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头及使用该灯头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3762发布日期:2019-08-09 21:0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灯头及使用该灯头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灯头及使用该灯头的路灯。



背景技术:

路灯作为道路、街道及公众广场上的发光照明系统,在方便群众生活、美化城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受到供电系统等多方面的影响,作为路灯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源组件是整个路灯灯头最容易损坏的部分,经常需要进行更换维护。为了便于维护和更换,本申请人曾经申请了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141395.5、名称为一种灯头及使用该灯头的路灯的发明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灯头包括电源、灯座,以及,至少包含发光组件、灯罩及连接体的可整体拆卸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座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座之间。由于将至少包括发光组件、灯罩及连接体在内的器件组成一个可整体拆卸的光源模组,并使其与灯座可拆卸的连接,便可很容易地对电源进行更换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在该申请中,申请人列举了多种具体的灯座与光源模组之间的结合和脱离方式,但没有揭示本申请所要保护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光源模组和灯座结合和/或脱离的灯头。

一种灯头,包括电源、灯座,以及,

可整体拆卸的光源模组;

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座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座以相对线性滑动的方式结合和/或脱离。

特别地,所述灯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光源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轨可相对滑动的配合;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滑轨可相对滑动的配合。

特别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特别地,在第二导轨的末端设置有突出于导轨工作平面的跃升平台,所述导轨工作平面与所述跃升平台之间形成上升台阶。

特别地,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底面与所述光源模组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个下降台阶;所述上升台阶与所述下降台阶相配。

特别地,所述灯座开口边沿形成具有缺口的半包围形状。

特别地,在与所述缺口相对的所述灯座开口边沿上还设置有限位槽。

特别地,所述限位槽包括限位板和相对于限位板设置的限位凸起,限位板和限位凸起之间具有间隙。

特别地,所述灯座还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所述第二导轨的起始端的连接。

特别地,沿所述灯座轴线方向还设置有灯杆安装套,所述灯杆安装套顶端伸入所述灯座内,所述灯杆安装套的顶端与所述灯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在所述灯杆安装套的顶端的侧壁至少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环形空间的底部。

特别地,所述灯杆安装套顶端的顶平面中部设置有过线孔。

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还设置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限位挡板贴合且通过紧固机构紧固。

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还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位于与所述封口板垂直的所述光源模组的底面。

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灯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轨可相对滑动的配合;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滑轨可相对滑动的配合。

特别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平行,对应的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平行;或者,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形成夹角,对应的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也形成一个角度相同的夹角。

特别地,所述第一导轨位于第二导轨上方且所述第一导轨的投影位于第二导轨的中部。

特别地,所述第一导轨位于第二导轨上方,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有导轨缺口;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长度短于所述导轨缺口,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通过所述导轨缺口进入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一种灯头,包括电源、灯座,以及,

可整体拆卸的光源模组;

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灯座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灯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光源模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轨可相对滑动的配合;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滑轨可相对滑动的配合;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平行,对应的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平行;或者,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形成夹角,对应的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也形成一个角度相同的夹角。

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发光组件、灯罩及连接体,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设置于所述连接体上。

特别地,所述连接体为整体式反光塔或者分体式反光塔底座。

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顶盖、拉力杆,所述拉力杆穿过所述发光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和所述连接体之间。

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反光塔上,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顶盖的底面。

特别地,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顶盖、拉力杆、反光塔,所述拉力杆穿过所述发光组件、反光塔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和所述连接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前述灯头的路灯。

一种路灯,包括灯杆和至少一个直接或者间接安装在所述灯杆上的灯头,所述灯头为前述所述任意一个所述灯头。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使一个可整体拆卸的光源模组与灯座通过以相对线性滑动的方式结合或脱离,完成两者可拆卸的连接,进而可很容易地对电源和/或控制器件进行更换维护,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灯头安装于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灯头安装于灯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C部);

图5为图3的另一局部放大图(D部);

图6为图2所述灯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B-B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E部);

图9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F部);

图10为图2所述灯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G部);

图12为实施例一所述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I部);

图14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H部);

