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束灯的300W集成LED聚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3983发布日期:2019-03-02 01:5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束灯的300W集成LED聚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光束灯的300W集成LED聚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LED光源舞台灯具相比传统气泡光源的舞台灯具有着几种先天的优势:1.LED光源寿命长,不需要频繁更换,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更换成本;2.LED光源光效高,更节能环保;3.基于LED光源的光学系统均匀性更高,更能适应高端舞台灯市场的性能需求,所以市场对基于LED光源的舞台灯具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LED目前也有自身的缺点,很难把功率密度做高,而且功率越高越难,而且由于工作地点不同,从而需要不断调整装置的固定位置和形态,而普通的舞台灯固定方式单一,不能适应多种环境工作,当装置内部设备发生损坏时,需要将装置整体进行拆卸来进行维修,使得维修过程复杂,维修时间较长等,所以急需一种新型的用于光束灯的300W集成LED聚光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光束灯的300W集成LED聚光模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LED很难把功率密度做高,而且功率越高越难,而且由于工作地点不同,从而需要不断调整装置的固定位置和形态,而普通的舞台灯固定方式单一,不能适应多种环境工作,当装置内部设备发生损坏时,需要将装置整体进行拆卸来进行维修,使得维修过程复杂没,维修时间较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束灯的300W集成LED聚光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上端安装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上端安装有聚光组件,所述聚光组件包括固定圆柱、弹簧、承接板、连接柱、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承接柱、卡块、第一透镜、中心连接柱、第二透镜、密封管、旋转环、螺纹固定管和透光孔,所述固定圆柱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安装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端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柱上端安装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下端安装有卡块,所述承接柱上端安装有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上端安装有中心连接柱,所述中心连接柱上端安装有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上端安装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上端外侧安装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下端安装有螺纹固定管,所述密封管顶端开设有透光孔;

所述外壳下端安装有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固定底板、第一转轴、固定螺杆、第一支撑板、固定螺丝、安装孔、第二转轴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固定底板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转轴一端安装有固定螺杆,所述第一转轴一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一侧安装有固定螺丝,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另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一端均安装有固定螺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安装有限位条。

优选的,所述LED光源功率为240W到330W,所述光源发光区面积为直径8mm的圆形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小于卡块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大于卡块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承接柱上端与中心连接柱上端和下端以及密封管下端均开设有承接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一面为平面,另一面是球面,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6.6mm到7.1mm,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1.4到1.7。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一面为球面,另一面是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中心厚度为4.4mm到5mm,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1.6到1.9。

