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光源式日间行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7697发布日期:2019-04-13 00:1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单光源式日间行车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间行车灯,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单光源式日间行车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经济飞速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汽车也走入每家每户,就目前而言,人们在选购汽车时,不仅仅满足于汽车的品质,更多的还要求汽车的外貌,以及汽车的配置,汽车的日间行车灯,作为一项汽车配置,不仅是使汽车外貌美观的一个因素,也是安全配置的一种,NHTSA的研究表明:日间行车灯可以减少5%的致命的日间对向碰撞,减少5%的非致命日渐对向碰撞,减少12%非乘客、行人、骑自行车人日间单车碰撞事故以及减少23%的对向客车与摩托车之间的致命事故,但,各大车企的日间行车灯多为LED灯带,以至于在一个日间行车灯上会安装很多个LED灯,会使汽车在单位时间内的功耗增加,使得车辆使用成本增加以及环境负担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单光源式日间行车灯,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由日间行车灯带来的车辆使用成本大和对环境污染增大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单光源式日间行车灯,所述日间行车灯包括聚光管,所述聚光管的一端安装有光源,所述聚光管的另一端和导光条的一端固定为一体,所述导光条的外部设有反光槽,所述反光槽的一端安装在聚光管上,所述反光槽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卡簧,所述卡簧用于固定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另一端设有闭光环,所述闭光环安装在反光槽的另一端。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光管是一种空心透明圆柱形,所述聚光管的外壁设有铝膜,所述聚光管的内径等于导光条的横向截面直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反光槽为透明的“U”型结构,所述反光槽圆弧的横截面内径大于导光条的横截面直径,所述反光槽的外壁设有铝膜。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闭光环是四分之一的空心球形结构,所述闭光环的直径等于反光槽圆弧的横截面直径,所述闭光环的凹面和反光槽的凹面在同一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卡簧等距安装在反光槽内,且反光槽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卡簧是一种透明“Ω”型的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聚光管的外表面设置铝膜,使得聚光管的内壁具有反光效果,通过将光源安装在聚光管的一端,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集中为一束,在聚光管的另一端安装导光条,由光源发出的光就可以在导光条的内部传送,同时导光条的表面可以散光,为了使导光条散处的光集中向前,因此在导光条外侧设置一个反光槽,反光槽是U型结构,且反光槽的外表面设有铝膜,反光槽可以将导光条散向其他方向的光反射到一个面上,增加导光条的亮度,在反光槽内安装有多个卡簧,卡簧用于将导光条固定在反光槽内部,为了减少光资源的浪费,所以将卡簧设为透明型,在反光槽的尾部安装有闭光环,闭光环可以防止光资源传送到反光槽以外,通过上述结构,将日间行车灯的灯源的数量减少,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日间行车灯带来的车辆使用成本大和对环境污染增大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说明图1的一端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于说明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用于说明图1的另一端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灯源、2为聚光环、3为反光槽、4为导光条、5为卡簧、6为避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1所示一种单光源式日间行车灯,所述的日间行车灯包括聚光管2,聚光管2的一端安装有光源1,光源1可以是由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也可以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在聚光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导光条4,导光条4可以让光在其内部传输,导光条4的表面也可以散发光线,导光条4是一种柔性材料,所以,可以在其柔性范围内任意安置,在导光条4的外侧设有反光槽3,反光槽3,的形状根据车辆灯组的设计进行设定,反光槽3可以将导光条4散发出的光线汇聚到一个方向,在反光槽3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卡簧5,卡簧5可以将导光条4固定在反光槽3内部,在反光槽3的另一端安装有闭光环6,闭光环6用于将导光条4散发的光锁定在反光槽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光源1发出的光全部传输到导光条4内,因此将聚光管2选定为一种空心透明的圆柱形,且光源1能安装在聚光管2的内部,在聚光管2的外壁渡有铝膜,使得聚光管2的内部具有反光效果,聚光管2的横向截面的内径等于导光条4的横向截面直径,导光条4安装在聚光管2内部的长度小于聚光管2长度的一半。

再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了使得导光条4散发的光线全部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散出,因此设置一个“U”型的反光槽3在导光条4的外部,反光槽3为一种透明材料,在反光槽3的外表面渡有铝膜,使反光槽3内部具有镜面的特征,反光槽3的横截面的内径大于导光条4的横截面直径。

正如图1中所示出的,上述实施例在安装的过程中,闭光环6用作防止导光条4散发的光线从反光槽3的顶端散出,因此,闭光环6的外侧渡有铝膜,且将闭光环6设为四分之一的空心球体结构,另一方面,闭光环6的壁厚等于反光槽3的壁厚,且闭光环6的内径等于反光槽3圆弧段的横截面直径,闭光环6在反光槽3上的安装需做到没有缝隙,并且闭光环6的凹面和反光槽3的凹面在同一侧。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为便于装置使用,还可将上述的显示屏4的上部通过自锁式转轴安装在支架3的上部,即前述的显示屏4与摄像机分别位于支架3的前侧与后侧;同时为了便于收纳,还可在支架3的上部设置一个与所述显示屏4相吻合的凹槽,即显示屏4通过自锁式转轴安装在该凹槽的上部,当需要使用时,显示屏4从凹槽中翻出,当使用完毕后,通过前述自锁式转轴放回凹槽中即可。

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为了将导光条4稳固在反光槽3内部,因此在反光槽3内部均匀等距安装有多个卡簧5,并且,在反光槽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卡簧5,卡簧5是一种“Ω”型形状,为了使卡簧5不吸收导光条4散出的光线,因此将卡簧5的材料选为透明型。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日间行车灯改造方案,并由于导光条4是一种柔性材料,可以进行一定的弯曲变形,所以可以根据不同汽车的灯组进行设计反光槽3,再将导光条4通过卡簧5固定在反光槽3内部,以实现汽车设计师对日间行车灯的形状要求,且,图1 所述的形状只表示某一种日间行车灯形状。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