图15为实施例一所述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一所述灯头安装过程中的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所述附图和实施例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所述附图和实施例获得其他实施方式,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16所示,一种灯头,包括由顶盖110、发光组件120、反光塔 130、拉力杆140、灯罩150组成的可整体拆卸的光源模组100,以及灯座200、电源300、单灯控制器400。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塔130为分体式反光塔,由反光塔底座131和反光塔塔身组成,所述反光塔底座131在本实施例中起到连接所述灯座200的作用,也可称作连接体131;所述拉力杆140穿过所述发光组件120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110和所述反光塔塔座131之间。所述反光塔底座131与所述灯座200共同组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电源300、单灯控制器 400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整体拆卸指在对所述灯头进行拆解时所述光源模组100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所述灯座、电源、单灯控制器等零部件分离。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灯头如图1、2、16放置时,相关部件朝向箭头所指方向的部位或者面称之为“顶面”、“顶平面”、“顶端”、“顶部”、“上端”等,相关部件朝向背离箭头的方向的部位或者面称之为“底面”、“底端”、“下端”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以左右相对线性滑动的方式结合或脱离,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性滑动包括以直线轨迹或者基本以直线轨迹形式的滑动;在结合状态下,由紧固机构将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紧固;具体的,所述光源模组100中由所述反光塔底座131 实现与所述灯座200的相对滑动并紧固结合或者脱离。

如图3、4、5、6、7、8、12、13、14所示,所述灯座200大致呈方形广口漏斗状,所述灯座200的方形广口边沿形成一个“匸”字形,即形成具有一个缺口的半包围形状;在所述灯座200方形广口相对设置的两边沿内侧,相对的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为贯穿型滑槽,包括第一导轨210和第二导轨220,在所述第二导轨220的末端设置有突出于导轨工作平面的跃升平台221,所述导轨工作平面与所述跃升平台221之间形成过渡的上升台阶;所述第一导轨位于第二导轨上方且所述第一导轨的投影位于第二导轨的中部。在所述灯座200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在边沿的方形广口边沿上(即所述缺口相对的所述灯座边沿)还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限位板260和相对于限位板设置的限位凸起270,限位板260和限位凸起27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凸起270靠近限位板260的顶平面(工作平面) 与所述跃升平台的顶平面(工作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所述灯座200上位于所述缺口所在处还设置有限位挡板230,所述限位挡板230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所述第二导轨220的起始端的连接;在所述限位挡板230上还设置有紧固螺钉孔231。

如图9和12所示,在所述灯座200上,沿所述灯座200轴线方向还设置有灯杆安装套240,所述灯杆安装套240顶端伸入所述灯座200的内腔,所述灯杆安装套240的顶端与所述灯座200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250,所述灯杆安装套240的顶端形成环岛状;在所述灯杆安装套240的顶端的四个侧壁设置均有一通孔242,所述通孔24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环形空间250的底部。所述灯杆安装套240的顶端的顶平面中部设置有过线孔241。当所述灯座200与灯杆500结合时,所述通过242与灯杆外壁之间还存在间隙,以便排放灯头内部产生的热空气,保持压力平衡。

如图3、4、5、6、7、8、15所示,所述光源模组100中由所述反光塔底座131实现与所述灯座200的相对滑动并紧固结合或者脱离。所述反光塔底座 131包括底端具有四方形开口的底座部1315和沿底座部1315四方形开口边沿向外延展的翻边1311,所述翻边1311与所述底座部1315的侧壁底端形成一个截面大致呈“U”字形的结构;在所述翻边1311的外侧壁面上基本垂直于所述外侧壁面设置有凸缘1310,所述凸缘1310的底面略高于所述翻边1311的底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过渡的下将台阶。在其中一个所述翻边1311上沿垂直于所述翻边向远离所述反光塔底座顶端的方向上延伸设置有一封口板1314,且在所述封口板1314上设置有一螺钉孔1313。在设置有所述封口板1314的所述翻边的底面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1312。

