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3096发布日期:2020-03-24 20:1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功能照明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荧光灯管式教室照明灯具因部分功能缺失等劣势正逐步由led一体式照明灯具替代,而在当今社会除了追求点亮环境,舒适护眼的同时更要追求健康,则亟欲研发一款多功能健康led护眼教室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照明灯,其可实现照明同时,满足多功能要求。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灯具主体,所述灯具主体上装有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主体分为发光区和功能区,所述发光区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灯具主体两端,所述功能区设置于所述发光区之间的所述灯具主体上,所述发光区的所述灯具主体的出光面上均装有所述led光源,在所述功能区的所述灯具主体上设有静音风扇、负氧离子发生器、感应器、可调光led驱动器、单片机,所述静音风扇、负氧离子发生器、可调光led驱动器均连接于所述单片机,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单片机双向连接,所述led光源与所述可调光led驱动器相连接。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灯具主体为长方形,所述灯具主体长1500mm、宽300mm;所述发光区长600mm、宽300mm;所述功能区长300mm、宽300mm;

在所述灯具主体的安装面上冲压有加强筋,在所述加强筋上装有吊装滑轨;

位于所述led光源下方的所述灯具主体的出光面上装有pc板,所述pc板的出光面上装有防眩光网板;

在所述防眩光网板下方的所述灯具主体上装有灯罩;

所述防眩光网板采用铝箔材质,所述防眩光网板呈蜂窝状,所述防眩光网板的所述网格呈六边形;

所述防眩光网板的网格之间留有拼接缝,所述拼接缝的宽度为0.02mm~0.2mm;

所述防眩光网板的厚度为0.02mm~0.0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安装简便、方便快捷,在灯具主体上设有发光区和功能区,解决了目前教室灯具功能较少、不能实现多功能控制的弊端,从而使得照明灯具照明同时,实现多功能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功能区的结构框图;

图5是防眩光网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灯具主体1,灯具主体1上装有led光源2,灯具主体1分为发光区3和功能区4,发光区3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灯具主体1两端,功能区4设置于发光区3之间的灯具主体1上,发光区3的灯具主体1的出光面上均装有led光源2,在功能区4的灯具主体1上设有静音风扇5、负氧离子发生器6、感应器9、可调光led驱动器7、单片机8,静音风扇5、负氧离子发生器6、可调光led驱动器7均连接于单片机8,感应器9与单片机8双向连接,led光源2与可调光led驱动器7相连接。

灯具主体1为长方形,灯具主体1长1500mm、宽300mm;发光区3长600mm、宽300mm;功能区4长300mm、宽300mm;在灯具主体1的安装面上冲压有加强筋11,在加强筋11上装有吊装滑轨10。

本发明将灯具的发光部分进行对称分开,出光面的拆分可有助于空间发光点的增加,有助于空间照度均匀度的实现;通过增加负氧离子发生器6,消除尘埃,净化环境空气质量,有益健康;通过增加感应器9,可自动调节灯光,自动感知被照物环境是否有人,否则将延时后自动关灯;通过增加静音风扇5,可实现不管是夏天空调或冬天暖气,空间温度最大均匀化;通过增加可调光led驱动器7,实现自由灯光亮度控制,实现节能。

位于led光源2下方的灯具主体1的出光面上装有pc板12,pc板12的出光面上装有防眩光网板13;在防眩光网板13下方的灯具主体1上装有灯罩14;防眩光网板13采用铝箔材质,防眩光网板13呈蜂窝状,防眩光网板13的网格15呈六边形;防眩光网板13的网格15之间留有拼接缝16,拼接缝16的宽度为0.02mm~0.2mm;防眩光网板13的厚度为0.02mm~0.06mm;通过采用铝箔六边形网格15的防眩光网板13,其实现了ugr<16,大幅降低了ugr防眩指数;且采用的防眩光网板13,防火安全,可避免以往塑料制品的易燃性;采用的蜂窝状结构,实现密度大边角窄遮光少,有效提升5-10%的光输出;通过调整防眩光网板13的厚度和网格15尺寸,可实现uga19及以下更多参数调整;从而实现了提高了灯具发光效率,节能环保,可适用于对防眩要求较高的学校、医院、办公室、酒店、工厂、博物馆及其他空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