接触件13,第一电压检测引脚用于检测正面连接座6连接的电源模块2的电压,第二电压检测引脚用于检测背面连接座12连接的电源模块2的电压,MCU将电源模块2的电压转化为剩余电量。

如图32和图33所示,正面第二接触件8、背面第二接触件14分别电连接到MCU的第一、三电平检测引脚,如图30所示,由于电源第二接触件23电连接到电池的负极,当正面连接座6连接有电源模块2时,MCU会在第一电平检测引脚检测到低电平,当背面连接座12连接有电源模块2时,MCU会在第三电平检测引脚检测到低电平,MCU通过检测第一、三电平检测引脚的电平从而判断正面连接座6、背面连接座12是否连接有电源模块2。

如图32和图33所示,正面第四接触件10、背面第四接触件16分别电连接到MCU的第二、四电平检测引脚,如图31所示,由于台灯第四、五接触件电连接在一起,当台灯模块4连接在正面连接座6或背面连接座12上时,只要MCU有供电输入,台灯第四接触件43为低电平,当正面连接座6连接有台灯模块4时,MCU会在第二电平检测引脚检测到低电平,当背面连接座12连接有台灯模块4时,MCU会在第四电平检测引脚检测到低电平,MCU通过检测第二、四电平检测引脚的电平从而判断正面连接座6、背面连接座12是否连接有台灯模块4。

如图32和图33所示,充电电路的Vin+端电连接到MCU的第五电平检测引脚,当充电电路有充电输入时,第五电平检测引脚为高电平,MCU通过检测第五电平检测引脚的电平判断充电电路是否有充电输入。

如图32和图33所示,正面第三接触件9、背面第三接触件15都电连接到MCU的第一PWM输出引脚,如图31所示,由于台灯第三接触件42电连接到台灯驱动电路的调光端,当正面连接座6或背面连接座12连接有台灯模块4时,第一PWM输出引脚输出PWM信号,实现台灯模块4的开关和调光。

如图20所示,主电路模块1中设置有USB-Type-C母头19,如图33和图34所示,USB-Type-C母头19的VBUS、GND引脚分别电连接到充电电路的Vin+端、GND端,外部电源通过USB-Type-C母头19给充电电路供电。

如图28所示,手电筒模块3中设置有USB-Type-C公头49,如图35所示,手电筒模块3中设置有手电筒驱动电路,USB-Type-C公头49的RX1+、RX1-、RX2+、RX2-引脚电连接到手电筒驱动电路的Vin+端,USB-Type-C公头49的GND电连接到手电筒驱动电路的Vin-端,如图33和图34所示,USB-Type-C母头19的RX1+、RX1-、RX2+、RX2-引脚电连接到充电电路的Vout+端,USB-Type-C母头19的GND、正面第五接触件11、背面第五接触件17电连接在一起,当手电筒模块3连接到主电路模块1上时,电源模块2能给手电筒模块3供电。

如图32和图34所示,USB-Type-C母头19的TX1+、TX2+引脚电连接到MCU的第六电平检测引脚,如图35所示,由于USB-Type-C公头49的TX1+、TX2+、GND引脚电连接在一起,只要MCU有供电输入,当主电路模块1上连接有手电筒模块3时,MCU会在第六电平检测引脚检测到低电平,MCU通过检测第六电平检测引脚的电平从而判断主电路模块1上是否连接有手电筒模块3。

如图35所示,USB-Type-C公头49的TX1-、TX2-电连接到手电筒驱动电路的调光端,如图32和图34所示,USB-Type-C母头13的TX1-、TX2-引脚电连接到MCU的第二PWM输出引脚,当手电筒模块3连接到主电路模块1上时,第二PWM输出引脚输出PWM信号,实现手电筒模块3的开关和调光。