当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相结合时,所述反光塔底座131通过位于设置有封口板1314的翻边的两侧的所述翻边上的凸缘1310与所述灯座 200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对应相对滑动并紧固结合,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设置有封口板1314的翻边的两侧的所述翻边上的凸缘1310是相对设置的,相对设置的所述凸缘也称为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如图3、4、5、7所示,当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相结合到位后,所述第二导轨220的末端设置的跃升平台221的工作面以及所述限位凸起270的工作平面正好与设置有封口板的翻边相对的所述翻边上的凸缘的底面(工作面)相贴合,所述上升台阶与所述下降台阶相适配;所述反光塔底座131上设置有封口板的所述翻边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1312的工作面正好与所述灯座200上的所述限位挡板230的顶平面相贴合,使得所述反光塔底座与所述灯座的结合紧固平稳。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相结合的整个过程。当需要将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相结合时,首先将所述反光塔底座 131上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对齐,然后,推动所述光源组件100或者灯座200使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在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挡板230和所述封口板1314的作用下,两者相对滑动到所述限位挡板230和所述封口板1314贴合的位置后,将停止相对滑动,此时,通过向在所述限位挡板230和所述封口板1314上相对的螺钉孔中旋进紧固螺钉,便可以完成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相结合,形成完成的所述灯头。

在所述灯头安装到位后,如所述灯头安装到灯杆500上(灯杆套进所述灯杆安装套内,并通过所述灯杆安装套240和灯杆上对应的螺钉孔利用螺钉紧固)后,当要对电源300和/或单灯控制器400进行更换维护时,只需要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挡板230和所述封口板1314的所述紧固螺钉,反向滑动光源模组100,便可以将所述光源模组100整体从灯座200上拆卸下来;更换电源300 和/或单灯控制器400后,再将光源模组100安装在灯座200上,完成光源模组100和灯座200的连接;整个拆换维护工作简单高效。

另外,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形式,如:所述灯杆安装套240的顶端与所述灯座200的侧壁之间未形成环形空间250;在所述灯杆安装套240的顶端的四个侧壁设置至少一通孔242;或者,所述反光塔130为整体式反光塔;或者,不设置反光塔,仅设置一个专门的连接件(如类似于本实施例中反光塔底座的部件);或者,所述凸缘1310的底面与所述翻边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不设置跃升平台或者在所述灯座边沿不设限位凸起;或者,在所述翻边上不设置定位凸起;或者,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不是平行设置而是形成一个夹角,对应的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也不是平行的而是形成一个角度相同的夹角;或者,在所述光源模组上设置滑轨,在灯座上设置滑槽;或者不设置拉力杆;所述灯座开口外形也可以是圆形的,只是内部的滑槽和导轨设置为平行或者成一定角度;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情形的组合,等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灯座200开口边沿不设置缺口,在灯座上也不设置封口板,而是利用位于上方的第一导轨210比第二导轨 220的长度短所呈现的导轨缺口或者专门在所述第一导轨210上开设的导轨缺口,对应的将反光塔底座两侧的凸缘(即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长度设置的略短于所述导轨缺口,且根据所述导轨缺口的位置设置所述反光塔底座两侧的凸缘位置,以便所述光源模组100和所述灯座200配合到位;如当所述导轨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起始端时,所述反光塔底座两侧的凸缘应设置在沿滑动方向的最前端,即在所述光源模组100和所述灯座200配合到位后,所述反光塔底座两侧的凸缘对应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末端。

当需要将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相结合时,先让所述反光塔底座两侧的凸缘通过所述导轨缺口进入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然后滑动所述光源模组100,使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结合到位,并通过螺钉固定,完成所述光源模组100与所述灯座200的结合固定。在所述灯头安装到位后,当要对电源300进行更换维护时,只需要拆卸所述螺钉,使所述光源模组 100相对于所述灯座200滑动到所述导轨缺口,使得所述反光塔底座两侧的凸缘从所述导轨缺口脱离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便可以将所述光源模组100 整体从灯座200上拆卸下来。

实施例三

一种路灯,包括灯杆和至少一个直接或者间接安装在所述灯杆上的灯头,所述灯头为所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灯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揭示的,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所述发光组件可以是LED灯或者是其他节能灯、高压钠灯等。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