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7966发布日期:2019-07-19 21:5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射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射灯。



背景技术:

射灯是典型的无主灯、无定规模的现代流派照明,能营造室内照明气氛,若将一排小射灯组合起来,光线能变幻奇妙的图案。由于小射灯可自由变换角度,组合照明的效果也千变万化。射灯光线柔和,雍容华贵,其也可局部采光,烘托气氛。

当今社会在许多场合都需要射灯来烘托气氛、营造环境,诸如颇具青年色彩的酒吧、主题分明的服装店以及喧闹的KTV等地方。

但是当今市场的射灯一般安装好之后就很难调整,只能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照明,无法满足如今多变的环境,显得不便利。

故而当今市场急需一种能够灵活改变照射角度以及照射方向的新型射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射灯,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水体采样的时候所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或是采样机器过于复杂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射灯:包括灯体、发光组件、连接组件以及底盒;

其中所述灯体下端设置有面盖,所述面盖处设置有透镜,所述透镜上方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连接有控制电路板,所述灯体的上端设置有后盖;

所述灯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突出部,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突出部嵌入所述缺口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灯体的上端;

所述连接组件上端可旋转的贴合设置有所述底盒,所述底盒的上端面中心设置有孔,所述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并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孔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近圆孔端设置有镂空;

所述灯体还包括与所述孔相配合的固定件,所述灯体还包括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导轨。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的上端面以中心为圆心设置有一圈纹路,所述纹路的一侧设置有卡合部。

进一步,所述底盒的下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纹路相配合的设置有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底盒的下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连接组件相互卡合固定。

进一步,所述底盒的下部分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柱连接所述底盒的上部分,所述底盒的下部分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对通孔,所述通孔处嵌入固定有一对旋转件,所述底盒的下部分的上端面边缘设置有一对挡板。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包括金属柱、金属片以及旋转部,所述金属柱插入所述通孔处固定并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金属片固定于所述旋转件的上端并可通过所述镂空外露于所述滑轨中,所述旋转部为绝缘塑料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柱下端并在所述挡板之间旋转。

进一步,所述面盖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面盖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灯体相固定。

进一步,所述透镜通过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嵌套连接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可控硅。

进一步,所述后盖设置有第二突出部并通过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缺口的嵌合与所述灯体固定,所述后盖设置有栅形通风结构并在中心处留有空白部分。

进一步,所述后盖为铝合金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射灯,其顶部可通过连接组件旋转来调整一定的照射角度,并相配合地通过底盒在水平面的旋转来获得更加广的照射角度,可以通过滑轨与导轨配合实现导轨射灯,也可以通过底盒顶部带有螺纹的孔与相配合的固定件相固定实现吸顶式射灯,功能十分强大,通过广泛的照射角度与多样化的安装方式从而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实用性非常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

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盒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盒下部分的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盒下部分的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射灯,包括灯体100、发光组件200、连接组件300以及底盒400;

其中所述灯体100下端设置有面盖110,所述面盖110处设置有透镜120,所述透镜120上方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连接有控制电路板,所述灯体的上端设置有后盖130;

所述灯体10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缺口140,所述连接组件300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突出部310,所述连接组件300通过所述第一突出部310嵌入所述缺口140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灯体的上端;

所述连接组件300上端可旋转的贴合设置有所述底盒400,所述底盒400的上端面中心设置有孔410,所述孔410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并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孔两侧设置有滑轨420,所述滑轨420近圆孔端设置有镂空430;

所述灯体100还包括与所述孔410相配合的固定件,所述灯体还包括与所述滑轨420相配合的导轨。

所述连接组件300的上端面以中心为圆心设置有一圈纹路320,所述纹路的一侧设置有卡合部330。

所述底盒400的下部分440的下端面与所述纹路相配合的设置有环形轨道450,所述环形轨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缺口460,所述底盒的下部分440通过所述第二缺口460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相互卡合固定。

所述底盒400的下部分440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柱470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柱470连接所述底盒400的上部分,所述底盒400的下部分440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一对通孔480,所述通孔480处嵌入固定有一对旋转件490,所述底盒400的下部分的上端面边缘设置有一对挡板4100。

所述旋转件490包括金属柱491、金属片492以及旋转部493,所述金属柱491插入所述通孔480处固定并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金属片492固定于所述旋转件490的上端并可通过所述镂空430外露于所述滑轨中,所述旋转部493为绝缘塑料构件设置于所述金属柱491下端并在所述挡板4100之间旋转。

所述面盖1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11,所述面盖110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柱111与所述灯体100相固定。

结合图8,本实用新型通过底盒400上端的孔410与外设的固定件相互配合将底盒400固定,此处固定件采用螺栓,该孔410的规格以及螺栓规格均为市场所有,并通过所述孔410与外设的固定件电连接可以对本射灯进行供电,此时可以实现吸顶式射灯的安装。

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固定件采用第一吊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的第一吊杆555,所述第一吊杆555设置有与所述孔410相匹配的螺纹,将所述孔410与所述第一吊杆555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吊555杆固定设置于墙壁,并通过所述孔410与所述吊杆电连接可以对本射灯进行供电,此时可以实现吊顶式射灯的安装。

结合图10,本实施例中的导轨采用第一导轨66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盒400嵌入第一导轨666,所述第一导轨666与所述底盒400的滑轨420尺寸相适应即所述第一导轨666恰好可嵌入所述底盒400的轨道420中,之后旋转所述旋转件490至所述金属片492从所述底盒400的镂空430处旋出,此时旋转件490将本射灯固定,而外露的金属片492与第一导轨666电连接可以对本射灯进行供电,此时可以实现传统的导轨式安装。

结合图1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采用第二吊杆777以及滑块779与第二导轨778的组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的第二吊杆777,所述第二吊杆777固定于一安装于外设导轨778的滑块779中,所述第二吊杆777与所述孔410可旋转地连接,并通过所述孔410与所述第二吊杆777电连接可以对本射灯进行供电,此时可以实现下吊导轨式射灯的安装。

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均可以通过旋转所述旋转件490来进行本射灯照射角度调整同时进行底盒400的旋转,可以实现本射灯多角度自由任意投射。

所述透镜120通过与所述第二固定柱111的嵌套连接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11上。本实施例通过透镜的旋转来改变透镜的焦距从而实现自由切换透镜光束角,可切换的光束角范围为12度到60度。

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可控硅。通过在控制电路板上设置可控硅,从而能够对本射灯进行功率和光色的调控。

所述后盖130设置有第二突出部131并通过所述第二突出部131与所述缺口460的嵌合与所述灯体固定,所述后盖设置有栅形通风结构132并在中心处留有空白部分133。

所述后盖130为铝合金构件。

本实施例通过将后盖130设计为栅形通风结构132并选用铝合金构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灯体的通风散热也降低了灯体的重量,并在后盖的中心处留有空白部分133,可在空白部分133印刷自己需要的图案,诸如LOGO或是一些客户特定的需求图案。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能以此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启示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