当MCU检测到第一电平检测引脚为低电平,且第三、四、六电平检测引脚不为低电平时,如图2所示,MCU判定正面连接座6连接有电源模块2组成第一单倍容量移动电源,如图33所示,MCU的第一电平输出引脚为低电平,第一、二PMOS导通,实现电源模块2的充放电,按下按键5,MCU检测第一电压检测引脚的电压,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1秒钟,再次按下按键5,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三电平检测引脚为低电平,且第一、二、六电平检测引脚不为低电平时,如图3所示,MCU判定背面连接座12连接有电源模块2组成第二单倍容量移动电源,如图33所示,MCU的第二电平输出引脚为低电平,第三、四PMOS导通,实现电源模块2的充放电,按下按键5,MCU检测第一电压检测引脚的电压,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1秒钟,再次按下按键5,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一、三电平检测引脚为低电平,且第六电平检测引脚不为低电平时,如图4所示,MCU判断正面连接座6和背面连接座12都连接有电源模块2组成双倍容量移动电源,如图33所示,MCU检测第五电平检测引脚的电平及第一、二电压检测引脚的电压,判断是否有充电输入及两块电源模块2各自的剩余电量:若MCU检测到有充电输入且两块电源模块2都不是满电,MCU令第一、二PMOS导通,先使正面连接座6连接的电源模块2充电,直到MCU检测到其充满电;若MCU检测到有充电输入且有一块电源模块2是满电,MCU令相应的POMS管导通,使不是满电的电源模块2充电,直到MCU检测两块电源模块2都是满电;若MCU检测到有充电输入且两块电源模块2都是满电,MCU令第一、二、三、四PMOS闭合,停止充电;若MCU检测到无充电输入且两块电源模块2都有电,MCU令第一、二PMOS导通,先使正面连接座6连接的电源模块2放电,直到MCU检测到其没电;若MCU检测到无充电输入且只有一块电源模块2有电,MCU令相应的POMS管导通,使有电的电源模块2放电,直到MCU检测到两块电源模块2都没电;若MCU检测到无充电输入且两块电源模块2都没电,MCU令第一、二、三、四PMOS闭合,停止放电;按下按键5,先显示正面连接座6连接的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1秒钟,间隔1秒钟,再显示背面连接座12连接的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1秒钟,再次按下按键5,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一、四电平检测引脚为低电平,且第六电平检测引脚不为低电平时,如图13所示,MCU判断正面连接座6、背面连接座12分别连接有电源模块2、台灯模块4组成第一台灯,如图33所示,MCU的第一、二电平输出引脚为低电平,第一、二、三、四PMOS导通,电源模块2正常充放电,同时给台灯模块4供电,按下按键5,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再次按键且时间间隔在2秒内,每按一次按键5会调节第一PWM输出引脚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实现台灯的开关和调光,如果按键时间间隔超过2秒,再次按键,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二、三电平检测引脚为低电平,且第六电平检测引脚不为低电平时,如图15所示,MCU判断正面连接座6、背面连接座12分别连接有台灯模块4、电源模块2组成第二台灯,如图33所示,MCU的第一、二电平输出引脚为低电平,第一、二、三、四PMOS导通,电源模块2正常充放电,同时给台灯模块4供电,按下按键5,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再次按键且时间间隔在2秒内,每按一次按键5会调节第一PWM输出引脚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实现台灯的开关和调光,如果按键时间间隔超过2秒,再次按键,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一、六电平检测引脚为低电平,且第三、四电平检测引脚不是低电平时,如图5所示,MCU判断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第一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一手电筒,如图33所示,按下按键5,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再次按键且时间间隔在2秒内,每按一次按键5会调节第二PWM输出引脚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实现第一手电筒的开关和调光,如果按键时间间隔超过2秒,再次按键,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三、六电平检测引脚是低电平,且第一、二电平检测引脚不是低电平时,如图6所示,MCU判断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第二单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二手电筒,如图33所示,按下按键5,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再次按键且时间间隔在2秒内,每按一次按键5会调节第二PWM输出引脚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实现第二手电筒的开关和调光,如果按键时间间隔超过2秒,再次按键,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一、三、六是低电平时,如图7所示,MCU判断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双倍容量移动电源上组成第三手电筒,如图32所示,按下按键5,先显示正面连接座6连接的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再显示背面连接座12连接的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再次按键且时间间隔在2秒内,每按一次按键5会调节第二PWM输出引脚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实现第三手电筒的开关和调光,如果按键时间间隔超过2秒,再次按键,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当MCU检测到第一、四、六电平检测引脚都为低电平,MCU判断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第一台灯上;当MCU检测到第二、三、六电平检测引脚都为低电平,MCU判断手电筒模块3连接在第二台灯上;按下按键5,显示电源模块2的剩余电量,再次按键且时间间隔在2秒内,每按一次按键5会调节第一、二PWM输出引脚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同时实现手电筒、台灯的开关和调光,如果时间间隔超过2秒,再次按键就重新显示剩余电量。

