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6389发布日期:2019-12-24 20:4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家用台灯结构。



背景技术:

台灯是照明电器的一种,主要放置在台面上提供照明。传统的台灯多为灯座连接一根灯杆的结构。为了稳定性好,灯座设计为大面积扁平型。这种结构,台灯占用较大的空间,极易被碰撞,致使灯台跌落而损坏。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726102a,申请公开日2018年2月23日,公开了一种台灯。它包括灯罩和灯座,灯罩的外围为圆柱壳形结构的罩体,上下开口,在灯罩中央设有可与灯座顶部相连供灯泡置放的结合部,结合部周缘呈十字方向突伸有四根连杆至罩体内壁,灯座是变截面壳,灯座的截面是从上至下慢慢变大的圆形。这种结构虽然提高了台灯整体的稳定性,但是,体积还是比较大,不符合,台灯既是照明电器,又是之中装饰物,要求体积小,功能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台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只有照明单项功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放置稳定,集成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台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台灯结构,它包括壳体,壳体下部固接有底座,底座下表面为圆弧面,壳体正面设有发光体,发光体下方可转动连接有软管,软管连接有提供充电接口。底座下表面与台面接触,圆弧面适应调节发光体照明的角度,软管既起到提供充电接口护套的作用,又能保持发光体照明的角度,一举两得。结构紧凑合理,占用空间小。发光体照明角度调节方便。

作为优选,壳体正面设有卡孔,卡孔可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与软管固定。

作为优选,底座上端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壳体固定,壳体与连接板连接成l形;方便放置细长物件。

作为优选,壳体上端设有夜灯孔,夜灯孔贯通壳体上表面,夜灯孔成圆锥形,夜灯孔小圆端位于壳体外表面;发出的夜灯光柔和。

作为优选,壳体背面的外表面为平面;可以放置相片、图片等装饰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放置稳定。发光体照明角度调节灵活,使用方便。集照明、夜灯、手机充电、图片、相片框为一体,既是台灯又是室内装饰,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附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附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状态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1.壳体,2.软管,3.提供充电接口,4.发光体,5.按钮,6.夜灯,7.电路板,8.充电磁环,11.底座,12.连接板,13.夜灯孔,14.转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台灯结构,它包括壳体1。图1中,图右方为壳体1的背面,图左方为壳体1的正面。本实施例壳体1以矩形腔体结构为例说明。壳体1背面的外表面为平面。用来黏贴相片、图片等,台灯放置在桌面、床头柜,可以成为相框或画框。

壳体1下端固接有底座11。底座11为半圆盘。底座11上端面为平面与壳体1的下端面固定。底座11下表面为圆弧面。本实施例有一对底座11。底座11的上端固接有连接板12。一对底座11与连接板12连接成n形。连接板12的上表面与壳体1下端面的固定,壳体1与连接板12连接成l形。

壳体1内腔设有电路板7和充电磁环8。充电磁环8贴近壳体1背面。电路板7贴近充电磁环8。壳体1正面设有发光体4。发光体4为照明灯。发光体4嵌入壳体1正面,与壳体1正面外表面齐平。发光体4在壳体1腔体内与电路板7电连接。壳体1上端设有夜灯孔13。夜灯孔13贯通壳体1上表面。夜灯孔13成圆锥形。夜灯孔13小圆在上面大圆孔在下面。壳体1外表面为夜灯孔13小圆端。夜灯孔13下方,壳体1腔体内设有夜灯6。夜灯6与电路板7电连接。壳体1上端夜灯孔13边上,设有按钮孔。按钮孔内安装有按钮5。按钮5与电路板7电连接。

发光体4下方可转动连接有软管2。壳体1正面下方设有卡孔。卡孔贯通壳体1正面表面。卡孔可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4。转动环14为圆管状。转动环14外表面设有卡槽。壳体1的卡孔嵌入转动环14的卡槽。转动环14与可转动连接。转动环14露出壳体1腔体端与软管2固定。软管2另一端连接有提供充电接口3。提供充电接口3通过导线与电路板7和充电磁环8电连接。电路板7可以控制提供充电接口3给手机等充电。

如图1、5、6所示,软管2为金属软管,可以任意弯曲。图1示出的是软管2无弯曲的状态。当发光体4需要向下照明时,将软管2略微弯曲,软管2和壳体1成人字形,底座11靠近软管2一侧的圆弧面与台面贴紧。一对底座11和软管2成三角形支撑壳体1,如图5所示。当发光体4需要向上照明时,增加软管2弯曲圆弧,软管2顶起使得壳体1上端朝背面倾斜,底座11远离软管2一侧的圆弧面与台面贴紧。一对底座11和软管2成三角形支撑壳体1,如图6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