优选的,所述密封管上端外侧安装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透光孔的透光直径为10mm到1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聚光组件,通过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作用,便于将光线进行调整后通过透光孔,使其大部分能量都能进入后续的光学系统内,提高光线的利用率,通过固定圆柱、连接柱、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承接柱、中心连接柱和密封管的作用,便于对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进行安装和拆卸,避免拆卸装置本体进行更换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减少了维修的时间,再利用弹簧和承接板的作用,便于对卡块进行挤压固定,同时吸收装置工作时的震动,提高装置工作的稳定性,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2、设置有底座组件,通过固定底板、第一转轴、固定螺杆、第一支撑板、固定螺丝和安装孔的作用,便于改变第一支撑板的形态,从而实现对装置进行安装和对装置进行支撑的功能,再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支撑板的作用,便于转动第二支撑板与第一转轴成九十度,从而实现对装置进行悬挂的功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使用更加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聚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聚光组件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壳;2、底座组件;201、固定底板;202、第一转轴;203、固定螺杆;204、第一支撑板;205、固定螺丝;206、安装孔;207、第二转轴;208、第二支撑板;3、LED光源;4、聚光组件;401、固定圆柱;402、弹簧;403、承接板;404、连接柱;405、第一连接孔;406、第二连接孔;407、承接柱;408、卡块;409、第一透镜;410、中心连接柱;411、第二透镜;412、密封管;413、旋转环;414、螺纹固定管;415、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束灯的300W集成LED聚光模组,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上端安装有LED光源3,为了提高装置的照明效果范围,LED光源3光源功率为240W到330W,光源发光区面积为直径8mm的圆形区域,LED光源3上端安装有聚光组件4,聚光组件4包括固定圆柱401、弹簧402、承接板403、连接柱404、第一连接孔405、第二连接孔406、承接柱407、卡块408、第一透镜409、中心连接柱410、第二透镜411、密封管412、旋转环413、螺纹固定管414和透光孔415,固定圆柱401内部安装有弹簧402,弹簧402上端安装有承接板403,承接板403上端安装有连接柱404,连接柱404上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05,第一连接孔405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06,连接柱404上端安装有承接柱407,承接柱407下端安装有卡块408,为了便于将承接柱407与连接柱404进行连接,第一连接孔405的直径小于卡块408的直径,第二连接孔406的直径大于卡块408的直径,承接柱407上端安装有第一透镜409,为了便于调节光线传播的角度,第一透镜409一面为平面,另一面是球面,第一透镜409的中心厚度为6.6mm到7.1mm,第一透镜409的折射率为1.4到1.7,第一透镜409上端安装有中心连接柱410,中心连接柱410上端安装有第二透镜411,为了便于进一步调节光线的角度,第二透镜411一面为球面,另一面是非球面,第二透镜411中心厚度为4.4mm到5mm,第二透镜411的折射率为1.6到1.9,第二透镜411上端安装有密封管412,为了便于密封管412连接缝隙处的光线,避免光线泄露,密封管412上端外侧安装密封垫,为了便于安装第一透镜409和第二透镜411,承接柱407上端与中心连接柱410上端和下端以及密封管412下端均开设有承接槽,密封管412上端外侧安装有旋转环413,旋转环413下端安装有螺纹固定管414,密封管412顶端开设有透光孔415,为了便于将聚集后的光线进行导出,透光孔415的透光直径为10mm到14mm。

外壳1下端安装有底座组件2,底座组件2包括固定底板201、第一转轴202、固定螺杆203、第一支撑板204、固定螺丝205、安装孔206、第二转轴207和第二支撑板208,固定底板201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转轴202一端安装有固定螺杆203,第一转轴202一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04,第一支撑板204上端一侧安装有固定螺丝205,第一支撑板204上端另一侧开设有安装孔206,第一支撑板204一端安装有第二转轴207,为了便于将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7进行固定,第一转轴202和第二转轴207一端均安装有固定螺杆203,第二转轴207一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板208,为了提高第二支撑板208的固定能力,第二支撑板208一端安装有限位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装置进行工作时,首先将第二透镜411安装在密封管412与中心连接柱410之间,接着将第一透镜409安装在中心连接柱410与承接柱407之间,接着将承接柱407下端的卡块408插入第二连接孔406中,然后转动承接柱407使得卡块408进入第一连接孔405中,从而将承接柱407固定在连接柱404上端,利用连接柱404下端的弹簧402和承接板403作用,便于将卡块408进行挤压固定,提高卡块408的连接效果,当第一透镜409和第二透镜411损坏时,便于进行拆卸更换,当承接柱407固定在连接柱404上端时,通过旋转环413转动螺纹固定管414,从而与外壳1进一步固定,提高了聚光组件4的稳定性,当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LED光源3进行发光,接着利用第一透镜409和第二透镜411的作用,将原本朗伯分布的光线进行调整聚集通过特定的透光孔415,便于将光线角度分布在正负30°以内,使其大部分能量都能进入后续的光学系统内,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使用更加方便有效;

当装置的工作地点发生变换时,第一,可通过第一支撑板204下端的安装孔206将装置安装到特定滑轨上进行工作,第二,可通过第一转轴202转动的那个第一支撑板204使其与固定底板201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对装置进行独立支撑的功能,第三,可通过第二转轴207转动第二支撑板208,使其与第一支撑板204成一定的夹角,从而实现对装置进行悬挂的功能,提高装置的使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