如图25所示,台灯模块4包括照明组件31、伸缩式台灯杆33、驱动组件34,如图26所示,伸缩式台灯杆33包括顶端固定结构35、底端固定结构38、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外伸缩杆36由圆角矩形空心金属杆和铜片构成,内伸缩杆37由圆形空心金属杆和铜片构成,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利用拉杆天线的伸缩原理进行伸缩,内伸缩杆37设置在外伸缩杆36的内部,顶端固定结构35将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中最内层的空心金属杆固定在一起,底端固定结构38将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中最外层空心金属杆固定在一起,外伸缩杆36从而带动内伸缩杆37一起伸缩,外伸缩杆36和内伸缩杆37彼此绝缘,由于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中最内层与最外层的空心金属杆之间导电,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各作为一根导线。

如图25和图31所示,台灯LED设置在照明组件31中,台灯驱动电路设置在驱动组件34中,台灯LED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到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中最内层的空心金属杆,台灯驱动电路的正负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到外伸缩杆36、内伸缩杆37中最外层的空心金属杆,实现台灯LED与台灯驱动电路之间的电连接。内伸缩杆37可以用弹簧线代替,弹簧线设置在外伸缩杆36的内部,弹簧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伸缩杆36最内层与最外层的空心金属杆上,外伸缩杆36带动弹簧线一起伸缩,同时弹簧线内至少设置有一条导线。

如图25所示,当台灯模块4处于展开状态时,照明高度能达到37cm,达到市面上阅读台灯的照明高度,照明组件31可以前后上下移动,方便使用者调节照明范围,如图1所示,当台灯模块4处于收缩状态时,其长宽高仅为14.3cm*1.8cm*2cm,体积小,方便携带。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主电路模块1的正面和背面相同,如图20所示,主电路模块1的侧面外形采用圆角矩形、左右对称的设计,如图23所示,电源模块2的侧面外形采用半个圆角矩形的设计,如图2、图3、图4、图8、图9、图10所示,不论电源模块2连接在主电路模块1的正面还是背面,单倍或双倍移动电源的侧面外形都为圆角矩形,使用者手持时更舒适,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使手持的那只手便于按下按键。

如图29所示,手电筒模块3的侧面外形为圆角矩形,如图20所示,由于USB-Type-C母头19设置在主电路模块1侧面的中心,同时USB-Type-C接口具有正反插功能,如图5、图6所示,在第一、二手电筒中,手电筒模块3的侧面与第一、二单倍容量移动电源的侧面都能重合,如图11、图12所示,第一、二手电筒的侧面外形都为圆角矩形,这使手电筒外形更美观,同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使手持的那只手便于按下按键。

如图28所示,手电筒模块3中设置有手电筒盖片45、手电筒螺丝46、手电筒固定片47、圆形磁铁片48,手电筒螺丝46配合手电筒固定片47将圆形磁铁片48固定在手电筒模块3内,手电筒盖片45盖在手电筒固定片47的表面,起到美观作用;如图24所示,电源模块2的两端各设置有盖片27、螺丝28、铁质固定片29,螺丝28将铁质固定片29固定在电源模块2的两端,盖片27盖在铁质固定片29的表面,起到美观作用;如图5、图6、图7所示,在第一、二、三手电筒中,手电筒模块3中的圆形磁铁片48吸引电源模块2一端的铁质固定片29,使手电筒模块3吸附在电源模块2上,不容易掉落。

如图17、图18所示,由于正面连接座6、背面连接座12分别设置在主电路模块1的正、背面两端的中间处,如图14、图16所示,驱动组件34、主电路模块1、电源模块2的底面在同一平面,驱动组件34、主电路模块1、电源模块2组成第一、二台灯的底座,如图13、图15所示,驱动组件34垂直于主电路模块1和电源模块2,第一、二台灯底座的形状为“⊥”状,这使台灯更稳定,不容易倒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